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刀额新对虾淡水养殖技术(刀额新对虾和南美白对虾)

2025-03-21人已围观

刀额新对虾淡水养殖技术

"《刀额新对虾淡水养殖:技术精研与产业展望》

在广袤的水域世界中,刀额新对虾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成为了水产养殖领域一颗璀璨的明珠。 刀额新对虾分布极为广泛,在中国、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以及印度洋和澳大利亚等地的水域中,都能觅得它们的踪迹。 在我国,其分布区域主要集中于浙江以南海区,在南方沿海地区,它被亲切地称为沙虾、泥虾,而在商业领域,则有着一个广为人知的名字 ——“基围虾”。

从生物学分类来看,刀额新对虾隶属于甲壳纲、十足目、对虾科、新对虾属,是一种备受瞩目的海水养殖新品种。 它具有众多令人称赞的特性,食性广泛,能适应多种食物来源;生长速度较快,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达到一定的规格;广盐性的特点使其能够在不同盐度的水域中生存繁衍;耐低氧的能力使其在一些环境条件相对较差的水域中也能顽强生长;其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强,壳薄体肥,肉质更是鲜美可口,这些优势使得它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在市场上拥有较高的人气和广阔的需求空间。

刀额新对虾的养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福建龙海地区早在百年前就已经形成了养殖这一品种的传统习惯,不过,当时的养殖方式主要局限于海水或低盐度海水水域。 直到 1986 - 1987 年,无锡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大胆创新,开展了一项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实验,将淡化后的刀额新对虾放入纯淡水中进行饲养,经过不懈的努力,首次获得了成功,这一突破为刀额新对虾的淡水养殖开辟了新的道路,为其在更广泛的地域和更多样化的水域环境中养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刀额新对虾淡水养殖技术详解

(一)虾苗淡化:关键环节与精细操作

虾苗淡化是刀额新对虾淡水养殖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这是一个需要精心把控、循序渐进的过程,切不可急于求成。 虾苗从初始的 1.020 比重开始,要按照特定的顺序依次递降,即 1.020→1.015→1.010→1.007→1.005→1.003→1.001→1.003→1.001→1.0005→1.000。 在这个过程中,盐度梯度的把控至关重要,盐度梯度越小,虾苗的成活率就越高;反之,如果盐度梯度过大,虾苗的成活率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一般而言,淡化过程所经历的时间越长,虾苗的成活率也就越高,整个淡化过程历时不能低于一周,最为理想的情况是在十天左右。 在虾苗淡化期间,其体长也会有所增长,从最初的 0.4cm 可以增至 0.7cm 以上。

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在开始的一星期内,属于蓄养阶段。 将自繁或引进的幼苗逐步实现异地海水的过渡,把它们放置在海水比重为 1.018 - 1.020 的环境中蓄养一周以上,这样可以使部分尚未完成变态的幼体顺利完成变态过程。 在蓄养期间,需要严格控制光照和密度,将水温调节在 26 - 30℃的适宜范围内,并保持连续不断地充气,为虾苗提供一个稳定、舒适的生长环境。 蓄养阶段结束后,便进入了逐渐降低盐度的过程,每天加入淡水,每次的进水量控制在总水量的 10% 左右,如此逐步降低池水的盐度,直到水加满时,采取一边进一边出的方式,确保水质保持良好状态,防止虾苗出现浮头现象,保障虾苗的健康生长。

(二)强化培育:提升虾苗适应能力的有效举措

在虾塘的一角挖掘一个小型暂养池,其面积大约占虾塘总面积的 2 - 3%,池深在 0.8 - 1m 之间。 将整个虾塘所需的虾苗先集中在此暂养池内进行密集强化培育,培育时间约为 15 - 20 天。 通过这样的强化培育,待虾苗体长普遍达到 1 - 1.5cm 后,利用溢水的方式让虾苗自然分散至全塘。 这种方法能够显著增强虾苗对虾塘环境的适应能力,使其在进入广阔的虾塘后能够更好地生长和发育,提高养殖的成功率和效益。

