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30方水体最高产虾600斤! 这个模式养虾不换水,全年产多茬虾(懒人养虾法亩产千斤)
2025-03-14人已围观
30方水体最高产虾600斤! 这个模式养虾不换水,全年产多茬虾
"《30 方水体创造养虾奇迹:高效绿色养殖模式引领银川渔业新潮》
在当今追求高效与绿色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银川的水产养殖业正以一种令人瞩目的全新姿态崛起,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与无限的潜力。 你能想象吗? 在一个仅仅容纳 30 方水体的养殖池中,竟能创造出惊人的养殖效益 —— 每茬能够产出高达 250 公斤至 300 公斤的南美白对虾,这一产量水平丝毫不逊色于一亩外塘的产出,真正实现了小水体大作为的奇迹。
更为神奇的是,这种养殖模式彻底打破了传统养殖的常规限制,做到了养虾全程无需换水,而且全年能够产出多茬虾,实现了不间断的高效生产。 如今,像这样高效绿色的养殖模式在银川已然不是个例,而是处处可见,成为了当地渔业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引领着渔业迈向新的征程。
近日,记者怀着强烈的好奇心,踏入了贺兰县常信乡谭渠村的宁夏蓝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养殖区园区,探寻这一养殖奇迹背后的奥秘。 在今年新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工厂化养殖车间里,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面映入眼帘。 只见技术负责人撒建军正专注地围着一个圆形养殖池忙碌着,捕捞着水中活蹦乱跳的南美白对虾。 清澈透明的水体中,几近透明的虾苗如同灵动的精灵,在水中欢快地来回穿梭,它们的每一次游动都似乎在诉说着生命的顽强与成长的喜悦。
撒建军熟练地用捕捞网捞出几只鲜虾,自豪地向记者展示并详细介绍道:“我们有着一套严谨而科学的养殖流程。 首先,将小苗引进来后,会先安置在淡化车间,让它们逐渐适应新的环境,进行一段时间的养殖,等到虾苗标粗到五公分左右时,再小心翼翼地将它们转移到工厂化循环养殖车间。 在这里,经过精心照料和科学管理,养殖两个月后,这些虾就可以达到对外售卖的标准了。 而且,凭借这种先进的养殖模式,一年下来我们可以保持 4 到 5 茬的产量,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是全年不停歇地生产,这在以前的传统养殖模式中是难以想象的。 ”
工厂化循环养殖模式之所以备受瞩目,是因为它具有一系列显著的优势。 它不仅节水、节地,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在控温能耗方面也实现了有效的节约,同时,养殖生物在这种环境下生长速度明显加快,能够更快地达到上市标准,为企业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经济效益。
回顾过去,自去年至今,宁夏蓝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积极投入建设,已经成功打造了 5 个工厂化循环养殖车间,每个车间都合理布局,包含有 18 个养殖池。 在今年的市场表现中,公司已成功销售 7.5 万公斤南美白对虾,成绩斐然。 而且,每公斤南美白对虾的销售价格约为 60 元,凭借着优质的产品质量和稳定的供应,公司呈现出产销两旺的良好态势,在市场中站稳了脚跟,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
“节假日期间,市场对虾的需求量大幅增加,我们的虾更是供不应求。 通过工厂化养殖,我们成功实现了全年稳定生产,相比于外塘一年仅仅两茬的产量,这种方式无论是在生产效率还是经济效益上,都实现了巨大的提升,让我们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 ” 撒建军的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他深知良好的市场效益不仅为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更坚定了企业继续发展壮大的信心。
展望未来,企业并不满足于现有的成绩,已经开始积极谋划新的发展方向。 下一步,企业计划引入大黄鱼进行工厂化养殖试验,希望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持续丰富银川水产的品种,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新鲜的水产品,进一步推动当地渔业的多元化发展,为渔业经济的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南美白对虾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海域,其生长环境对温度有着一定的要求,适宜在 18℃至 32℃的气温中生长。 那么,在银川这片土地上,是如何利用黄河水成功养殖这种海水虾的呢? 面对记者的疑问,作为技术负责人的撒建军耐心地讲解起来:“别看这个养殖池子外表看起来普通,实则其智能化程度相当高。 我们配备了自动加温设备,能够精准地将水体温度保持在 25 度至 30 度之间,为南美白对虾创造了最适宜的生长环境。 同时,还有自动投料设备,每天在规定的时间会自动投料 6 次,确保虾苗能够获得充足且均衡的营养供应,健康茁壮地成长。 ”
在车间的正中央,一台先进的微滤机格外引人注目。 原来,循环水系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将水池中的养殖粪便、虾壳、残饵等杂质及时带走,然后通过微滤机等设备进行高效分离,再加入各种有益菌,这些有益菌会迅速消解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有害成分,经过一系列净化处理后的水,又会被传送回养殖池继续养殖虾苗,从而真正实现了养虾不换水的绿色养殖模式。 这种模式的优势显而易见,既可以保证水质的长期稳定,为虾苗提供一个清洁、安全的生长环境,有效减少疾病的发生几率,同时,也能够显著提高养殖的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出现,无疑是现代渔业发展的一次重大突破。 它不仅成功解决了传统养殖方式中诸如环境污染、疾病频发等诸多棘手问题,而且为现代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 它以其高效、环保的显著特点,正在逐渐改变着人们对传统养殖方式的认知和实践,引领着渔业朝着更加科学、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大步迈进。
据了解,近年来银川市的渔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2022 年,全市养殖南美白对虾的产量达到了 167 吨,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转变,这一突破不仅是数量上的增长,更是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有力见证。 渔业经济作为推动当地经济总产值提升的重要一环,其发挥的效益日益明显,已经成为了当地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银川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满怀信心地介绍道:“在‘十四五’期间,银川渔业将紧紧抓住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的历史机遇,持续加大对‘轻简化、工业化、信息化、机械化’的水产养殖先进装备的科技研发投入,全力以赴突破发展水产养殖设施温棚等新空间、盐碱地等新资源利用的关键技术,紧紧围绕推进水产养殖结构优化调整这一核心任务,积极探索海鲜陆养发展模式,确保渔业经济能够平稳、健康、持续地运行,为银川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银川的渔业将会凭借着这些先进的养殖技术和创新的发展模式,继续书写新的辉煌篇章,在全国的渔业领域中崭露头角,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优质、安全的水产品,同时也为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做出积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