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100%成功! 两位如东养虾高手谈变革之道(如东对虾养殖技术)
2025-04-07人已围观
100%成功! 两位如东养虾高手谈变革之道
"《如东养虾高手的卓越变革之路:探秘 100% 成功的秘诀》
在如东这片充满生机与潜力的土地上,韩玉龙和何明两位养虾高手犹如闪耀的明星,他们在养虾领域所取得的近乎满分的成绩,成为了众多养殖户瞩目的焦点和学习的楷模。
韩玉龙,专注于工厂化养虾,今年他的工厂化养殖成绩斐然,成功率近乎达到了令人惊叹的 100%。 他所养殖出的虾,不仅规格硕大,肠道粗壮,体色鲜亮,而且令人称奇的是,没有一条出现 “蓝虾” 的情况,平均成活率更是超过了 80%。 而何明同样在如东养虾界声名远扬,他精心养殖了 36 张棚,仅仅 80 天的时间,就能将虾养到 30 头以内的规格,平均棚产高达 1700 斤,同样实现了 100% 的成功率。 更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他养殖的虾活力充沛、耐运输,在市场上比其他养殖户的虾每斤贵出 2 - 3 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这般几近完美的成绩单绝非偶然所得,事实上,他们已经连续三批虾都实现了高产又高收,而这一辉煌成就的背后,主要源于一个关键的改变 —— 那就是选择了嘉吉膨化虾料。
嘉吉虾料超级体验师韩玉龙与养殖户交流活动合影以及嘉吉虾料超级体验师何明与养殖户交流活动合影,见证了他们与嘉吉虾料的紧密合作与深厚渊源。 由嘉吉水产和水产前沿 + 直播携手为广大观众呈现的 “实地探访如东工厂化、小棚养虾高手的变革之道” 主题直播,在 11 月 25 日准时与观众见面。 在这场直播中,两位嘉吉虾料超级体验师毫无保留地畅谈养虾之道,他们丰富的经验和实用的技巧吸引了超过 20000 人次的热情观看,直播过程中,观众们积极提问,互动氛围十分热烈。 对于那些错过直播的朋友,也不必遗憾,只需点击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即可回看这场精彩的直播,从中汲取养虾的智慧和力量。
接下来,笔者精心整理了部分直播中的互动问题,让我们一同回顾这些高手的经验之谈,探寻他们成功的奥秘。
嘉吉虾料超级体验师 韩玉龙
嘉吉虾料超级体验师 何明
问:怎么做好弧菌防控,有没有经验分享一下?
韩玉龙:在工厂化养殖环境中,弧菌防控需要从多个关键方面着手。 首先,苗种的选择至关重要,务必选用经过严格检测、不携带病原和弧菌的合格苗种,这是防控弧菌的第一道防线。 其次,在养殖过程中,要巧妙运用有益菌来压制弧菌的爆发。 例如,可以采用蛭弧菌拌料投喂的方式,同时在水体中定期添加芽孢杆菌、光合细菌、EM 菌等有益菌,但要注意这些有益菌不能同时使用,而是应该轮流使用,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营造一个不利于弧菌生存和繁殖的生态环境。 此外,适量增加碳源也是一个重要举措,它能够丰富水体中有益菌的种类,进一步增强对弧菌的抑制能力。 投苗后的第一个月是弧菌防控的黄金时期,这期间要保持高度警惕,一般每 3 天就对弧菌含量进行一次检测。 一旦发现弧菌超标,必须立即采取消毒和防控措施。 如果前期的预防工作不到位,等到后期弧菌大量繁殖起来,就很难再进行有效的控制了。 在消毒方面,我在自己的养殖场中使用较多的是过硫酸氢钾和碘,消毒操作通常在晚上进行一次,次日早上再进行一次,以确保消毒效果。 消毒完成后,要及时大量补菌,恢复水体的生态平衡。 需要明确的是,在工厂化养殖所用的海水中,本身就自带弧菌,我们的目标并不是将弧菌完全消灭至 0 数值,而是要通过科学的防控手段,将其控制在安全范围内,确保对虾的健康生长。
何明:小棚养殖模式下的弧菌控制在前期与工厂化模式有相似之处,尤其是在苗种的选择上,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检测,确保苗种安全无虞。 在放苗前,先对水体进行一次全面的杀弧菌处理,放苗后 3 - 5 天,及时检测弧菌指标,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相应的消毒操作,这些操作与工厂化模式的做法基本相似。 我个人在养殖过程中,经常使用蛭弧菌拌料,或者进行全塘泼洒,通过以菌抑菌的方式来控制弧菌的数量。 到了养殖中期以后,主要根据水体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水。 不过,我个人不太主张在小棚中过度消毒,因为过度消毒很容易破坏水体的生态系统环境,反而不利于对虾的生长。
