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安徽进口冻虾包装检出新冠,40天已累计8地报告(进口冻虾检测出新冠病毒)
2025-01-22人已围观
安徽进口冻虾包装检出新冠,40天已累计8地报告
"标题:《安徽进口冻虾包装新冠阳性事件:40 天 8 地频现,防控警钟长鸣》
在全球新冠疫情的阴霾尚未消散之际,进口冷链食品的安全性成为了公众瞩目的焦点。 近日,安徽省芜湖市的一则消息再次牵动了人们的心弦。
8 月 12 日,安徽省芜湖市疫情防控应急综合指挥部发布通报,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当地引起轩然大波。 原来,当地一家餐饮店进口的厄瓜多尔冻虾外包装样本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这一情况瞬间让整个城市进入了高度戒备状态。
时间回溯到 8 月 10 日,芜湖市镜湖区在有条不紊地对冷链食品及从业人员进行常规摸排检测时,意外发现了这家餐饮店进口的厄瓜多尔冻虾外包装样本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疑似阳性。 这一疑似结果立刻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随即在 8 月 11 日,芜湖市疾控中心迅速行动,对该份样本进行了严谨的复核工作,最终确定结果为阳性。 经过仔细核查,这批涉疫产品在购置后,一直被妥善存放在该店的冷柜中,然而,尽管存放条件看似安全,病毒却依然悄然潜伏在了外包装上。
芜湖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在得知确切消息后,展现出了高效的应急处理能力。 第一时间,他们果断采取措施,对全市范围内的涉疫产品进行了全面彻底的封存,坚决杜绝这些产品继续流入市场或者被消费者接触的可能性。 同时,为了最大程度地排查潜在的感染风险,他们对该餐饮店的所有人员、店内的食品以及经营环境,甚至包括溯源到的该批产品企业人员和家属,都毫不遗漏地进行了核酸检测。 不仅如此,对于该批发企业流向其他餐饮店的人员、食品和环境,也同样进行了细致的核酸检测工作。 令人稍感欣慰的是,这些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们对疫情进一步扩散的担忧。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芜湖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还对该餐饮店的存放环境、店内环境以及员工宿舍等各个角落,全部进行了严格的消杀作业,力求彻底消灭可能残留的病毒。 对于那些与阳性样本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员,指挥部也迅速安排他们进行集中医学观察和健康管理,密切监测他们的身体状况,以便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理任何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
芜湖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借此机会,郑重地向广大市民发出提醒。 在当前形势下,市民们近期应谨慎购买进口冷链海鲜产品,尽量选择其他安全可靠的食品来源,以此降低感染新冠病毒的潜在风险。 与此同时,个人防护措施绝不能松懈,在出入公共场所时,一定要佩戴好口罩,这小小的口罩能够有效地阻挡病毒的传播途径。 此外,还要尽量减少聚集活动,避免在人员密集的场所长时间停留,因为人群聚集往往会增加病毒传播的几率。 并且,市民们要保持理性和冷静,做到不信谣、不传谣,避免因不实信息引发社会恐慌。
阅读延伸:多地海鲜包装检测出新冠病毒
据公开报道不完全统计,芜湖此次事件已经是自 7 月以来,我国在短短 40 天内第 8 次在冷冻海鲜食品包装上发现新冠病毒,这一系列事件犹如一记记沉重的警钟,敲响在人们的心头。
7 月 3 日,福建厦门,厄瓜多尔生产的冻南美白虾两个外包装检测出新冠病毒,这一事件拉开了 7 月以来进口冷冻海鲜食品包装检测出新冠病毒的序幕,让人们开始关注进口冷链食品的安全隐患。
7 月 3 日,辽宁大连,厄瓜多尔生产的冻南美白虾三个外包装检测出新冠病毒,同一天不同地区的类似事件,凸显了问题的严重性和普遍性,也促使相关部门加强对进口冷链食品的监管力度。
