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大规格对虾是这样养出来的! 想要养好虾、养大虾,还得多看多学(螺纹钢型号规格符号怎么打出来)
2025-04-07人已围观
大规格对虾是这样养出来的! 想要养好虾、养大虾,还得多看多学
"《大规格对虾养成秘籍:科学养殖引领丰收之路》
在当今的水产养殖领域,南美白对虾养殖成为了众多养殖户关注的焦点。 然而,近年来随着投身于这一行业的人日益增多,一个棘手的问题也逐渐浮现:虾越来越难养了。 一些养殖户无奈地感叹,如今养虾似乎纯粹依赖运气;而另一些人则坚信,要想培育出优质的大虾,关键在于卓越的管理。 但不知大家是否留意到,无论在何处,总有那么一些养殖高手,几乎年年都能收获丰硕的大虾,赚取可观的利润,这其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诀呢? 其实,他们独特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养殖模式,无疑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究与借鉴的宝贵财富。
在众多养殖户中,潘老板堪称一位养虾能手。 回首过往,他投身养虾事业已长达 7 年之久。 在前 3 年,当大多数人都能较为顺利地养好虾时,潘老板就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特质,他并未满足于现状,而是积极努力地学习各类养虾知识,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自然也收获了不菲的经济效益。 自 2010 年起,他所在地区的养虾业仿佛进入了一个波动期,许多养殖户的养殖情况时好时坏,收益不稳定,然而潘老板却如同一颗闪耀的明星,始终保持着年年大丰收的佳绩。 尽管他的虾塘面积仅有 10 多亩,但每年却能稳定盈利 20 万元左右,这样的成绩着实令人钦佩不已。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一下潘老板虾塘的基本情况。 他的虾塘塘底呈现酸性特质,这主要是受到周边红树林土壤性质的影响。 而且,塘底的土壤颗粒较大,为了防止漏水情况过于严重,池塘四周均铺设了边膜,不过塘底并未铺设薄膜。 以 1 号虾塘为例,其面积为 2.8 亩,虾塘内配备了 3 台增氧机,总功率达到 3.8 千瓦,强大的增氧设备为对虾的生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水源方面,潘老板的虾塘拥有两个水源,其一为地下水,其盐度大概在 3 - 5 之间,另一水源则是旁边的河水。 此外,池塘旁边还设有一个面积为三亩的蓄水池(可供周边几个塘共同使用),而且这些水源在进入虾塘之前,都会经过一系列严格的处理流程。 先是将河水和井水一同抽到蓄水池中,使用浓戊二醛溶液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可能存在的病菌和有害生物。 接着,运用含多元有机酸类物质的产品与含硫代硫酸钠产品等进行双重解毒,确保水源的纯净与安全。 最后,使用肥力持久的产品进行肥水,将水质调整到最适宜对虾生长的状态后,才将水抽到虾塘里,为对虾创造了一个优良的生长环境。
下面,我们针对潘老板整个养殖流程进行详细的总结分析,这些经验之谈仅代表个人观点,希望能为广大养殖户朋友们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
优质水源与合理布局:拥有一个良好且可靠的水源,是养虾成功的基石之一。 潘老板深知这一点,他的池塘水源不仅丰富多样,而且进水渠道和排水渠道是分开设置的,这样有效地避免了水源的交叉污染,保证了虾塘水质的稳定。 正如前文所述,他巧妙地利用地下水和河水,并通过蓄水池进行科学的预处理,为对虾生长提供了优质的水源,这就如同为对虾搭建了一个舒适的 “水世界家园”,让它们能够在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精准选苗,奠定基础:在选苗环节,潘老板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严格的标准。 一般而言,优质的虾苗具有诸多显著特征:体色透明,如同清澈的水晶,这表明虾苗的健康状况良好;体形肥壮、形态完整且体表光滑,全身无任何附着物,展现出虾苗的活力与生命力;虾体无损伤和畸形,群体发育均匀整齐,虾体肌肉饱满,胃肠充盈食物,肝胰腺呈黄褐色且不浑浊,鳃部不变黑,尾扇舒展充分,苗体干净无杂物附着,这些细节无一不是虾苗优质的有力证明。 此外,优质虾苗弹跳灵活,对外来刺激反应十分敏捷,能够快速适应新的养殖环境。 潘老板凭借多年的经验,始终坚持放养一些大型厂家生产且口碑良好的虾苗,从源头上保障了养殖的成功率,为后续的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谨慎选药,趋利避害:水产药物在养虾过程中犹如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当,便能助力养殖户大丰收;而一旦选用不当,则可能引发一系列难以控制的意外情况,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损失。 潘老板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因此他对药物的选择和使用秉持着极强的原则性。 他坚决摒弃那些价格低廉、品质堪忧的替代药物,在选择药物时,首先考虑的是药物的效果以及可能带来的遗留问题。 他深知,只有选用安全、高效的药物,才能在保障对虾健康生长的同时,不对虾塘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确保整个养殖过程的可持续发展。
