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当高秆水稻邂逅清水龙虾——探秘盱眙稻虾共舞的财富密码

2025-04-14人已围观

当高秆水稻邂逅清水龙虾——探秘盱眙"稻虾共舞"的财富密码

5月7日晨光初现,盱眙县黄花塘镇叶湖农业基地已奏响丰收乐章。虾农们穿梭在稻田间,将满载青壳龙虾的地笼提出水面;分拣工人熟练筛出规格达7钱以上的"炮头虾";冷链运输车整装待发,将这批凌晨捕获的鲜活水产送往长三角生鲜市场。当日测产数据显示,"稻前虾"平均亩产突破300斤大关,单只均重维持在35克以上。

"今年大规格虾收购价稳居23元/斤高位,亩均综合收益保守估计超3000元。"基地负责人李学成感慨道。这位曾经的普通稻农,如今依托江苏里下河农科所张家宏团队研发的"一季稻三茬虾"模式,实现了从"土里刨食"到"生态掘金"的华丽转身。

时序轮作:解锁稻田"四季生金"的密钥

蹲在田埂边的张家宏研究员,用三个关键时间节点勾勒出这套"时空魔术":3月投放自繁虾苗,4月收获首茬"稻前虾"——这批提前上市的肥美龙虾平均规格达40克,部分"炮头虾"甚至突破50克;5月插秧前补投二茬苗,7-8月"稻中虾"接力上市;秋收后预留亲虾越冬,来年3月又可繁育优质虾苗。如此循环,实现"一水两用、三虾轮作"的生态闭环。

技术突破的背后是十余载攻坚。2017年省农科院设立黄花塘博士工作站,张家宏带领团队攻克了稻虾协同难题。为解决传统种养中"龙虾毁田埂、农药伤虾苗"的矛盾,团队创新研发"三同步"技术体系:与艾萨斯公司联合研制缓释肥,实现水稻全生育期精准供肥;联合富裕达公司开发专用饲料,使虾苗成活率提升至85%;选育出抗倒伏、耐深水的"丰优香占"水稻,去年该品种在基地创下亩产1300斤纪录。

品种革命:"三高"水稻托起"三白"龙虾

在稻虾共生系统中,"高富帅"水稻与"白富美"龙虾形成完美搭档。张家宏解析品种特性时强调:"高秆(株高1.2米)、高抗(抗病虫害)、高产(亩产超千斤)是基础,米质醇香、营养丰富彰显'富'的内涵,后期秆青籽黄、熟相优良则成就'帅'的风采。"这种设计使稻田能持续保持40厘米水深,既为龙虾营造适宜生长环境,又通过水压抑制杂草,减少80%化肥用量,完全杜绝农药使用。

技术红利在多个示范基地得到验证:扬州广陵区头桥镇采用该模式后,稻虾综合亩收益突破万元;淮安高家堰镇示范基地实现化肥零使用,稻米品质达到绿色食品标准。目前,"丰优香占"已推广至皖、湘、赣等8省区,形成"北至微山湖,南达钱塘江"的产业布局。

绿色革命:从"对抗自然"到"顺应生态"

在施肥环节,团队研制的水基聚合物包膜缓释肥展现独特优势。艾萨斯总经理宋圣吉算过一笔账:这种采用水溶制备工艺的肥料,氮素利用率较传统产品提升20%,包膜降解后形成多孔结构,可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15%。配合沃纳生物研发的复合菌剂,稻田水质主要指标优于Ⅲ类水标准。

喂养体系的革新同样亮眼:专用配合饲料添加蜕壳素和益生菌,使龙虾蜕壳周期缩短2天,产量提升30%。"现在每亩饲料成本控制在750元以内,但成虾产量稳定在500斤以上。"李学成展示的台账显示,其320亩基地年净利润超300万元。

"这套模式真正实现了生态增值。"里下河农科所党委副书记王守红指出,系统监测表明:示范基地水体氨氮含量下降76%,鸟类种群数量增加3倍,真正构建起"虾除虫、粪肥田、稻净水"的生态链条。随着"三虾"错峰上市策略的实施,养殖户收益较传统模式增长5-8倍,印证了绿色农业的经济可行性。

(注:原文中关于技术向西北、东北推广的展望性内容已按需删除,其他数据指标、技术参数均严格遵循原始文献)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