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汤原县特色农业丰收记:媒体助农助力乡村振兴(汤原农场领导班子)
2025-04-07人已围观
汤原县特色农业丰收记:媒体助农助力乡村振兴
这金秋时节,汤原县的大地上一片丰收的景象。稻谷金黄,硕果累累,不仅有大黄桃、无花果、芦笋,还有小龙虾等特色农业产品,它们共同绘就了一幅美丽的农业画卷。在这背后,是汤原县特色农业的发展与转型,是农民们辛勤付出的成果。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丰收背后的故事。
特色种植,丰收景象
汤原县,金秋的田野上,稻谷的金黄与特色农业的丰收景象交织出一幅美丽的画卷。大黄桃、无花果、芦笋、小龙虾等农产品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展示着汤原县特色种植的丰硕成果。
产业园蓬勃发展,脱贫户增收
汤原镇东大桥村的果蔬产业园,村书记赵云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说:“今年采摘园的生意特别红火,不仅有周边村镇的游客,还有从佳木斯市里过来的。”这个产业园,是汤原县投资420万元打造的,通过土地流转和集约生产,不仅丰富了农产品的种类,还为脱贫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
盆栽果收益丰厚,无花果采摘热闹非凡
赵云指着园区内近5000棵盆栽苹果树和海棠果树,介绍道:“再过十多天,果子就会又脆又甜。一部分将销售到超市和水果店,另一部分则供游客采摘。”而西大桥村的雨林无花果采摘园,同样热闹非凡。负责人刘春雨,这位回乡创业的研究生,将无花果种植的梦想在南方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如今采摘生意红红火火。
小龙虾养殖,产业基地引领发展
胜利乡汤原县龙虾养殖示范基地,张祥龙向我们展示了养殖的成果。他说:“今年我们与大连森佳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基地的25亩虾塘年产4000万只小龙虾种苗,年产值可达2000万元以上。”未来,胜利乡还将发展虾稻米,实现循环养殖,每亩稻田可增收3000元左右。
芦笋种植,长期收益的产业
汤旺朝鲜族乡红旗村的芦笋种植基地,村支书尹玲玲和产业带头人陈星珠正在商讨明年如何扩大种植面积。这个基地拥有500平方米的育苗大棚和15000平方米的种植基地,通过“党支部+合作社”的模式,带动村民增收。
媒体助农,拓宽销路
无花果种植户刘春雨和芦笋种植户陈星珠,通过“媒体助农”活动找到了新的销售渠道。刘春雨的无花果宣传片上线后,接到了多个预约采摘和咨询价格的电话。陈星珠也表示,“媒体助农”栏目有效帮助了他们打开销路。
汤原县通过“媒体助农”活动,连续三年在官方微信公众平台、视频号等平台上为优质农特产品宣传,如香兰镇羊肚菌、红光村西瓜、太平川人参等,共推出30余期“媒体助农”稿件。这些举措不仅帮助当地农民增加了收入,也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
产业园发展,助力脱贫
产业园蓬勃发展,助力脱贫致富
汤原县,东大桥村的果蔬产业园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金秋时节闪耀着丰收的光芒。这个产业园,不仅是农业发展的新亮点,更是助力脱贫的重要力量。
土地流转,集约化生产
通过土地流转,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产业园集约化生产模式初见成效。2019年,这里就成功带动了村里的脱贫户,每人增收了500元。
果园繁盛,盆栽果待售
走进园区,只见一片片苹果树和海棠树郁郁葱葱,硕果累累。这些盆栽果树预计成熟后,将部分销售至周边市场,部分则供游客采摘,预计年收入可达40万元。
无花果采摘,南果北种梦想成真
无花果采摘园内,南果北种的梦想正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负责人刘春雨,一位回乡创业的研究生,将无花果的种植技术带回家乡,如今园中无花果长势喜人,采摘生意红火。
小龙虾养殖,产业基地示范效应
胜利乡的龙虾养殖示范基地,通过市场考察和深入研究,汤原县与大连森佳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打造了集示范引领与经济效益并重的产业基地。25亩虾塘,年产4000万只小龙虾种苗,年产值预计超过2000万元。
芦笋种植,长期收益新路径
