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工厂化养殖:跟我学养虾-室内虾苗标粗或淡化操作流程(工厂化养殖虾苗的投喂)

2025-03-11人已围观

工厂化养殖:跟我学养虾-室内虾苗标粗或淡化操作流程

"《工厂化养殖:跟我学养虾 —— 室内虾苗标粗或淡化操作流程》

在水产养殖领域,室内工厂化标粗或淡化暂养对于养虾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它涉及到多种不同养殖场景下的精细化操作,关乎着虾苗的健康成长以及最终的养殖效益。 在此,我们郑重声明,请尊重原创,翻版必究。 如需转载相关内容,请联系 18679503381,感谢您的配合! 同时,欢迎大家关注 “强微生物水产版” 公众号,我们将用生态的力量助力您养好鱼虾蟹。 另外,《FOLLOW ME 跟我学养虾》系列文章合辑也期待着您的持续关注,之前的文章可查看订阅号哦。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室内工厂化标粗、或淡化暂养所涉及的几种情况及具体操作流程:

一、内地淡水土塘养虾的标粗与淡化情况

对于湖南、江西、重庆、四川、贵州、安徽等非沿海地区的内地淡水土塘养虾而言,通常会有这样的操作方式。 一般在每年的 4 月 25 号左右,需要在室内工厂化池中进行标粗和淡化操作,这个过程大概持续 10 - 20 天左右。 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节点,是因为要等待外塘土塘的自然水温上升,当外塘水温达到 20℃以上后,虾苗才能更好地适应外塘环境,此时再将虾苗分苗到外塘养成池塘中。

有时候,为了更加保险起见,还可以在外塘中围网,围出一个面积大概在 20 平方米左右的暂养池。 在这个暂养池中,相比于池塘原本的水,要多放一些海盐。 虾苗从工厂化标粗淡化出来后,先放入这个暂养池中暂养几天。 这样做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

其一,在相对小的范围内暂养,虾苗能够尽量充分地吃到投入的饲料,保障其营养摄入,利于生长发育;

其二,通过在暂养池中多放海盐,能让虾苗进一步适应大塘的环境,毕竟这个暂养池的盐度更接近之前工厂化标粗淡化的环境,有助于虾苗平稳过渡;

其三,进一步确保和确认虾苗的成活率,在小范围的暂养池中便于更密切地观察虾苗状态,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

其四,还可以防范天气变化带来的影响,比如遇到突然的降雨、降温等恶劣天气时,暂养池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减少对虾苗的不利影响。

二、内地淡水工厂化养虾的放苗淡化情况

内地淡水工厂化养虾时,放苗淡化有着特定的操作流程。 首先,工厂化池子一开始只进水 0.5 米深,然后调节水的盐度,使其和虾苗场的盐度保持一致,按照 1000 尾 / 立方的密度放入虾苗。 之后,再慢慢添加淡水进行淡化,随着淡水的不断加入,池水逐渐加满到 1 米深,此时虾苗的密度就变成了 500 尾 / 立方,接着便可以直接进入养成阶段,无需再进行分苗操作了。

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从虾苗场空运过来的 P3 - 5 左右的虾苗,其所在的虾苗场的水盐度往往都达到 8 格(约 9‰)以上,所以内地淡水工厂化养虾必须先进行虾苗的淡化操作。 而且,实际上内地淡水养虾,水也并非完全是淡水,完全淡水的环境对于对虾来说并不现实,因为对虾不耐受亚盐氨氮,耐逆性太差。 所以,在养殖过程中,适当加点海盐是很有必要的,对于高密度养虾来说,这点盐的成本并不算高,却能给养殖带来诸多好处,比如改善水质环境、提高对虾的适应能力等。

同时,在整个内地淡水养虾过程中,由于是高密度养殖,对矿物质元素(镁、钾、钙)和微量元素的需求量极大,要想实现高产,就必须不断补充这些元素,这是保障对虾健康生长和高产量的必要付出。

