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弧菌! 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大敌人! 教你拒绝弧菌(白对虾弧菌怎么形成的有什么办法)
2025-01-15人已围观
弧菌! 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大敌人! 教你拒绝弧菌
"《弧菌 —— 南美白对虾养殖的 “劲敌”? 教你巧妙应对,拒绝弧菌 “入侵”》
一、弧菌 —— 对虾养殖的 “心腹大患”
在水产养殖领域,弧菌无疑是令养殖户们头疼不已的有害菌,尤其对于南美白对虾养殖来说,它更是一个极为棘手的 “大敌人”。 在对虾养殖过程中,弧菌常常会引发早期的肝胰腺坏死、空肠空胃以及 “偷死” 等各种堪称 “绝症” 的病症,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而入秋之后,南美白对虾塘昼夜温差变大,这使得对虾面临较大的应激反应,在这种情况下,弧菌病就更容易被诱发了,养殖户们对此更是忧心忡忡。
(一)对虾易感染的弧菌分类及特性
弧菌的菌体通常较为短小,形态上呈现弯曲成弧形的特点,其尾部还带有一鞭毛,属于厌氧菌。 对虾容易感染的弧菌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性质以及相应的表现症状:
溶藻弧菌:
这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有着特定的环境耐受范围。 在 pH 值方面,可耐受的区间为 6 - 8.5,盐度范围处于 5‰ - 50‰之间,值得注意的是,它在 0% 的淡水环境中是无法生长的。 溶藻弧菌具备利用单糖或寡糖进行代谢的能力,在 TCBS 培养基上,会形成 2 - 3mm 以上的黄色菌落。
当对虾感染了溶藻弧菌后,会出现一系列较为明显的症状,比如体表出现溃疡、烂鳃的情况,尽管外观看起来可能还算完整,但全身会呈现变红的状态,肠胃变得空空如也,肝胰腺会微微肿胀,不过颜色依旧保持正常,而且头胸甲也容易被剥离,这些症状严重影响着对虾的健康状况以及正常的生长发育。
副溶血弧菌:
同样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其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区间在 30 - 37℃,可耐受的 pH 值范围是 6 - 8.5。 它是一种嗜盐菌,在盐度为 20‰ - 30‰时,繁殖速度相对较快,然而一旦盐度低于 5‰,它便会停止生长。 该弧菌能够利用蔗糖和乳糖进行代谢,在 TCBS 培养基上会形成 2 - 3mm 以上的蓝绿色菌落。
感染了副溶血弧菌的对虾,体色会呈现白浊微红的模样,多数情况下肝胰脏会肿大,质地变得松软,颜色呈现出淡白或淡黄色,部分患病对虾的肝胰脏甚至还会出现明显的萎缩现象。 在发病期间,对虾常常会在池塘水面缓慢游动,或者趴伏在池塘边坡上,食欲全无,呈现出空肠空胃的状态,整个机体的活力受到极大影响,生长发育也会因此受阻。
非 01 群霍乱弧菌:
此为革兰氏阴性菌,可耐受的 pH 值范围同样是 6 - 8.5,它的适应能力较强,无论是淡水环境还是高盐度环境,都能够顺利生长及繁殖。 它也能利用单糖或寡糖进行代谢,在 TCBS 培养基上会形成 2 - 3mm 以上的黄色菌落。
一旦对虾感染了非 01 群霍乱弧菌,其行动会变得呆滞,时而浮头,或者在水面上翻滚,眼球会出现肿胀现象,颜色由黑变暗,直至溃烂,最后仅留下眼柄。 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全身肌肉会逐渐发白,一般在一周左右的时间内就会面临死亡,可见其对对虾的危害程度之深,发病过程之凶险。
哈维氏弧菌:
同样归类为革兰氏阴性菌,它的最适生长温度为 37℃,可耐受的 pH 值范围为 5 - 9.5,盐度范围在 20‰ - 30‰之间,在 0% 的淡水环境下无法生长,具备利用单糖或寡糖的能力,在 TCBS 培养基上会形成 1 - 2mm 以上的黄色菌落。
对虾感染哈维氏弧菌后,在发病初期,活动能力会显著下降,沉伏在池塘底部,大多会随着水流翻滚,摄食量明显减少,甚至不摄食。 而且在发病早期,对虾身体并不会发光,只有在濒死时或者死亡后才会发出荧光,这些症状特点为养殖户判断对虾是否感染哈维氏弧菌提供了一定的依据,有助于及时发现病情并采取相应措施。
二、对虾弧菌病的发病原因探究
事实上,在众多的弧菌种类中,真正能够致病的弧菌只是少数,绝大多数弧菌在正常情况下是有益菌,而能引起水生生物致病的弧菌更是少之又少。 弧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在天然水体中,弧菌一直是存在的,即便健康的虾体,也有可能携带弧菌,但通常并不会发病。 只有当满足特定的条件时,对虾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甚至出现弧菌病的爆发,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诱发因素:
水质因素:
池塘内水质的优劣,直接关乎对虾的生存状况。 在水质优良的环境下,对虾相对不容易患上弧菌病。 然而,一旦水质出现不稳定、恶化或者变差的情况,例如水体中有害物质增多、溶氧量不足、富营养化等问题出现,就会打破对虾原本适宜的生存环境,使得弧菌有了滋生和致病的机会,从而大大增加对虾感染弧菌病的风险。
温度因素:
温度是对虾养殖过程中必须重点关注的关键因素之一,对虾有着最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同时也存在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限制。 同样,弧菌致病与温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
