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不靠卖虾苗,1亩塘也能赚1万多块? 小龙虾依然是有前途的品种(小龙虾一亩田产多少斤)
2025-03-14人已围观
不靠卖虾苗,1亩塘也能赚1万多块? 小龙虾依然是有前途的品种
不靠卖虾苗,1亩塘也能赚1万多块? 小龙虾依然是有前途的品种
"《小龙虾产业:困境中前行,机遇在转角》
时光匆匆,转眼间五一佳节即将来临。 按照过往的市场规律,这一时期本应是每年小龙虾消费市场的首个火爆高峰期,然而,2020 年的特殊情况成为了一个例外。 令人稍感意外的是,今年的小龙虾市场截至目前,似乎尚未展现出应有的活力,市场消费量依然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 不过,人们依然满怀期待,希望这五天的假期能够成为小龙虾市场的转折点,为其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毕竟,在这样一个休闲的假期里,小龙虾作为夏日美食的代表之一,若不能掀起一阵消费热潮,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
通过水产养殖网与众多市场批发商的深入沟通交流,我们发现,“不太卖得动,周末会稍微好点” 成为了被提及频率最高的一句话,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前小龙虾市场的销售困境。 仔细剖析这一现象,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两个主要原因:
其一,气温回升缓慢。 今年,许多地区都遭遇了气温回升滞后的情况,即便是向来温暖的南方部分地区也未能幸免。 对于广大小龙虾养殖户而言,适宜的气温是养殖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气温达不到理想水平时,小龙虾的生长速度会明显放缓,养殖过程也会面临诸多挑战,诸如水质调控难度增大、疾病防控压力上升等。 从消费端来看,气温不够高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终端消费的热情。 众所周知,小龙虾与炎热的夏日堪称绝配,啤酒搭配小龙虾更是夏日夜晚消暑休闲的经典组合。 然而,目前由于气温尚未完全升高,饭店的生意相对平淡,大排档里小龙虾的销量也远不及旺季时的水平。 人们普遍期待着五一假期能够开启一个良好的销售开端,让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小龙虾的销量能够稳步攀升,重现往日的繁荣景象。
其二,居民消费能力受到一定制约。 过去的两年间,疫情的阴影笼罩全球,许多人的收入状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与此同时,不少地区的房价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这使得相当一部分居民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了房产领域,从而导致用于日常饮食消费的资金相对减少。 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动辄几百元一顿的小龙虾大餐,对于许多消费者来说,已经不再是随意就能享用的美食。 尽管养殖户可能并未真切感受到小龙虾价格的大幅上涨,但经过运输、批发、零售等多个环节的层层加价,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的小龙虾价格确实已经超出了部分人的消费预期,这无疑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龙虾的市场销量。
值得注意的是,与往年相比,今年小龙虾的上市规格呈现出了显著的差异。 据水产养殖网了解,在前几年的四五月份,市场上上市量最大的往往是小规格虾和库虾,而今年,456 钱的中虾数量颇为可观,大虾相对稀缺,小虾的数量也明显少于以往。 这一变化背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不少地方积极推广的繁养分离模式开始发挥作用。 众多养殖户纷纷转变养殖方式,将虾苗孵化和成虾养殖分别安排在不同的塘口,这样一来,养殖户能够更加精准地掌控养殖密度,从而为养出大虾创造了有利条件。 稍有经验的养殖户都深知,小龙虾的规格越大,其市场价格往往也越高。 因此,在繁养分离模式得到大力推广的当下,养殖户们自然会有意识地控制虾苗投放密度,避免盲目放苗,进而实现更加科学、精细的管理和投入,在饲料投喂等方面也能够做到更加精准。 按照今年的放苗节奏和养殖规划,实际上 6 钱以上的大虾数量原本应该颇为可观。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前两三个月里,长江沿线的小龙虾主产区遭遇了频繁的阴雨天,光照不足、水温不稳定等不利因素严重影响了小龙虾的生长速度,使得大虾的产出未能达到预期的理想水平。
