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12步教你学会工厂化养虾——池中喂料餐餐拌料健肠护肝产品方法(工厂化养虾设备多少钱一套)

2025-02-26人已围观

12步教你学会工厂化养虾——池中喂料餐餐拌料健肠护肝产品方法

"《工厂化养虾秘籍:池中喂料餐餐拌料健肠护肝之道》

在工厂化养虾的精细管理体系中,池中喂料时餐餐拌料健肠护肝产品的科学运用,对于对虾的健康生长、疾病预防以及养殖效益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犹如为对虾的成长旅程精心铺设的稳固基石。

一、前言及建议

为了实现高效且精准的拌料操作,建议养殖户购置一台搅拌机,这将极大地减轻拌料加药加水发酵等工作的劳动强度,让整个养殖过程更加便捷、高效。

(一)微生物类健肠产品

在虾料中持续添加以丁酸梭菌和乳酸菌为主的微生态制剂产品,犹如为对虾的肠道健康构筑了一道坚固的防线,对降低料肉比、增粗肠道、提升消化功能、增强免疫力以及减少白便和肠炎等疾病的发生有着不可估量的益处。 这些有益微生物在对虾的肠道内安家落户,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抑制有害菌的滋生,促进有益菌的繁衍,从而为对虾的消化吸收创造了优良的环境,使对虾能够更高效地摄取和利用饲料中的营养成分,茁壮成长。

(二)营养性和功能性添加剂类

同时,建议分餐拌料使用水产复合维生素类产品(应长期使用),这类产品就像是对虾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的 “百宝箱”,能够补充对虾在生长过程中可能缺乏的各种维生素,维持其正常的生理代谢和免疫功能。 在对虾的转肝期,胆汁酸的添加尤为关键,它能够促进对虾肝脏的健康发育和正常功能的发挥,如同为对虾的肝脏提供了一把 “保护伞”。 此外,有条件的养殖户还可以添加海洋红酵母或雨生红球藻制品或其他富含虾青素类的产品。 对于室内工厂化养虾而言,这些产品能够显著改善对虾的体色,使其外观更加鲜艳亮丽;而在外塘养殖中,它们则能有效提高对虾的免疫抗病力和抗应激能力,帮助对虾更好地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和挑战,增强其生存能力。

(三)强烈应激时的应对措施

当对虾遭遇强烈应激时,其身体会消耗大量的能量来应对这一紧急情况。 此时,可以考虑在饲料中拌料使用 ATP(三磷酸腺苷),按照 0.3 克原粉 / 公斤饲料的比例进行添加,ATP 能够直接被对虾吸收,迅速补充其生物能量,增强对虾的抗应激能力。 与此同时,在水体中泼洒大量维生素 C 和常规泼洒微量元素、糖类,对于内地淡水养虾,还可添加小苏打 3 公斤 / 亩、海盐 5 公斤 / 亩等抗应激类产品。 这些物质能够在水体中形成一个稳定的 “保护罩”,缓解对虾的应激反应,维持其生理平衡。 但需要注意的是,此项措施只是在强烈应激时的应急建议,并非长期拌料使用的常规方案,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避免过度使用对虾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二、常规保健的添加方案

(一)第一餐早 7 点用

每公斤饲料中添加 “强微乳酸丁酸拌料宝” 2 克 + “强微水产苷” 0.5 - 1 克。 具体操作方法为,先用饲料量 20 - 30% 的水溶化产品,然后将其均匀撒入饲料中,稍等几分钟,让产品充分渗透到饲料内部后,即可进行投喂。 或者,将拌好料的饲料静置发酵 3 - 12 小时后喂完,但务必注意不要超过这个时间,以免过度发酵导致饲料变质,影响对虾的健康。 这种拌料方式能够在一天的开始为对虾提供有益的微生物和营养成分,帮助其开启活力满满的一天,促进肠道健康,增强消化功能,为对虾摄取早餐中的营养物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第二餐中午 11 点用

在这一餐中,采用胆汁酸 + 水产专业维生素 + 海洋红酵母 10 毫升 / 公斤饲料拌料的方式。 在养殖前期,胆汁酸对于对虾肝脏的发育和功能完善起着重要作用,而到了中后期,对虾肝脏功能相对稳定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继续使用。 维生素类产品则应贯穿养殖全程,持续为对虾提供各种必需的营养元素,维持其正常的生理机能。 虾青素类产品(如海洋红酵母等)在工厂化养殖中建议全期使用,以改善对虾体色和提高其品质;在外塘养殖中,可根据对虾的生长状况和环境条件选择性使用,充分发挥其增强免疫抗病力和抗应激能力的功效,确保对虾在中午这一餐中既能获得充足的营养,又能进一步提升其健康水平,增强其应对下午养殖环境变化的能力。

(三)第三餐下午 15 点用

此餐的拌料方案与第一餐相同,即每公斤饲料中添加 “强微乳酸丁酸拌料宝” 2 克 + “强微水产苷” 0.5 - 1 克,按照相同的溶化、渗透或发酵操作流程进行处理后投喂。 经过上午和中午的摄食与活动,对虾在下午 15 点时需要再次补充能量和营养,以维持良好的生长状态。 这一餐的拌料方案能够继续为对虾的肠道健康保驾护航,提供有益微生物和营养物质,促进对虾对饲料的消化吸收,确保其在下午的生长过程中有足够的能量支持,同时也有助于维持肠道微生态的稳定,减少疾病的发生风险。

