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对虾在运输和越冬管理上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对虾运输一般可以活多久)
2025-02-23人已围观
对虾在运输和越冬管理上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对虾运输与越冬管理全攻略:关键细节与精准操作
在水产养殖领域,对虾的养殖效益与运输及越冬管理的质量紧密相连。 无论是亲虾的运输环节,还是越冬期间的悉心照料,每一个步骤都关乎着对虾的存活、生长以及后续的繁殖能力,进而影响整个养殖产业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深入了解并严格把控对虾在运输和越冬管理过程中的各项关键事项,是每一位养殖户和从业者都必须高度重视的核心任务。
一、亲虾运输:方式多样,细节决定成败
亲虾的运输方法丰富多样,涵盖陆运、水运和空运等多种途径,而具体选择哪种运输方式,则需综合考量亲虾产地与育苗场之间的距离、交通状况以及实际需求等多方面因素,从而确保亲虾能够安全、高效地抵达目的地。
陆运:在陆运过程中,常见的做法是采用木桶或塑料桶来盛放亲虾。 以直径 1m、深 0.4m 的容器为例,通常情况下可容纳亲虾 30 - 40 尾。 若配备增氧设备,可适当增加亲虾的放置数量,但也需注意合理控制密度,避免过度拥挤对亲虾造成伤害。 当进行长途运输且中途需要换水时,务必严格把控水温差和盐度差,确保两者的变化幅度不可过大,否则亲虾将难以适应,极易引发应激反应,严重影响其生存状态。 尤其在夏季运输时,高温天气会给亲虾带来巨大的生存压力,因此需要采取降温措施,如使用空调车运输,以维持亲虾所处环境的适宜温度。 同时,要极力避免车辆的剧烈颠簸、震动,防止亲虾因碰撞而受伤。 此外,还要做好防晒防淋工作,为亲虾提供一个相对稳定、舒适的运输环境。 在运输途中,应尽量减少停车次数,保持运输的连续性,以缩短亲虾在运输过程中的停留时间。 并且,运输人员要时刻保持警惕,密切观察亲虾的情况,一旦发现对虾侧卧,这往往是其状态不佳的明显信号,此时需立即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如检查增氧设备、调整水温等,以确保亲虾的生命安全。
对于大批量凡纳滨对虾亲虾的陆运,还可采用水箱(大桶)+ 虾笼 + 活水车的运输方式。 例如,规格为 45cm×65cm×30cm 的虾笼,可装载平均体重 35g / 尾的亲虾 20 尾左右。 在长距离运输过程中,将水温精准控制在 15 - 17℃的范围内,并尽量保持暗光环境,这样的条件有助于亲虾保持相对稳定的生理状态,减少外界因素对其的干扰,从而提高运输成活率。
水运:水运方式则主要借助活水船进行装运,通过在海上缓慢拖行,为亲虾营造一个接近自然生存环境的运输条件。 一般而言,对于在当地海区捕获的亲虾,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择水运或陆运的方式将其运往育苗场。
空运:在长途运输斑节对虾时,通常会采用厚塑料袋充氧、泡沫箱和纸箱外包装的空运方法。 具体操作是在泡沫箱内放置 2 袋充氧的塑料袋,每袋中装入体长 20cm 以上的亲虾 2 - 3 尾,并在每尾亲虾的额角上套上塑料小管,以有效防止亲虾在运输过程中因挣扎而刺破塑料袋,确保运输过程中的氧气供应和安全性。
凡纳滨对虾长途运输专用袋具有独特的设计,其规格为 25cm×60cm,下方采用不透明的防水帆布材质,能够巧妙地防止亲虾额剑刺穿袋子,同时还具备避光的功能;上方则为透明塑料,方便运输人员随时观察亲虾的状态,并便于绑扎袋口,确保运输过程中的密封性和稳定性。
而对于耐干的日本囊对虾运往北方地区,多采用干法空运的方式。 每年从 2 月份开始,将海捕虾经过精心挑选后,先用冷水提前降温至 10℃左右,经过 30min 的预处理后,使用冷冻湿润锯末进行分层包装,每个标准箱可包装 80 - 100 尾亲虾。 在运输 10h 以内,通过这种科学合理的包装和运输方式,亲虾的成活率能够达到令人满意的 95% 以上,为日本囊对虾在北方地区的养殖提供了有力的种苗保障。
