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帆布池养虾成功率均90%以上(帆布池能养对虾吗)
2025-04-04人已围观
帆布池养虾成功率均90%以上
"《帆布池养虾:开创高效养殖新路径,引领行业发展新趋势》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水产养殖领域,有一位养殖户凭借着独特的养殖方式和卓越的经营理念,在江苏地区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他就是张海斌。 张海斌从事工厂化养虾已有 7 年之久,其成功率基本稳定在 9 成以上,单位水体产量始终保持在 12 - 15 斤的可观水平。 令人惊叹的是,仅仅 5 个人就能高效管理 5000 立方的水体,在寸土寸金的江苏,他用不算广阔的养殖面积,实现了年年盈利,盆满钵满的佳绩。 他的成功不仅为自己带来了丰厚的回报,还以其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理念,深深地影响着周边的养殖户,成功带动了一批养虾人投身于工厂化养虾的行业之中。 甚至吸引了众多同行不远千里,有的专门坐飞机赶来参观学习,有的则坐着大巴组团前来交流取经,在当地树立了极高的声誉和威望,成为了水产养殖界的一颗璀璨明星。
一、帆布池工厂化养虾高手 —— 张海斌
张海斌的工厂化养虾厂坐落于江苏盐城的大丰地区。 与北方常见的工厂化养虾模式有所不同,多年前,张海斌独具慧眼,率先采用了帆布池养虾这一创新模式。 据张海斌介绍,当初选择帆布池进行工厂化养虾,主要基于两点考虑。 其一,工厂初期规模相对较小,帆布池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更符合其发展需求;其二,他敏锐地洞察到,这种帆布池工厂化养殖模式在未来可能会成为一种主流趋势。
“如今,国家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力度日益加大,像小棚或者外塘养虾往往需要挖掘池塘,这受到国家和地方的严格管控。 例如,在江苏省,对设施农业用地的申报已要求签署文件并备案,其中关键的一项审核内容便是是否涉及破坏耕地耕作层。 而我们使用的帆布池模式,水和土层是相互分离的,完全没有占用耕地的耕作层资源,即便日后不在此地养虾,土地也能够立即恢复原状并投入其他用途。 在类型规划上,其他养殖模式大多归类为大棚养殖,而我们则被明确归类为帆布池养殖。 ” 张海斌夫妇坦诚地向笔者讲述道。
正如他们所言,国家对于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的管控愈发严格。 6 月 25 日,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召开了第 31 个全国土地日纪念大会,明确提出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将成为未来自然资源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对于水产养殖行业而言,紧跟国家政策步伐,避免占用耕地资源无疑是未来的必然发展趋势。
二、帆布池优势多多,成本更低还可移动
帆布池工厂化养殖模式除了不占用耕地资源这一显著优势外,还蕴含着诸多其他优点。 张海斌夫妇详细介绍道:“首先是成本方面,工厂化养虾本身投资成本较高,但相较于传统的水泥池工厂化养殖,帆布池的成本要低得多。 其次,帆布池具有良好的移动性,如果需要转移养殖场地,帆布池可以轻松收起并搬迁,其他相关设备也大多可以拆卸,方便快捷。 而水泥池则无法移动,一旦迁址,遗留的池子不仅占用土地,还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拆除清理。 准确地说,帆布池工厂化养殖模式更应该被称为可移式工厂化养殖。 此外,帆布池相较于水泥池更容易清理,无需刷漆,而且使用暗色帆布对于虾的体色有着积极的影响,有效避免了‘蓝精灵’现象的出现,保障了虾的品质。 ”
三、坚决支持环保政策,半絮团 + 尾水处理
张海斌夫妇对于环保问题始终保持着高度的重视和坚定的支持态度。 他们向笔者表示:“环保问题一直是国家重点关注和紧抓不懈的关键问题,作为水产从业者,我们理应积极响应并支持环保政策。 我们的工厂采用了‘絮团’养殖技术,虽然尚未达到全循环的理想状态,但换水量相对较小。 在高密度养殖模式下,考虑到投喂量以及水质指标的压力,完全不换水并不现实。 我们工厂一星期大约换水一半,相较于那些大排大放的传统养殖模式,这样的换水量已经显著降低。 而且,我们还配备了尾水处理池,如今政府的监管要求更加严格,需要建设‘三池两坝’,即三级处理池和两个过滤坝,每个处理池都要有明确的尾水排放标记,中间的处理池还需种植水生植物并配备曝气装置,两个过滤坝则采用石子进行过滤。 除此之外,我们的锅炉全部使用生物质颗粒,这种燃料不仅污染小,而且耐烧,有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
环保问题是全球性的挑战,各行各业都在朝着无污染、无公害的方向努力发展,水产行业自然也不能例外。 无论是絮团养殖还是循环水养殖技术,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潜力,只要方向正确,未来的普及程度必将越来越高,为水产养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养殖想成功,苗种很重要
据张海斌夫妇介绍,想要实现养殖成功,苗种的选择至关重要,这一点无论对于何种养殖模式而言,都是重中之重。 近年来,苗种质量逐渐出现退化的现象,尤其是在今年疫情的影响下,许多优质苗种难以进入国内市场。 他们一直选用海南中正水厂有限公司的苗种,该苗种在养殖过程中表现稳定,为养殖成功提供了有力保障。 他们深刻认识到,养虾并不一定要一味追求高产量,稳产才是实现长期盈利的关键所在。 每年都能稳定盈利,远比赚一年赔一年的模式更加可靠和可持续。
值得欣慰的是,我国在苗种研发领域一直成果斐然。 一些自主选育的苗种品系在适应性和性能表现上并不逊色于国外品种,甚至在某些方面更具优势,能够更好地适应中国复杂多样的养殖环境。 这离不开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同时也有众多企业和机构致力于将国外优良品系进行本土化再研发,为我国水产行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五、絮团的关键是碳菌比
张海斌采用的絮团养殖模式并非人人都能轻易掌握,其中蕴含着较高的技术含量,只有真正亲身实践过的养殖户才能深刻体会其中的奥秘。 张海斌夫妇向笔者透露:“通过我们六、七年的养殖实践经验总结,我们逐渐发现絮团养殖的关键在于精准调控碳源和菌的比例。 与北方的养殖模式不同,我们采用的是明棚养殖,无需培藻,因此调节碳和菌的比例就成为了调控水质的核心要点。 而且,不同的季节以及水质条件下,所需的碳菌比例也不尽相同,这需要养殖户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摸索和调整,从而形成一套适合自己养殖环境的独特调节方法。 ”
或许有人会质疑张海斌的产量并不突出,但正如前文所述,追求稳产相较于追求高产,更能确保稳定的盈利。 此外,需要考虑到的一个客观因素是,他们养殖区域的水质条件盐度相对较低,而有过养虾经验的人都清楚,低盐度的水环境对于养殖白虾而言,确实不利于实现高产量,这也是限制该地区产业产量进一步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事实证明,即便在这样的条件下,工厂化养虾依然能够实现稳定盈利。 如何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产量,还需要广大行业从业者持续探索和创新,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验的积累,工厂化养虾产业的发展前景必将越来越广阔,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繁荣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