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100亩虾塘年赚1200万:这个地区究竟是怎样的对虾养殖模式(养对虾一亩投资多少钱)
2025-02-14人已围观
100亩虾塘年赚1200万:这个地区究竟是怎样的对虾养殖模式
"《探寻 100 亩虾塘年赚 1200 万背后的对虾养殖成功密码》
在全国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大舞台上,近年来可谓是历经风雨,养殖成功率屡屡受挫,形势颇为严峻。 尤其是在 2015 年,这场行业的 “寒冬” 用 “一场灾难” 来形容丝毫不为过。 从温暖的海南到广西,从经济活跃的广东到福建,大部分地区的养成率竟然低至不足 2 成,那些遭受罕见旱灾和超级台风双重打击的粤西、广西、海南地区,养殖情况更是陷入了历史的最低谷,惨不忍睹。 而刚刚兴起南美白对虾养殖热潮的华东、华北地区,同样遭遇了历史性的滑铁卢,养成率仅在 2 - 3 成之间徘徊,众多养殖户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损失。
然而,在这一片黯淡的局势中,却有一些逆势而上、创造辉煌的典型案例,宛如黑暗中的璀璨星辰,照亮了行业前行的道路。 那么,这些成功的养殖户们究竟有着怎样的共性? 他们是如何在逆境中脱颖而出,实现高额利润的呢? 本文将以浙江舟山小高位池、江苏如东小棚以及山东工厂化等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养殖模式为切入点,深入探寻其中的奥秘。
浙江小高位池模式:100 亩缔造 1200 万传奇
在浙江舟山,有一位对虾养殖户陈杰,他的养殖面积虽然只有 100 亩,但这小小的天地却孕育出了惊人的财富。 他的养殖场均为大棚,内有 54 个精心规划的虾池,其中 4 个作为标粗池,其余 50 个则用于养虾。 陈杰有着一套独特而严谨的养殖流程,首先在标粗池对标粗小虾苗进行初步培育,而后将其转移至配备锅炉的 20 个虾池中继续标粗,最后才放入没有配备锅炉的 30 个虾池中进行正式养殖。
陈杰不仅是一位勤劳的养殖户,更是一位善于学习、心思缜密的养虾达人。 在许多养殖户都存在认知误区,认为养殖前期投料少,底质不脏,无需排污时,陈杰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见解。 他深知,虽然前期投料量相对较少,但此时藻类不稳定,新陈代谢极为迅速,大量死亡的藻类会沉积于塘底,形成不容忽视的有机污染物。 而且,春虾养殖期间水温较低,虾大多潜伏在池塘底部,而池底恰恰是寄生虫、病原菌以及各种有毒有害物质最为集中的区域,对虾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极易引发慢性中毒并感染病害。 因此,陈杰强调,前期底质的养护与改良至关重要。 他建议在肥水使水色达到理想状态后,每隔 2 - 3 天进行一次排污操作,每次排污量约为 10cm 左右,并且每周补充培养芽孢杆菌或 EM 菌等有益微生物菌群,利用这些菌群来分解池底的有机物,维持池塘的生态平衡。
EM 菌在水产养殖领域的使用效果早已得到广泛认可,然而,其发酵好的原液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成本较高的问题,而且经过厂家和经销商长时间的储存,菌的活力也会有所下降。 近年来,市场上备受养殖户欢迎的是 EM 菌菌种,养殖户购买回去后可以自行扩培。 这种自行发酵的 EM 菌菌液不仅成本低廉,而且现发酵的菌液数量充足、活性良好。 在选择 EM 菌菌种时,养殖户们需要关注菌种的质量优劣。 通常来说,判断菌种好坏有一个简便易行的指标 ——pH 值。 由于 EM 菌种中乳酸菌的含量最为丰富,因此 EM 菌菌液的 pH 值较低往往意味着乳酸菌含量较高,也就代表着整体的 EM 菌活性较强。 一般情况下,pH 值在 3.5 以下的菌种便可视为优质菌种,如果 pH 值能够达到 3 以下,那无疑是质量上乘的 EM 菌种了。
此外,陈杰还特别注重水车增氧机的合理使用,其开关时间有着严格的规定。 水车增氧机不仅能够为水体增氧,还能在池内形成环流,为对虾营造出适宜的流水环境,同时起到集污的作用。 在喂料时,为了避免水流对虾苗进食造成干扰,水车会关闭 1 小时,而在其他时间,水车基本处于开启状态。 不过,在刚放苗的时候,由于虾苗较为脆弱,为防止过激的水流对其造成损害,水车不宜长时间开启,仅在中午开启 1 - 2 小时,以便使池底的有机污染物能够聚集于排污口,方便后续清理。
正是凭借着这些细致入微的养殖技巧和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陈杰在 2015 年创造了 1200 多万元利润的养虾奇迹,成为了行业内的佳话。
江苏如东小棚虾养殖模式:亩利润 0.8 - 1.2 万的突破
