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对虾肝胰腺坏死症,得了就是绝症,千万要注意! 防大于治(虾苗肝胰腺坏死的原因)
2025-01-06人已围观
对虾肝胰腺坏死症,得了就是绝症,千万要注意! 防大于治
"《对虾肝胰腺坏死症:预防之盾,胜于治疗之剑》
在对虾养殖的领域中,急性肝胰腺坏死症宛如一片阴霾,时刻笼罩着养殖户们,因为一旦对虾染上此症,往往就如同被宣判了 “绝症”,其极高的死亡率使得养殖户们遭受着沉重的经济打击,所以对此病必须高度警惕,始终牢记 “防大于治” 的黄金法则。
一、急性肝胰腺坏死症之 “狰狞面目”
急性肝胰腺坏死症是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频繁出现的一种严重疾病。 患病对虾通常会呈现出令人揪心的症状,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空肠空胃现象,仿佛是对虾失去了进食的欲望与能力;肝胰腺也会逐渐萎缩,颜色变得苍白,失去了原本应有的活力与色泽。 这些症状的出现,不仅仅是对虾身体状况恶化的外在表现,更是养殖户们经济收益受损的前奏,因为这种疾病一旦爆发,其死亡率常常会急剧攀升,许多养殖户辛苦投入的心血与资金,都可能随着患病对虾的死亡而付诸东流。
二、探寻致病根源:多因素交织的 “病魔黑手”
(一)副溶血弧菌:致命的 “直接杀手”
副溶血弧菌无疑是引发对虾早期肝胰腺坏死症的罪魁祸首,它以一种极具侵略性的方式威胁着对虾的健康。 这种弧菌具有很强的粘附能力,它们会主动地附着在对虾的消化道或者创伤口处,如同一个个微小却致命的 “侵略者”,利用自身的特性破坏对虾的表皮组织,进而成功地侵入对虾体内。 一旦进入,它们就会在对虾的身体内部兴风作浪,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炎症反应,导致对虾的组织出现溃烂、坏死或者萎缩等惨状,使得对虾的身体机能迅速下降,生命受到严重威胁。 而且,令人担忧的是,当病情发展到中后期,以目前的医疗手段和药物,往往难以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这也使得副溶血弧菌成为了养殖户们谈之色变的 “恶魔”。
(二)间接因素:隐藏在暗处的 “帮凶”
然而,除了副溶血弧菌这一直接致病因素之外,还有一些间接因素也在默默地为肝胰腺坏死症的发生创造着条件。 长期过量的投喂就是其中之一,养殖户们往往出于让对虾快速生长的目的,过度地投喂饲料,却忽略了对虾肝胰腺的承受能力。 对虾的肝胰腺就如同一个不停运转的工厂,长期处于高负荷的工作状态下,必然会导致其功能逐渐受损,抵抗力下降,从而为疾病的入侵打开了方便之门。
水质环境的恶化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当水体中的氨氮、亚盐含量偏高时,就像是在对虾生活的环境中埋下了一颗颗 “定时炸弹”。 这些有害物质会对对虾的身体产生慢性的毒害作用,影响对虾的正常生理机能,削弱其免疫力,使得对虾更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
此外,水体中溶氧不足同样会给对虾带来致命的威胁。 对虾如同人类一样,需要充足的氧气来维持生命活动,当水体溶氧不足时,对虾的呼吸会受到阻碍,身体各器官无法正常运转,肝胰腺也会因此受到损害,进而增加了患上肝胰腺坏死症的风险。
三、构筑预防堡垒:全方位的守护策略
(一)苗种选择:优质苗种,健康基石
在对虾养殖的起始阶段,苗种的选择至关重要。 我们应当优先选择那些来自大厂家的高质量苗种,因为这些厂家往往拥有更为先进的育苗技术和严格的质量把控体系,所培育出的苗种在遗传品质、健康状况等方面都更有保障。 优质的苗种就像是一栋高楼的坚实基石,为后续的养殖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它们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能够在养殖环境中更好地生长和发育,从而降低患上肝胰腺坏死症等疾病的可能性。
(二)水质管理:稳定水质,养殖根基
稳定良好的水质是对虾养殖成功的关键所在,就如同人类生活离不开清新的空气和干净的水源一样。 在养殖过程中,我们必须时刻关注水体的各项指标,确保 pH 值、溶氧、氨氮亚盐等处于正常范围。 这需要养殖户们具备一定的水质监测知识和技能,定期对水体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例如,通过合理的换水、增氧等方式来维持水体的溶氧水平,利用微生物制剂来调节水体的氨氮、亚盐含量,营造一个适宜对虾生长的水质环境,使对虾能够在健康的水环境中茁壮成长,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三)底质管理:清洁底质,健康保障
底质对于对虾的健康同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定期改底工作,合理选择和使用底改产品。 随着养殖时间的推移,虾池底部会积累大量的残饵、粪便以及其他有机物质,这些物质在分解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毒素,如果不及时清理,就会导致毒素积累过多,进而引起对虾的肝胰腺、肠道中毒,严重时甚至会造成对虾偷死现象。 通过定期改底,可以有效地分解这些有害物质,净化底质环境,为对虾提供一个清洁、安全的栖息场所,保障对虾的健康。
(四)消毒与有益菌培育:细菌攻防战
在养殖过程中,定期消毒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预防措施。 我们可以选择刺激性小的消毒产品,如蛭弧菌、聚维酮碘等,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处理,其目的在于减少水体中的细菌数量,尤其是副溶血弧菌等有害菌的数量,从而降低对虾感染疾病的风险。
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培育有益菌来进一步优化养殖环境。 例如,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有益菌,它们在水体中能够发挥多种有益作用。 这些有益菌可以与有害菌竞争生存空间和营养物质,形成优势菌种,从而有效地抑制有害菌的繁殖和生长,维持水体微生物群落的平衡,为对虾创造一个健康的生态环境,增强对虾的抗病能力。
(五)保肝护肠:全程呵护,生命防线
肝胰腺作为对虾身体内的重要器官,其保护工作必须从放苗的那一刻就开始,并且贯穿整个养殖过程。 特别是在对虾的转肝期,这是对虾肝胰腺发育的关键阶段,如同人类婴儿的成长关键期一样,需要我们给予格外的关注和呵护。 在这个时期,一定要确保对虾肝胰腺能够顺利发育完全,为其后续的健康生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了达到保肝的目的,我们可以定期在饲料中添加保护肝胰腺的胆汁酸。 大量的试验证据以及丰富的生产实践都充分证明,胆汁酸在对虾饲料中的添加能够发挥显著的作用。 它可以有效地防治对虾肝胰腺的炎症,增强肝胰腺的功能,保护其免受各种致病因素的侵害,从而减少对虾偷死现象的发生,提高对虾的成活率和养殖效益。
总之,对虾肝胰腺坏死症虽然凶险,但只要我们养殖户们能够充分认识到其危害,深入了解其致病原因,并采取科学合理、全方位的预防措施,就能够在这场与疾病的较量中占据主动地位,最大程度地降低疾病的发生风险,保障对虾养殖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