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300多万尾鱼虾苗放流入海(十万尾虾苗多少钱)

2025-03-09人已围观

300多万尾鱼虾苗放流入海

"《深圳: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守护海洋生态家园》

在深圳这片充满活力与创新的沿海城市,海洋生态的保护与修复工作正持续稳步推进。 2020 年 6 月 6 日上午,一场意义非凡的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暨全国放鱼日活动,在大鹏新区中国水科院南海所深圳试验基地附近海域隆重举行。 此次活动由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海洋局)精心主办,深圳市渔业服务与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以下简称 “市渔技总站”)全力承办,犹如一场盛大的海洋生命的 “播种仪式”,吸引了众多目光。

活动现场气氛热烈而庄重,随着一声激昂的 “1、2、3,放! ” 的呼喊,工作人员将试验基地海水网箱中由本地中标种苗场精心孵化的鱼苗缓缓放流进广袤无垠的大海。 当日,共计 62 万尾黑鲷鱼苗和 290 万尾斑节对虾苗欢快地跃入大海的怀抱,开启了它们在自然海域中的生命旅程。 据了解,本年度的放流计划将投放虾苗 350 万尾以及鱼苗 85 万尾,这一宏大的放流目标彰显了深圳对于渔业资源恢复和海洋生态保护的坚定决心。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改善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恢复渔业资源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希望之门。 在活动现场,深晚记者欣喜地看到,许多亲子家庭纷纷慕名而来,积极参与到这一意义深远的活动中。 工作人员展现出高度的专业精神,他们先将本地中标种苗场孵化的鱼苗小心翼翼地放进试验基地的海水网箱,让这些鱼苗有足够的时间去适应本海区独特的水环境,为它们搭建起一座通往海洋的自然步道,从而大大提高放流鱼苗在海洋中的成活率。 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眼神中充满了好奇与兴奋,他们小心翼翼地将各自领到的一桶鱼苗轻轻倒入大海,仿佛在完成一项神圣的使命。 带着 2 岁女儿前来的梁先生满怀深情地告诉深晚记者,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开阔孩子的眼界,让孩子从小就接触并了解海洋知识,在幼小的心灵中播下海洋保护意识的种子,为未来的海洋保护事业培养更多的守护者。

值得一提的是,同往年一样,此次放流的海水鱼虾苗都经过了市水生动物防疫检疫站的严格检疫。 检疫人员秉持着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对每一批鱼苗和虾苗进行细致的抽样检疫,只有确保检疫合格后,这些鱼虾苗才能够统一进行放流,这一严格的检疫流程为海洋生态的安全筑牢了坚实的防线。

市渔技总站站长冯卫权为我们详细解读了增殖放流这一重要渔业方式的内涵和意义。 自 1987 年至 2019 年,深圳市市级部门在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方面持续发力,累计投放了数量惊人的虾类 39387.11 万尾,海水鱼苗 2482 万尾,还有贝类花蛤 196 吨、扇贝 2500 万、鲍鱼 47.4 万粒。 他介绍道,增殖放流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首先需要对野生鱼、虾、蟹、贝类等进行人工繁殖或在捕捞天然苗种后于人工条件下精心培育,然后将这些健康、茁壮的苗种投放到渔业资源出现衰退迹象的天然水域中。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这些生物的自然种群得以逐步恢复,待其种群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后,再进行合理的捕捞,从而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通过增殖放流这一举措,能够有效地补充和恢复生物资源群体,优化生物种群结构,进而有力地维护生物多样性。 例如,一些滤食性品种在放流后,它们会积极地滤食水中的藻类和浮游生物,就像一个个小小的 “清洁工”,在悄无声息中净化和改善水质,为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冯卫权站长还强调,增殖放流不仅仅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还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它能够吸引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让更多的人关心水生生物资源及生态环境问题,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海洋保护的良好氛围。

对于民间放生行为,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也高度重视并给予了明确的指导意见。 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组织这样的休渔放鱼活动,可以为规范民间放生行为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公众树立科学放鱼、有效放鱼的正确理念。 特别强调严禁私自放生外来生物物种,因为这些外来物种可能会对本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 同时,也要严格控制放生肉食性强的品种,防止对本地生物种群造成过度捕食的压力。 并且明确规定,任何规模的放流活动都要向当地渔业主管部门进行申报,只有在专业部门的指导和协助下,才能确保放生行为的科学性和安全性,避免因不当放生而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深圳的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如同在海洋中种下了一颗颗希望的种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种子将在海洋的怀抱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为深圳的海洋生态环境带来更加繁荣昌盛的明天,让这片蓝色的海洋家园更加美丽、富饶、充满生机与活力。 "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