张大鹏:如东虾农在弧菌防控方面做得非常到位,他们高度重视检测工作,从选苗种阶段就开始进行弧菌培养测试,这种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做法值得其他养殖户学习借鉴。 另外,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池塘中弧菌的含量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因此,弧菌防控应以预防为主。 通过合理的调控措施,让水中的有益菌和藻类占据优势地位,这样弧菌就难以爆发。 如果频繁使用消毒剂进行消毒,很容易破坏小水体的生态平衡,尤其是在小棚养殖模式下,由于存在底泥,水体的生物系统相对完整,一旦使用过硫和碘等消毒剂进行消毒,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恢复原来的生态环境。 所以,在小棚养殖中,采用微生态制剂(如蛭弧菌)进行生物防控更为合适。 外塘养殖模式与小棚模式类似,也应以生物防控为主,可以通过蛭弧菌拌料、泼洒等方式来抑制弧菌的生长繁殖。 嘉吉水产针对防控弧菌推出的控菌先锋,属于粉剂蛭弧菌,已经为很多养殖户成功解决了弧菌含量过高的问题,其防治效果相当理想。 最后,养殖户还要特别注意区分虾体内弧菌和水体弧菌,这两者都需要进行综合防治。 有时可能会出现水体中弧菌含量不高,但虾体内弧菌却超标的情况,因此,需要坚持内服防弧菌产品,从内外两个方面共同发力,才能有效防控弧菌,保障对虾的健康养殖。
嘉吉控菌先锋
问:工厂化养虾和小棚养虾管理的重点分别是什么?
韩玉龙:工厂化养虾有明棚和暗棚两种方式,在如东地区,主要以明棚为主。 这种养殖方式对藻相和菌相都有着较高的要求,情况相对复杂。 每天上午,我们都会认真检查各项水质数据,确保其达标。 如果水质数据不达标,当天就要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与小棚养殖相比,工厂化养殖不需要进行改底操作,但是调水和换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养殖后期,每天的换水量需要达到 20 公分左右,并且要将养殖全程的 pH 值控制在 7.8 - 8.2 的范围内。 在藻类的培养方面,前期以绿藻为主,后期则以硅藻为主,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硅藻在前期不太稳定,容易出现倒藻的情况。 饲料的选择对于工厂化养虾也至关重要,它需要具备良好的营养成分、合适的蛋白含量以及在水中的稳定性等特点。 以前我使用颗粒料时,经常会出现饲料还没被虾吃完就溶解的情况,这不仅会导致水质变差,而且由于虾池水是一直流动的,未被及时吃掉的饲料会聚集到中央被排掉,造成了严重的浪费。 从 2019 年开始,我全面改用嘉吉的膨化虾料。 嘉吉膨化虾料在水中的稳定性相较于颗粒料有了极大的提升,而且它是高蛋白饲料,具有很好的诱食性,虾子吃料速度明显加快,能够提前 10 - 15 分钟吃完。 即使在水温较低的情况下,嘉吉膨化虾料依然能保持较好的吃料情况,使得虾的整体长速加快,活力也更高,两者对比效果十分显著。
何明:小棚养虾的管理虽然相对工厂化养殖来说较为粗犷,但实际上也是粗中有细。 例如在前期,对水质的把控至关重要,而到了后期,调水、改底、肥水等操作同样不可或缺。 从小棚的水体表面看,水似乎有些浑浊,但经过沉淀之后,就能够发现里面的藻类、菌类是非常丰富的。 此外,饲料对于养殖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作用,比如饲料的消化吸收率高低,直接关系到虾的转肝期能否顺利度过以及换料期能否快速过渡。 自从使用了嘉吉饲料养虾后,我发现水质污染明显变少了,这是因为嘉吉饲料的消化吸收效果好,从而使得虾子的养殖成本降低,而且养出的虾肥满度高,品质优良。
张大鹏:养虾的关键要素包括选好苗种、注重环境中的菌藻平衡、坚持病害以防为主以及确保营养到位。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养殖户存在一个误区,认为补充营养主要依靠动保产品,其实虾最主要的营养来源是饲料,因此一定要选择优质、高蛋白的饲料。 不同的养殖模式对营养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像小棚、工厂化(明棚)这种相对高密度的养殖模式,对于饲料的选择要求档次越高越好,一定要选用优质饲料。 此外,高溶氧是成功养殖的必要条件,当前养虾产量的升高与增氧力度的加大密切相关,只有做好增氧工作,才能实现增产的目标。
韩玉龙养出的大虾,规格大,整齐,体色漂亮
问:小水体应该怎么肥水?
