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茶话谈:养殖南美白对虾有多赚钱? 新手如何入局(南美白对虾养殖投资)

2025-03-11人已围观

茶话谈:养殖南美白对虾有多赚钱? 新手如何入局

"《探秘南美白对虾养殖: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当今的水产养殖领域,南美白对虾无疑是一颗备受瞩目的璀璨明珠。 它俗称白虾、基围虾等,也就是我们日常餐桌上常见的美味虾品,属于广盐性热带虾类,具有强大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在 0 - 35‰盐度的水域中自在生长,这一特性使得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都具备了养殖它的条件,也正因如此,南美白对虾成为了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优良品种之一,在全球水产市场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海鲜美食的喜爱与日俱增,南美白对虾的市场需求持续攀升。 其壳薄体肥,肉质鲜嫩多汁,口感鲜美,且富含多种营养成分,自引入我国后,便迅速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市场价格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并且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的南美白对虾出口也已成功构建起规模优势,仅湛江的海水养殖南美白对虾销售流通量就占据了全世界的 15.4%,这充分彰显了我国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和强大实力。

南美白对虾养殖具有高投入、高利润的显著特点,因此被形象地调侃为养 “印钞机”,这也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和养殖户的目光,许多人都渴望能在这片领域中分得一杯羹。 然而,养殖行业向来都是风险与机遇并存,犹如波涛汹涌的大海,表面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藏汹涌波涛,没有过硬的技术和充分的准备,贸然入局很可能会遭遇惨重的损失。 所以,在投身南美白对虾养殖事业之前,深入了解其养殖知识和市场动态至关重要。

一、池塘半精养模式:收益与成本的权衡

以 1 亩虾塘为例,让我们详细剖析一下池塘半精养模式下南美白对虾的投入与收益情况。 在这种养殖模式中,每亩虾塘的放苗量通常为 4 万尾,然而,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水质、疾病、饲料质量等,对虾的成活率大约在 60% 左右。 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培育,当对虾达到上市规格时,1 斤成虾大概有 30 只。

从投入方面来看,虾苗成本、饲料费用、塘租、水电费、药品及设备折旧等各项开支加起来,养殖每亩南美白对虾的总投入约在 1 万元左右。 而在收益方面,根据市场行情和对虾的产量,每亩虾塘的净收入可达 1 万元左右。 虽然从数据上看,这种养殖模式具有一定的盈利空间,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养殖户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和不确定性,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收益大打折扣,甚至血本无归。

二、养殖效益两极分化:风险与机遇的博弈

近年来,南美白对虾养殖行业呈现出一种令人担忧的现象,整体效益出现了两极分化的态势。 一方面,那些养殖技术精湛、管理经验丰富、能够有效应对各种疾病和环境变化的养殖户,往往能够获得不菲的利润,他们的成功案例成为了行业内的佳话,吸引着更多人投身其中;然而,另一方面,部分养殖户由于缺乏科学的养殖方法和应对风险的能力,在面对病害频发、市场价格波动等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最终导致血本无归,陷入了困境。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病害问题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部分养殖户为了追求短期利益,不惜铤而走险,违规使用违禁鱼药。 这种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健康权益,引发了消费者的抗拒心理,也给整个南美白对虾养殖行业带来了信任危机,使得行业的声誉受到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甚至可能威胁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养殖户的抉择:如何在风险中寻找机遇

面对南美白对虾养殖这种高利润、高风险的养殖品种,许多潜在养殖户陷入了犹豫不决的困境。 对于那些有养鱼经验的养殖户来说,转行养虾或许具有一定的优势。 他们在长期的养鱼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养殖过程管理经验,对水质调节、饲料投喂、疾病防控等方面有着更为深入的理解和实践操作能力,这些经验和技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迁移到对虾养殖中,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降低养殖风险。