(四)第四餐傍晚 19 点用

第四餐的拌料方式与第二餐一致,采用胆汁酸 + 水产专业维生素 + 海洋红酵母 10 毫升 / 公斤饲料拌料。 傍晚时分,对虾即将进入夜间休息和生长阶段,这一餐的营养补充对于对虾在夜间维持正常的生理代谢、增强免疫力以及促进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搭配胆汁酸、维生素和虾青素类产品,能够帮助对虾更好地消化晚餐,吸收营养,同时增强其在夜间的抗病能力和抗应激能力,为对虾的夜间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确保其在夜间也能健康、稳定地生长。

三、或增加一餐发酵饲料饲喂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替代上述方案中添加 “强微乳酸丁酸拌料宝” 和 “强微水产苷” 的那一餐,并且具有更好的效果。 发酵饲料能够显著提高对虾的采食量,使其摄入更多的营养物质,从而促进生长。 同时,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有益微生物和代谢产物还能增强对虾的抗病力,帮助对虾更顺利地完成蜕壳过程,尤其是在脱壳后能够迅速恢复硬壳,减少脱壳虾受到病菌和同类攻击的机率,大大提高了对虾的生存几率和养殖效益。

发酵方法如下:使用 1 包 “强微水产饲料发酵剂”,与 100 公斤对虾料和 30 公斤水充分混合,然后进行严格密封发酵,发酵时间控制在 6 - 12 小时之间,并确保在 24 小时内喂完。 如果由于某些原因发酵时间超过 1 天以上,那么建议在喂料时,发酵饲料的使用量只占喂料总量的 50% 以内,以避免过度发酵导致饲料质量下降和对虾肠道问题的出现。

注意事项:在使用发酵饲料时,一定要严格控制发酵时间,避免发酵过度。 如果因为繁忙而忘记了发酵时间,导致饲料已经发酵过度,此时不要惊慌,可以将其与未发酵的饲料按照 10 - 50% 的比例掺着喂给对虾。 但需要注意的是,长期使用超过规定时间的发酵料喂虾,可能会导致对虾肠道菌群单一,进而造成肠道变薄或脱节等问题。 不过,一旦发现这种情况,只要立即恢复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发酵和喂料,过几天对虾的肠道就可以恢复正常状态,因为这种肠道问题是可逆的。 相比之下,人工拌料虽然能够保证操作的精细度,但劳动强度较大;而使用机械拌料则更加方便、简单、省工,能够提高养殖效率,减轻养殖户的劳动负担,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养殖户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拌料方式,确保养殖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喂料管理的综合要点

表 6 展示了常规喂料管理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

以上所列出的喂料量仅为参考数值,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养殖户务必根据料台观察、查底残饵量等情况来精准判断具体的喂料量,确保对虾既能吃饱吃好,又不会造成饲料浪费和水质污染。

具体的喂料量还与虾苗品质、水质和管理情况、饲料品质、溶解氧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优质的虾苗通常食欲旺盛,需要适当增加喂料量;良好的水质和科学的管理能够为对虾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使其消化吸收能力增强,也需要相应调整喂料量;饲料品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对虾的采食积极性和营养摄取量;而充足的溶解氧则是对虾正常摄食和消化的重要保障,当溶解氧不足时,对虾的食欲会下降,此时应减少喂料量,避免饲料残留腐败,影响水质。

一般情况下,对虾的投喂频率为一天四餐,分别在早 7 点、中午 11 点、下午 15 点和傍晚 19 点进行。 在温度较高的时间段,对虾的新陈代谢加快,食欲增强,可以适当增加投喂量;而在温度较低的节点,则应减少投喂量,以避免饲料浪费和对虾消化不良。 对于不同阶段的饲料,如 1 号料控制在 1.5 小时吃完,2 号料控制在 1 小时吃完,后期 3 号料也控制在 1 小时吃完为准(在养殖后期,建议一天投喂 6 餐以上,以满足对虾快速生长的营养需求,同时避免因饥饿导致的相互自残现象)。

养殖户应根据自己的养殖经验,灵活决定各阶段对虾全部吃完料的时间。 例如,为了更好地管理水质,防止亚硝酸盐含量爆表超标,越是到养殖后期,应尽量缩短对虾吃完饲料的时间,在起虾阶段一般规定 40 分钟内吃完为准,这样可以减少饲料在水中的残留时间,降低水质污染的风险;而在苗期,对虾的摄食能力相对较弱,可以适当放宽到 1.5 小时甚至 2 小时内吃完为准,确保对虾能够充分摄取营养,健康成长。

对于放苗量在 700 尾 / 立方的高密度养殖环境,后期的投料管理尤为重要。 要确保投料充足,采用少量多餐的投喂策略,否则对虾可能会因为食物不足而相互自残,影响养殖效益和成活率。 因此,在这种高密度养殖情况下,后期一天建议投喂 6 餐 / 天为宜,通过合理的投喂管理,满足对虾的生长需求,维持良好的养殖秩序,提高养殖成功率。

综上所述,工厂化养虾过程中的池中喂料餐餐拌料健肠护肝环节需要养殖户高度重视,严格按照科学的添加方案、发酵方法和喂料管理要点进行操作,密切关注对虾的生长状况和水质变化,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才能确保对虾健康生长,实现养殖效益的最大化,在工厂化养虾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收获丰硕的成果。 "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