此外,对于繁殖季节自海区捕捞的卵巢发育至 Ⅳ 期的长毛明对虾亲虾,由于其生理特性较为特殊,捕捞后水环境条件的改变可能会导致其在捕获当晚即开始产卵,甚至在运输途中也会出现产卵的情况(通常在晚上八九点以后)。 因此,此类亲虾运抵育苗场后,必须立即放入产卵池,为其提供适宜的产卵环境,确保繁殖过程的顺利进行。
二、亲虾越冬管理:精心呵护,保障繁殖潜能
在对虾养殖的周期中,亲虾越冬管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环节,一般来说,需要进行越冬培育的对虾种类主要包括中国明对虾、凡纳滨对虾等,在部分地区,日本囊对虾也会进行越冬培育,以满足当地养殖生产的需求。
越冬池准备:亲虾越冬方式因地域差异而有所不同,越冬室和越冬池的建设需要充分考虑保温、控温和调光等功能,并且应尽量远离鼓风机、发电机等噪音和震动源,为亲虾创造一个安静、稳定的越冬环境。 越冬池的面积通常控制在每口 20 - 50m2,以长方形水池为宜,这样的设计便于后期清理残饵和粪便,保持池内水质的清洁。 池深一般在 1.2 - 1.5m 之间,既能保证亲虾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又有利于水温的稳定控制。 越冬室的采光区及窗口需采用双层遮光网进行遮光处理,有效避免光线过强对亲虾造成的不良影响。 同时,为防止亲虾在跳跃过程中碰壁受伤,可在池内距池壁 10cm 处悬挂一圈网片,起到缓冲和保护的作用。
越冬管理要点:亲虾越冬期一般长达 4 - 5 个月,在这段时间里,任何细微的疏忽或操作不当都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如成活率降低、亲虾怀卵量减少、产卵不集中以及产卵孵化率下降等,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到翌年的养殖效益和种苗供应。 因此,必须严格遵循科学的操作流程,实施精细化的管理措施,确保亲虾能够安全、健康地度过越冬期。
亲虾选择和入池:鉴于越冬历时长的特点,对越冬亲虾的挑选必须严格把关。 以中国明对虾为例,雌虾体长应达到 14cm 以上,雄虾体长应在 12cm 以上,雌雄比例保持在 3∶1 左右;凡纳滨对虾雌雄比例则为 1∶1,体长要求在 13cm 以上。 同时,入选的亲虾必须健康无伤、无畸形,以确保其具备良好的越冬和繁殖能力。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刚蜕皮的软体虾由于身体较为脆弱,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因此不能作为亲虾使用。 对于有条件的育苗场,在亲虾入越冬池前,可运用先进的 PCR 技术进行病毒检疫,筛选出无携带病毒的亲虾,从源头上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保障亲虾群体的健康。
在亲虾入室前,培育池及相关工具等都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以杀灭可能存在的病原体和有害生物。 亲虾入池时,先向池内注水 20 - 30cm,然后加入适量的福尔马林或高锰酸钾,使药物的浓度分别达到 100 - 150mL / 立方米或 20mg/L,浸泡 1h;或者采用 300mL / 立方米福尔马林进行药浴 5min,通过这些消毒措施,进一步净化亲虾的生存环境,提高其越冬的安全性。 越冬池的水位一般控制在约 0.7m 左右,既能保证亲虾有足够的栖息空间,又便于水温的调控和水质的管理。 亲虾的放养密度也需要根据越冬阶段进行合理调整,前期可控制在 20 - 25 尾 / 平方米,后期随着亲虾的生长和环境变化,保持在 10 - 15 尾 / 平方米为宜,避免过度放养导致资源竞争激烈和水质恶化。
光线控制:越冬期间,光线的强弱对亲虾性腺发育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过强的光照会抑制亲虾的摄食行为,使其无法摄取足够的营养物质来维持身体机能和性腺发育所需的能量。 同时,强光还会使亲虾处于不安的状态,扰乱其正常的生理节律,进而影响性腺的正常发育。 因此,越冬期适宜采用弱光环境,将室内光照强度精准控制在 500lx 以下,这样的光线条件既有利于亲虾性腺的健康发育,又能有效抑制藻类的繁殖,防止藻类附着在虾体上,降低亲虾患病的风险。 除了在顶棚使用黑纱网或草帘进行遮光外,根据实际需要,还可在培育池上方额外覆盖黑色塑料薄膜或黑布,进一步增强遮光效果。 在进行换水、刷池、投饵等日常操作时,也要格外注意避免光线过强,防止惊扰亲虾,使其能够在相对稳定、安静的环境中度过越冬期。