有研究表明,在水温处于 24 - 30℃的情况下,对虾因哈维氏弧菌病而死亡的数量,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多。 而当温度高于 32℃或者低于 28℃时,哈维氏弧菌的生长速度会放慢,因感染弧菌病而死亡的对虾死亡率也会相应降低。 这是因为温度不仅会影响弧菌 “黏附” 对虾的能力,还会对其产生毒素的能力产生作用,由此可见,温度在整个对虾养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养殖户需要时刻留意并合理调控养殖水体的温度,尽量使其保持在适宜的区间内。
盐度因素:
盐度是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必须密切关注的重要指标之一。 随着对虾养殖产业不断向内陆地区拓展,淡水养虾如今已不再是罕见的现象。 不过,无论是淡水养虾还是在高盐度地区进行养殖,虾农们都需要格外留意盐度变化对弧菌生长的影响。
一旦盐度变化过快,就会给对虾带来胁迫,此时弧菌的致病能力也会随之增强。 所以,在虾苗淡化过程中或者整个养殖过程里,都要尽可能维持池塘盐度的相对稳定,避免出现盐度急剧变化的情况,以此减少弧菌因盐度波动而大量滋生致病的可能性,保障对虾的健康生长。
pH 值因素:
虾农们都清楚,每个池塘由于藻类每天都在进行着光合作用,早晚的 pH 值是不一样的。 正常情况下,pH 值的最佳变化浮动在 1 以内,如果早晚 pH 值变化过大,超出了这个合理范围,就会给对虾造成胁迫,弧菌的致病能力同样会增强,进而容易引发对虾感染弧菌病,给养殖带来不利影响。
对虾体质因素:
对虾体质下降以及外界环境突变,是造成对虾因弧菌而死亡的主要原因。 当对虾自身的体质变弱,比如因营养不良、遭受其他疾病侵袭或者长期处于不良环境等因素导致体质下降时,那么水体当中以及虾体内原本就存在的弧菌就会趁机迅速繁殖,进而诱发各种对虾疾病,最终导致对虾死亡,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维持对虾良好的体质也是预防弧菌病的重要环节。
三、对虾弧菌病的防治策略
药物防治:
西药方面:
目前,在防治对虾弧菌病时,主要采取的是那些用于治疗革兰氏阴性菌的广谱性药物,像 “恩诺沙星”、“氟苯尼考” 等,这些药物对弧菌确实有着较强的抑制作用。 然而,它们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弊端,长时间使用容易使弧菌产生抗药性,而且这些药物本身会增加养殖生物消化系统的负荷,容易造成对虾吃料减慢,甚至引发肝肠疾病等一系列不良后果,所以在使用这类西药时,养殖户需要严格把控剂量和使用周期,谨慎用药,避免因药物使用不当而给养殖带来更多问题。
植物提取物方面:
植物提取物作为天然药物,近年来在水产养殖领域备受养殖户的推崇。 它具有抑菌杀菌的良好效果,并且最大的优势在于不会像西药那样产生抗药性,同时还能改善机体的免疫力,提高对虾的抗病能力,从多方面助力对虾抵御弧菌的侵袭。
研究发现,溶藻弧菌、哈氏弧菌、副溶血弧菌、河流弧菌对 “黄连提取物” 等具有敏感性,同时它们对鳗弧菌、副溶血弧菌、河口弧菌及霍乱弧菌等 4 种病原弧菌也具有较好的抑菌和杀菌作用,所以合理运用植物提取物进行弧菌病的防治,是一种较为理想且绿色环保的方式,值得养殖户们进一步探索和应用。
免疫防治:
免疫刺激物的使用在对虾弧菌病的防治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例如 “多维” 等物质。 它们具有激活酚氧化酶系统的作用,能够有效保护对虾的肝胰腺,促进肝胰腺的良好发育,提高血细胞的吞噬性以及消化和杀死外来入侵微生物的能力,从而全方位地提升对虾的免疫力,增强对虾自身抵抗弧菌等病原体侵袭的能力,有助于维持对虾的健康生长状态,减少患病风险。
及时添加淡水,逐渐降低盐度:
现行暴发的副溶血弧菌属于海水弧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嗜盐菌,它有着盐度越低,生长繁殖速度越慢的生物特性。 近两年来,不少通过添加淡水进行塘养虾的案例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功率,这充分说明了这一特点。
因此,在放苗之后,如果虾塘具备相应的条件,可逐渐添加清洁的淡水,以此来降低池塘水的盐度,进而抑制副溶血弧菌的生长繁殖,达到预防与控制对虾早期死亡综合症的目的,这是一种从调节养殖环境角度出发的有效防治手段,为对虾营造一个不利于弧菌滋生的良好环境。
不定期施用微生物制剂及肠卫士产品:
微生物制剂在对水体病原弧菌及水质控制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像噬菌蛭弧菌、光合细菌、EM 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等多种微生物制剂配合使用时,能够改变水和沉积微生物种群结构,有效消除或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同时还能显著改善水质,为对虾创造一个更加健康、适宜的生存和生长环境,从根源上减少弧菌滋生以及发病的可能性,对养殖生物产生诸多有益的影响。
此外,定期使用外泼拌料肠卫士 —— 丁酸酶肽,也有着抑制弧菌的功效,这同样可以作为防控弧菌的一种有效辅助手段,进一步保障对虾养殖环境的健康,助力对虾健康成长,减少弧菌病带来的危害。
希望广大养殖户朋友们能够充分了解弧菌以及对虾弧菌病的相关知识,运用科学合理的防治策略,有效应对弧菌这一 “大敌”,让对虾养殖事业能够更加顺利、健康地发展下去。
文章来源于伯牧技术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