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对虾棚养殖30天了,今天发现好多靠边上浮后,身发白怎么回事? (养虾浮上水面怎么回事)

2025-03-11人已围观

对虾棚养殖30天了,今天发现好多靠边上浮后,身发白怎么回事?

"《对虾棚养殖 30 天出现靠边、身发白问题解析与应对策略》

在对虾棚养殖的过程中,养殖户们总是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这些小小的生命,期望它们能茁壮成长,带来丰收的喜悦。 然而,当养殖进行到 30 天的时候,却出现了令人揪心的状况 —— 好多对虾靠边上浮,身体发白,这无疑让养殖户们心急如焚,担忧不已。 不过,好在有热心的网友分享他们的经验和见解,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探寻原因与解决问题的思路。

网友一的经验分享

发病症状描述

有着丰富养虾经历的 “水产兽医公益门诊” 这位资深老虾农提到,曾经多次遭遇类似问题,每次出现这样的情况,对虾表现出的发病症状主要为趴边、游塘,原本充满活力的对虾变得活性很差,而且它们的肌肉呈现白浊状态,这是肉眼可见的异常表现。 更为严重的是,相当比例的对虾还出现了空肠空胃、肝胰脏弥散等状况,这些症状都预示着对虾的健康状况出现了极大的问题。

原因深入分析

养殖池坏底问题:

可以试着用网抄一下池底,如果淤泥散发着臭鸡蛋味,那就意味着硫化氢超标了。 在养殖过程中,大量残饵和粪便等会逐渐积累在池底,时间一长,就像一颗 “定时炸弹”,会严重败坏水质。 而硫化氢的毒性是非常强的,哪怕只是低浓度的硫化氢存在,都极有可能使对虾中毒发病,情况严重的话甚至会导致对虾死亡,这无疑是对虾健康的一大威胁。

水质理化指标突变引发应激反应:

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水中是否缺氧,毕竟氧气对于对虾的生存来说至关重要,一旦缺氧,对虾的正常生理活动就会受到极大影响。 除此之外,像温度、酸碱度、亚硝酸盐、氨氮等各项水质指标的突然变化,也都会让对虾产生应激反应。 对虾是对生存环境要求较为敏感的生物,这些指标哪怕只是微小的变动,都可能打破它们体内的生理平衡,进而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弧菌超标影响:

如果持续几天出现弧菌超标情况,这对对虾来说也是个不小的威胁,很可能会导致对虾突然出现肌肉白浊现象。 尤其是当弧菌大量超标,同时水质条件又不理想的时候,对虾发病几乎是必然的结果了。

相应处理办法

病情程度判断与止损建议:

由于不在现场,没办法准确检测各项指标,所以也就难以确定对虾发病已经到了何种程度。 但如果情况实在太严重,很可能就需要像这位老虾农曾经经历的那样,及时止损,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虽然这是无奈之举,却也是在极端情况下不得不考虑的选择。

抗应激措施:

可以全池泼洒维生素、矿物质,这些物质就像是对虾的 “营养补充剂” 和 “强身健体药”,能够增强对虾的体质,帮助它们更好地应对当前的不良状况。 同时,还要增加氧气量,确保水中有充足的溶解氧供对虾呼吸,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在此期间,要尽快检测各项水质指标,以便更精准地了解问题所在,进而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改底消毒培菌操作:

首先,要使用过硫酸氢钾等改底片来改善池底的地质环境,去除池底积累的有害物质,为对虾创造一个相对健康的底部生活空间。 接着,全池泼洒碘、过硫粉剂进行消毒杀菌,有效杀灭水中和池底的有害病菌,遏制病菌的滋生和传播。 在消毒 24 小时后,要进行解毒工作,消除消毒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能对对虾有害的物质,然后培养芽孢杆菌、蛭弧菌等有益菌,让有益菌在水体中形成优势种群,调节水体生态平衡,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为对虾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网友二的观点与建议

情况初步判断

网友 “天翼 36131053439” 根据所描述的情况推测,应该投放的是 P5 苗,正常生长 30 天后,虾体长在 3cm 左右才算正常。 现在出现虾靠边的现象,这大概率是缺氧行为导致的;而虾体发白则属于肌肉病变(白浊),严重的话肌肉甚至会坏死,这对对虾的生存和生长极为不利。

诊断分析

环境因素导致的虾应激:

像水的透明度、水温出现大幅度变化时,对虾就容易产生应激反应,就如同我们人类突然遭遇极端天气一样,身体会出现不适。 而且,人为的惊吓,比如在养殖操作过程中动作过大、过于频繁等,或者投药后引起溶氧变化等情况,都会让对虾应激过度。 正常的对虾在经历这些过度的应激后,就可能出现跳跃、痉挛等行为,进而导致虾从腰部至尾部发白或是出现坏死情况,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都与环境因素的影响密切相关。

病症判断与推理:

养殖到 30 天出现这样的症状,基本可以断定是虾本身疾病暴发了。 因为如果仅仅是环境因素的话,在放苗初期,虽然水质清新,但环境方面并没有太多其他优势,像天冷、温度低等情况都是存在的,P5 幼苗都能适应并且顺利长到仔虾期,按常理来说应该更容易养活才对。 但是,如果出现了底质污染影响了水质,或者像前面所表述的那样存在管理失误,使得对虾已经较长时间处于应激状态了,这其实是可以从很多方面觉察出来的。 比如从投喂的饵料,观察对虾吃的多少快慢就能发现一些端倪;从水质的变化,像颜色是否异常、有没有浮沫出现等情况也能有所察觉;再从对虾行为的反常表现同样能判断出来。 等到对虾已经靠边了,那就说明病情已经暴发了,很有可能是属病毒性疾病(坏死),这无疑是更为棘手的情况。

应对措施建议

环境性因素应对办法:

若是确定是环境因素导致的问题,那么可以采取加大增氧的措施,确保水中有足够的氧气供对虾呼吸,缓解它们的缺氧状况。 暂时停喂观察,让对虾的肠胃得到一定的休息,减轻消化负担。 同时,要多次改良底质,去除池底的污染物,改善水质环境,或者适量添换水,调节水体的各项指标,使其恢复到适宜对虾生存的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情况下不用化学药物消毒,避免化学药物对对虾产生额外的刺激和伤害。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将虾捞出,放入新的养殖池继续养殖,给对虾提供一个全新的、健康的生长环境。

虾带病毒情况应对建议:

若是判断为对虾本身携带病毒导致的疾病,那目前来说是比较无奈的情况,因为暂时并没有有效的解药,这种情况下可能就只能选择放弃了,虽然这是养殖户最不愿意面对的结果,但也是为了避免投入更多却没有回报的无奈之举。

总之,在对虾棚养殖过程中遇到这样的问题确实让人头疼,不过通过参考这些有经验的网友分享的思路,养殖户们可以更全面地分析原因,结合实际情况去尝试相应的解决办法,尽可能减少损失,保障对虾养殖的顺利进行。

文章来源于养虾。 "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