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对虾如何精准投喂饲料? 怎么投? 投多少? 在哪投? (对虾饲料投喂量参考表)

2025-01-27人已围观

对虾如何精准投喂饲料? 怎么投? 投多少? 在哪投?

"对虾饲料精准投喂秘籍:解锁对虾生长与养殖效益的双赢密码

在对虾养殖的复杂体系中,饲料犹如基石,是对虾生长发育的关键营养源泉,直接关联着对虾的生长速度、健康状况以及最终的养殖效益。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每一次的投料过程,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养殖水体造成污染,这就如同天平的两端,一边是对虾的营养需求,另一边是水体的生态平衡,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精准的平衡点,实现对虾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养殖户们面临的核心挑战之一。 因此,饲料管理的核心要义在于,不仅要确保对虾能够吃得好、吃得饱,满足其生长发育的全面营养需求,还要最大限度地减少饲料浪费,降低对养殖水体的污染程度,进而有效控制养殖成本,提升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那么,究竟该如何科学、精准地投喂对虾饲料呢? 以下将从三个关键维度为您详细解析。

一、饲料品质抉择:全价人工配合饲料的优势尽显

全价人工配合饲料无疑是现代对虾养殖的首选饲料类型。 这类饲料经过科学配方设计,具备营养全面、搭配合理的显著优势,如同为对虾精心烹制的 “营养盛宴”,能够全方位满足对虾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各种营养需求,从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到维生素、矿物质等微量元素,无一遗漏,为对虾的健康生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不仅如此,全价人工配合饲料还具有较高的消化吸收率,这得益于其先进的加工工艺和合理的营养配比,使得对虾能够高效地摄取和利用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减少了营养物质的流失和浪费,同时也减轻了对虾消化系统的负担,有助于增强对虾自身的抗病能力,使其在面对各种病原体的侵袭时,能够拥有更强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为对虾的健康养殖保驾护航。

此外,全价人工配合饲料还具有良好的诱食性,能够吸引对虾积极摄食,提高饲料的利用率,进而减少虾粪便中蛋白质的含量以及残饵的产生。 虾粪便和残饵是养殖水体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减少这些污染物的排放,就如同为养殖水体减负,能够有效缓解水体的富营养化压力,维持水体的生态平衡,创造一个更加清洁、稳定的养殖环境,为对虾的生长提供有利条件。

近年来,发酵饲料在对虾养殖领域中逐渐崭露头角,备受养殖户的青睐。 发酵饲料之所以广受欢迎,是因为它具有一系列独特的优点。 首先,其诱食性极强,能够激发对虾的食欲,使其更主动地摄取饲料,从而提高对虾的摄食量和生长速度。 其次,发酵饲料营养丰富,在发酵过程中,原料中的大分子营养物质被分解为更易被对虾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同时还产生了多种有益的微生物和代谢产物,如益生菌、酶、维生素等,这些物质不仅丰富了饲料的营养内涵,还进一步提高了对虾的消化吸收率,促进了对虾的健康生长。 再者,发酵饲料对水体的污染较小,这是因为其在发酵过程中已经预先进行了部分代谢分解,进入水体后,产生的有害物质相对较少,有助于维持养殖水体的良好水质,降低水质恶化的风险。

实践经验充分证明,在养殖前期使用发酵饲料的池塘,水质往往更加稳定,这为对虾的早期生长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适宜的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中,对虾发生白便和 EMS(早期死亡综合征)等疾病的几率显著降低,有力地保障了对虾的健康和成活率。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近年来白便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给对虾养殖带来了较大的困扰。 一些具有创新意识的养殖户开始尝试使用生物饵料,如蝇蛆、卤虫等,进行间隔性投喂,以此补充对虾所需的特殊营养成分。 这种创新的投喂策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能够大大降低白便的发病率,为对虾的健康生长提供了额外的保障。 而且,将生物饵料与发酵饲料配合使用,还可以发挥协同作用,进一步有效预防白便的发生,为对虾养殖的成功增添了一份有力的保障。

二、投饵量精准把控:对虾养殖成功的关键之匙

确定适宜的投饵量,无疑是对虾养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宛如一把精准的钥匙,直接关系到对虾的生长状况和养殖经济效益的高低。 投饵量过少,对虾可能会因营养不足而生长缓慢、体质虚弱,易受疾病侵袭;而投饵量过多,则不仅会造成饲料的浪费,增加养殖成本,还会导致大量残饵在水体中堆积,加速水体的污染和恶化,进而影响对虾的生存环境和健康状况,甚至引发各种疾病,给养殖带来巨大的损失。

在对虾养殖的初期阶段,一般每日投料 4 次,第一天的投饵量通常设定为 200 克 / 10 万尾每天,这是一个经过实践验证的较为合理的起始投饵量,能够满足对虾在早期生长阶段的基本营养需求,同时又不会给水体带来过大的负担。 此后,为了适应对虾快速生长的营养需求,每天的投饵量需要逐步增加,增幅一般为 10% 左右。 这种渐进式的增加投饵量的方式,能够确保对虾在生长过程中始终获得充足的营养供应,同时也避免了因投饵量突然增加而导致的饲料浪费和水体污染问题。