(三)虾苗放养: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

刀额新对虾适宜的生长温度在 19 - 32℃之间,对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而言,5 月下旬的水温条件已经适合虾苗的放养。 当然,如果想要进一步延长其生长时间,提高商品规格,也可以在 4 月下旬采用塑料大棚进行暂养。 在虾苗放养时,放养密度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如果所购虾苗未经中间培育,规格仅为 0.4 - 0.5cm,那么每 0.067hm2 的放养量需要达到 8 - 10 万尾;而若虾苗规格在 1.5cm 以上,放养密度则可以调整为 4.5 万尾 / 0.067hm2。 但这只是一个大致的参考范围,具体的放养密度还应当根据虾塘的实际条件,如水质、底质、面积等,以及养殖技术水平等方面进行灵活调整,以达到最佳的养殖效果。

(四)饵料和投喂:满足营养需求,促进生长发育

刀额新对虾属于杂食性动物,但在食物选择上偏食动物性饲料。 在养殖前期,也就是体长 3cm 以前,主要依靠天然饵料来满足其生长需求。 在虾苗放养前 5 天左右,每 0.067hm2 需要施发酵腐熟粪肥 200 - 250kg(猪粪和牛粪均可),同时泼洒豆浆来培育浮游动物,如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的幼体,为虾苗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 当虾苗下池一周后,随着虾苗的生长和摄食,池中浮游动物的数量会逐渐减少,无法满足虾苗的需求,此时就应当适当投喂鱼浆和对虾前期料。 当虾苗体长达到 3cm 以后,则应以对虾颗粒饲料为主,这种饲料的粗蛋白质含量在 38 - 40% 之间,各类营养成分组成合理,经过实践试用,饵料回报效果良好。

在投喂方式上,应当沿着虾塘四周进行投喂。 白天投喂总量的 1/3,晚上(傍晚)投喂 2/3,每天投喂次数为 2 次。 在生长旺期,半夜可增投一次,以满足虾苗快速生长对营养的需求。 日投喂量需要根据当日估算的虾体总量来确定,在早期阶段,投喂量控制在 6 - 8%,中后期则控制在 4 - 5%,这是因为个体越小,虾苗的生长速度越快,对营养的需求相对较高,所以投喂量的百分比也就越高;反之,随着虾体逐渐长大,投喂量的百分比则相应降低。 投喂的标准是以每次投喂后 1 小时内有 2/3 以上虾体达到饱胃和半饱胃,或者在 1.5 - 2 小时内饲料能够被吃完为宜,这样既能保证虾苗获得充足的营养,又能避免饲料的浪费,降低养殖成本,同时减少饲料残留对水质的污染。

(五)管理:全方位守护,确保养殖顺利

日常检查

每天巡塘时,首要任务是检查虾苗的吃食情况。 仔细观察饲料台上的饲料是否被吃完,或者使用密眼抄网检查投饲处是否有饲料剩余。 根据检查的结果,及时、精准地调整投喂量,确保虾苗能够获得足够的食物,同时又不会造成饲料的浪费。

密切观察虾苗的状态,查看是否有异常行为,有无缺氧浮头的情况发生。 一旦发现浮头现象,必须立即开启增氧机,增加水中的溶氧量,防止虾苗因缺氧而死亡,保障虾苗的生命安全。

每隔半月左右,要对虾的体长进行测定,并认真做好记录。 通过对比不同阶段的体长数据,能够准确判定虾的生长是否良好,及时发现生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确保养殖工作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

水质管理

水质管理是刀额新对虾养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主要通过施肥培养水质、注水换水以及机械增氧等方法来实现。 施肥时,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以化肥为主,要根据水质的肥瘦程度进行适度调控,将水色控制为黄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掌握在 30 - 35cm 之间,并定期进行水质分析,确保水质符合刀额新对虾的生长需求。 据不完全统计,各虾塘每 0.067hm2 施基肥(猪、牛粪)200 - 250kg,化肥(尿素和过磷酸钙)5 - 10kg。

