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广东中山对虾养殖用生物絮团养虾,创亩产10000斤(生物絮团 对虾)

2025-03-12人已围观

广东中山对虾养殖用生物絮团养虾,创亩产10000斤

"《广东中山对虾养殖用生物絮团养虾,创亩产 10000 斤》

在广东中山的水产养殖领域,一场关于对虾养殖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它正改写着养殖户们的收益状况以及在市场中的地位,这一切都得益于一项创新的养殖技术 —— 生物絮团养虾技术。

西江水产养殖的南美白对虾下一次出池时间被巧妙地控制在了春节期间,要知道,按照春节期间对虾大约 50 元 / 斤的零售价来计算,养殖户们有望获得颇为可观的收益,从此告别以往那种在市场规律面前被动无奈的局面,真正掌握了生产经营的主动权,这无疑是令人振奋的改变。

距离春节还有 1 个月的时间,这段日子里,外界的气温如同坐上了 “过山车” 一般,起伏不定,这样的天气变化让众多养殖户们心里颇为紧张,毕竟天气对于传统养殖模式下的对虾生长影响可不小呢。 然而,在广东省中山市黄圃镇石军村横石围的西江水产养殖车间里,却是另外一番景象,这里常年温暖如春,仿佛与外界的气候变化隔绝开来。

走进车间,你会发现硬底化的地面下 15 厘米处精心铺设了地热管道,通过这些管道的调控,车间内始终保持着 28 摄氏度的恒温,这个温度恰恰确保了南美白对虾处于最佳的养殖环境,为对虾的健康生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水质控制和水质管理是对虾养殖过程中极重要的环节

一直以来,在中山地区,对虾养殖的成功率其实并不高,长期徘徊在 20% - 30% 之间,平均亩产量也仅仅只有 500 斤左右。 这样的产量水平和成功率,使得养殖户们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压力,收益也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不过,广东西江水产研究养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西江水产”)却另辟蹊径,积极应用生物絮团技术,成功破解了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的诸多难题。 就在不久前出池的南美对虾,平均亩产竟然已经达到了 9990 斤,这一数字与以往的平均亩产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令人惊叹不已。

生物絮团养虾,水体可自我净化

12 月 19 日,当记者来到西江水产养殖车间时,眼前的景象让人印象深刻。 经营者黄明佳脚下穿着一双白皮鞋,在车间里行走自如,完全看不到传统养殖户所处环境的那种泥泞不堪,整个养殖车间显得干净整洁又井然有序。

车间内,一个个面积达 500 平方米的养殖池如 “井” 字一般星罗棋布,它们共同占据了 21.7 亩的土地面积。 其中,那些用于培养菌种的池子更是别具特色,颜色各异,呈现出湖蓝色、淡黄色、茶色等不同的色彩,仿佛是一个多彩的水族世界。 而养殖车间的顶部采用了彩钢和透明玻璃相结合的设计,这样的屋顶既能保证车间结构的稳固,又能巧妙地为菌种的光合作用提供充足的自然光,为生物絮团技术的实施营造了良好的条件。

“生物絮团技术属于生物菌养殖技术之一,它可是一种能够有效改善养殖环境质量,进而显著提高养殖效果的先进方法呢。 ” 黄明佳热情地向记者介绍道,“要知道,水温、水质这两大因素对于对虾的存活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而生物絮团养虾的优势就在于,在同一个水池里就能完成养殖和水体净化这两个关键步骤,如此一来,就大大减少了过滤设备所需要的占地空间,同时也降低了能耗,这对于养殖成本的控制和养殖效益的提升都有着重要意义。 ”

黄明佳是顺德容桂人,早在 2008 年的时候,他就怀揣着对水产养殖事业的热情和憧憬,先后投入了 3500 万元创建了这家水产养殖公司。 回忆起过往的养殖经历,黄明佳感慨万千:“中山以及珠三角地域大约有 35 万亩虾塘呀,可基本上都是传统养殖模式,这种模式下,养殖废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到外界环境中了,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而且产量很低,养殖成功率也不高,那时候养虾基本上就是看天吃饭,平均亩产量仅仅只有 500 斤左右,养殖户们的收益很难得到保障啊。 ”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寻求更好的养殖发展道路,2012 年,黄明佳积极参加了市农业部门组织的温室养殖技术的赴山东、天津考察团,在考察过程中,他敏锐地察觉到了新兴养殖技术的广阔前景,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决定通过与高校联合的方式引进新兴的生物絮团养殖技术。

生物絮团技术的原理其实就是通过人工干预养殖水体的酸碱度,合理增加益生菌,同时减少腐生菌,以此来实现水体自我净化的目的。 在引进技术后,黄明佳并没有急于大规模应用,而是先进行了两年严谨的实验室研究,经过反复的试验和分析,各菌种的最佳比例配方终于出炉了,并且在 2014 年正式开始在养殖池里进行投产应用,大家都对这项新技术满怀期待,盼望着它能带来不一样的改变。