汤旺朝鲜族乡红旗村,芦笋种植基地里,村支书尹玲玲和产业带头人陈星珠正筹划扩大种植规模。芦笋不仅是一种长期收益的作物,还具有多种健康效益,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媒体助农,拓宽销售渠道
对于无花果和芦笋等特色农产品,销路问题是过去的一大难题。如今,通过“媒体助农”活动,这些农产品的知名度得到了显著提升,销售渠道得以拓宽。
发展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汤原县通过这些特色种植项目,不仅实现了农业的现代化转型,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每一个产业园的故事,都是汤原县特色农业发展的生动缩影。
盆栽果收入可观,无花果采摘前景广阔
汤原镇的东大桥村果蔬产业园,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里不仅有大棚里硕果累累的苹果和海棠,还有即将成熟的盆栽果,每一盆都预计能带来80元左右的收入,预计今年总收入将高达40万元。
赵云书记指着园内的大黄桃说:“今年的桃子长得特别好,个大饱满,果味十足。”他的话语中充满了自豪。佳木斯市民孙丽丽专程开车来体验采摘,她对黄桃的口感赞不绝口,不仅自己摘了两箱,还打算带回家与亲朋好友分享。
这个产业园的建设,是汤原县投资420万元的结果。通过土地流转,实现了集约化生产,不仅提高了产量,也带动了当地脱贫户的收入。园区的成功,为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走出种植大棚,我们看到的是一排排整齐的盆栽果树。为了更好地发展采摘业务,园区今年新增了近5000棵盆栽果树,这些果树预计将在十多天后成熟,届时将吸引更多游客前来采摘。
西大桥村的雨林无花果采摘园,同样是一片繁忙的景象。负责人刘春雨正忙着为客人采摘无花果,她的无花果种植梦想在这里得到了实现。无花果不仅长势喜人,而且采摘生意也越来越火。
“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果的营养需求也越来越高,无花果具有清热生津、健脾开胃、解毒消肿等功效,受到大家的喜爱。”刘春雨对未来充满期待。
汤原县,特色农业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水果种植。小龙虾、芦笋等特色产业也在当地遍地开花。在胜利乡的龙虾养殖示范基地,通过与大连森佳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合作,基地建设了25亩虾塘,年产4000万只小龙虾种苗,年产值预计可达2000万元以上。
而在汤旺朝鲜族乡红旗村的芦笋种植基地,村支书尹玲玲和产业带头人陈星珠正计划扩大种植面积,将芦笋种植业发展为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品牌化的产业,持续带动村子增收致富。
这些特色农业的发展,不仅丰富了汤原县的农产品结构,也为当地农民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党支部+合作社”的发展模式,汤原县正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
小龙虾养殖,产业基地示范引领
汤原县的胜利乡,龙虾养殖示范基地里,一片繁忙的景象。这里,张祥龙正负责产业的推进工作。他手中的手电筒一照,池中的小龙虾迅速躲进阴影。张祥龙介绍,今年胜利乡通过与大连森佳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合作,依托汤原县脱贫产业基地的优势,发展了龙虾养殖产业。
这个产业基地的定位是示范引领,同时注重经济效益。基地共建设了25亩虾塘,投放了22万只种虾,每只种虾能繁育出200只虾苗,年产小龙虾种苗可达4000万只,预计年产值将超过2000万元。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胜利乡计划将龙虾养殖与稻田种植相结合。他们将养殖到一定阶段的小龙虾放入稻田中,通过循环养殖的方式种植水稻。这样的虾稻米因为不使用农药化肥,是纯绿色有机水稻,每亩稻田的增收预期在3000元左右。
汤旺朝鲜族乡红旗村,芦笋种植同样取得了显著成效。村支书尹玲玲和芦笋种植产业带头人陈星珠正在讨论如何扩大种植面积,以抢占市场份额。汤原青青草芦笋种植专业合作社,拥有500平方米的芦笋育苗大棚和15000平方米的种植基地,通过“党支部+合作社”的模式,有效带动了村民的增收。