强力增氧,高产保障:池塘的增氧能力对于对虾养殖至关重要。 相较于附近的众多养殖户,潘老板的虾塘在增氧设备的配置上堪称领先。 平均每亩虾塘的增氧机功率几乎是他人的 2 倍,强大的增氧能力意味着虾塘内的氧气含量充足,能够满足对虾生长过程中的呼吸需求,为对虾创造了一个富氧的生长环境。 这就如同为对虾提供了一个 “氧气健身房”,使它们能够更加活跃地生长和发育,从而大大提高了虾塘的生产能力,为高产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据不完全统计,在小编跟踪过的 100 位虾养到 60 头或以上的养殖户朋友中,有 80% 以上均出现过不同程度的缺氧或者低氧症状,由此可见,水中溶解氧的高低,已然成为养殖高产大虾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潘老板凭借其强大的增氧能力,能够在这样的虾塘环境中养出高产的虾,也就不足为奇了。
气泡病预防,未雨绸缪:在当前的养殖环境下,尤其是在一些水位相对较浅的虾塘中,气泡病已成为一种发病率高、危害性较大的水产动物疾病。 潘老板对此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 例如,他在养殖过程中始终保持较高水位,这样能够有效地减少水体温度和压力的剧烈变化,降低气泡病的发生风险;同时,通过定期的调水改底操作,维持水体的稳定状态,避免水质的剧烈波动引发气泡病;此外,在晚上保证水中充足的氧气供应,满足对虾夜间的呼吸需求,而在中午时候多开动增氧机进行曝气,促进水体中气体的交换和逸出;在雨后或台风过后,及时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病菌滋生,消毒后迅速开展育藻培菌工作,恢复水体的生态平衡。 这些措施相互配合,形成了一套严密的气泡病预防体系,有效地保护了对虾免受气泡病的侵害,为对虾的健康生长保驾护航。
水质管理,动态平衡:养虾离不开稳定的水质,而虾塘的水质实际上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 潘老板深知维持这种动态稳定的重要性,因此他定期对虾塘进行解毒、改底、培水、补菌、抗应激以及补充营养等一系列精细操作。 定期解毒改底,就如同为虾塘进行一次 “大扫除”,清理掉虾塘内的 “代谢废物”,包括残饵、粪便以及其他有害物质,保持水质的清洁和底质的良好状态。 同时,视虾塘水质情况适时培水补菌,为虾塘输入 “动力源泉”,促进水体中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维持水体的生态平衡。 此外,还会根据对虾的生长需求,补充一些对虾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如在蜕壳期及时补钙,定期补充维生素 C 等,满足对虾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对虾的不同生长阶段,对每个环节的操作重视程度以及相应药物的使用频率都应有所差异,这需要养殖户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做到精准管理,确保水质始终处于最适宜对虾生长的状态。
合理投饵,事半功倍:观察潘老板的整个养殖流程,我们不难发现他在投饵方面有着一套科学合理的规律:早期加量,这是因为虾苗在早期生长迅速,需要充足的营养来支持其快速发育;中后期控料,这一阶段的控料尤为关键,直接关系到水质调控和底质养护等重要问题。 如果在中后期能够合理控制饵料投喂量,不仅有助于虾苗的健康快速生长,还能大大减少对虾塘水质和底质的污染,提高饲料利用率,节省大量的饲料成本以及调水改底用药成本,可谓是一举多得。 通过合理的投饵策略,潘老板实现了对虾养殖过程中的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了养殖效益。
保肝护肝,不容忽视:在白虾的诸多组织器官中,肝脏是一个较为脆弱且容易出现病变的部位。 近年来,广东、广西等地区的白虾养殖中,大面积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红肝、肝肿大、肝萎缩等病症,这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保肝护肝已成为白虾养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关键难题。 据相关研究表明,“白便” 很多时候都是由肝脏病变引起的,所以在合适的时间段,对白虾进行合理的保肝护肝措施,已成为白虾养殖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 潘老板深知这一点,在养殖过程中,他采用添加胆汁酸的方法来有效保护对虾肝胰腺,具体做法是 2g 胆汁酸拌一公斤料,并且在养殖全程持续添加。 通过这种方式,对虾的肝胰腺保持清晰饱满,抗病能力显著增强,为对虾的健康生长提供了有力的内部保障。
综上所述,无论是潘老板还是其他养殖南美白对虾取得成功的养殖户,他们所运用的方法虽然各有千秋,但所体现出来的养虾原理或养虾技术都紧紧围绕着科学养虾这一核心主线。 只有遵循科学的养殖方法,从水源管理、虾苗选择、药物使用、增氧设备配置、疾病预防、水质调控、投饵策略到保肝护肝等各个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才能在南美白对虾养殖的道路上越走越稳,收获丰硕的成果,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希望广大养殖户朋友们能够从这些成功经验中汲取智慧,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探索出适合自己的科学养虾之路,共同推动南美白对虾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