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干货海虾淡水怎么养? 如何正确放苗提高虾苗成活率(海虾淡水养殖技术)
2025-02-20人已围观
干货海虾淡水怎么养? 如何正确放苗提高虾苗成活率
"《干货海虾淡水怎么养? 如何正确放苗提高虾苗成活率 —— 放苗操作及进苗后喂料 - 淡化操作手册》
在淡水环境中养殖海虾,是一项需要精细操作与严格把控的工作,其中放苗操作以及进苗后的喂料、淡化等环节尤为关键,直接关系到虾苗的成活率以及后续的生长发育情况。 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及注意事项:
一、进苗前加抗应激产品和络合重金属
(一)络合重金属
在进苗 5 小时之前,需要对养殖水体进行处理,按每立方米 5 - 10 克的用量泼洒 EDTA 二钠,以此来络合水中的重金属。 因为重金属可能会对虾苗产生不良影响,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降低其危害,为虾苗创造一个相对安全的生存环境。
(二)添加防应激产品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在进苗之前,还可以临时往水体中泼洒一些防应激产品,比如葡萄糖、维生素 C、海洋红酵母以及 “强微复合微量元素” 等。 虾苗在运输、更换环境等过程中容易产生应激反应,添加这些产品能够帮助虾苗更好地适应即将到来的新环境,提高它们的抗应激能力,保障虾苗的健康状态。
二、进苗前平衡水温
虾苗对于水温的变化较为敏感,所以在进苗前平衡水温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一般要求养殖池的水温与虾苗场的水温差不能超过 3℃。 航运到内地的虾苗箱子通常都会加冰,经过 8 - 12 小时到场后,虾苗所处环境的水温大概在 21 - 22℃,所以,将养殖池水温控制在 20 - 24℃之间是比较理想的。
(一)降温措施
在内地淡水区,5 月初的时候水温有时会达到 27℃左右,大多情况下需要进行降温处理。 对于规模较大的养殖场,可以使用制冷机来调节水温;小型养殖场的话,如果有深井水,也可以引入深井水来降温;要是实在没有别的办法,还可以采用添加冰块的方式,基本上每立方米加 10 公斤冰块能够使水温降低 1.2℃左右,以此来达到合适的水温范围。
(二)自然平衡水温
当然,也可以选择不采取特别的降温措施,只是让虾苗袋漂在水面上,让其自行平衡水温,不过这样做的话,虾苗的成活率可能会略低一些,但也是一种相对简单的处理方式,养殖户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抉择。
三、试苗
试苗环节重点要关注 “水温 - PH - 盐度 - 总碱度” 以及其他各项指标。 当这些指标符合苗场相应指标或者相差不大,并且观察到水色优良的时候,就可以进行放苗或者试水操作了。
具体的试苗方法如下:选用 P3 - P5 的虾苗,先准备好试苗筒(也就是用 60 目丝网包围的一个小网桶),联系虾苗场让其寄试苗过来,然后把 30 - 100 尾试苗放入试苗筒中,将试苗筒吊在池水中(同时要开启曝气增氧设备,保证试苗筒内有充足的氧气),接着仔细观察 1 天以上。 如果试苗的成活率大于 95%,那就表明当前养殖池的环境是比较适宜虾苗生长的,这时候就可以让苗场把全部的虾苗发过来了。
四、放苗
待苗场把同一批虾苗发过来后,不要急于放苗,要先将虾苗袋放在水面上,让其平衡水温,这个过程至少需要持续 30 分钟以上,确保虾苗能够适应养殖池的水温后,再全部打开虾苗袋,把虾苗放入池中。
在放苗密度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如果只是计划对虾苗进行标粗淡化,且时间在 15 天以内的,那么每立方米(这里指加满水后的体积)可以放苗 5 万尾。
要是标粗时间为 30 天的,则放苗密度要控制在每立方米 5000 尾(同样是加满水后的密度)。
如果是直接作为养成池,也就是要将虾苗一直养到大虾、商品虾的情况,放苗密度就需要控制在每立方米 500 - 700 尾(淡水环境下放 500 尾 / 立方米,咸水环境下则是 500 - 700 尾 / 立方),合理控制放苗密度对于虾苗后续的生长空间以及整体养殖效益都有着重要影响。
五、放苗后的喂料
放苗后,当天就可以开始给虾苗投喂虾奶粉了,投喂量按照 5 克 / 万尾来计算,不过要使用 60 目以上的娟网对虾奶粉进行过滤后再进行喂养,而且一天要分成 4 次以上进行投料,这样能保证虾苗均匀摄食,利于其健康成长。
要是有条件的话,还可以用丰年虫卵自行孵化后喂虾,喂量同样是 5 克卵 / 万尾,按照这样的方式喂养 3 - 5 天后,再慢慢往饵料中掺入 0 号料喂虾,从而实现饵料的平稳过渡,让虾苗逐渐适应不同阶段的饲料变化。