小龙虾和芦笋的丰收背后,汤原县通过实施周期性监测,确保了养殖和种植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技术参数和标准。例如,养殖池的溶解氧浓度需要维持在5.5-7.5毫克/升之间,芦笋的pH值保持在7.6-8.2之间,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汤原县还通过“媒体助农”活动,为这些特色农产品打开了销路。通过官方平台和视频号的宣传,无花果、大黄桃等农产品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有效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销售额。这些举措不仅帮助农民增加了收入,也为汤原县的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芦笋种植,长期收益产业
汤原县的汤旺朝鲜族乡红旗村,芦笋种植成为了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这片芦笋种植基地,占地15000平方米,拥有一个500平方米的育苗大棚,通过“党支部+合作社”的模式,有效地带动了村民的致富之路。
芦笋,这种一年种植多年收获的作物,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广泛的药用功效,受到了市场的青睐。基地的村支书尹玲玲和产业带头人陈星珠,正计划扩大种植面积,抢抓市场份额。
今年的采摘季,芦笋的产量超过了10000斤,这些芦笋被销售到周边的饭店和餐饮业,累计收入达到了117000元,为入股村民分红的金额高达57000元。这个收入数字,不仅展示了芦笋种植的经济效益,也证明了这项产业的长期收益潜力。
基地的育苗大棚内,可以看到一排排整齐的芦笋苗正在茁壮成长。陈星珠介绍,芦笋不仅口感鲜美,而且具有预防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等多种功效,市场需求稳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为了进一步提升芦笋种植的规模和效益,合作社正在更加科学的管理方法。他们计划通过优化种植技术,提高芦笋的品质和产量,同时,也致力于将芦笋产业打造成为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品牌化的产业,以持续带动村子增收致富。
采摘季节,基地的芦笋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采摘乐趣。游客们一边享受着亲手采摘的乐趣,一边品尝着新鲜采摘的芦笋,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这种互动式的体验,不仅丰富了游客的假日生活,也为当地农民带来了额外的收入。
通过实施周期性监测和科学管理,汤原县红旗村的芦笋种植基地,实现了芦笋产量和品质的稳步提升。与传统的种植方式相比,这种现代化管理方法使得芦笋的产量提高了约20%,品质也更为稳定。
技术流程上,基地采用了以下步骤:进行土壤检测,确保土壤pH值维持在7.6-8.2之间,这是芦笋生长的理想环境;实施科学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确保芦笋的健康生长;进行采摘后的及时处理和包装,保证芦笋的新鲜度和品质。
这样的种植模式,不仅提高了芦笋的经济效益,也为当地农民提供了稳定的工作机会,有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汤原县,芦笋种植已经成为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
媒体助农,打开销路
汤原县,丰收的季节不仅带来了硕果累累的田野,也见证了当地特色农业的蓬勃发展。其中,媒体助农活动如同春风化雨,为当地农产品打开了销路,让农民的辛勤劳作有了更加丰硕的回报。
无花果种植户刘春雨,曾面临着销售难题。起初,她只能将产品运往佳木斯市区批发市场。自从她通过“媒体助农”活动,将无花果的宣传片发布在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上,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短短几天内,电话铃声不断,既有预约采摘的,也有咨询价格的,甚至还有询问是否能直接邮寄的。刘春雨感叹道:“当时真的觉得浑身充满了干劲,心里想着一定要把无花果种植干下去!”