7 月 14 日,江西萍乡,厄瓜多尔进口冻南美白虾集装箱内壁和外包装检测出新冠病毒,这再次提醒我们,无论是产品的外包装,还是运输过程中的集装箱,都有可能成为病毒的藏身之所。
7 月 14 日,重庆沙坪坝区,厄瓜多尔进口冻南美白虾外包装检测出新冠病毒,这些频繁出现的检测阳性事件,让消费者在购买进口冷链食品时更加谨慎。
7 月 16 日,云南,冻南美白虾包装箱外表面样本检测出新冠病毒,说明病毒可能不仅仅存在于产品的直接外包装,就连包装箱外表面也可能被污染,增加了疫情传播的风险。
7 月 23 日,辽宁大连,凯洋海鲜的冷库食品、加工车间、宿舍、食堂等食品和环境的多份样本检测出新冠病毒,这一事件的严重性在于病毒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外包装,而是扩散到了食品加工和储存的环境中,给疫情防控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8 月 11 日,山东烟台,进口冷冻海鲜产品外包装样本检测出新冠病毒,这表明进口冷冻海鲜产品的安全问题依然严峻,需要持续加强防控措施。
8 月 12 日,安徽芜湖,1 家餐饮店进口的厄瓜多尔冻虾外包装样本检测出新冠病毒,这一事件再次将芜湖推到了疫情防控的风口浪尖,也让我们更加重视进口冷链食品在餐饮环节的安全风险。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进口冷冻食品的包装上频繁出现新冠病毒呢? 据健康时报报道,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梁宗安在接受采访时给出了专业的解读。 他指出,这一情况主要与国外疫情严重的大环境密切相关,在这样的背景下,冷冻海鲜的加工过程更容易受到污染。 “冷冻海鲜产品通常均储存在低温的环境中,而环境的温度越低,病毒保存的时间就越长,所以在冷冻海鲜产品中或者其包装上发现新冠病毒也就不足为奇了。 ”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检测出新冠病毒阳性的样本大多集中在冷冻海鲜产品的外包装上,这说明多数情况下是由于包装被病毒污染,并且在其运输和存储的特定环境中,病毒得以长时间存活下来。 梁宗安进一步表示,“通过各地对于大量样本的检测发现,病毒并未在冷冻海鲜食品‘体内’检出,这就说明食品本身被病毒污染的几率实际上非常小,也就意味着病毒通过食品传播的几率相对较小。 ”
为了帮助市民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避免潜在风险,专家们也提出了一系列实用的建议:
在选购进口冷冻食品时,消费者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尽量避免手直接触碰冷冻食品。 因为我们的手部在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物品,可能会沾染病毒,直接触碰冷冻食品容易将病毒带到食品上,进而增加感染的风险。
购买海鲜产品回家后,建议使用 75% 酒精对外包装进行消毒处理。 酒精能够有效地杀灭病毒,通过这样的消毒措施,可以大大降低外包装上可能携带的病毒存活几率,为家庭食品安全增添一份保障。
储存此类产品时,最好采用独立封闭包装。 这样可以防止冷冻食品与其他食品相互接触,避免交叉污染的发生。 例如,可以将进口冷冻食品单独放在密封袋或密封盒中,然后再放入冰箱储存,确保其与其他食品隔离开来。
在切割冷冻食品时,务必要注意生熟分开。 使用专门的刀具和砧板处理生的冷冻食品,避免与生肉、水产品等接触过的刀具和砧板再用于处理熟食,防止生食品上携带的病菌污染熟食品,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食物需充分煮熟后再食用。 高温烹饪能够有效地杀死可能存在的病毒和细菌,确保食品安全。 无论是肉类、海鲜还是其他食品,都要确保烹饪至熟透,不要食用半生不熟的食物,以免给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带来隐患。
本期编辑 周玉华
总之,在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的当下,进口冷链食品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积极配合政府的防控措施,共同守护我们的健康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