平均每周注水一次,半月换水量约 1/5,与其他虾类相比,刀额新对虾对虾塘的底质要求更高,因此底质改良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不定期少量使用生石灰(10 - 15kg/0.067hm2),对改良水质和底质具有一定的效果,能够为虾苗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促进其健康生长。

(六)病害防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刀额新对虾的罹病情形相较于其他淡水虾类更为常见,而且治疗后的愈后情况相对较差。 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树立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的理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治疗。 在防治虾病方面,主要采用强氯精全池泼洒消毒水体以及在饵料中添加药物等方法进行预防,通过这些措施,大部分虾塘都收到了良好的预防效果,有效地降低了虾病的发生几率,保障了养殖的经济效益。

(七)捕捞技术:精准捕捉,提高回捕率

捕获刀额新对虾时,使用一般的捕虾方法,如拉网、放水干塘等往往难以奏效。 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我们根据其生活习性,摸索出了一套高效的捕捞方法。 在夜间,在虾塘的四周和四角定置节节网(地笼网),由于这种网具的特殊设计,虾易进难出,能够大大提高捕获率。 尤其在虾塘的出水口缓缓放水并设置网具进行捕捉(或者在其他地方形成小水流),同时在网具的上方进行灯诱(光线不需太强),这样的方式能够吸引虾群靠近网具,从而实现轻松、方便且高效的捕捞。 一般连续进行几次捕捞操作(黄昏和清晨时分捕捞效果最佳),即可基本将虾全数网捕。 采用这种方法,从 9 月上旬到 10 月中旬结束,以放养数计算,回捕率能够达到 36%,为养殖户的收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八)运输:优势尽显,拓展市场空间

刀额新对虾具有很强的耐干力,离水 48 小时仍能全部存活,60 小时后才会陆续死亡。 这一独特的生理特性为其长途运输和销售活虾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得我国养殖或捕捞的新对虾大多能够以活虾的形式出售,不仅提高了产品的新鲜度和品质,还显著提升了该虾的经济价值,进一步拓展了市场空间,满足了消费者对于新鲜活虾的需求。

二、刀额新对虾淡水养殖发展前景展望

刀额新对虾淡水养殖已经开创了令人欣喜的局面,然而,其未来的发展之路仍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 从当前的实践情况来看,尽管单产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不同虾塘之间的产量存在不平衡现象,虾体规格的差异也较大,但我们应当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些问题。 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今天那些实现局部高产高收入的虾塘,无疑是明天全面实现高产稳产的先驱和榜样。

以长远的发展视角审视,刀额新对虾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有望迎来一个较好的发展阶段。 我们将秉持既定的稳步、协调、健康发展的方针,积极而又稳妥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和推广刀额新对虾淡水养殖事业。 在这个过程中,要避免盲目跟风、一哄而上的现象,而是要在发展的过程中持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养殖技术水平,积累成熟的经验,并在日趋成熟的基础上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不过,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刀额新对虾作为一种海水中型虾类,其产量不可能达到大型虾类那样的高度。 此外,目前苗种价格偏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制约刀额新对虾淡水养殖发展的障碍。 因此,建设一定规模的企业化专业育苗场,提供充足且价格合理的苗种,成为了促进刀额新对虾淡水养殖进一步向前发展的关键举措。 只有解决了苗种供应和价格问题,才能为刀额新对虾淡水养殖产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使其在水产养殖业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为养殖户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丰富、优质的水产品。

刀额新对虾酒的传奇故事与发展历程

在一个宁静而充满海洋韵味的海滨小镇,流传着一个与刀额新对虾紧密相连的神秘传说,它宛如一首悠扬的海畔民谣,在岁月的长河中轻轻传唱,诉说着小镇居民与大海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以及他们对美食文化的独特探索与传承。

