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广东排查厄瓜多尔冻虾均为阴性,它们还能上餐桌吗? (厄瓜多尔冻虾几号检查出的有病毒)

2025-01-07人已围观

广东排查厄瓜多尔冻虾均为阴性,它们还能上餐桌吗?

"《广东排查厄瓜多尔冻虾均为阴性,它们还能上餐桌吗? 》

2020 年,新冠疫情的背景下,进口冷链食品的安全性备受关注。 继大连、厦门后,重庆在厄瓜多尔冻南美白虾的外包装上检测出了新冠病毒,这一情况让大众对厄瓜多尔冻南美白虾的安全性产生了诸多疑问,广东作为进口贸易较为活跃的地区,其相关排查工作进展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同时市民在日常购物时面对此类情况又该注意些什么呢?

1041 批次均为阴性,广东紧急排查厄瓜多尔冻南美白虾

依据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消息,在 7 月 10 日晚收到海关总署、国家卫健委、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有关通知后,广东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疫情防控组农贸市场工作专班迅速行动起来,积极组织各地全力做好涉事产品排查处置工作。 此次排查的范围十分广泛,涵盖了所有农贸市场以及冷库、商场、超市等各类区域场所,并且针对性地排查 3 家厄瓜多尔企业于 2020 年 3 月 12 日以后生产的冻南美白虾。

经过紧张且细致的排查工作,截至 7 月 14 日中午 12 时,广州、深圳、惠州、汕尾、湛江等 5 个市有了排查结果。 在这期间,发现了厄瓜多尔进口的涉事产品,随即采取了停售、封存等措施,冻虾的封存量约达到了 82.3 吨之多。 不仅如此,为了全方位确保安全性,还针对性地开展了人员、产品、环境核酸检测,检测的总批次多达 1041 批次,而令人欣慰的是,所有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这无疑给民众吃下了一颗 “定心丸”。

具体到广州市的排查情况,据黄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 7 月 10 日至 12 日这短短几天内,该局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共出动 171 人次,对辖区内的 22 个冷库、32 家农贸市场、30 家超市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排查。 在排查过程中,封存了相关批次产品 576 箱,同时对抽检的 100 个样品进行了核酸检测,检测结果也同样均为阴性,这也体现了广州市在应对此类问题时的严谨态度和高效行动。

而在商超方面,不同的大型连锁超市也有着各自的应对举措。 永旺超市明确回复称,其并没有销售此前海关总署公告中提到的企业注册编号为 24887、681、654 的南美进口的厄瓜多尔白虾,并且永旺全部门店都在积极配合当地疾控中心的核酸检测工作,只有在检测合格后才会将相关商品上架销售,而且还会公示该商品的企业注册号,让消费者能够清晰知晓商品的来源及安全性情况。 华润万家方面则表示,截至当时,其门店内已经没有厄瓜多尔南美白虾销售了,因为早在上周就已经全部下架完毕,以最大程度避免可能存在的风险。

厄瓜多尔白虾电商平台依然有售,核酸检测报告成 “标配”

当农贸市场、超市等实体商家纷纷停售和封存厄瓜多尔冻南美白虾时,这一事件也让国内的各大电商平台以及生鲜零售企业高度警觉,它们迅速开展了紧急排查工作。

在 7 月 15 日下午,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在京东、天猫等主流电商平台上进行搜索 “厄瓜多尔白虾” 时发现,不少商家依旧显示有货售卖,甚至还多伴有促销活动,比如在京东平台上,就有不少商家推出了 “拍下减 10 元” 这样颇具吸引力的优惠活动。 与此同时,记者还留意到一个现象,那就是不少商家在产品页面上醒目地打出了 “该商品已通过核酸检测” 字样,并且还在商品介绍中提供了相应的核酸检测报告,以此来向消费者证明商品的安全性。