三、沿海咸水养虾采用人工加温标粗的情况

在沿海咸水养虾时,有些虾场想要比别人提前 1 个月入苗,这时就可以采用人工加温标粗的方法。 因为工厂化养殖的优势在于水温可控,是可以进行加温的,即便当地有着咸水资源,但在季节还比较寒冷的时候,依然可以先行入苗,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比别人更早上市。 具体操作就是单独拿出一些池子来进行标粗,之后再将虾苗分苗到其他养成池中,从而实现错峰养殖,提高经济效益。

四、内地淡水工厂化虾苗淡化操作表(以 50 平方米的小池为例)

1. 水源的处理

(1)首先,要对蓄水池进行处理。 将蓄水池进满淡水后,使用 25 - 50ppm 的漂白粉进行消毒,然后静置 1 - 2 天,确保消毒彻底。 要是遇到水体存在重金属超标、水体发红等情况,则需要开水车或者进行曝气 2 天,直到这些问题消除为止。

(2)接着,按照 200 - 500ppm(具体用量要视水质富营养化程度和淤泥酸碱度而定)的量,把生石灰均匀撒入蓄水池中,进行消毒和澄清水质,这个过程需要持续 2 天以上,以此来改善水质状况,为后续养殖做好准备。

(3)之后,再开动水车或者进行曝气 2 天左右,这样做的目的是将因生石灰而提高的 PH 值恢复到正常范围。 要是实在恢复不了正常的 PH 值,也可以等将来把水引进到工厂化养虾池中后,再进行相应的调节。

2. 进水 + 调节水的盐度

(1)从经过消毒处理后的蓄水池中抽水进入养殖池,前期只抽取 0.5 米深的水(这样做可以节约海盐的用量),以 50 平方米的池子为例,此时一共抽取了 25 吨水。

(2)然后加入粗海盐 250 公斤(也就是每吨水加 10 公斤),以此来调节盐度到 10‰(不过,具体添加海盐的量还是要以虾苗场的盐度具体真实数据为准来进行精确计算)。

在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抽水泵要放在一个塑料桶中,或者让其悬空,绝对不能接触蓄水池的地膜或泥砂底,然后再进行抽水操作。 另外,后面还要添加矿物质元素,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再增加一点盐度检测值,所以在整个过程中都要密切关注盐度的变化情况。

3. 模拟海水:储备矿物质元素,调节总碱度,调节 PH 值,为放苗做准备

为了尽可能模拟海水环境,需要对钙、镁、钾、磷、溴、硼等元素进行补充,或者采用模拟海水配方来操作。 有条件的话,可以先检测一下本场的水质,获取其中钙、镁离子的含量,然后再决定具体的添加量。 例如,检测总硬度时,由于之前使用了生石灰消毒,总硬度基本上能够反映钙的含量,一般情况下就不需要再额外补充钙源了。 具体操作如下(要开动曝气和文丘里喷头促进水流):

(1)每立方米水体加入六水氯化镁 1500 克 + 60% 含量的氯化钾 120 克 + 二水氯化钙 120 克 + 溴化钾 10 克 + 硼酸 60 克 +“强微复合微量元素” 50 克。 就拿本案例中的 25 立方米水体来说,那就相当于要添加六水氯化镁 37.5 公斤,60% 含量的氯化钾 3 公斤,二水氯化钙 3 公斤,溴化钾 250 克,硼酸 1.5 公斤。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前面在蓄水池中加了大量的生石灰,所以这里氯化钙的用量要适当减少。 通过以上添加矿物质元素的操作,相当于在水中增加镁 180ppm,增加钾 40ppm,增加钙 32ppm(这里尚未加入石灰钙的含量,如果检测到钙不足的情况,那么还需要再增加二水氯化钙的用量)。

(2)完成上述添加后,再检测总碱度,如果总碱度不够 100,那就需要泼洒轻质碳酸钙,按照每泼洒 100 克 / 立方米,可以增加 30 的总碱度来计算具体的用量,以此来保证总碱度符合要求。