2015 年,江苏如东地区的对虾养殖也遭遇了诸多不顺。 受虾苗质量参差不齐、水环境波动较大以及天气变化无常等不良因素的影响,该地区第一造虾的整体养殖成功率不容乐观,大部分养殖户处于保本或亏损的艰难境地。 而从 5 月份开始的中造虾养殖,更是在连续低温阴雨天气以及台风 “灿鸿” 的双重摧残之下,陷入了困境,养殖成功率大幅降低。 许多养殖户反映,虾苗出现空肠空胃、吃不上料、长速缓慢等问题,饵料系数急剧增大,有些养殖户甚至在放苗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不得不面对大量排塘的惨痛局面。
然而,在这片艰难的养殖环境中,却有一位养殖户成功逆袭,他就是全程使用天邦全熟化虾料的盛元祥。 当其他虾友在 7 月份早已揭膜晒塘,对中造虾养殖失去信心时,盛元祥却尝到了中造虾也能赚钱的甜头。
在养殖过程中,不少养殖户习惯于在杀菌、抗病毒操作中使用抗生素,但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往往会导致疾病的复发,而传统的消毒剂又存在一定的刺激性,且在杀病毒或细菌方面缺乏广谱、高效的特性。 相较之下,最新的技术是采用银离子进行杀菌消毒。 银离子通过其带正电荷的特性吸引负电荷的病原体,随后进入病原体内将病原体的官能细胞杀灭,从而实现高效、无刺激、彻底的杀菌效果,为对虾的健康生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位于苴镇近海村的盛元祥有着独特的养殖策略。 在第一造虾尚未上市的 4 月底,他就购入了 40 万虾苗放入母池中进行标粗,并在 5 月下旬,当虾苗长到 3 - 4cm 后,将其全部分到 19 个规格为 32m×9m 的小棚中,每张小棚的放养密度约为 2 万尾左右。 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他全程使用天邦全熟化虾料 1.74 吨,并于 7 月中旬成功出虾近 4300 多斤,饵料系数仅为 0.81。 出塘的对虾个体大小均匀,大的有 55 头,小的也达到了 70 头左右。 即便在全国虾价低迷的不利形势下,他仍然成功盈利近 3 万元,实现了亩利润 0.8 - 1.2 万的突破,其成功经验值得其他养殖户借鉴和学习。
山东工厂化养殖模式:亩利润 9 - 12 万元的高效益典范
近年来,工厂化养殖凭借其可控性强、产量高、效益好等优势在业内迅速风靡,山东的工厂化养虾更是备受推崇。 在山东莱州朱由,王老板便是工厂化养虾的一位典型代表人物。
王老板拥有 15 个规格为 5mx5m = 25㎡的水泥池子,总养虾面积为 375 平米,水深保持在 0.8 米左右。 2015 年 2 月 19 号,他购入了 25 万虾苗,分别放置在三个水泥池子里进行标苗。 在前期,他投喂了三天的卤虫,随后便全程使用天邦全熟化南美白对虾料 0、1、2,共计 2.8 吨。 经过 81 天的精心养殖,至 2015 年 5 月 10 号,他成功出虾 5000 斤左右,养殖效果显著。 此次养殖的饵料系数为 1.1,出虾规格达到 35 头 / 斤,销售价格平均为 37 元 / 斤,最终实现利润约 13 万元,平均每平方米产虾 13.3 斤,相当于亩产值高达 32 万元,亩利润达到 9 - 12 万元,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效益。
尽管在养殖过程中,由于王老板安装的锅炉功率较小,前期水温提升困难,导致虾苗略有损失,但即便如此,虾苗的成活率仍维持在 70% 以上,这充分体现了他在养殖管理方面的出色能力。
王老板深知,在工厂化养殖的高密度环境下,溶解氧问题至关重要,而其实质与藻类的生长状况密切相关。 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重金属等一切有害物质的产生,归根结底都是由于溶解氧不足所引发的。 因此,他在养虾过程中极其注重藻类的养护与管理。 他明白,这种高密度养虾的水体环境并非自然形成,而是人为构建的,其生态平衡是暂时的、有条件的,而且十分脆弱,必须要每天精心照料、细致管理,才能维持稳定。 任何一点疏忽大意都可能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影响对虾的生长和养殖效益。
通过对浙江舟山小高位池、江苏如东小棚以及山东工厂化这三种不同养殖模式的深入剖析,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养殖方式和技术要点,但在善于学习、科学管理、注重细节以及合理运用先进技术和产品等方面都有着共同之处。 这些成功的案例为广大对虾养殖户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养殖环境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时,只有不断学习、勇于创新、精心管理,才能在对虾养殖的道路上实现高产高效,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