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对虾游塘,底质差,pH值低,不管怎样能养出大虾就是王道! (对虾池塘水很浓怎么办)

2025-01-31人已围观

对虾游塘,底质差,pH值低,不管怎样能养出大虾就是王道!

"《对虾养殖关键问题深度剖析:游塘、底质与 pH 值的奥秘》

在对虾养殖的世界里,每一位养殖户都怀揣着收获丰硕成果的梦想,而 “养出大虾就是王道” 这句质朴的话语,道出了大家共同的心声。 尽管养殖之路充满了挑战与变数,但只要能成功养出对虾,就意味着有机会获得经济效益,实现自己的目标。

近期,天气的不稳定如同一场无形的风暴,给对虾养殖带来了诸多困扰。 许多养殖户因担忧水质变化等问题而减少投料,这使得对虾的体质逐渐变弱,部分对虾甚至出现了发病的情况。 然而,值得庆幸的是,如今大多数养殖户都选择了高抗苗,这种种苗在一定程度上具备较强的抵抗力,即便出现一些状况,只要没有全军覆没,养殖户们便觉得仍有希望,尚可接受。

但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这种 “幸存” 的心态,而是要深入了解对虾养殖过程中的各种常见问题及征兆,以便更加科学、有效地进行养殖管理,提高养殖成功率,真正实现养出大虾的目标。

一、南美白对虾不同时间段游塘的原因(不包括饥饿游塘找食)

早上出现趴边或游塘:这一现象通常是由缺氧、PH 值低以及底质差等因素共同导致的。 在清晨时分,经过一夜的水体消耗和生物呼吸作用,水中的溶氧含量可能会降低到对虾难以忍受的程度,从而迫使对虾游向水体表层或趴边,试图获取更多的氧气。 同时,较低的 PH 值会影响对虾的生理功能,使其感到不适,而底质差则可能释放出有害物质,进一步恶化对虾的生存环境,这些因素相互叠加,引发了对虾的异常行为。

中午时间段游塘:一般是中毒性问题,此时温度较高,毒性也随之增强。 随着阳光的强烈照射,水温逐渐升高,水体中的一些有害物质,如残留的农药、重金属离子或者有害藻类分泌的毒素等,其毒性会因为温度的升高而被放大。 对虾在这样的有毒环境中,身体会受到严重的损害,从而表现出急躁不安的游塘行为,试图逃离这一危险区域。

下午太阳下山前后二小时游塘:通常是由于 PH 值高、氨氮中毒所致。 在这个时间段,随着温度的下降,水中的化学反应发生变化,导致 PH 值升高。 而较高的 PH 值会使氨氮中的分子氨比例增大,分子氨对虾的鳃具有强烈的刺激性,会干扰对虾的正常呼吸,使其出现生理性缺氧,进而引发游塘现象。 不过,一旦过了这个特殊的时间段,随着环境条件的逐渐稳定,对虾可能会暂时安静下来,但这并不意味着问题已经解决,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晚上九点到凌晨 4 点多游塘:此时虾急躁不安、狂游,一般是因为 PH 值低,虾脱不了壳所致。 夜间水体的酸碱度可能会因为微生物活动、藻类呼吸等因素而发生变化,如果 PH 值过低,会影响虾的脱壳过程。 脱壳对于虾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且脆弱的生理阶段,当脱壳受阻时,虾会感到身体不适,通过狂游来试图缓解这种痛苦,这也是对虾身体发出的一种 “求救信号”。

二、南美白对虾池底质不好的现象

增氧机开动时产生的泡沫不易散开,或泡沫发黄、发黑或开动时下风口可闻到稍臭的味道:这表明池底存在大量的有机物积累,这些有机物在分解过程中产生了一些粘性物质和有害气体,使得泡沫呈现出异常的颜色和气味,这是底质恶化的一个明显迹象。

池角泡沫发黄、浮杂物发黑:池角往往是水流相对较缓的区域,容易堆积各种杂物和污染物。 发黄的泡沫和发黑的浮杂物说明这里积累了大量的有机碎屑、死亡的藻类以及其他杂质,它们在池角逐渐腐烂分解,释放出有害物质,进一步污染底质和水体。

池底有泡沫上升,特别在阳光的照射下:阳光的照射使得我们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到池底上升的泡沫,这是因为池底的有机物在分解过程中产生了气体,这些气体裹挟着一些杂质形成泡沫上升到水面。 这不仅反映了底质的污染情况,还可能导致水体的溶氧分布不均,影响对虾的生存环境。

