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国际贸易故事系列报道|生死劫:病毒风波里的厄瓜多尔白虾贸易链(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网站)
2025-03-14人已围观
国际贸易故事系列报道|生死劫:病毒风波里的厄瓜多尔白虾贸易链
"《国际贸易故事系列报道|生死劫:病毒风波里的厄瓜多尔白虾贸易链》
在国际贸易的舞台上,厄瓜多尔白虾曾是备受瞩目的 “明星” 产品,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毒风波,却让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 “生死劫”,整个贸易链面临着重重考验,相关从业者也经历着艰难时刻。
事件频发,销售陷入停滞
厄瓜多尔白虾从未像如今这般牵动公众的神经。 2020 年 7 月 15 日,重庆市沙坪坝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发布了一则情况通报,称西部物流园一冷库进口冻南美白虾部分外包装检测新冠核酸呈阳性。 这已然不是个例,在此之前,据中国海关总署通报,7 月 3 日,大连海关和厦门海关就从厄瓜多尔三家企业进口的冻南美白虾集装箱内壁和外包装样本中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 基于此,我国即日起暂停这三家企业在华注册资格以及产品的进口,对暂扣的货物采取退货、销毁等处理措施。
这一系列事件的连锁反应极为强烈,全国各地终端零售商纷纷大批下架厄瓜多尔白虾,一些地方政府出于谨慎考虑,实行 “一刀切” 政策,要求全面停售厄瓜多尔白虾,使得白虾销售瞬间陷入了停滞状态。 对于国内的白虾进口商和经销商而言,当下的形势可谓是 “内忧外患”,不少人甚至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一位进口商无奈地对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拿不到国外厂商的退款,又不能在国内销售变现,打击真的太大了。 ”
厄瓜多尔白虾在近两年对华出口量呈现出大幅增长的态势,尤其是在 2020 年上半年,增长势头迅猛,已然成为国内的 “网红” 产品。 据厄瓜多尔驻广州总领事馆商务处向 21 世纪经济报道提供的数据显示,2019 年,厄瓜多尔白虾对中国的出口额达到 20.83 亿美元,同比增长幅度高达 249%。 而在 2020 年 1 月至 5 月,厄瓜多尔对中国的虾出口达到 10.38 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 70.5%。 但如今,这一原本蓬勃发展的白虾产业链却遭遇了如此严峻的 “生死劫”。
进口商压力重重,面临诸多棘手难题
“今年的海鲜生意太不好干了。 ” 在济南超市和便民市场经营海鲜柜台的王先生向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抱怨道,“三文鱼事件后,所有鱼类都卖不动了。 刚有一点好转迹象,厄瓜多尔白虾又出了事。 ” 在看到相关新闻后,他第一时间主动下架了柜台的厄瓜多尔白虾。 王先生还透露,自疫情以来,自家海鲜销量下降了 30%,同行中亏损、倒闭的情况也不在少数。
受访的进口商们更是用 “灭顶之灾” 来形容此次打击。 由于样本被检出阳性的三家厂商对华出口量达厄瓜多尔虾对华出口总量的 27%,牵涉的中国进口商众多,退运的情况十分普遍。 尽管厂商会对所退货物进行索赔,可运费却需要由进口商自行承担。
在天津的刘先生主要通过代理公司进口厄瓜多尔白虾,他对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估计有上千条货柜受到了影响。 对于那些不能入关的货柜,厄瓜多尔厂商并没有统一的解决方案,只能返港。 但厂商在收到大批退货后,很可能因自身资金流有限,难以立即给进口商退款。 刘先生无奈地表示:“这批货我已提前交了全款,厂商答应先返还 20% 的定金,然后会写一份具有法律效应的声明,承诺在一、两个月之内结清余款,这种情况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