多年以前,这个小镇的居民大多以出海捕捞为生,刀额新对虾是他们最为熟悉且常见的渔获之一。 每到收获的季节,渔民们便会满载而归,新鲜的虾儿在阳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 然而,由于当时的保存技术有限,大量的虾在短时间内难以全部销售或食用完毕,常常会出现一些剩余的虾被浪费掉的情况,这让渔民们感到十分惋惜。

有一位名叫阿福的老渔民,在一次整理自家渔获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看似平常却又意义非凡的小事。 那天,他正忙着将捕捞回来的鱼虾分类存放,一不小心,把家中自酿的米酒洒在了一堆刀额新对虾上。 由于天气较为凉爽,阿福想着一时半会儿也不碍事,就没立刻去清理,而是将这些沾了米酒的虾放在了一个角落里。

可没想到,几天后,当阿福再次路过那个角落时,一股奇异而诱人的香气扑鼻而来,那香气仿佛有着神奇的魔力,一下子就吸引住了阿福。 阿福好奇地凑上前去查看,这才发现原来是那些洒了米酒的刀额新对虾散发出来的。 他怀着一丝好奇与期待,小心翼翼地尝了一口虾旁边的米酒,刹那间,一种前所未有的醇厚味道在舌尖散开,米酒的甘甜与刀额新对虾的鲜美完美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且令人陶醉的口感,仿佛大海的咸鲜与米酒的香甜在口腔中奏响了一曲美妙的交响乐。

阿福的眼中顿时闪烁起惊喜的光芒,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或许是一个意外的收获,凭借着自己多年的生活经验以及对美食那份发自内心的热爱,阿福决定尝试用更多的刀额新对虾和米酒进行混合,并加入了一些当地海边特有的草药和香料。 这些草药和香料可是大自然赋予这片土地的珍贵礼物,它们不仅为酒增添了别具一格的风味,还被当地居民认为具有一定的养生功效呢。

从那以后,阿福就像一位执着的艺术家,开启了漫长而又充满艰辛的试验和摸索过程。 他不断地调整刀额新对虾、米酒以及草药香料的比例,每一次尝试都像是一场充满期待的冒险,然而,失败也总是如影随形。 但阿福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反而是越挫越勇,经过了无数次的反复尝试,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功酿造出了一种别具风味的刀额新对虾酒。

起初,这种酒只是阿福在家人和亲朋好友相聚时才会拿出来分享的秘密佳酿。 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大家围坐在一起,阿福就会自豪地拿出这独特的酒来招待大家。 而每一个品尝过的人,无一不被其独特的口感和迷人的香气所折服,纷纷赞不绝口,对阿福的手艺钦佩不已,都觉得这酒里蕴含着大海的味道和阿福满满的心意。

随着时间的悄然流逝,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逐渐在小镇上传开了。 越来越多的人对这种神奇的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家都想知道这酒是怎么酿造出来的。 一些热心的邻居开始向阿福请教酿造方法,阿福本就是个善良淳朴的人,看到大家这么喜欢自己酿造的酒,便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了大家。

渐渐地,刀额新对虾酒在小镇上流行了起来,成为了当地渔民们在闲暇时光里品味生活的一种独特方式。 忙碌了一天的捕捞工作后,大家总会聚在一起,围坐在温暖的炉火旁,品尝着这美味的刀额新对虾酒,分享着一天的喜怒哀乐,那一刻,所有的疲惫仿佛都随着酒香飘散在了空气中,只剩下惬意与满足。

后来,随着小镇与外界的交流日益增多,一些外来的商人偶然间品尝到了这种独具特色的酒,瞬间就被它独特的风味所吸引住了。 这些眼光独到的商人,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种极具广阔市场潜力的特色酒品,仿佛看到了隐藏在其中的无限商机。 "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