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复工后的湖北虾农:计划把小龙虾当饲料,一斤虾苗只卖四五元(湖北 小龙虾养殖)

2025-03-21人已围观

复工后的湖北虾农:计划把小龙虾当饲料,一斤虾苗只卖四五元

"《疫情阴霾下湖北虾农的艰难与希望:小龙虾产业的困境与突围》

在湖北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小龙虾产业曾如一颗耀眼的明星,熠熠生辉,照亮了无数虾农的致富之路。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犹如一场狂风暴雨,无情地冲击着这个原本生机勃勃的产业,让虾农们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

一、疫情冲击下的武汉江夏区金水农场:虾苗滞销之殇

4 月 10 日,在潜江市熊口镇,虾农们从虾田捕捞出来的小龙虾,本该承载着丰收的喜悦,如今却满是无奈与忧愁。 而相似的困境也在武汉市江夏区金水农场蔓延。

金水农场,这个全国最早的国营农场,亦是武汉地区重要的菜篮子,拥有着 848 公顷的耕地面积和 160 公顷的水面,地势开阔,水草茂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其成为小龙虾养殖的理想之地。 这里的虾塘星罗棋布,辖内七个村庄超过九成村民投身于养虾事业,虾稻轮作早已成为他们习以为常的生活节奏。

去年年底,虾农们怀揣着对新一年的憧憬,照常购置种虾,精心筹备着龙虾养殖事宜。 然而,谁也未曾料到,疫情的爆发如同一堵无形的高墙,将一切美好的计划都阻隔在了原地。 武汉封城,离鄂离汉通道关闭,街道、乡村、社区纷纷实行封闭管理,这直接导致金水农场错过了小龙虾虾苗最早的上市时机,大量虾苗滞留在了虾塘之中。

望着远处水塘那粼粼波光,年轻的郭爽,这位曾经的大学生村官,如今却眉头紧锁。 他本于去年底主动申请调到基层,渴望锻炼自己,却不幸遭遇了这场疫情。 此刻,他的心中满是想法:做电商、搞直播,试图像那些成功的主播卖口红一样,将农场的小龙虾推向市场。 但现实却如同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横亘在他的面前。 他既没有丰富的电商资源,也缺乏直播带货的经验,在这孤立无援的境地里,他感到无从下手。

“封城时有订单出不去,解封后能出去,订单却没了”,虾农们的这一句话,道尽了当前的困局。 往年 3 月中旬到 6 月,本是虾苗的销售旺季,那时 “卖出的虾苗按万斤计”,可如今 “只能按千斤百斤算”。 由于疫情的影响,虾苗收购价从原来每斤 20 元左右,急剧暴跌至 4 至 5 元,成虾价格也仅为原来的三分之一。 部分虾农难以接受这低廉的价格,选择放弃出售虾苗,寄希望于 5 月后的成虾能够卖个好价钱。 然而,虾苗数量过多,虾塘空间有限,这使得虾难以长大,在市场上毫无竞争力。 而且,塘里虾的密度过高,还会导致水中氧气浓度下降,引发虾大量生病死亡。 卖与不卖,成为了虾农们心中一个两难的抉择,每一个选择都像是在黑暗中摸索,充满了未知与风险。

虾农李文父子承包了 120 亩虾塘,如今因虾密度过大,水质变差,不得不从另一个虾塘抽水更换,父子俩每日忙碌于虾塘之间,眼神中满是焦虑与疲惫。 郭爽在虾农的指引下查看游到岸边的病虾,那一只只孱弱的虾,仿佛是虾农们黯淡前景的写照。

4 月 15 日晚,几位养虾大户聚在一起,讨论销售对策,这样的会议每晚都会召开,昏暗的灯光下,是他们紧皱的眉头和沉重的叹息。 水产大队的彭书记接到了来自孝感的一家龙虾养殖户的订单,对方要求明天送 2 千斤虾苗过去。 “这是解封后的第三笔订单,而往年这时候,每天可以卖几万斤虾苗,并且供不应求”。 负责运送的村民仔细查看明天去孝感的路线,眼神中既有一丝希望,又有几分无奈。