更棘手的是那些已经入关的货物。 7 月 10 日,海关总署、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向全国各地下发了《关于对部分自厄瓜多尔进口冻南美白虾实施紧急处置的通知》,要求实施的紧急处置措施包括:各海关要通知进口商对相关 3 家企业 3 月 12 日后生产、已进入国内市场的冻南美白虾进行召回;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负责监督经销商立即停售、封存相关 3 家企业 3 月 12 日以后生产的冻虾。 刘先生忧心忡忡地说:“一些经销商的产品已经卖出了,国外厂商会不会认可召回? 如果无法召回面临销毁,损失又该谁来赔偿? 今年这种状况,肯定有一批企业倒闭、破产。 ”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为避免风险,地方在执行过程中确实存在 “一刀切” 的现象,无论品牌、日期,只要是厄瓜多尔白虾就一律下架。 北京一家大型厄瓜多尔白虾进口商向记者透露,他们通常每月进口 100 多条货柜,货值超过 1 亿元人民币,产品销往全国各大批发市场、商超,可当前销量骤降 90%。 该进口商表示,如今全国的白虾销售已进入停滞状态,在事态明朗之前,将停止进口厄瓜多尔白虾。
打击消费信心,引发各方关注
在多位受访的进口商看来,此次事件发展的严重程度超乎想象,特别是在地方的流通领域发现厄瓜多尔白虾外包装检出阳性,这无疑加剧了消费者的恐慌情绪。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理事樊旭兵对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三文鱼事件、厄瓜多尔白虾事件、国外多家肉类加工厂接连爆发聚集性疫情,这三项因素叠加在一起,极大地冲击了消费者的信心,进而导致消费者减少对进口海鲜的购买。
不过,厄瓜多尔方面也在积极行动。 厄瓜多尔驻华大使卡洛斯?拉雷亚(Carlos Larrea)接受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厄瓜多尔白虾产品本身从未检测出新冠病毒呈阳性。 当前,厄瓜多尔政府正与中国有关部门一道,对白虾生产的各个方面进行核查,进一步保障所有产品的食品安全。 两国政府也正在进行高层沟通,旨在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厄瓜多尔总统莫雷诺还亲自视察了 Santa Priscila 总部,核实公司严格遵守白虾养殖、加工和运输的所有生物安全条件。
卡洛斯?拉雷亚称,希望随着时间推移,中国消费者能恢复对海鲜的消费,为此,厄瓜多尔必须进行积极的推广工作,在食品安全方面,厄瓜多尔正在进一步走向全面和成熟。 据当地媒体报道,2020 年第一季度,厄瓜多尔出口 53.17 亿美元,同比增长 1.4%,其中对虾出口增长 16.8%。
厄瓜多尔驻广州总领事馆商务处商务参赞彭保罗对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称,考虑到全球疫情的特殊情况,厄瓜多尔政府对工人和产品护理采取了更多的安全保护措施,厄渔业部发布了部长协议,旨在加强行动,以预防和控制新冠病毒在水产养殖和渔业工人中传播有关的风险。 厄渔业部还成立了 COVID - 19 技术监督委员会(COT),负责水产品(白虾)卫生和食品安全政策的设计、实施和监控。
有专业人士分析,在白对虾养殖环节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较低。 厄瓜多尔白虾养殖企业南美恒信董事长、厄瓜多尔中国福建总商会会长王知平告诉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白虾养殖环境开阔通风、阳光强烈,而且工人工作相对独立,企业也有严格的预防机制。 但在加工、运输环节,情况则有所不同。 樊旭兵分析称,厄瓜多尔一些白虾加工厂自动化程度不高,劳动力密集,存在一定风险;考虑到厄瓜多尔的疫情较为严峻,该国相关部门开展的新冠病毒检测有限,难以做到应检尽检和追踪密切接触者,因此在装卸等环节产品外箱有可能接触到厄瓜多尔的感染病例。 不过,樊旭兵也表示:“但对整个进口厄瓜多尔白虾产生恐慌是不必要的。 建议有关部门强制召回或销毁所有流通的涉事产品,解除消费者顾虑。 ” 据中国驻厄大使馆经商处消息,截至 7 月 16 日 8 时,厄瓜多尔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 71365 人。
中国需求拉动,白虾产业发展迅猛
厄瓜多尔作为南美白对虾的发源地,拥有得天独厚的水产养殖条件,享有 “对虾天堂” 的美誉。 其漫长的太平洋沿岸虾场密布,其中 70% 集中在瓜亚基尔海湾。 王知平从事厄瓜多尔白虾养殖已有 22 年,他所在的公司拥有养殖基地 5000 公顷,日产量可达 60 吨,现有员工约 1000 人,其中还包括大量从中国引进的水产养殖专业技术人员。 他介绍说,厄瓜多尔白虾采用的是低密度、大水面粗放式原生态养殖方式。 自白对虾出口中国以来,公司的产量每年以 20% 的速度增长。
那么,一只厄瓜多尔白对虾是如何一步步走上中国消费者餐桌的呢? 据王知平介绍,在厄瓜多尔当地,从晚上 10 点到次日凌晨 2 点是捕捞白对虾的工作时间段,活虾被捕捞上来后,要运输到加工厂,接着经过清洗、分级、定重、装盒、急冻入库等一系列工序,然后再进行出口,在海上漂泊 36—45 天最终抵达中国。
