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肠炎是对虾最常见的细菌性疾病,如何防治对虾肠炎及空肠空胃(对虾肠炎怎么治疗)
2025-02-19人已围观
肠炎是对虾最常见的细菌性疾病,如何防治对虾肠炎及空肠空胃
"《对虾肠炎及空肠空胃的防治全攻略:守护对虾健康,保障养殖效益》
在对虾养殖过程中,肠炎及空肠空胃是令养殖户颇为头疼的问题,它们犹如隐藏在暗处的 “杀手”,时刻威胁着对虾的健康和养殖的收益。 那么,究竟什么是对虾的肠炎? 又该如何有效地防治这一疾病以及空肠空胃现象呢?
一、对虾肠炎的奥秘解析
(一)肠炎的症状表现
肠炎是对虾养殖中较为常见的细菌性疾病,其出现的频率相对较高。 患病对虾的消化道会呈现出明显的异常特征,其中胃部的变化最为显著,肠道后部也会变红或者出现肿胀的情况,后盲囊则变得混浊不清。 随着病情的进一步恶化,肠道还可能出现断节以及拖便等令人担忧的状况。
(二)肠道变红的原因探究
在正常情况下,对虾肠道上的色素细胞呈点状分布,扩散程度较小。 然而,当虾遭遇较大的应激情况或者肠道发生炎症时,这些色素细胞就会迅速扩散,从而使肠道呈现出红色。 具体而言,对虾肠道的健康状况可以通过其色素斑点的形态、颜色以及肠膜间质的状态来进行判断。 健康的肠道,其色素斑点小,呈现出黑褐色,轮廓清晰可见,既没有发红的迹象,也不存在扩散现象,各个斑点相互独立,不发生交联,而且肠道膜间质清透。 处于亚健康状态的肠道,肠壁上的色素斑点会略有扩散,呈现出树枝状,斑点边缘轻微发红,肠膜间质仍然相对清透。 而异常肠道的肠壁色素斑点则明显呈树枝状扩散,斑点中间发黑边缘发红,临近的斑点相互交联成一片,整个肠膜变得模糊不清。 在严重异常的肠道中,肠壁色素斑点颜色发红且淡化,轮廓模糊,少数呈丝状扩散,大多数形状不规则,这表明肠道的健康状况已经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三)肠炎的致病因素
细菌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被广泛认为是引发对虾肠炎的重要原因。 当这些致病菌在对虾肠道菌群中占据数量优势时,就会打破肠道内的微生态平衡,从而引发肠炎。 这些细菌可能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对虾肠道,例如被污染的水源、饲料或者养殖环境中的其他媒介。
藻毒素:当池塘中的有害藻占据绝对优势后,它们可能会絮凝成团或者粘附在饲料上,被对虾摄食,或者在有害藻衰亡时释放出藻毒素到水体中,进而导致对虾中毒,诱发肠炎。 在甲藻和蓝藻大量繁殖的池塘中,肠炎的发生率往往较高,这是因为甲藻和蓝藻所产生的毒素对虾体具有较强的毒性作用。
(四)肠炎的危害不容忽视
生长受阻与体质下降:一旦对虾发生肠炎,其肠道对饲料营养的吸收能力将会大幅下降,这直接导致对虾出现营养不良的状况,表现为瘦身、脱壳困难以及生长速度变慢等。 与此同时,对虾的体质与抗病力也会随之大幅度下降,使其更容易受到其他病害的侵袭,出现损耗偷死等情况,严重影响养殖的产量和质量。
水质恶化风险:患有肠炎的对虾,肠道消化吸收利用率低,大量需要进一步消化的微粒和可溶性蛋白会被排入水中,这无疑会对养殖水体的水质造成严重污染。 水质的恶化又会反过来影响对虾的生存环境,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进一步加剧对虾的病情和养殖的难度。
二、对虾空肠空胃的深度剖析
(一)空肠空胃的直观表现
在对虾养殖过程中,当我们提起网兜、观察游塘或者伏边的对虾时,如果发现病虾的胃和肠道都是空的,没有饲料或者其他颜色的食物残留,并且在发现空胃后不久就出现慢料现象,那么这很可能就是对虾空肠空胃的表现。
(二)空肠空胃的发病阶段及特征
早期:早期发病的对虾,其肝胰腺和幽门胃连接处会出现模糊发炎的症状,这是一个较为隐蔽的初期信号,如果不仔细观察,很容易被忽视。 此时,对虾的食欲可能已经开始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尚未出现明显的空肠空胃现象。