随着越冬后期的临近,根据对亲虾产卵时间的预估,可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模拟自然环境中的光照变化规律,为亲虾性腺的进一步发育提供有利的光周期刺激,促进其性腺成熟,提高产卵的质量和效率。
水温控制:温度是影响对虾性腺发育的关键环境因素之一。 中国明对虾天然越冬场的水温通常在 6 - 10℃之间,因此,在亲虾人工越冬过程中,水温也应尽量模拟自然环境,不应低于此温度范围,一般将水温控制在 7 - 9℃为宜。 在翌年春季,随着自然温度的逐渐升高,可适时调整水温,使其随着自然温度的上升而缓慢升高,避免水温的突然变化对亲虾造成应激反应。 越冬期间,水温不宜过高,否则容易导致亲虾蜕皮过于频繁,从而失去精荚,影响繁殖能力。 为确保水温的稳定,应将昼夜温差控制在小于 1℃的范围内,在换水时也要特别注意水温差不能太大,可提前将新水预热至与原池水等温后再进行换水操作,确保亲虾能够在稳定的水温环境中顺利越冬和发育。
凡纳滨对虾亲虾越冬期间,水温则以 26℃为宜,且不得低于 25℃,水温的波动幅度应严格控制在 0.5℃以内。 当水温长期处于 20℃以下时,雄虾的性腺将难以正常发育,甚至会出现退化现象,表现为精荚体积变小,性腺颜色由正常的乳白色逐渐变为白色,严重影响其繁殖性能。 值得注意的是,在越冬期间,凡纳滨对虾亲虾的体长仍会有所增加,这也需要养殖户在养殖管理过程中合理调整养殖密度和饵料投喂量,以满足亲虾生长和发育的需求。
饵料投喂:亲虾越冬期间,对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的需求较高,因此在饵料选择上应格外慎重。 饵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应确保在 35% 以上,以满足亲虾在越冬期间维持身体机能和性腺发育所需的营养。 常见的优质饵料包括活沙蚕、鱿鱼、牡蛎、蛤肉等,这些天然饵料富含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够为亲虾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支持。 若使用冷冻品作为饵料,则需搭配一定量的活饵料,以保证饵料的新鲜度和营养多样性,避免因饵料单一而导致亲虾营养不良。 同时,在投喂冷冻水产品时,切忌品种单一,应多种混用,以满足亲虾对不同营养成分的需求。
在饵料投喂前,必须确保饵料的清洁卫生,将其清洗干净,去除表面的杂质和污染物。 对于沙蚕等饵料,在投喂前还需用淡水浸泡数分钟,或者使用聚维酮碘或高锰酸钾进行消毒处理,进一步杀灭可能携带的病原体,保障亲虾的健康。 投饵量应根据亲虾的体重进行合理调整,一般为亲虾体重的 3% - 7%,并根据亲虾的摄食情况及时进行调整,确保亲虾既能摄取足够的营养,又不会造成饵料浪费和水质污染。 日投饵次数可控制在 2 - 3 次,遵循少量多次的投喂原则,提高饵料的利用率和消化吸收率。
水质控制:越冬池用水必须经过充分沉淀和严格过滤,确保水质的清澈和纯净。 盐度应控制在 25 - 32 的范围内,以满足亲虾对渗透压的生理需求。 氨氮含量应控制在 0.5mg/L 以下,过高的氨氮含量会对对虾的鳃组织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影响其呼吸和正常生理功能。 溶解氧(DO)含量不得低于 4mg/L,充足的溶解氧是亲虾生存和代谢的基本保障,可通过合理的增氧设备和换水措施来维持水体中的溶解氧水平。 同时,要严格控制重金属及其他污染物的含量,使其不能超过渔业水质标准,避免对亲虾造成慢性中毒和生长发育受阻。