在喂料拌料产品方面,还有以下建议:虾苗淡化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应激的过程,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在换成 0 号细料后,除了按照每公斤饲料拌料使用 “强微乳酸丁酸拌料宝” 5 克外,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每公斤饵料拌料 ATP(三磷酸腺苷)0.3 克,它能够直接被虾苗吸收,补充生物能量,效率比较高。 此外,像富含虾青素类的产品(比如海洋红酵母、雨生红球藻制品以及其他富含虾青素类产品)也可以考虑加入到饵料中使用,把这些产品和饵料一起揉搓均匀后,再搓洗到绢网中进行投喂,有助于提升虾苗的品质和抗应激能力。
六、虾苗淡化操作
虾苗淡化操作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 首先,要让虾苗适应 3 - 5 天,等虾苗适应环境后,开始每天从蓄水池中抽进经过消毒处理后的纯淡水,抽水量为 15 公分(相当于每天淡化 23%),持续进行 3 天后,将池水加到 1 米水深满水,此时盐度会稀释一倍,虾苗也从 P5 长到了 P11 - P13 左右了。
之后,每天先放出 30 公分水(也就是每天淡化 30%),再抽进同样深度的纯淡水 30 公分,按照这样的操作方式再经过 7 天,就能将盐度淡化到 0.5‰以内(此时虾苗规格大概变成 P18 - P20),这时就可以先把虾苗放到外塘围网小池中,让其再适应 3 天后,再打开围网把虾苗放入外塘中去养成虾了。
这里需要着重注意的是:
虾苗必须先适应至少 3 天,才能进行淡化操作,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尽量让虾苗多适应几天,这对于提高虾苗的成活率以及后续的生长发育都有着极大的好处,所以千万不要急于进行淡化,要给虾苗足够的适应时间。
整个淡化过程大概需要 13 - 15 天左右(这里要加上前面适应期的 3 - 5 天),在这个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虾苗的状态以及各项水质指标变化,确保淡化操作顺利进行。
七、淡化期间的水质管理(培菌保苗)
在虾苗淡化期间,做好水质管理中的培菌保苗工作至关重要。 每天每立方米水体需要泼洒 “降氨靓水乳酸菌相” 0.3 克、“硝氨双脱复合菌” 0.3 克、“强微复合微量元素” 1 克以及红糖或白糖 3 - 5 克。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每天每立方米水体使用 2 毫升的海洋红酵母液。
到了第 10 天开始,建议在上述基础上,每天再泼洒三水醋酸钠 3 克 / 立方米,它是一种反硝化脱氮的优质碳源,有助于维持良好的水质环境,保障虾苗在淡化过程中有适宜的生存条件。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几种物质可以混合在一起后,直接均匀地泼洒到养殖水体中,操作起来较为方便,同时也能更好地发挥它们协同作用,稳定水质。
八、淡化期间的水质管理(培藻保藻)
(一)水清瘦时
当养殖水体比较清瘦的时候,要选择阳光充足的天气,往每立方米水体中泼洒 “强微培藻酵素” 5 克以及藻种 1 克,以此来培育藻类,增加水体中的浮游生物量,让水色变得适宜虾苗生长。 要是水太清澈了,还可以每立方米使用 3 克腐植酸钠来加深水色,营造出更有利于虾苗生存的水体环境。
(二)水色太浓厚时
要是遇到水色过于浓厚的情况,就需要进行清藻操作了。 具体做法是每立方米水体使用 “发酵玉米液” 25 毫升(或者用红糖白糖 10 克代替)加上 “浓绿蓝裸甲藻清” 1 克,进行一次处理,避免藻类过度繁殖对水质造成不良影响,确保水质处于良好的状态,保障虾苗健康。
这里要注意,如果使用 “发酵玉米液”,则需要先进行过滤,取其清液使用,而滤渣也不要浪费,将来可以拌料喂虾,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三)水体富营养化时
当遇到水体富营养化,水面上泡沫污浊浓厚的情况时,每立方米水体可以使用 “强微污沫浊消爽” 1 克进行处理;要是泡沫过多,还可以每立方米使用 1 克聚醚消泡剂来消除泡沫,维持水体的清洁,为虾苗生长创造良好的水环境。
另外,在虾苗标粗的 15 - 30 天以内,由于虾苗还比较小,在这个阶段暂时不需要进行排污操作。
九、总碱度的维护
在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检测总碱度情况,当检测到总碱度下降时,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节。 可以使用小苏打粉 3 - 5 克加上生石灰粉 5 - 15 克,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直到把 PH 值调节到 7.5 - 8.2 之内,并且总碱度达到 90 以上为止。
