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爆发式发展了15年,今年遭遇滑铁卢,明年对虾养殖户怎么赚钱? (对虾养殖赚钱吗)

2025-03-27人已围观

爆发式发展了15年,今年遭遇滑铁卢,明年对虾养殖户怎么赚钱?

"《对虾养殖困境与破局之路:探寻行业新航标》

在水产养殖的浩瀚海洋中,发源于江苏如东的小棚虾养殖产业曾在过去的十五年间经历了一段波澜壮阔的爆发式发展历程。 然而,如同所有快速发展的行业一样,繁荣的背后也潜藏着诸多问题。 加之今年进口冻虾如潮水般大幅涌入国内市场,以及市场消费持续萎靡不振等多种不利因素相互叠加,使得我国对虾市场陷入了长期供大于求的泥沼之中,对虾价格也随之长时间在低位徘徊,众多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受到了严重的冲击,部分养殖户甚至在连续两茬的养殖中都遭受亏损,养殖信心也因此遭受了沉重的打击,整个行业仿佛被一层阴霾所笼罩。

作为国内对虾养殖最为集中的产区,江苏南通如东县的对虾产业自然也难以独善其身,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 在养殖环境复杂多变、养殖成本居高不下、成品虾价格低迷不振、病害问题频繁困扰以及养殖效益明显下滑的艰难处境下,为了总结过去一年的经验教训,分享交流对虾养殖降本增效的关键技术,一场备受瞩目的盛会 —— 如东县对虾协会年会暨对虾产业降本增效高质量发展论坛,于 12 月 28 日隆重召开。 这场盛会汇聚了来自水产行业各个领域的精英和专家,包括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副秘书长邹国华、中国渔业协会副秘书长关翌博、江苏省渔业协会会长张朝晖、南通市农业农村局渔业处处长张杰、南通市农业农村局水产技术推广指导站站长钱进、南通市农业农村局水产技术推广指导站副站长朱赟杰、南通市水产学会会长倪建忠、如东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姜红波、如东县人大农业农村工委主任石海兵、江苏海洋水产研究所所长陆勤勤、如东县供销合作社四级调研员曹晖、如东县对虾整治办主任顾爱军、如东县渔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周亚文、如东县渔政监督大队队长吴锋、如东县质量监督检验所所长周俊建、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科学家、中国水产科学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曹煜成教授、中科院海洋研究院研究员王雷博士、上海市虾类产业体系首席专家戴习林教授、江苏省特色水产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万夕和教授、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研究室主任沈辉博士、如东县对虾协会会长刘福生、如东县对虾协会秘书长石明山、广东海大集团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广东海兴农集团董事长江谢武、海大集团南通海大技术服务经理秦秀刚、广东恒兴饲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区域副总裁陈堪凤以及来自如东地区南美白对虾产业的广大从业人员,他们齐聚一堂,共同为对虾产业的未来发展出谋划策。

一、领导致辞:指引方向,鼓舞士气

在论坛的开场环节,各位领导纷纷发表了热情洋溢且富有前瞻性的致辞。 如东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姜红波在致辞中表达了对当地对虾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强调了政府将持续支持和推动对虾产业的转型升级,助力养殖户克服当前的困难,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副秘书长邹国华则从宏观的行业角度出发,分析了当前对虾市场的形势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养殖户们提供了宝贵的市场信息和行业发展方向。 中国渔业协会副秘书长关翌博和江苏省渔业协会会长张朝晖也分别在致辞中肯定了如东对虾产业的重要地位,并鼓励广大从业者坚定信心,积极应对挑战,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来提升产业的竞争力。 南通市农业农村局渔业处处长张杰详细介绍了当地政府在渔业政策、技术支持和资源保障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和规划,为养殖户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如东县对虾整治办主任顾爱军则重点阐述了对虾养殖环境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政府在推动绿色、生态、环保养殖方面的决心和措施,为对虾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协会年度总结报告:回顾过往,展望未来