“今年怎么算都是亏,能卖一点算一点,尽力减少损失吧”。 郭爽的话语中透着无奈与心酸。 因为价格低廉,很多虾农舍不得卖苗,但也有一些认清形势的虾农,在积极地寻找出货渠道。 晚上 10 点,农场一处固定交易地点,一位商贩在查看村民送来的成虾质量,4 月已有少量成虾可以上市,但那寥寥无几的交易场景,与往昔的热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虾农们在检查即将送往孝感的虾苗,确保虾苗品质,每一只虾苗都承载着他们对减少损失的渴望。 彭书记认真地记录着每一户虾农出售虾苗的重量,那一行行数字,仿佛是虾农们在这场困境中挣扎的印记。

凌晨 3 点开始装车,因为天亮后气温升高,会影响虾苗运输。 凌晨 4 点半,运送虾苗的车缓缓出发前往孝感,车灯照亮了前方的道路,却不知能否照亮虾农们未来的方向。 4 月 16 日早上 6 点,虾苗到达孝感。 龙虾养殖户仔细检查虾苗,并将其放入水塘,收购价 6 元,虽不及往年价格的三分之一,但在这艰难的时刻,这已是难得的高价。

二、潜江市熊口镇:焦虑与希望交织的小龙虾之都

4 月 10 日,在距金水农场不到 200 公里的潜江,这座几乎与 “小龙虾” 划等号的城市,虾农们同样在经历着相似的焦虑。

“解封前我们曾想过,如果小龙虾再运不出去,就捞一部分虾做饲料,继续喂剩下的虾,直到能运出去为止”,潜江市熊口镇的一位虾农,透露了当初最坏的打算。 疫情导致湖北各地封城,作为潜江经济支柱之一的小龙虾,运输曾是一个大难题。 2 月下旬,潜江小龙虾陆运通道重新打开,这才使得窘境有所改观。 3 月 21 日,潜江首次开捕小龙虾,这一举措如同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明灯,再次提振了虾农们的信心。

据统计,2019 年中国小龙虾产量达 163.87 万吨,其中湖北就有 81.24 万吨,而湖北的小龙虾多数来自潜江。 潜江小龙虾产业养活了超过十万人,占当地劳动人口一半以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虾农柴社会,养了 12 年小龙虾,承包了 40 亩虾田,他望着自家虾田,无奈地说道:“大虾价格不到去年一半,虾苗就更低了。 去年价格最高时,大虾能卖到 38 到 40 元”,他几乎已经接受了今年不赚钱的预期,那眼神中的失落让人动容。

然而,在这片焦虑的土地上,也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今天出货量大概 4000 斤,比以往 2 万多斤的量要少”,湖北潜江小龙虾交易中心,一位刚收购了几十箱小龙虾的老板,在焦虑的氛围中,对未来表示出了乐观,他补充道:“但正在恢复”。 一位做小龙虾生意的老板也认为,市场低迷是暂时的,“线下交易确实少了,但线上交易提高到了总销量的 40%”。 “小龙虾交易中心开通上海、广西、浙江、四川等多条线路,未来还将增加新的运输线路”,他坚信,随着天气转暖,宵夜氛围浓厚,不久以后,湖北的小龙虾将再次占领全国的餐桌。

在潜江小龙虾的产销模式上,郭爽看到了金水农场的未来。 “虾农不能只靠自己的渠道卖虾,形不成合力,价格谈不上来,也没有足够的产量对接销售渠道”,他说,“我们有地理、自然条件的优势,离武汉白沙洲市场又很近,未来再加上电商、直播平台、旅游带货,巨大潜力还有待挖掘”。

尽管当前湖北虾农们面临着诸多困难,但他们心中始终怀揣着希望。 他们知道,相比销量,他们现在更需要的,是时间和信心。 随着疫情的阴霾逐渐散去,小龙虾产业必将在这片土地上重新焕发生机,再次成为湖北农业经济的一张亮丽名片,虾农们也将重拾往日的笑容,迎接属于他们的丰收季节。

来源:中国人的一天"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