然而,对于那些新接触水产养殖的养殖户而言,由于缺乏相关经验,养殖风险相对较大。 但无论是新养殖户还是老养殖户,在决定养虾之前,都必须掌握科学的养殖技术,这是成功的关键所在。 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风险承担能力,因为在养殖过程中,不可预见的问题随时可能出现,如恶劣天气、突发疾病、市场价格波动等,只有具备足够的风险承受能力,才能在遇到困难时保持冷静,积极寻找解决方案,而不是轻易放弃。

四、南美白对虾小棚养虾:创新模式的崛起与挑战

南美白对虾小棚养殖作为近年来在江苏兴起的一种新型养殖方式,犹如一颗新星,迅速在水产养殖领域崭露头角,创造了南美白对虾养殖史上的神话,引得周边地区纷纷效仿,形成了远近闻名的小棚养虾产业集群。

小棚养虾的概况

这种养殖模式的池塘规格通常为长约 45 - 50 米,宽 10 米,深 60 - 80 厘米,池埂铺设地膜,以毛竹或钢架支撑起塑料大棚,为对虾营造出一个相对独立且稳定的生长环境。 池底布设纳米增氧管,并配备罗茨鼓风机全程增氧,确保水中溶氧充足,满足对虾的生长需求。 小棚养殖主要投放一代苗,且全程使用地下水,通过精准控制盐度在 2 - 12 之间,为对虾创造了适宜的生存条件。

在养殖过程中,大约 40 天左右池塘水质会变混,进而形成自然生物絮团,这种生物絮团对于维持水质稳定、促进对虾生长具有重要作用。 一般情况下,小棚养虾每年可养殖 2 - 3 茬,包括春季锅炉苗、春季直放苗和秋季苗养殖。 春季锅炉苗养殖通过利用锅炉集中提温进行标粗,待虾苗长至 3 - 4 厘米时,再分池进行养殖;春季直放苗通常在 4 - 5 月份放苗,7 月便可起捕上市;8 - 9 月份投放秋季苗,11 月起捕上市。 这种养殖模式的每亩年产量能够达到 700 - 1500 千克,亩效益超过 2 万元,远远高于传统的池塘养殖模式,展现出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优势。 而且,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养殖企业投资了锅炉,这一举措成功地将江苏地区的养殖过程提前和延期,打破了传统的养殖季节限制,延长了可养殖时间,巧妙地错开了成虾上市高峰,使得商品对虾的价格得以提高,进一步增加了养殖效益,为养殖户带来了更为可观的收入。

2. 小棚养虾的优点

对虾产量高,养殖效益好:相较于传统的南美白对虾养殖方式,小棚养殖的产量优势十分显著。 在 2016 年,每茬平均产量能够达到 350 - 400 千克 / 棚,甚至出现高产量达到 750 千克的情况也并不罕见。 这使得在南方南美白对虾养殖行情低迷的时期,小棚养虾的效益依然较为可观,成为了众多养殖户的首选养殖模式之一。

封闭小水体,系统易控制:尽管小棚养殖尚未达到真正的工厂化养殖标准,但由于采用了塑料薄膜进行全封闭处理,使得整个养殖系统变得相对独立和可控。 养殖户可以更加精准地对养殖系统实施控温措施,根据对虾的生长需求灵活调节水温,同时,水质的调节也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通过定期监测水质指标,如酸碱度、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养殖户能够及时采取换水、增氧、添加微生物制剂等措施,确保水质始终处于适宜对虾生长的状态,为对虾的健康生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病原影响小,养殖发病少:尽管病害问题依然是近年来小棚养虾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但与其他养殖方式相比,小棚养殖的对虾发病几率相对较低。 这主要得益于其相对封闭的养殖环境,减少了外界病原体的侵入机会。 此外,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也更加注重疾病的预防工作,如定期对养殖设施和工具进行消毒、严格控制饲料质量、加强对虾苗的检疫等,这些措施都有效地降低了对虾感染疾病的风险。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小棚养殖水体相对较小,水质容易受到污染,如果水质恶化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对虾长期处于高应激状态下,也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因此,水质管理仍然是小棚养虾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环境较独立,气候影响小:小棚养虾通过采用塑料薄膜封闭一定的空间,使得小棚内部的养殖环境与外界环境相对隔离,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阴雨、台风、降温等恶劣天气的影响。 当天气突变时,小棚内的水温、水质等环境因素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减少了对虾因环境剧烈变化而产生的应激反应,为对虾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适宜的生长环境,有助于提高对虾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养殖多茬化,池塘利用高:利用塑料温棚进行对虾养殖,养殖户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灵活安排放苗和起捕时间,实现多茬化养殖。 在江苏等地区,有的养殖户甚至可以实现一年养殖 3 茬,这大大提高了池塘的利用率,增加了单位面积的产量和收益。 通过合理规划养殖茬口,养殖户能够充分利用池塘资源,实现养殖效益的最大化,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对南美白对虾的持续需求。