针对行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如东对虾协会积极发挥自身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创新服务平台,全力提升服务会员的质量和水平。 协会为虾农提供了涵盖苗检、信息、技术等多个方面的全方位服务,充分发挥了平台的牵引作用,引领整个产业向绿色、生态、环保的方向转型,致力于提升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在苗种检测方面,协会搭建的苗种检测平台始终保持着高质量的运行状态。 通过严格的苗种检测流程和标准,为养殖户相对降低了养殖风险,显著提高了养殖的安全系数。 这一举措也促使苗种上游供应厂家更加注重苗种源头质量的把控,从总体上确保了苗种的质量稳定可靠,为对虾养殖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信息服务平台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其运行状况稳中向好。 协会通过及时收集、整理和发布市场信息、行业动态、技术前沿等各类信息,为养殖户提供了准确、及时的决策依据,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市场脉搏,合理规划养殖生产,避免盲目跟风和决策失误。

技术服务平台更是扎实有效,协会组织了各类技术培训、交流活动和专家指导,邀请了行业内的知名专家和技术能手为养殖户传授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 这些技术服务活动涵盖了从苗种培育、养殖管理、病害防治到饲料营养等各个环节,切实帮助养殖户解决了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技术问题,提高了他们的养殖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益。

便民服务平台也做到了着地有声,协会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为养殖户提供了诸如物资采购、产品销售、金融支持等一系列便民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养殖户的生产和生活,为他们解决了许多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更加专注于对虾养殖事业。

如东县对虾协会会长刘福生深入分析了 2023 年对虾产业所面临的困境。 由于对虾进口关税逐步趋于零,进口虾如汹涌潮水般大量涌入中国市场,而国内市场消费需求却出现了减少的趋势,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导致成虾价格一直处于低迷状态。 与此同时,养殖环境的变化以及病害的频发,尤其是高致病弧菌、肠肝孢子虫等病害的泛滥,使得养殖成本明显增加,养殖户的亏损面不断扩大。 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刘福生会长明确指出,唯有降本增效才是养虾业摆脱困境的唯一生路,并为养殖户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应对策略:

一是要合理规划养殖周期,根据市场需求和价格波动规律,精准确定放苗和出虾的时间节点,合理定位盈利空间,避免盲目跟风和扎堆上市,从而降低市场风险,提高养殖效益。

二是选择优质苗种,优质的苗种是养殖成功的关键。 养殖户应选择信誉良好、技术实力雄厚的苗种供应商,确保所购买的苗种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成活率高等优良特性,从而提高养殖成功率,降低养殖风险。

三是合理配置基建,根据自身的养殖规模、经济实力和地理条件,科学合理地建设和配置养殖基础设施,包括池塘的大小、深度、水质处理设备、增氧设备等,营造一个良好的养殖环境,为对虾的生长提供舒适、稳定的生活条件,减少因环境因素导致的病害发生和生长不良等问题。

四是养规格大虾,错峰销售。 通过优化养殖管理技术,延长养殖周期,提高对虾的规格和品质,避开集中上市的高峰期,选择在市场需求相对旺盛、价格相对较高的时段进行销售,从而拉大盈利空间,增加养殖收益。

三、代表发言:经验分享,共克时艰

如东小棚虾从起步发展至今,已然走过了十五个春秋。 回首往昔,如东对虾行业新农人郑智远感慨万千。 他回忆道,在刚开始的那几年,如东小棚虾的发展可谓是谨小慎微,每一次的养殖规模扩张都小心翼翼,生怕对后续的虾价产生负面影响。 然而,近年来,小棚虾的发展却如同脱缰的野马,养殖规模呈现出快速扩展且无序扩张的态势,这无疑是导致今年对虾养殖业陷入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众多养殖户因此遭受了大面积的亏本。

基于自身多年的养殖经验和对行业的深刻洞察,郑智远为养殖户们提供了三个极具参考价值的建议:

首先,合理配套养殖设施,停止盲目扩张。 养殖户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养殖能力,合理规划和配套养殖设施,避免过度投资和资源浪费。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稳定、高效的养殖设施比大规模的扩张更为重要,要注重设施的实用性和可靠性,提高养殖生产的效率和效益。