池水水层分色:健康的养殖水体应该具有相对均匀的颜色和透明度,如果出现水层分色的现象,比如表层水色与底层水色差异明显,这很可能是由于底质中的有害物质向上扩散,影响了不同水层的水质,导致藻类生长和分布不均匀,从而出现水层分色的情况,这也是底质不佳的一种表现。

缯网突然变脏、网底变黑、有胶状物:缯网是我们监测对虾生长和水质状况的重要工具之一,如果缯网突然变得很脏,网底变黑且有胶状物附着,这说明水体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含量较高,这些物质很可能来源于底质的污染。 对虾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容易受到病菌的侵袭,健康状况会受到严重威胁。

在池岸边比以前多有野小虾,杂蟹之类的:野小虾和杂蟹通常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当池岸边出现比以往更多的野小虾和杂蟹时,这可能意味着池塘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变化,底质的恶化可能为这些生物提供了更多的食物来源和栖息场所,而这种变化往往不利于对虾的养殖,因为它们可能会与对虾竞争食物和空间,还可能携带病菌,增加对虾患病的风险。

向上觅食的白虾多:白虾向上觅食的行为增多,可能是因为池底的食物资源减少或者质量变差,迫使它们不得不向水体上层寻找食物。 这可能是由于底质污染导致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改变,或者底质中的有害物质影响了藻类等浮游生物的生长,进而影响了整个食物链的基础,使得白虾的食物来源受到限制,从而出现向上觅食的现象,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底质的不良状况。

水变浓稠,风吹过水面只出现细密的水纹:当水体变得浓稠时,说明水中的有机物、微生物以及悬浮颗粒等物质含量增加,这可能是由于底质中的营养物质大量释放到水体中,导致藻类过度繁殖或者其他微生物大量滋生。 这种浓稠的水体不仅会降低水体的透明度,影响光合作用的效率,还可能导致溶氧含量下降,水质恶化,对对虾的生长和生存构成威胁。

pH值早晨和下午测量基本无变,长期低于 7.3 或高于 9.0:正常情况下,水体的 PH 值会随着一天中光照、温度和生物活动的变化而有所波动。 如果早晨和下午测量的 PH 值基本没有变化,且长期处于较低或较高的异常范围,这表明水体的酸碱平衡出现了问题,很可能是由于底质中的酸性或碱性物质过多,持续影响着水体的酸碱度,这会对对虾的生理机能产生不良影响,使其容易出现各种健康问题。

塘的上空有很多鸟盘旋:鸟类具有敏锐的嗅觉和视觉,它们能够察觉到池塘中是否存在容易获取的食物资源。 当塘的上空有很多鸟盘旋时,这可能暗示着池塘中有较多的死虾或者病虾,而这些虾的出现往往与底质恶化导致的水质变差、病菌滋生等因素有关。 此外,鸟类在池塘上方活动时,还可能携带病菌,进一步增加了对虾感染疾病的风险。

土塘的高出水位几厘米处一圈发黑,有硫化氢的残迹:土塘高出水位的区域出现发黑现象,并且有硫化氢的残迹,这是底质中有机物在缺氧条件下分解产生硫化氢的明显证据。 硫化氢是一种剧毒气体,即使在低浓度下也会对对虾的呼吸系统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导致死亡。 这种现象表明底质的缺氧状况已经非常严重,需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改善,以防止对虾受到更大的伤害。

投料时,木伐动时,会有虾跳,或有影子经过也跳,夜里灯照也跳:对虾在正常情况下不会轻易出现跳跃行为,如果在投料、木伐移动、有影子经过或者夜里灯照时,对虾频繁跳跃,这可能是因为它们对周围环境感到极度不适。 底质差可能导致水体中有害物质含量升高,溶氧分布不均,或者存在病菌等不良因素,这些都会使对虾产生应激反应,通过跳跃来试图逃避不适的环境,这也是底质问题的一个表现。

虾经常看到有趴边的:对虾趴边是一种常见的异常行为,除了缺氧和温度等因素外,底质差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当池底的环境恶劣时,对虾会试图寻找相对较好的生存空间,而池边的水体交换相对较快,溶氧和水质可能相对较好,因此对虾会经常趴边。 但长期趴边会影响对虾的正常摄食和生长,还可能使其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被鸟类捕食等,所以需要及时关注并解决底质问题。

停机仅一二小时虾就出现缺氧的状态:这表明池塘的溶氧储备能力较差,而底质的恶化往往是导致这一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 底质中的有机物分解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如果底质长期处于不良状态,会使得池塘的整体溶氧水平降低,即使在增氧机停机较短时间内,也容易出现缺氧现象,这对对虾的生存构成了严重威胁,需要及时采取增氧和底质改良措施。