养殖周期短,投苗时间活:南美白对虾本身具有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的特点,一般 2 - 3 个月就可达到商品规格。 而小棚养虾采用塑料温棚封闭的方式,进一步削弱了季节对养殖的限制,使得投苗时间更加灵活。 在传统的外塘养殖中,由于受到气候条件的制约,一般在 5 月份放苗,时间相对固定。 而小棚养虾则可以根据市场行情和对虾的生长周期,提前或推迟投苗时间,例如目前采用锅炉提温方式,早苗投苗时间可以提前到春节期间,这为养殖户抢占市场先机提供了可能,增强了养殖生产的灵活性和市场竞争力。

规模不受限,入门门槛低:与工厂化养殖相比,小棚养殖的单个小棚投资成本相对较低,只需 12000 - 15000 元。 这使得养殖户可以根据自己的资金实力和市场需求,灵活确定投资小棚的数量,既可以大规模投资建设多个小棚,实现规模化养殖,也可以从小规模起步,逐步积累经验和资金,扩大养殖规模。 这种较低的资金门槛吸引了众多中小投资者进入小棚养虾行业,促进了该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普及。

地能辐射能,绿色节能型:小棚养殖充分利用了地下水的热能和太阳辐射能,属于节能型的生产方式。 在养殖过程中,地下水的温度相对稳定,能够为对虾提供适宜的水温环境,减少了能源消耗。 同时,塑料大棚能够有效地吸收太阳辐射能,提高棚内水温,促进对虾的生长。 这种绿色节能的养殖模式不仅降低了养殖成本,还符合现代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小棚养虾的缺点

地下水资源消耗过大:小棚养殖全程依赖地下水,这一特点导致了地下水资源的消耗量巨大。 据统计,平均每斤对虾需要消耗地下水 2 - 3 吨,而且由于养殖区域往往集中成片,每年消耗的地下水量十分惊人。 这种对地下水资源的掠夺式开采,已经对有限的地下水资源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一些早期实施小棚养殖的地区,目前已经明显感觉到地下水量不足,这不仅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也给小棚养虾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小棚养殖系统缺少排污系统:小棚养虾的池塘在设计上没有专门的排污设施,这使得整个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残饵和粪便全部积累于池塘底部。 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有机物含量不断升高,导致养殖过程中水质逐渐恶化。 特别是在投苗 60 天以后,池塘中的化学耗氧量(COD)高于 100mg/L,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也呈现上升趋势,对虾长期处于这种恶劣的水质环境中,极易感染各种疾病,从而发生死亡现象,给养殖户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投入药品使用无序对水产品质量和水环境保护造成隐患:由于小棚养虾采用高密度养殖方式,为了维持对虾的生长和健康,养殖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药品和投入品。 然而,目前市场上一些投入品的成分和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无法识别主要成份的投入品占据了较大比例,而且由于缺少相关管理制度,对这些产品的监管还处于空白状态。 这就导致了部分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存在药品使用无序的现象,一些养殖户为了追求高产量,甚至过度使用药品,不仅对水产品质量造成了严重威胁,也对养殖水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破坏了生态平衡,影响了小棚养虾产业的长远发展。