其次,合理的放苗至关重要。 养殖户应根据自己池塘的条件、水源情况、养殖技术水平以及市场预期等因素,科学合理地确定放苗密度。 过高的放苗密度可能会导致水质恶化、病害频发、生长缓慢等问题,而过低的放苗密度则会影响养殖效益。 因此,精准的放苗密度是实现养殖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

再者,养虾过程中使用的产品,更要注重效果。 在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养殖产品中,养殖户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选择质量可靠、效果显著的饲料、动保产品等。 不要仅仅关注产品的价格,而应更加注重其实际的使用效果,确保所使用的产品能够真正满足对虾生长和健康的需求,为养殖成功提供有力的保障。

此外,不断学习交流,持续提升自身的养殖技术水平也是不可或缺的。 水产养殖行业技术更新换代较快,养殖户应积极参加各类培训、研讨会、交流活动等,与同行、专家进行广泛的交流和学习,及时掌握最新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改进自己的养殖方法和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养殖条件。

最后,一定要选好苗。 优质的苗种是对虾养殖成功的基石,养殖户要选择具有良好口碑、严格质量检测体系的苗种供应商,确保所购买的苗种健康、活泼、无病害,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生长潜力,为后续的养殖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专家报告:深入剖析,精准施策

在本次论坛上,众多专家学者纷纷发表了精彩的报告,从不同的角度深入剖析了对虾养殖产业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对策。

广东海大集团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广东海兴农集团董事长江谢武指出:“连作障碍、气候异常、种源控制、苗种退化、病害严重、环境污染等问题导致养殖难度提升了。 ” 在世界不同地区,疾病对当地水产养殖行业造成了相当大的经济损失,而他认为疾病爆发的最主要原因是缺乏生物安全措施。 江谢武详细介绍了管控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等水产养殖过程中传染病防控的三要素。 他强调,在养殖过程中,要加强对养殖场地、水源、苗种、饲料等各个环节的生物安全管理,建立严格的消毒、检疫和隔离制度,防止病原体的传入和传播,确保对虾的健康生长。

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科学家、中国水产科学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曹煜成教授通过对对虾养殖成本的详细分析认为,对虾养殖成本包括虾苗、饲料、动保、电费、租金、设施和人工成本等多个方面,其中能够实施降本的环节主要有饲料成本、养殖技术、优质虾苗、精准化管理及人工成本。 他提出,通过优化饲料配方和投喂策略,提高饲料利用率;加强养殖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养殖成功率;选择优质虾苗,降低苗种损耗;实施精准化管理,合理控制养殖密度、水质、水温等参数;优化人员配置和工作流程,降低人工成本等措施,最终能让对虾养殖成本控制在 10 - 11 元 / 斤,这样养殖户就能在面对市场价格变动时相对比较轻松,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中科院海洋研究院研究员王雷博士提出,对虾养殖过程中最大的成本是什么? 他认为失败率是最大的养殖成本。 为了把失败率降到最低,他认为要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不能得病,要加强生物安保措施,包括苗种检疫、病原杀灭、切断传播、保护对虾等。 只有确保对虾的健康,才能提高养殖成功率,降低养殖成本。 在养殖过程中,要定期对对虾进行疫病检测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病害问题;加强养殖场地的消毒和卫生管理,防止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合理使用疫苗和免疫增强剂,提高对虾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二是不能爆表,要确保水环境稳定,亚盐是核心,溶氧是保障,菌藻平衡是根本。 良好的水质环境是对虾生长的基础,养殖户要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和调控,定期检测水体中的酸碱度、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及时采取换水、增氧、施肥、调节菌藻等措施,保持水质的稳定和适宜,为对虾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三是不能劣化,要保证对虾壳硬、色靓、肉紧、味美、抗造(耐运输)、食品安全(警惕神药)。 在养殖过程中,要合理搭配饲料,保证对虾获得充足的营养;加强对虾的日常管理,避免过度投喂和应激反应;严格控制养殖过程中药物的使用,遵循科学用药、合理用药的原则,确保对虾的品质和食品安全,提高对虾的市场价值。