三、南美白对虾塘 pH 值的奥秘

南美白对虾塘最理想的 pH 值是 7.8 - 8.6,波动范围在 7.3 - 9 之间,在这个范围内,一般对虾都能健康生长,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 如果 pH 值能够稳定在 7.8 - 8.6 之间,且日变化量不超过 0.5,那将是最为理想的水质条件,这意味着水体的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有利于对虾的正常生理活动和生长发育。

早上低过 7.5,下午高过 9,一般是藻旺所致:在早晨,由于藻类经过一夜的呼吸作用,会消耗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导致水体的 pH 值下降。 而到了下午,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藻类的光合作用旺盛,大量吸收二氧化碳,使得水体的 pH 值升高。 如果出现早上 pH 值过低,下午过高的情况,很可能是池塘中的藻类生长过于旺盛,这种情况下虽然藻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较多,但也可能会因为藻类的过度繁殖而导致水质的不稳定,如夜间溶氧消耗过快、藻类死亡后产生毒素等问题,需要适当控制藻类的生长。

全天都在 7.8 以下,塘底酸化,虾容易出事:当全天的 pH 值都低于 7.8 时,说明塘底可能存在酸化问题。 塘底酸化会导致一些有害物质的释放增加,如重金属离子的活性增强,这对对虾的鳃、肝脏等器官会造成损害,影响对虾的正常生理功能,使其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各种疾病,从而增加养殖风险。

全天高过 9,就要查明原因,是盐碱地,还是石灰等过量所致:如果全天的 pH 值都高于 9,这是一种异常情况,需要及时查明原因。 可能是池塘所处的土地为盐碱地,本身土壤的碱性较高,导致水体的 pH 值长期偏高;也有可能是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户为了调节水质而过量使用了石灰等碱性物质,从而使水体的 pH 值超出了适宜范围。 过高的 pH 值会对对虾的鳃组织产生腐蚀作用,同时也会影响水体中其他物质的存在形式和生物活性,对对虾的生存和生长不利,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前几天处于正常值,这几天测时,感觉数值都在下降的话,那就是塘准备酸化:如果前期池塘的 pH 值处于正常范围,但近期测量发现数值持续下降,这很可能是塘底酸化的一个前兆。 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池底的有机物不断积累,微生物分解活动逐渐改变了水体的酸碱平衡,导致 pH 值下降。 此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如添加适量的碱性物质或者使用微生物制剂来调节底质和水质,防止塘底酸化进一步加剧,保护对虾的生存环境。

pH 值早晨和下午测量基本无变,长期低于 7.3 或高于 9,就是底差了,要处理水和底:正常情况下,水体的 pH 值在早晨和下午应该会有一定的波动,如果测量发现基本没有变化,且长期处于异常的低或高范围,这表明池塘的底质存在严重问题。 底质中的有害物质可能持续影响着水体的酸碱平衡,使得 pH 值无法正常波动。 这种情况下,仅仅调节水体的 pH 值是不够的,还需要对底质进行全面的处理,如使用底质改良剂、增加底部增氧等措施,以改善池塘的整体生态环境,确保对虾能够在适宜的 pH 值条件下健康生长。

在池塘处理时,pH 值是最重要的水质指标之一,通过监测 pH 值的变化,我们基本上可以判断水质的活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判断对虾对水质溶氧的需要情况。 例如,当 pH 值较高时,说明光合作用较强,池塘藻类数量与活力都较好,产生的氧气也较为充足,但同时也要注意防止 pH 值过高引发的问题;而当 pH 值较低时,可能意味着池塘存在溶氧不足的风险,需要及时采取补充氧份等措施。

前几天有一位养殖户反映池塘水质 pH 值偏低,即便使用了较多石灰也无法使其恢复正常。 经过分析,给他的建议是补充氧剂。 这是因为 pH 值指标的高低与二氧化碳的浓度水平密切相关,而二氧化碳的浓度则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藻类光合作用,二是水呼吸。 光合作用越强,利用二氧化碳量越大,pH 值则越高;反之,当池塘 pH 值较低时,可能是光合作用较差,藻类数量不多,池塘产氧能力大幅下降,此时氧气供应不足是一个关键问题,补充氧份可以改善这种状况。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虽然池塘藻类丰富,光合作用也很强,但池塘对虾数量与密度都很高,消耗了大量氧气,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与此同时,池塘水呼吸也非常明显,此时 pH 值会下降。 无论是哪种情况,补充氧份都是一种合适的操作,可以缓解对虾因溶氧不足而面临的生存压力,同时也有助于调节水体的酸碱平衡。

总之,对虾养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密切关注对虾的生长状况、池塘的水质和底质条件等各个方面,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对虾养殖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实现养出大虾、获得丰收的目标。

了解更多……"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