韩玉龙:在进行肥水操作之前,首先要对水质指标进行检测。 有时候,无论我们采取何种方法,水都难以肥起来,这其实可能与水质的总碱度有关。 如果总碱度太低,就会导致肥水困难,此时可以使用生石灰来提高总碱度,同时配合藻种进行肥水。 在小水体养殖中,一般每 5 天进行一次肥水操作,当遇到换水量较大的情况时,要适度进行追肥,同时补充菌、藻,以保持水体的菌藻平衡。 追肥时,通常使用少量藻种,多用生石灰,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一天之内就能使水肥起来。 但如果水过于肥腻,第二天就要及时补菌,否则在夜间容易出现耗氧过多的情况,从而引起对虾浮头现象。
何明:小棚秋造虾的肥水问题确实是一个棘手的难题,很多虾农都曾遇到过。 有时候肉眼看上去水很浓,但实际上其中并没有藻类,这种情况仍属于 “清水”。 事实上,小棚肥水的关键在于培藻,在前期要多补充藻种和碳源,等水肥起来且稳定之后,就可以每 5 天追肥一次。 我建议养殖户不要过于在意水颜色的深浅,而是要通过显微镜观察藻类的含量,这样才能更加准确地判断水体的肥瘦情况和藻类的生长状况。
张大鹏:从广义上来说,肥水包括藻类和菌类的丰富程度,而狭义上则主要指藻类的丰富度。 如果通过补肥、补藻种和菌种等常规操作都无法使水肥起来,那么就需要对水质进行检测,看是否是由于总碱度低或者缺乏一些必要的营养元素导致的。 在日常管理中,要及时进行补肥,不要等到水变瘦了才采取措施,因为肥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养殖户在平时的养殖过程中多加留意和细心管理。
何明养殖的小棚虾内景
问:请介绍一下高密度养殖怎么选饲料以及用嘉吉的膨化虾料的心得体会?
韩玉龙:饲料中的蛋白分为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在选择饲料时,我们应该优先选择优质动物蛋白含量高的产品。 在动物蛋白中,鱼粉又有国产和进口之分,饲料的很多内在指标都会决定其品质和营养水平,因此,对于虾料的选择,我肯定会优先考虑嘉吉饲料这样的大品牌。 目前,我使用嘉吉饲料已经有一年半的时间了,最大的感受就是它不会对水质造成污染,即使在水中浸泡 2 个小时,饲料依然不会溶解。 一般工厂化的养殖周期大约是 100 天左右,而使用嘉吉饲料能够提前 7 天出虾,并且虾的长速比使用普通饲料快很多。 嘉吉虾料是高蛋白饲料,具有很好的诱食性,不容易造成饲料浪费,虾子一般在一个半小时就能吃完一餐料。 从全程养殖下来的情况看,料比为 1.2,比普通颗粒料低 0.2,这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 而且嘉吉饲料的稳定性高,品质有可靠保证,所以我一直都坚定地选择嘉吉饲料。
何明:我已经用嘉吉饲料养殖了三造虾。 首先,嘉吉作为饲料行业的巨头,其品牌信誉度高,所以我在刚接触的时候,就很乐意去尝试嘉吉膨化料。 在小棚养殖刚开始时,通常会投喂粉料,但很多人反映粉料会对水质产生影响,然而我使用嘉吉饲料后,发现水质非常稳定,基本没有受到影响。 嘉吉饲料的消化吸收率很高,这一点从虾的粪便情况就能明显看出来,使用嘉吉饲料后,虾的粪便少,基本没有拖便现象,对肝脏的负担小,所以虾在转肝期也能够顺利度过。 到了后期小棚冲料阶段,每天喂三餐,每天加料 1 斤,天天加都没有问题,使用起来非常顺利。 此外,我每天都会观察虾的粪便,通过粪便的形状、颜色和质地来判断虾的健康程度。 如果虾粪便短、黑,成型且与饲料形状相似,这种就是健康的虾粪便,同时也能从侧面反映出嘉吉饲料的品质优良。
问:不同的模式,如何确定投喂量? 怎么查料?