同样,芦笋种植户陈星珠也尝到了“媒体助农”的甜头。在芦笋丰收的季节,他通过同样的渠道发布了芦笋的宣传片。随着宣传片的上线,陈星珠陆续接到了方正县、阿城区企业的合作电话。他兴奋地说:“‘媒体助农’栏目真的效果显著,真心实意给栏目点赞。”
汤原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楠介绍,自2020年4月起,汤原县委宣传部便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平台、视频号等平台,连续三年开展“媒体助农”活动,为品质优良、特色鲜明的农特产品进行宣传。例如,香兰镇的羊肚菌、红光村的西瓜、太平川的人参等,共计推出30余期“媒体助农”稿件,极大地帮助了当地农民。
通过这种方式,汤原县的农产品不仅走出了本地,还拓展了更广阔的市场。数据显示,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得农产品的销售占比提升了15%,达到100万元以上的销售额,同时,产品维持在较高水平的品质和知名度。
这些活动的成功,得益于汤原县对农业产业化的重视。通过实施周期性监测和精细化管理,当地农业不仅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提升,还促进了农民的增收致富。刘春雨和陈星珠的故事,只是汤原县众多农民受益于媒体助农的一个缩影。
未来的发展中,汤原县将继续发挥“媒体助农”的作用,助力更多农产品走出大山,走进千家万户。
汤原特色农业,丰收背后
汤原县,金秋时节,硕果累累的景象不仅体现在金黄的稻谷上,更有大黄桃、无花果、芦笋、小龙虾等特色农业产品,为当地带来了丰收的喜悦。
果园里的热闹
汤原镇东大桥村的果蔬产业园,村书记赵云刚送走了一波采摘客人,他们带走了13箱大黄桃。赵云笑着说:“今年采摘园的生意特别好,不仅有周边村镇的游客,还有从佳木斯市里过来的。”
产业园的效益
汤原县投资420万元建设的产业园,通过土地流转集约生产,大力发展果蔬采摘和农作物种植。2019年,园区就带动了村里的脱贫户增收500元。园区内,近5000棵盆栽苹果树和海棠果树栽种整齐,预计成熟后,一部分将销售到周边超市和水果店,另一部分则供游客采摘。
盆栽果的经济价值
“再等十多天,果子又脆又甜。”赵云摘下一个大黄桃,佳木斯市民孙丽丽专程开车过来采摘。孙丽丽表示:“之前是来体验的,没想到黄桃这么好吃,这次摘了两箱,要带回家分给家人和朋友。”
无花果的采摘盛况
西大桥村的雨林无花果采摘园,负责人刘春雨正忙着为客人打包无花果。刘春雨是回乡创业的研究生,她将无花果种植在南方的梦想带到了家乡。目前,无花果长势喜人,采摘生意红火。
小龙虾养殖的示范效应
胜利乡汤原县龙虾养殖示范基地,张祥龙介绍,通过与大连森佳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基地共建设了25亩虾塘,年产4000万只小龙虾种苗,年产值可达2000万元以上。未来,胜利乡还将发展虾稻米,实现循环养殖种植水稻,每亩稻田可增收3000元左右。
芦笋种植的长期收益
汤旺朝鲜族乡红旗村的芦笋种植基地,村支书尹玲玲和产业带头人陈星珠正商讨明年如何扩大种植面积。汤原县汤旺朝鲜族乡红旗村芦笋种植基地拥有500平方米的育苗大棚和15000平方米的种植基地,通过“党支部+合作社”的模式,带动村民增收。
媒体助农的新渠道
无花果种植户刘春雨和芦笋种植户陈星珠,在“媒体助农”活动中找到了新的销售渠道。刘春雨的无花果宣传片上线后,接到了多个预约采摘和咨询价格的电话。陈星珠也表示,“媒体助农”栏目有效帮助了他们打开销路。
汤原县的特色农业发展,不仅丰富了当地农民的丰收画卷,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