对虾平均亩产最高达近万斤

然而,任何一项新技术在应用的初期往往都不会一帆风顺,生物絮团养殖技术也不例外,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同样历经了诸多坎坷。

当虾苗养殖到中期的时候,黄明佳发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菌种似乎失去了自我净化能力。 经过仔细排查和分析,原来是因为虾苗的排泄物以及饲料本身,为水体带来了更多的蛋白质成分,一些在实验室阶段没有被计算到的菌种,就像不请自来的 “不速之客” 一样出现在水体中,它们的出现打破了原本益生菌之间的平衡关系,进而影响了整个水体的净化功能,这无疑给对虾养殖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接踵而至的各种问题就像一座座小山一样,不断地考验着黄明佳对于这项新兴技术的耐心和信心。 不过,好在之前去外地考察时,他已经清晰地看到了养殖技术改革所蕴含的巨大前景,所以即便面临重重困难,他也没有轻易放弃,而是凭借着坚定的信念,陆续克服了这些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黄明佳此前经营的工厂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靠着工厂的周转资金,他才得以一直坚持推进这一养殖项目。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 5 年时间的不断摸索和优化,黄明佳所研制的菌种配方已经变得相当稳定了,而且还意外地同时解决了对虾养殖行业普遍面临的一个难题 ——“虾肝肠孢虫” 问题。 这一问题的解决,更是为对虾的健康生长和高产稳产扫除了一大障碍。

到了 2019 年,西江水产终于迎来了重要的转折点,公司从前几年的亏损或者收支平衡的艰难状态中实现了突破,成功扭亏为盈,这无疑是对黄明佳多年努力的最好回报。 通过对虾生物絮团养殖技术,西江水产的南美对虾产量实现了质的飞跃,从以往传统的亩产 500 斤一下子提升至最高 9990 斤。 黄明佳自豪地介绍说:“我们在 6 月 2 日投苗,到 8 月 27 日出池的时候,产量最少的一个池也有 6300 斤呢,这样的产量表现真的是让人很欣慰呀。 ”

得益于这项技术能够对气候、水体、病害等关键因素都进行有效的人工控制,如今黄明佳已经可以准确地控制对虾的上市日期了,这在以前的传统养殖模式下是很难想象的事情。 按照他的生产计划,将下一次对虾出池时间精准地控制在了春节期间,按照春节对虾零售价约 50 元 / 斤来计算,养殖户们确实能够获得相当可观的收益,真正改变了以往那种在市场规律面前被动的不利地位,让养殖经营变得更加主动和可控。

养殖基地 “秘方” 走向田间地头

除了在专门的养殖基地内应用生物絮团养殖技术取得显著成效之外,黄明佳还有着更长远的发展眼光,他也在逐步尝试将室内的生物絮团养殖技术推广应用到户外水塘中去,并且已经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成果,实现了产量上的可观改进。

“传统户外水塘的对虾亩产大约也就是 500 斤左右,但是通过巧妙地结合我们精心研制的菌落配方和户外水塘的土著菌,现在其产量已经提高到了 3000 斤呢,这对于广大户外水塘养殖户来说,可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呀。 ” 黄明佳欣喜地说道。

目前,西江水产通过与农户开展合作的模式来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并且已经在顺德、中山、番禺、珠海、江门等地发展了 1300 亩的示范基地,为周边更多的养殖户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样板。

“我们今年是首次盈利,总产量预计在 60 万斤左右呢。 接下来,我们还有着更宏大的目标,计划在 2020 年实现和其他养殖户合作养殖 3000 亩,按照目前的产量提升趋势来看,产量预计能够达到 1000 万斤左右,总产值有望突破 3 亿,到时候公司大概能盈利 3000 万左右呢,相信未来的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好。 ” 黄明佳满怀信心地展望道。

记者从黄圃镇了解到,为了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创建培育新型特色农业,黄圃镇政府早在 2018 年起就设立了扶持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旨在鼓励和支持像西江水产这样勇于创新、积极探索的农业企业。 今年,黄明佳经营的西江水产凭借其独特的生物絮团养殖技术以及显著的养殖成果,成功被认定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获得了该镇扶持农业发展的专项资金,这无疑是对西江水产的又一次有力支持,也为其后续的进一步发展增添了动力。

西江水产成功地将大学实验室里的先进技术转化为大规模的农业量产实践,这一创举吸引了高校相关专业人员的极大兴趣。 在记者采访黄明佳的过程中,他的电话就不停地响起来,其中不乏来自中山大学和深圳大学的师生打来的电话,他们都希望能够亲自到养殖基地来参观学习,以便更好地了解和研究这项具有创新性的生物絮团养殖技术呢。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