韩玉龙:在工厂化养虾过程中,我们每天投喂 5 - 6 餐,坚持少量多餐的原则,这样可以有效避免饲料浪费。 在前期,要控制饲料在两个小时内被吃完,中期控制在 1 个小时 40 分钟内吃完,后期则控制在 1 个半小时内吃完。 如果发现虾过早吃完或者吃的速度过慢,都需要及时调整喂料量。 每天都要密切观察虾的吃料情况,正常情况下,我们的加料量为 10%,加料 3 天后观察虾是否能够吃完,如果可以,就继续按照这个比例加料。 到了养殖后期冲刺阶段,加料比例可以提高到 15%,如果虾能够顺利吃完,就可以继续加到出虾。 当虾长到 25 头 / 斤左右时,可以将喂料量调整到虾容量的 4% - 5%。 查料时,一般先看料台,如果料台情况正常,再查看虾池死角位是否有剩余饲料,如果有料,说明饲料投喂量还是过多,需要进一步调整。
何明:从投苗开始,按照一万苗喂一两饲料的标准进行投喂,比如投了 5 万虾苗,就从半斤苗料开始喂。 前期每天喂两餐,不进行查料操作。 当饲料投喂量达到 0.3 斤之后,开始投喂三餐,并在之前的基础上每日增加二两饲料,在料台上撒总量的 10%,一个半小时后开始查料,在养殖前期和中期,应确保饲料在 1 个半小时内被吃完。 在虾吃完料一到一个半小时之后,再提起料台查看虾的肝脏情况。 如果肝脏发红,说明投喂量过多,这种情况下,我会适当减料,以保障虾的健康生长。
张大鹏:在不同的养殖模式中,日投喂量最高的是没有生物饵料的工厂化养虾模式,小棚和土塘的投喂量则稍低一点。 查料一般主要看料台,但除了料台之外,我们还要观察虾池的泡沫情况。 在工厂化模式中,喂完料之后水里没有泡沫,一个小时后泡沫起来,且料台没有虾料,证明饲料已经被吃完。 在小棚养殖中,也有类似的情况,我们可以将这两种情况互相结合来判断饲料的投喂情况和虾的采食情况。 需要强调的是,饲料要选择相对容易消化吸收的产品,其次就是要确定合理的投饵量,既不能过多导致水质污染和虾的健康问题,也不能过少影响虾的生长发育。 虾是杂食性动物,如果在中前期饲料投喂不足,虾子就会吃死藻、杂质等,导致肠道偏细,后期就容易出现各种问题,所以养殖户一定要确定好合适的投喂量。
韩玉龙养殖的工厂化车间内景
问:怎么看水是肥还是瘦? 藻够不够浓,如何补充碳源?
韩玉龙:仅仅通过肉眼观察是无法准确判断、分辨藻的种类的,有时候我们看到的绿水,可能是绿藻,也有可能是裸甲藻、蓝藻或者死藻等有害藻类,因此,最可靠的方式还是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确保有益藻的占比达到 80% 以上,这样才能说明水体中的藻类情况良好,水比较肥。
何明:补充碳源一般可以使用红糖、糖蜜等,具体的添加量要根据水的肥瘦程度来灵活确定。 要准确判断藻的情况,必须使用显微镜,通过显微镜可以清晰地看到藻的种类、数量以及生长状态等信息,从而为我们的养殖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张大鹏:看水可以从颜色和透明度两个方面入手。 水的透明度高低能够反映出水体中藻类和杂质的情况,透明度高说明水瘦,透明度低则说明水肥,可能是藻类较多或者杂质较多,但这种判断方式相对比较主观,有经验的老虾农可能能够大致判断出来。 不过,相对来说,使用显微镜观察是一种更靠谱、更科学的做法,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养殖户也需要逐渐转向这种数据化、科学化的养殖方式,以提高养殖效益和成功率。
问:工厂化怎么确定换水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