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稻田里养小龙虾、每个村配电三轮成渝双圈这样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稻田养龙虾)
2025-02-21人已围观
稻田里养小龙虾、每个村配电三轮成渝双圈这样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
"《成渝双圈:稻渔共舞,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秋意的余韵尚未散尽,初冬的寒意已悄然袭来。 在四川省内江隆昌市乡村振兴示范区,当清晨的薄雾渐渐散去,一大片再生稻映入眼帘,那绿意中夹杂着的金黄,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田园油画,静静等待着收割的时刻。 倘若你俯身凑近稻田,仔细寻觅,说不定还能瞧见一两只小龙虾,正机灵地穿梭于泥地与稻田的缝隙之间,仿若这片田野里的 “小精灵”。
隆昌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钟辉,一提起稻渔综合种养,便打开了话匣子,言语间满是自豪:“咱们这儿的早虾可太受欢迎啦,几乎年年都供不应求,本地人要是想去尝鲜,那都得提前预订才行。 ” 他接着介绍道,“隆昌的小龙虾春节后就开始陆续上市,凭借着鲜美的口感,一路畅销至北京、上海、成都、重庆等地。 为了确保小龙虾以最鲜活的状态抵达餐桌,每天一大早捞起来后,就得马不停蹄地走空运。 ”
11 月 5 日至 6 日,川渝两地人大常委会农业农村委携手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行程,奔赴重庆市荣昌区与隆昌市,深入开展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共建鱼米之乡” 的协同调研。 这一路,恰似一场探秘之旅,让大家真切地看到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蓬勃缩影。
一、稻渔奏响 “致富曲”:小龙虾畅销四方,产业迈向 3.0
稻渔综合种养,无疑是内荣农高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其核心业务之一。 在它的带动下,四川各地迅速掀起了一股 “小龙虾热”,各类以小龙虾为原料的美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手抓大虾、油焖大虾、捞汁虾尾、自热锅麻辣小龙虾、自热锅蒜香小龙虾…… 这些令人垂涎欲滴的产品,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多个省市,成为餐桌上的 “宠儿”。
钟辉局长向大家详细讲述了隆昌市稻渔产业的发展历程:“从 90 年代到 2017 年,算是稻渔产业的 1.0 版本,那时主要是群众自发进行传统冬水田养鱼,规模较小,技术也相对粗放;2017 年至 2020 年,迈入 2.0 版本,逐步探索并形成了一套适合丘陵地区的种养技术,产量和效益都有了一定提升;而 2020 年至今,已然进入 3.0 版本,在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基础条件下的稻渔综合种养基地的同时,还积极探索延链补链,进一步挖掘产业附加值。 ” 如今,在园区这片沃土上成长起来的克氏原螯虾,虽说个头不算特别大,但虾肉紧致 Q 弹,口感绝佳,最高售价竟能达到 120 元 / 斤,这无疑为农民们开辟了一条增收致富的金光大道,大幅提升了他们的收入水平。
不仅如此,为了进一步拓展产业链,隆昌市还颇具远见地投资新建了一个大型标准化生产线。 这条生产线宛如一台强劲的 “财富引擎”,预计明年 2 月正式投产。 届时,它将充分整合川南小龙虾集群以及 “成渝双圈” 的丰富资源,聚焦生产虾饺、虾包、虾火锅等各类预制菜产品,让小龙虾以更多样化的形式走向市场,走进千家万户。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隆昌市在稻渔产业上已累计发力,发展面积达到 17.9 万亩,小龙虾年产量稳稳达到 1.16 万吨,年产值更是约达 5.9 亿元,占四川省产量的 13.8%,在全省位列第二,成绩斐然。
二、乡村旧貌换新颜:人居环境大提升,设施配备齐助力
11 月 6 日清晨,在隆昌市城郊东部的金鹅街道光辉村,调研组一行见证了这里令人惊叹的蜕变。 随着农村面貌改善工程的稳步推进,光辉村处处焕发着新的生机。
隆昌市副市长吴柯良用一组详实的数据向大家介绍了村里的变化:“截至目前,光辉村实施农村面貌改善户属工程共计 2060 户。 其中,完成土坯房整治 184 户,让那些曾经破旧的房屋焕然一新;外立面改造 56 户,为村庄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整治彩钢棚 299 户,使村落更加规整有序;改造厨房 124 户,让村民们拥有了更加整洁、现代化的烹饪空间;改造厕所 290 户,改善了农村的卫生条件;改造客厅 107 户,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质;建设‘微庭院’226 户,为乡村增添了许多温馨雅致的角落;入户路硬化 110 户,方便了村民的日常出行。 此外,党群服务中心、道路、水利设施等 53 个项目也已全部完工。 ”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充分调动基层的积极性,让乡村发展更具活力,隆昌市还贴心地为部分乡镇配备了一辆皮卡车,为每个村配备了一辆电三轮,给每个队安排了一名卫生员。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举措,却实实在在地为乡村的日常管理、物资运输以及环境卫生维护等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有力 “助推器”。
三、携手共进谋发展:川渝协同聚合力,共绘农业新蓝图
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还有与之相邻的荣昌区。 在此次调研圆满结束后,川渝两地农委趁热打铁,举行了一场聚焦学习运用 “千万工程” 经验,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共建鱼米之乡的座谈会。
会上,一个个振奋人心的数据被一一揭晓:截至 2024 年第三季度,荣昌区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 20133 元,同比增长 4.8%,百姓的腰包越来越鼓;生猪出栏 44.16 万头,为市场供应提供了坚实保障;农产品加工规上企业 128 家,产值高达 85.48 亿元,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祝春秀在座谈会上满怀信心地指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如今已步入第 5 个年头,在‘三农’领域,两地人大齐心协力,已然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 接下来,我们愿与重庆携手并肩,建立健全长效高效的工作互动合作机制,共同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精心筛选协作议题,全力以赴推动双方合作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迈进。 ”
座谈会结束后,两地人大农委还举行了庄重的倡议书签约仪式,这一仪式如同一个新的起点,象征着川渝两地在农业农村领域将开启更加紧密、深入的合作之旅,共同绘就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壮美蓝图。
(部分图片由隆昌人大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