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对虾转肝期又遇空肠空胃,排塘在所难免! 如何破局? (对虾二次转肝)
2025-03-25人已围观
对虾转肝期又遇空肠空胃,排塘在所难免! 如何破局?
"《对虾转肝期与空肠空胃难题:精准破局之策》
在对虾养殖的关键进程中,每当进入上罾阶段(通常从放苗后 15 天起算),养殖户们往往会陷入焦虑与担忧之中,因为这一时期对虾极易出现空肠空胃的现象,犹如一片阴霾笼罩在养殖事业之上。 对于这一问题的成因,可谓众说纷纭,弧菌、病毒、藻毒素、种质退化、天气极端异常、水质不适应等等因素都被提及,使得养殖户们在面对这一困境时倍感迷茫。
事实上,放苗后 15 天左右,正是对虾的转肝期。 在这个关键阶段,对虾的肝胰腺处于从一个整体逐渐分化为肝脏和胰腺的重要发育过程。 通过镜检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肝胰腺绒毛、肝小叶在逐步生长并伸长,这是肝胰腺功能不断完善的微观表现;而从肉眼观察,会发现一层白膜逐渐包裹住肝胰腺,黑白逐渐分明,轮廓也愈发清晰,这标志着肝胰腺的发育迈向成熟。 一般来说,P5 仔虾标粗 15 天后,便开启了转肝期的大门,这一过程大约历时 30 天。 在此期间,肝胰腺处于快速发育期,与此同时,养殖的南美白对虾食性也发生了重大转变,从摄食浮游性生物饵料转变为依赖人工配合饲料。 然而,由于食性的转换、蜕壳的频繁发生以及肝胰腺等器官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这一时期成为了对虾养殖的发病高峰期,如何让对虾顺利度过这一艰难阶段,已然成为了众多养殖户面临的棘手难题。
对虾在转肝期出现空肠空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毋庸置疑,对虾在转肝期体质相对较弱,自身的抵抗力和适应能力都有待提高,这使得它们更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 另一方面,以下几个关键因素也不容忽视:
天气突变的影响:在早春放苗时,水温往往较低,日夜温差较大,而且天气状况不稳定,这种多变的环境对对虾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容易引发应激反应,进而导致空肠空胃现象的出现。 而如果在 5 月中旬开始放苗,随着气温的升高,高温天气可能会引起池塘底部高温,导致水体底质严重缺氧,同样会使对虾产生应激反应,摄食欲望下降,最终形成空肠空胃的不良状况。
致病菌的威胁:弧菌作为导致对虾空肠空胃的主要元凶之一,其危害不容小觑。 当对虾体内及肠道中的弧菌含量过高时,这些弧菌会产生具有腹泻作用的肠毒素,对肠道细胞造成严重损害,引发虾体病变,使得对虾摄食能力下降,甚至完全不吃料,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空肠空胃的发生。
藻毒素的危害:有害藻如蓝藻在死亡后会产生藻毒素,这些毒素会对对虾的消化系统造成严重损伤,引发消化系统的病变,使得对虾失去摄食的欲望,进而出现空肠空胃的现象。
鉴于对虾在转肝期出现空肠空胃的情况屡见不鲜,养殖户们在处理这一问题时,必须采用综合有效的方式,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对虾的成活率,确保养殖事业的顺利进行。 那么,在转肝期究竟该如何进行科学管理,避免空肠空胃现象的出现呢?
适当控料,呵护肝脏健康:转肝期间,对虾的食欲会明显增强,吃料量显著增多。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人工配合饲料中或多或少会含有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质,如铅、汞、镉等重金属元素,尽管这些物质的含量可能在国家标准范围内,但对于处于饵料转化初期的对虾来说,由于其肝脏解毒功能尚未完全成熟,这些毒素的积累仍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这一阶段,养殖户尤其要注意避免无节制地加料,以免增加对虾肝脏的负担,进而引发肝胰腺的问题。 合理控料是关键,要坚决杜绝暴食现象。 具体的控料措施如下:投喂饲料应遵循 “少量多次” 的基本原则,每天投喂 6 次,每次投喂量以 1 - 1.5 小时内吃完为宜。 同时,要综合考虑天气、水温、水中浮游生物的数量、对虾吃料的快慢以及对虾的健康状况等多种因素,合理地增加投喂量,建议每天的增加量不宜超过 5%,这样既能满足对虾的生长需求,又能有效保护对虾的肝脏健康。
调水稳藻相、菌相,营造优良环境:稳定的藻相和菌相对于虾苗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它们能够为虾苗提供一个优良的生存环境。 藻类和菌类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菌类通过分解有机物,为藻类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盐,从而促进优良藻类的生长;而活菌的生长同样需要营养盐,它们在与藻类竞争营养的过程中,也能间接地起到抑制藻类过度生长的作用,防止藻类爆发性繁殖;此外,优良的藻相还能够抑制病菌的滋生,使病菌数量保持在较低水平。 反之,如果藻相、菌相不稳定,将会引发一系列问题:一是导致 pH 值波动较大,使虾苗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二是可能造成藻类过度繁殖,引发倒藻现象,进而导致池塘缺氧,并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对对虾苗肝脏的发育造成极大的障碍。 因此,养殖户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只有藻相、菌相稳定,水质才能稳定,对虾才能健康生长。 具体的调水措施如下:在养殖前期,可使用 EM 菌来调节水质,为藻类和菌类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养殖中后期,随着水中有机物的逐渐增多,主要使用芽孢杆菌定期进行水质调节,同时配合使用光合细菌、乳酸菌等有益微生物,始终将水体透明度保持在 40cm 左右,这样能够有效地稳定藻相、菌相,为对虾提供一个稳定、舒适的生活环境。
适时使用保肝产品,增强肝脏功能:使用保肝产品能够有效地排解虾体累积的毒素,减轻和缓解肝脏的负荷,增强对肝脏营养的及时补充以及代谢功能,显著提高肝脏的排毒、解毒能力和对虾的免疫力。 在选择保肝产品时,养殖户务必选用正规生产厂家的合格产品,因为劣质产品不但无法起到保肝的作用,反而可能会对对虾的肝脏造成损伤,得不偿失。 具体的使用措施如下:当 P5 仔虾标粗 15 天后,便应开始使用保肝产品,每天添加一次,连续添加投喂 30 天。 在此期间,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如水质突变、疾病感染等导致肝脏萎缩或损伤时,应及时加量,改为每天添加二次,甚至可以在水中泼洒保肝产品,以强化保肝效果,确保对虾肝脏的健康。
适量添加生物饵料 —— 卤虫,优化营养供给:在转肝期,对虾的食性发生了转变,且蜕壳频繁、肝胰腺等器官尚未发育完全,处于发病高峰期。 此时,适量添加当地特有的资源 —— 卤虫,能够有效地弥补人工配合饲料存在的适口性差、营养比例不完美以及消化吸收率低等缺陷。 卤虫富含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和无机元素,这些营养成分对于对虾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具体的添加措施如下:在开始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时,在每天 6 次的投喂中,选择其中一次投喂卤虫,这样既能满足对虾对营养的多样化需求,又能提高对虾的摄食积极性,有助于对虾顺利度过转肝期。
总之,对虾转肝期出现空肠空胃的问题虽然严峻,但并非无法解决。 养殖户们只要掌握了科学的管理方法,从控料、调水、保肝以及优化饵料等多个方面入手,精准施策,就一定能够打破这一困境,提高对虾的成活率和养殖效益,实现对虾养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于龙昌动保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