近年来,白虾的出口量超过香蕉和鲜花,成为厄瓜多尔非石油出口的第一大产品。 彭保罗对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厄瓜多尔虾类产业的增长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亚洲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 2019 年,中国市场成为厄瓜多尔白虾出口的主要目的地,市场份额达到 62%,其次是欧盟和美国,分别占 17%和 14%。 在中国降低关税、消费升级的共同带动下,2017 年以来,厄瓜多尔白虾对华出口量激增。
樊旭兵分析称,2017 年,国内养殖的对虾爆发了大规模虾病,产量大约降低了 30%;近几年,国内消费升级显著,消费者对虾的购买数量和频率都在不断增长,包括北极虾、阿根廷红虾、南美白虾在内的对虾成为所有进口行业中增速最快的品类;又因为厄瓜多尔、印度产能扩大,成本降低,使得南美白虾价格不断下调,其较高的性价比受到了中国消费者的欢迎。 樊旭兵还认为,从长期来看,厄瓜多尔白虾事件并不会改变中国消费者 “吃虾” 的习惯,进口白虾仍将延续增长态势。 “国内对虾的养殖规模已经非常大了,加上国内对养殖水域有所限制,产量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不大。 所以如果消费者拒绝进口白虾,国内对虾在短时间内很难弥补这一空缺。 ” 他还指出,相较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厄瓜多尔与印度的南美白虾价格更具竞争力,而印度白虾主要出口欧美国家,在国内认知度较低,难以取代厄瓜多尔对华出口。 “中国市场对于所有行业来说都有着巨大的增长潜力。 就虾的出口而言,保持最高质量标准一直是厄瓜多尔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和目标。 ” 卡洛斯?拉雷亚称,新冠疫情的确影响了厄瓜多尔白虾行业,不过自疫情爆发以来,厄瓜多尔政府和企业都高度重视,采取了有力措施确保产品质量。 卡洛斯?拉雷亚对记者表示,在疫情爆发前,中厄两国政府就在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协定和 “一带一路” 倡议谅解备忘录的框架下建立了非常有效的沟通机制,这使得两国能够快速应对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 厄瓜多尔愿意改进并采取新的方式,致力于为 “我们的中国朋友” 提供最优质的产品。
白虾行情有望复苏,盼曙光到来
对白虾贸易商而言,今年的虾价可谓是一跌再跌,苦不堪言。 刘先生无奈地说:“疫情开始到现在,我是第四次订货了,每次货还没运到港口,国内价格就已经跌破进货价了,一进货就赔。 我们库里 40 - 50 规格的白虾,就算能卖得出去,相比进货价一箱也得赔 80 元人民币。 ”
厄瓜多尔白虾进口商山海负责人马新洋对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称,今年 3、4 月份,欧美由于疫情告急不再给厄瓜多尔白虾下订单,而中国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厄瓜多尔为了缓解库存压力和开拓市场,通过降价刺激中国进口商追单,大量的白虾便出口到了中国来。 “4 月和国外追单的贸易公司确实比较多,货基本都在 5 月和 6 月上旬集中到港,很多公司资金链跟不上,只能先便宜抛售来换取资金,再接港口的货,市场是一个比较畸形的状态,虾农、厂商、进口商都在亏损。 ” 马新洋说,“虾价低更多是进口商‘价格战’的结果,并不像很多人说的那样,是供需严重失衡造成的。 ”
在太平洋的另一端,厄瓜多尔虾农也在承受着巨大损失。 从事白虾养殖业的从业者多为中小散户,白虾出口为当地农民创造了就业和收入。 王知平告诉记者,受近期厄瓜多尔虾价下跌影响,目前养殖场每斤亏本 0.3 美元,小企业成本更高,亏得更多。 养殖户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养殖场的运转,只能降低养殖密度。 目前养殖户的产量降低了大约 30% - 40%,如果价格没有回升,还会进一步下降到 50%,甚至有一些企业直接关闭,虾场闲置。 “现在的行情,虾农不可能有利润,只能说尽量撑过去。 ”
不过,在马新洋看来,未来随着需求逐步回升,国内厄瓜多尔白虾的供应减少有望带动白虾价格上调。 由于牵涉到疫情的问题,进口商大都不敢冒险,预计 8 月厄瓜多尔白虾到港量会大幅降低;在地方 “一刀切” 政策下,一些经销商和零售端会 “封库”,短期内无法流通。 “当前,国内白虾的库存压力有所缓解,行情在慢慢回暖。 ” 他说,“目前影响价格的因素不是供应太多,而是疫情导致价格下跌,使下游客户不敢采购。 随着疫情逐渐好转,市场将恢复正常。 ”
更多内容请下载 21 财经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