定期换水是保持越冬池水质清新稳定的关键措施之一,日换水量一般控制在 20% - 30% 左右,既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和代谢废物,又不会对亲虾造成过大的环境变化应激。 在换水过程中,要注意水温、盐度等水质指标的稳定性,避免因换水不当而引发亲虾的应激反应。 此外,定期加入微生态制剂,如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能够有效地抑制有害病菌的生长繁殖,维持水体中的微生物平衡,进一步优化水质环境,为亲虾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越冬场所。
病害预防:亲虾越冬时间长,由于环境相对封闭、水温较低以及亲虾自身免疫力下降等因素,容易引发各种疾病,其中褐斑病和烂鳃病是较为常见的病害,对亲虾的健康和繁殖能力构成严重威胁。 针对这些病害的防治,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
减少惊扰和受伤: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操作和惊扰,防止亲虾因碰撞池壁或相互挤压而受伤,因为受伤的亲虾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从而引发疾病。
适时倒池和改善水质:定期进行倒池操作,及时清除池底的残饵、粪便和死亡的藻类等有机物质,减少病原体滋生的底物,同时更换新鲜的池水,改善水质环境,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
药物防治:可采用 300mL/m3 福尔马林进行药浴 5min,或者使用二溴海因 0.2g/m3 对水体进行消毒处理,杀灭水体中的病原体,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同时,在饵料中添加适量的药物,如氟苯尼考 0.5 - 1g/kg 的饲料,连续投喂 5 - 7d,通过内服药物的方式,增强亲虾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抑制体内病原体的繁殖和感染。
及时处理病死虾:一旦发现病死虾,应立即捞出并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病死虾在池内腐烂分解,释放病原体,导致交叉感染,进一步扩大疾病的传播范围。
性腺促熟:越冬后,根据当年的育苗生产计划,选择合适的时机对亲虾进行升温处理,以促进其性腺发育成熟,确保育苗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般在计划产卵前 1 个月开始升温,例如中国明对虾越冬后,通常在 3 月上旬将水温缓慢升高至 11℃,中旬升至 14℃,4 月上旬达到 14 - 16℃,同时适当增加饵料量,增强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为亲虾提供充足的营养和适宜的环境条件,使其能够在 3 月下旬或 4 月上、中旬顺利产卵。 在利用升温促进性腺加速发育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升温幅度,以每天升温不超过 1℃为宜,避免升温过快导致亲虾生理机能紊乱。 同时,也不应过早升温,否则可能会使对虾过早产卵,而育出的虾苗由于气温较低,无法在室外放养,影响养殖生产的进度和效益。
对于某些种类的对虾,如凡纳滨对虾,在越冬后期管理中,除了升温措施外,还可能需要切除眼柄,以促进对虾性腺的快速发育成熟。 眼柄切除是一种常见的性腺促熟技术手段,但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操作,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对亲虾造成伤害。
总之,对虾在运输和越冬管理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和机遇,需要养殖户和从业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把控每一个细节,精心呵护每一只亲虾,才能确保对虾的健康生长和繁殖,为对虾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