中期:随着病情的发展,中期发病的对虾肝胰腺和幽门胃连接处的炎症更加明显,前肠和后肠开始出现断节,对虾的幽门胃还会出现白色气泡。 这一阶段,对虾的摄食情况进一步恶化,空肠空胃的症状逐渐显现,对虾的生长和健康状况受到了较大的威胁。
后期:到了后期,幽门胃的白色气泡变得严重,幽门胃的颜色也开始出现淡红色,肠道变得模糊不清。 此时,对虾的消化功能已经严重受损,身体状况急剧下降,疾病的治疗难度也相应增加。
晚期:在空肠空胃的晚期,对虾的肠道萎缩,几乎完全丧失了进食能力,肝胰腺也随之萎缩。 这一阶段的对虾已经处于极度虚弱的状态,几乎无法进行有效的治疗,往往会导致较高的死亡率,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空肠空胃的诱发因素
底层环境恶化:底层的富营养化以及长期溶氧不足是导致对虾空肠空胃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这种恶劣的底层环境中,有益菌的生长受到抑制,而有害弧菌却能够大量繁殖。 由于对虾通常在底层摄食,弧菌很容易粘附在饲料上,随着对虾的摄食进入其体内,从而引发空肠空胃等疾病。
天气应激影响:天气的剧烈变化会对对虾造成极大的应激,使其出现应激性脱壳现象,此时对虾的抵抗力会明显下降,有害弧菌便容易乘虚而入,进而导致对虾空肠空胃。 例如,暴雨、高温、寒潮等极端天气条件都可能成为对虾空肠空胃的诱发因素。
三、肠炎及空肠空胃的防治策略
(一)弧菌防控是关键
定期测量池塘中的弧菌数量至关重要。 如果发现绿菌数量较多,这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需要及时采取消毒措施。 可以使用乐畅桉树精油进行泼洒,这种天然的植物提取物能够有效地抑制弧菌和其他有害菌的繁殖,为对虾营造一个相对健康的养殖环境。 同时,要注意保持池塘水质的稳定,定期换水、增氧,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因环境因素导致弧菌大量滋生。
(二)日常观察与早期治疗
养殖户应每天仔细观察对虾的肝胰腺和肠道状况,以便在疾病早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在发病早期,可以通过拌喂 1% 的新鲜大蒜或胆汁酸来进行治疗。 大蒜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能够帮助对虾抵抗细菌感染,而胆汁酸则有助于促进对虾的消化吸收,增强其体质。 同时,对水体进行消毒改底处理,去除水中的有害病菌和过多的有机物,改善水质条件,为对虾的康复创造有利的环境。
(三)后期治疗与综合应对
在肠炎及空肠空胃发病后期,对虾的病情往往较为严重,治疗难度较大,但并非完全无法缓解。 可以使用二氧化氯和过硫酸氢钾连续两天进行消毒,二氧化氯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够有效地杀灭水体中的病菌,而过硫酸氢钾则可以改善池塘底部的氧化还原电位,分解底部的有害物质。 同时,拌喂千分之 5 的抗菌药物加胆汁酸五天,抗菌药物可以直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胆汁酸则继续发挥其促进消化和增强体质的作用,通过这种综合治疗措施,有望缓解对虾的病情,降低死亡率,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总之,对虾肠炎及空肠空胃的防治需要养殖户高度重视,从日常的养殖管理、水质调控、疾病监测等多个方面入手,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的发生,确保对虾养殖的健康、稳定发展,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的防治方法应根据实际养殖情况和专业兽医的建议进行选择和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