为何电商平台上仍有厄瓜多尔白虾出售呢? 对此,京东方面给出了回应。 京东表示,其已第一时间针对全平台的厄瓜多尔白虾,启动了新一轮核酸检测,检测的范围涵盖了内容物、外包装等多个方面,目的就是为了全方位地为消费者安全保驾护航。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自 6 月中旬开始,京东就已经针对肉类、海产品类商品在全国生鲜仓进行分批次的核酸检测了,秉持着全面做到应检尽检的原则,至今已经完成了数百批次的产品检测,其中也覆盖了厄瓜多尔白虾,并且相关检测结果为 100% 阴性,这无疑让消费者在选购时多了一份安心。

记者登录生鲜主流电商本来生活网也发现,官网上当时仍有几款标有 “原装进口” 的冷冻厄瓜多尔白虾正在出售。 经过仔细对比,记者发现这几款虾涉及的企业为同一家,并且并非海关总署此前公告中提到的那三家企业。 不过,这里面也存在一些容易让消费者混淆的情况,那就是有不少自称产自厄瓜多尔的白虾,实际上都是国内养殖的。 例如,记者 15 日下午以消费者身份致电每日优鲜客服,该工作人员就告知记者,虽然平台上售卖的虾也叫厄瓜多尔白虾,但实际产地却是在中国。

其实,南美白虾作为一个品种,无论它来自南美的厄瓜多尔,还是来自国内,在种群分类上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而且,目前南美白虾确实并非只有南美国家在养殖,全球主要养殖产区包括中国、厄瓜多尔、印度、越南等地,这也就导致了市场上相关产品来源较为复杂的情况。

买蔬果肉类等生鲜食品时应佩戴一次性手套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微生物实验室主任李凤琴此前就明确指出,包括海鲜在内的所有食物,其本身并不会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但是存在着被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的可能性,并且目前还不能排除低温冷藏的食品和食品包装材料作为病毒的载体,进而造成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环境并引起人类传播的这种可能。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广大市民在日常购物尤其是购买生鲜时,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呢? 根据此前北京疾控部门的提醒,市民在疫情期间一定要着重防范接触性传播,具体有以下多个方面需要关注:

首先,购买食品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市场和超市,正规的场所往往在食品的进货渠道把控、质量检测等方面有着更为规范的流程,能在很大程度上保障食品的安全性。

其次,外出采购时,个人防护工作必不可少。 一定要戴好口罩,这是最基本的防护措施,能够有效阻挡飞沫传播;同时要带上消毒纸巾和干净的购物袋,消毒纸巾可以随时对接触到的物品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干净的购物袋则能避免使用超市提供的可能存在卫生隐患的袋子。

再者,在使用超市的推车、购物篮前,可以用消毒纸巾或消毒液对把手和扶手进行消毒,因为这些地方是多人频繁接触的部位,容易沾染病毒等有害物。

购物时,要与他人保持至少 1 米以上的社交距离,这既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对他人健康负责的体现。

在选购蔬菜、水果、肉类等生鲜食品时,应佩戴一次性手套或使用一次性购物袋套在手上进行挑选,千万不要直接用手碰触食物,这样可以减少病毒等污染物通过手部接触传递到食物上的风险。

另外,肉类和海鲜等生冷食物要与果蔬、熟食等其他食物分开包装,避免不同类型食物之间可能出现的交叉污染情况。

购买有包装的食品时,也要仔细查看食品标签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等内容,确保购买到的是符合要求且安全的食品。

采购完成后,应及时进行手清洁,避免将可能沾染的病毒等有害物带回家中。

而回到家后,更是必须先洗手,通过彻底清洁双手,避免双手污染家庭环境,保障家人的健康安全。

特别要提醒广大市民的是,一定要避免采购来源不明的食物和原材料,对于野生动物更是要做到 “不碰、不买、不吃”,积极做野生动物的保护者,从源头上杜绝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记者 丁玲 林曦 许悦)

来源:羊城晚报"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