(3)最后再检测 PH 值,最终要确保和虾苗场的 PH 值相差不超过 0.3,如果相差太大,就要用食醋进行调节,差不多每食醋用量 100 毫升 / 立方米,可降低 PH 值 0.3 左右,从而让养殖池的水质条件更接近虾苗场,利于虾苗的投放和后续生长。

4. 生态缓冲操作:①做高乳酸菌相 + ②培藻

(1)做高水体乳酸菌相(这也是强微调水理念标准程序),首先开动曝气设备,不过功率只开一半以内即可。 然后,每立方米水体泼 “保苗救急乳酸菌相” 1 克 +“发酵玉米液” 25 毫升(也可以用红糖 5 克或糖蜜 10 克来代替),也就是通过添加乳酸菌和碳源来营造良好的水体微生物环境,为虾苗创造有利的生存条件。

(2)在第 2 - 3 天进行培藻操作(即先培菌,后培藻)。 如果有阳光时,每立方米水体泼 “强微培藻酵素” 5 毫升 + 藻种 1 克(藻种可以找杨工获取),通过培育藻类,进一步完善水体生态系统,使其更加稳定且适宜虾苗生长。

(3)再过 2 天的生态缓冲期后,要检测 “水温 - PH - 盐度 - 总碱度” 以及其他各项指标。 当这些指标符合苗场相应指标或者相差不大时,再经过 1 - 2 天的缓冲观察,看到水色优良,就可以进行放苗或者试水操作了。 在放苗前,还需要再加海洋红酵母培养液 20 毫升 / 立方,进一步增强虾苗的适应能力。

这里还需要注意的是,有条件的情况下,在试苗试水之前,还可以再泼洒一些海洋红酵母或红发夫酵母 + VC 等防应激产品,最大程度地减少虾苗在适应新环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应激反应。

5. 试苗

在经过生态缓冲 2 - 3 天后,就可以进行试苗操作了。 试苗时(选用 P3 - P5 的虾苗),要先准备好试苗筒(也就是用 60 目丝网包围的一个小网桶),让虾苗场寄试苗过来,然后将 30 - 100 尾试苗放入试苗筒中,把试苗筒吊在池水中(同时要开曝气增氧),接着观察 1 天以上。 如果试苗的成活率大于 95%,那就说明这个养殖池的环境适合虾苗生长,就可以让苗场把全部的虾苗发过来了。

6. 放苗

(1)让虾苗场把同一批虾苗发过来后,先将虾苗袋放在水面上,让其平衡水温,这个过程至少要持续 30 分钟以上,确保虾苗适应养殖池的水温后,再全部开袋放苗入池。

关于放苗密度,这里也有明确的要求:

① 如果只是标粗淡化 15 天以内的,可放苗 5 万尾 / 立方米(这里指的是加满水后的密度);

② 要是标粗 30 天的,则放苗密度要控制在 5000 尾 / 立方米(同样是加满水后的密度);

③ 如果是直接养成池,也就是要将虾苗养到大虾、商品虾的情况,那么放苗密度就要控制在 500 - 700 尾 / 立方米(加满水后的密度),其中淡水环境下放 500 尾 / 立方米,咸水环境下则是 500 - 700 尾 / 立方。

7. 虾苗的喂料操作 + 淡化操作

(1)放苗后,当天就可以开始喂虾奶粉了,喂量按照 5 克 / 万尾来计算,并且要用 60 目以上的娟网过滤后再进行喂养,一天可以分成 4 次以上投料,这样能保证虾苗均匀摄食。 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用丰年虫卵自行孵化后喂虾,喂量也是 5 克卵 / 万尾,按照这样的方式喂养 3 - 5 天后,再慢慢掺入 0 号料喂虾,从而实现饵料的平稳过渡,让虾苗更好地适应不同阶段的饲料。

(2)淡化操作方面,在让虾苗适应 2 天后,开始每天抽进蓄水池中消毒后的纯淡水 15 公分(相当于每天淡化 30%),持续 3 天后,将池水加到 1 米水深满水,此时盐度在 5 格左右。 之后,每天先放出 20 公分水(也就是淡化 20%),再抽进纯淡水 20 公分,如此再经过 10 天左右,就能将盐度淡化到了 0.5‰(千分之),这时就可以开始把虾苗放到外塘中去养成虾了。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整个淡化时间大概在 15 天左右(加上前面适应期的 2 天),在这个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虾苗对淡化的适应情况以及各项水质指标的变化。