直至养殖 10 天后,随着对虾个体的逐渐长大和摄食量的变化,单纯依靠固定的投饵量增长模式已无法满足对虾精准的营养需求,此时就需要引入更加科学的投饵量调整方法 —— 投放饲料盘。 通过在池塘中合理分布饲料盘,并观察饲料盘中饲料的剩余情况,可以更加直观、准确地了解对虾的实际摄食状况,从而据此对每天的投饵量进行精细化调整。 例如,如果在饲料盘投放一定时间后,发现饲料剩余较多,说明前一天的投饵量可能偏多,需要适当减少;反之,如果饲料盘中的饲料被迅速吃光,甚至对虾出现抢食现象,则表明投饵量不足,需要适当增加。 这种基于实际摄食情况的动态投饵量调整机制,能够确保对虾在整个养殖过程中都能获得恰到好处的营养供给,既避免了饲料的浪费,又保障了对虾的健康生长,为实现对虾养殖的高效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投料技巧精研:时间、地点与方法的完美融合

(一)投料时间的精准匹配

在对虾养殖过程中,投喂的餐数与投喂率、对虾生长速度以及水体污染程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一般而言,投喂的餐数越多,对虾的投喂率就越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对虾能够摄取更多的营养,从而促进其生长速度的加快。 然而,需要警惕的是,投喂次数的增加也会相应地加重对水体的污染程度,因为每一次投喂都会有部分饲料残留在水体中,随着投喂次数的增多,残饵的积累量也会随之上升,进而对水体的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

因此,投喂次数的确定并非随意而为,而是需要综合考虑养殖模式、当前水质状况以及水处理能力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精准匹配。 对于土池养殖模式,由于其水体相对较大,换水和水质调控相对较为困难,建议每天投喂 2 - 3 餐,这样既能满足对虾的基本营养需求,又能避免因投喂次数过多而导致水体污染加剧。 而对于高位池养殖模式,其具有较好的换水条件和水质调控能力,可适当增加投喂次数,每天投喂 3 - 4 餐,以促进对虾的快速生长。

具体的投喂时间安排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以确保对虾能够在最佳的时间摄取到饲料,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对虾的摄食效果。 例如,3 餐制的投喂时间可分别设定为 6:00、11:00 和 17:00;4 餐制的投喂时间则为 6:00、11:00、17:00 和 22:00;对于 5 - 6 餐的投喂模式,一般每餐间隔 4 - 6 小时即可,这样的时间间隔能够使对虾在一天内均匀地摄取到足够的营养,同时也有助于维持水体的稳定。

(二)投料地点和方法的科学运用

投料区的合理设置对于对虾的摄食效果和饲料利用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投料区通常设置在池塘四周,这是基于对虾的活动习性和摄食行为而做出的科学选择。 在对虾生长的早期阶段,即小虾时期,由于其个体较小,活动能力相对较弱,往往喜欢在池塘边缘活动,因此在投料时应将饲料靠边撒,以便小虾能够更方便地摄取到饲料。 而随着对虾逐渐长大,其活动范围会逐渐向池塘内部扩展,此时在投料时应将饲料靠里撒,以适应大虾的活动和摄食区域变化。

此外,水温也是影响对虾活动和摄食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高温天气条件下,对虾通常会向池塘边缘游动,以寻找相对凉爽的水域,此时投料应靠边撒;而在低温天气时,对虾则会倾向于聚集在池塘内部水温相对较高的区域,因此投料应靠里撒,这样能够确保对虾在不同的水温环境下都能及时、有效地摄取到饲料,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对虾的生长速度。

在投料方法上,对于开口料和 0 料,由于其颗粒较小,为了确保对虾能够均匀地摄取到饲料,一般采用加水搅拌后泼洒的方式进行投喂,这样可以使饲料在水中均匀分散,便于小虾摄食。 而对于 1 料及以上规格的饲料,由于其颗粒较大,不易在水中分散,且对虾已经具备较强的摄食能力,因此可采用干撒的方式进行投喂,这样不仅操作简便,而且能够提高投喂效率。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投料前,应先关闭增氧机,待水流减缓后再进行投喂操作。 这是因为如果在增氧机开启的情况下投喂,水流会将饲料迅速卷到池塘中间,导致饲料分布不均匀,不仅会影响对虾的摄食效果,还会使饲料台观察到的饲料剩余情况不准确,从而干扰养殖户对投饵量的判断和调整,最终影响对虾的养殖效果。

综上所述,对虾饲料的精准投喂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养殖户从饲料品质的选择、投饵量的精准确定到投料技巧的科学运用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精心实践,不断优化投喂策略,以实现对虾的健康生长、养殖成本的有效控制和养殖效益的最大化,在对虾养殖的道路上迈出坚实而稳健的步伐,走向成功的彼岸。 "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