不过,在使用小苏打和生石灰粉调节的时候,要注意它们的用量需要养殖户自己慢慢摸索,要密切关注使用后的检测数据分析,通过不断积累经验,之后按照经验来决定合适的用量,确保调节效果达到最佳,保障水质的稳定性和适宜性。
十、分苗
(一)分苗时机
当虾苗达到您所规定的标粗或淡化规格时,一定要及时进行分苗操作,这样才能保证虾苗后续有足够的生长空间以及良好的生长环境,利于它们进一步成长发育。
(二)分苗方法
如果只是标粗淡化 15 天以内的,可以先放掉养殖池一半的水,然后用瓢勺舀出虾苗,先清点和确定一瓢虾苗的数量,之后就按照一瓢一瓢的方式,将虾苗舀到水桶中,再搬运到养成池或外塘中就可以了;当然,也可以采用干捞称重计数等其他合适的方法进行分苗操作。
要是标粗淡化 30 天的,此时虾苗已经是比较大规格的了,就可以直接用网捕捞上来,再分苗到养成池或外塘中。 对于虾苗数量的判断,可以先网捞一点上来,称重并清点数量,确定一斤有多少条,然后再通过称重以及乘以相应的规格数量 / 斤,来准确计算虾苗数量,最后将虾苗搬运到养成池或外塘中。
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分苗时,虾苗捕捞起水后,必须在 30 分钟以内放苗入水,否则虾苗可能会因为离开水时间过长而受到损伤,影响成活率,所以分苗过程要尽量迅速、高效。
十一、外塘暂养 3 天
(一)暂养池设置
在内地淡水养虾进行分苗时,外塘中最好要再围一个暂养小池,面积大概在 40 平方米左右就可以了。 在围网中,每立方米水体要再加 1 公斤海盐(比外塘中的盐份稍微多一些),将淡化标粗好的虾苗先暂养在这个小池中,让其再暂养 3 天左右。
(二)增氧与投喂
即使只是暂养 3 天,也要按照每平方米放置一个曝气石的标准进行配置,保证暂养池内有充足的氧气供应,同时投喂 0 号料进行过渡,让虾苗能够平稳度过暂养期。
(三)暂养期水质管理
在暂养期间,每天每立方米水体同样需要泼洒 “降氨靓水乳酸菌相” 0.3 克、“硝氨双脱复合菌” 0.3 克、“强微复合微量元素” 2 克以及红糖或白糖 3 - 5 克(也可以用三水醋酸钠代替);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每天每立方米水体使用 2 毫升的海洋红酵母液,以此来维持暂养池良好的水质环境,保障虾苗的健康状态。
这里还有一些注意事项:
此处只是暂养 3 天,主要目的是让虾苗能初步适应外塘的水质,所以围网可以用 60 目筛网围住就行,这样围网内的水与外塘水是相通的,只需要在这个区域按照 1 公斤 / 立方米的用量撒点盐即可,让盐慢慢溶散,使得局部盐度略高一些,之后会慢慢与外塘水盐度趋于一致,便于虾苗后续顺利进入外塘生长。
围网暂养有着诸多好处,最大的好处就是虾苗能够集中摄食,摄食率会更高,有助于虾苗更好地积累营养,增强体质;其次,它还能起到应急缓冲的作用,比如遇到大雨天等不良天气时,可以在暂养池上覆盖薄膜进行保护;再者,如果前面的室内标粗淡化池中在后期一旦出现问题,这里也可以作为一个疏苗的地方;最后,通过暂养还方便养殖户肉眼继续观察虾苗的活力和情况,以及大致预估虾苗入外塘后的成活率,便于及时掌握虾苗的状态并做出相应调整。
十二、其他注意事项
(一)增氧问题
在整个养殖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增氧是否到位,特别是在淡化标粗 20 天以后,由于此时养殖属于高密度情况,尤其是在投料喂虾时,以及虾苗集中蜕壳时,虾苗对氧气的需求量会大大增加,所以一定要加强增氧,要开足或开大气阀,保证养殖水体中有充足的溶氧量。 如果出现虾苗减少(掉苗)的情况,极有可能就是在某个您没注意的时段增氧不足造成的。
(二)掉苗处理
要是出现掉苗现象,首先可以往养殖池中投一些过碳酸钠增氧颗粒,如果当天情况就得到缓解,那就说明是增氧不足导致的问题,要知道,不能仅仅以检测溶氧数据为准,因为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很难做到 24 小时连续检测溶氧情况呀,所以通过这种实际操作来判断增氧情况并及时处理是很有必要的。
总之,淡水养殖海虾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连、相互影响,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养殖户认真对待、精细操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虾苗的成活率,实现良好的养殖效益,让海虾在淡水环境中茁壮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