上海市虾类产业体系首席专家戴习林教授指出,目前我国对虾养殖的主要问题是种苗问题、环境污染、水质病害,以及手工操作型生产方法带来的问题等,虾价越来越低,养殖户如何降本增效成了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他认为,降本增效离不开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和精细化的科学管理,而生态绿色养殖离不开好苗、好水、好料、好技术、好管理、好环境、好产品。 戴习林教授强调,在种苗选择上,要选择优质、健康、无病害的苗种;在水质管理上,要注重水源的保护和净化,采用科学的水质调控方法;在饲料选择上,要选择营养均衡、质量可靠的饲料;在养殖技术上,要不断学习和应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在养殖环境上,要营造一个清洁、卫生、舒适的养殖环境;在养殖产品选择上,要选择安全、高效、环保的动保产品和养殖设备,从而实现对虾养殖的绿色生态发展和降本增效目标。

江苏省特色水产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万夕和教授认为,生物安全是为了达到预防和控制虾病的目的,保证对虾健康安全而采取的一系列疫病综合防控措施,是一切阻断病原和病原载体媒介接触对虾的方法和措施。 他详细阐述了养殖户一定要做好场区规划管控,合理布局养殖场地,防止交叉污染;加强水源安全管控,确保水源清洁、无污染;做好池塘安全管控,定期对池塘进行消毒和维护;严格苗种安全管控,选择优质苗种并进行严格的检疫;保障饲料安全管控,选择质量合格、营养均衡的饲料;加强人流安全管控,限制无关人员进入养殖区域,防止病原体的带入;做好车流安全管控,对进入养殖区域的车辆进行消毒和检查;强化过程监测管控,定期对对虾的生长状况、水质、病害等进行监测和评估;合理温棚开关管控,根据天气和气温变化及时调整温棚的通风和保温措施;注重气源消滤管控,确保养殖区域的空气质量良好;加强有害生物管控,及时清除养殖区域内的有害生物和杂物;完善生物防病管理,建立健全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严格隔离扑杀管控,对发病的对虾及时进行隔离和扑杀,防止病害的扩散;规范尾水灭排管控,对养殖尾水进行合理处理和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升免疫能力,通过合理的饲料营养和免疫增强剂的使用,提高对虾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等工作,全面构建一个完善的小棚养虾生物安全管控体系,为对虾养殖的成功提供坚实的保障。

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研究室主任沈辉博士介绍了南美白对虾的几个主要疾病和各自的防范措施。 他认为,投苗前环境消毒,是基本前提,要对养殖池塘、养殖设备等进行彻底的消毒,杀灭潜在的病原体;苗种病原的检测,是核心保证,要对购买的苗种进行严格的病原检测,确保苗种健康无病害;防止病原的传染,是常规任务,要加强养殖过程中的卫生管理和隔离措施,防止病原体的传入和传播;水质环境的维护,是重要环节,要定期检测和调控水质,保持水质的稳定和适宜;正确使用投入品,是关键因素,要合理使用饲料、动保产品等,避免因使用不当导致对虾生病或生长不良。

今年江苏地区小棚虾养殖户放苗节奏撞车、上市规格撞车,导致了对虾供大于求的情况更加严重,养殖户的效益总体上很不理想。 海大集团南通海大技术服务经理秦秀刚分享了 2024 年小棚虾盈利模型,他建议锅炉虾养殖户要走低密度快大路线,通过合理控制养殖密度,优化养殖管理,加快对虾的生长速度,提高对虾的规格和品质,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上市销售,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直放苗养殖户要走低密度大规格路线,适当降低放苗密度,延长养殖周期,培育出大规格、高品质的对虾,避开集中上市的高峰期,选择在市场价格相对较高的时段上市销售,从而提高养殖收益。

五、好产品分享:技术创新,助力发展

在论坛的 “好产品分享” 环节,来自各大企业的代表们纷纷上台,展示了他们在对虾养殖领域的创新产品和技术成果。

中大(天津)集团有限公司、山东东大塑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长方分享了他们公司在养殖设施方面的创新产品和技术优势,包括新型的小棚材料、养殖设备等,这些产品具有耐用性强、保温性能好、安装方便等特点,能够为养殖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养殖基础设施,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比利时英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泰国专家坤邓分享了泰国标粗经验"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