尾水未经处理对环境造成威胁:在小棚养虾过程中,由于没有完善的排污系统,养殖结束时尾水中的 COD 含量高达 200mg/L,这些未经处理的尾水直接排放到外界水环境中,会对周边的水体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影响水体的生态平衡和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如果在内地进行小棚养虾,尾水中含有一定量的盐份,排放后将会对农业灌溉用水造成影响,这也是政府目前只允许在沿海一带实施小棚养虾养殖的主要原因之一。

五、小棚养虾的改进方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小棚养虾发展至今已有 10 多年的时间,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其存在的弊端也日益凸显,对小棚养虾进行改良和优化已成为当务之急,这不仅关系到养殖户的切身利益,也关乎整个南美白对虾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小棚养虾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个人认为具体的改良措施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降低对虾投苗密度:当前,小棚养虾的投苗密度普遍较高,多在 5 万 - 6 万尾 / 棚。 然而,随着养殖时间的推移,池塘老化问题逐渐显现,其自净化能力逐渐下降,无法有效处理过多的残饵和粪便,导致水质恶化加剧,进而增加了对虾感染疾病的风险。 因此,适当降低养殖密度是缓解水质压力、减少疾病发生的关键措施之一。 通过降低投苗密度,可以减少对虾的排泄量和饲料投喂量,从而降低水体中的有机物含量,维持水质的相对稳定,为对虾提供一个更加健康、舒适的生长环境。

提高增氧机功率:增氧对于改善养殖底质和水体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每棚配备的增氧机功率多数只有 0.6 千瓦左右,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当前的生产需要,但随着池塘老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水体中的溶氧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提高增氧机功率,可以增加水中的溶氧量,促进有机物的分解和转化,降低有害物质的积累,从而改善水质和底质环境,减少对虾的应激反应,提高对虾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此外,合理布局增氧机的位置和数量,也能够提高增氧效果,确保整个养殖水体中的溶氧分布均匀。

发展循环水养殖:面对日益紧张的地下水资源形势,发展循环水养殖是小棚养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方向。 循环水养殖系统可以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方法对养殖废水进行处理和净化,使其达到再次利用的标准,从而大大减少养殖用水的消耗,降低对地下水资源的依赖。 同时,循环水养殖还能够有效地控制养殖环境中的水质和水温,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对虾的生长速度和产量,实现养殖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虽然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成本相对较高,但从长远来看,其对于保护水资源和推动小棚养虾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养殖户和相关企业积极探索和推广。

增加系统排污设施:由于小棚养虾缺乏专门的排污设施,导致水质恶化问题严重影响了养殖效益和对虾的健康。 因此,在原有养殖系统的基础上增加排污设施是改善小棚养虾生产能力的关键举措。 排污设施可以采用底部排污、侧面排污或虹吸式排污等多种方式,定期将池塘底部的残饵、粪便和其他有机物排出池外,从而降低水体中的污染物含量,保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 同时,结合换水和水质调节措施,可以进一步优化养殖环境,提高对虾的养殖成功率和产量,降低养殖风险。

融入工厂化养虾元素:小棚养殖实际上是外塘养殖向工厂化养殖发展的一个过渡阶段,目前在许多方面还比较粗放。 将工厂化养虾的一些先进元素融入到小棚养虾中,如定期排污、水质净化工程、自动化监测与控制系统等,可以显著提升小棚养虾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 通过建立完善的水质净化系统,可以对养殖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去除其中的有害物质,使其达到循环利用的标准;采用自动化监测与控制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水质、水温、溶氧、pH 值等关键指标,并根据设定的参数自动调节增氧机、换水设备、投饵机等养殖设施的运行状态,实现养殖过程的精准管理,提高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