8. 淡化期间的水质管理(维护 “菌藻平衡”)

(1)培菌保苗:每天每立方米水体泼 “降氨靓水乳酸菌相” 0.3 克 +“硝氨双脱复合菌” 0.3 克 +“强微复合微量元素” 2 克 + 红糖或白糖 2 - 5 克。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这四样物质可以混合在一起后直接泼洒到养殖池中,通过补充有益菌和微量元素等,来维持水体中微生物的平衡,保障水质良好,为虾苗生长提供稳定的水环境。

(2)培藻保藻:

① 当水体比较清瘦时,要选择阳光天气,每立方米泼 “强微培藻酵素” 5 克 + 藻种 1 克,以此来培育藻类,增加水体中的浮游生物量,让水质变得更加适宜虾苗生长。

② 要是水色太浓厚了,就需要进行清藻操作,每立方米用 “发酵玉米液” 25 毫升(或红糖白糖 10 克) + “浓绿蓝裸甲藻清” 1 克,处理 1 次,避免藻类过度繁殖对水质造成不良影响。

③ 遇到水体富营养化,泡沫污浊浓厚的情况时,则用 “强微污沫浊消爽” 1 克 / 立方;要是泡沫过多,还可以使用聚醚消泡剂 1 克 / 立方米,通过这些措施来改善水质状况,维持良好的养殖环境。

9. 分苗

(1)当虾苗达到规定的标粗或淡化规格时,就要及时进行分苗操作了,不过养成池除外(养成池的虾苗继续养殖即可)。

(2)如果只是标粗淡化 15 天以内的,可先放掉一半水,然后用瓢勺舀出虾苗,先清点和确定一瓢的数量,之后就按照一瓢一瓢的方式,将虾苗舀到水桶中,再搬运到养成池或塘中就可以了。

(3)要是标粗淡化 30 天的,属于比较大规格的虾苗了,就可以直接用网捕捞上来,再分苗到养成池或外塘中。 对于数量的判断,可以先网捞一点上来,称重并清点数量,确定一斤有多少条,然后再通过称重以及乘以相应的规格数量 / 斤,来准确计算虾苗数量,最后将虾苗搬到养成池或外塘中。

在这里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① 分苗时,虾苗捕捞起水后,必须在 30 分钟以内放苗入水,否则虾苗可能会因为离开水时间过长而受到损伤,影响成活率。

② 内地淡水养虾分苗时,外塘中最好也要再围一个暂养小池(面积大概在 40 平方米左右),并且在围网中每立方米再加 1 公斤海盐(比外塘中的盐份更多一些),将淡化标粗好的虾苗先暂养在这里,再暂养 3 - 5 天左右。 围网的好处众多,一方面它可以作为应急缓冲的地方,比如遇到大雨天等不良天气时,可以覆盖薄膜进行保护;另一方面,如果前面的室内标粗淡化池中一旦出现问题,这里也能起到疏苗的作用;同时,在小围池中每天投入的饵料摄食率也会更高一些,最后还方便肉眼继续观察虾苗的活力和情况,以及大致预估入外塘后的成活率。

10. 注意事项

(1)密切关注增氧到位:特别是在淡化标粗 20 天后,由于此时养殖属于高密度情况,尤其是在投料喂虾时,以及虾苗集中蜕壳时,一定要加强增氧,要开足或开大气阀。 如果出现虾苗减少(掉苗)的情况,极有可能就是在某个您没注意的时段增氧不足造成的。 要是出现掉苗现象,首先可以投一些过碳酸钠增氧颗粒,如果当天情况就得到缓解,那就说明是增氧不足的问题,要知道,不能仅仅以检测溶氧数据为准,因为在实际养殖过程中,不可能做到 24 小时连续检测溶氧情况呀"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