从养殖经验的角度来看,小龙虾这一品种在养殖过程中,如果条件适宜,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和困难,而且具备养出高效益的潜力。 以往,许多养殖户能够实现每亩收益 1 万元以上,其中很大一部分收益来源于虾苗的销售。 事实上,小龙虾的养殖周期相对较短,如果养殖过程顺利,上半年完全可以养殖好几批虾。 小龙虾堪称是最适合轮捕轮放的养殖品种之一,只要整个养殖运转流畅,仅仅在上半年,通过养成虾实现每亩地盈利 1 万元以上并非遥不可及的目标,这也充分彰显了小龙虾养殖产业的巨大潜力。
回首过往,小龙虾在过去几年间迅速蹿红,成为了水产行业中备受瞩目的 “网红” 产品,市场热度持续攀升,产业规模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然而,盛极必衰,近两年来,小龙虾产业逐渐趋于平静,进入了一个调整阶段。 许多当初盲目跟风进入该行业的养殖户,由于未能掌握科学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或者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在这两年间陆续选择退出。 与此同时,一些原本专注于小龙虾饲料和动保产品的企业,也逐渐将业务重心转移到其他领域,市场消费的热度相较于前几年的火爆局面也有所降温。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悲观的论调开始甚嚣尘上,有人认为小龙虾产业不过是昙花一现,未来的发展前景堪忧,难有大的作为。
但在我看来,对于小龙虾产业的发展态势,我们应该以更加理性和客观的视角去看待。 早在 2010 年之前,小龙虾虽然尚未达到如今这般家喻户晓的程度,但在一些中大城市的消费市场中,其消费量已经颇为可观。 随后,由于受到 “龙虾门” 事件的冲击,小龙虾产业陷入了长达数年的低迷期。 直到稻虾模式的出现,才让小龙虾产业再度焕发生机,成功登顶水产行业的热门宝座。 然而,随着产业的快速扩张,如同其他许多热门行业一样,小龙虾产业也面临着供大于求的困境,再加上疫情的突然来袭,整个产业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市场需求萎缩,价格波动剧烈,养殖户和相关企业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不过,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危机之中往往蕴含着机遇。 在乐观者的眼中,疫情虽然给整个产业带来了无差别的冲击,但也为处于调整期的小龙虾产业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使得技术和模式能够在困境中顺势进行优化和升级。 例如,繁养分离模式的推广就是养殖户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出来的成果,这种模式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强产业的抗风险能力。 然而,对于悲观者而言,他们看到的更多是行业当前面临的困境和挑战,认为小龙虾产业已经走过了黄金时期,未来的发展之路充满了荆棘和坎坷。
曾经,在小龙虾养殖产业的早期阶段,“虾苗经济” 盛行一时。 许多老养殖户凭借着销售虾苗,在每年的 4 月份之前就能获得丰厚的利润,甚至赚得盆满钵满。 然而,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虾苗市场逐渐饱和,价格也随之大幅下跌,难以卖出高价。 与此同时,成品虾的养殖也面临着产量和品质提升的瓶颈,这使得不少人对小龙虾养殖的盈利前景产生了怀疑,甚至断言轰轰烈烈的稻虾产业即将走向衰落。
但我们必须明白,机会永远垂青于有准备的人。 在虾苗价格疯狂上涨的时期,就已经有一部分敏锐的从业者意识到了行业潜在的危机和挑战,他们未雨绸缪,积极探索和尝试新的养殖模式和技术方法。 这些先进的模式并非凭空想象而来,而是经过了至少一两年的反复实验和总结提炼,才得以在实践中逐步推广应用。
从产业链的完整视角来审视小龙虾产业,我们不难发现,作为一个曾经风靡一时的网红消费品种,小龙虾最终的归宿必然是回归到终端消费市场。 毫不夸张地说,终端消费的喜好和需求,直接决定了小龙虾这一养殖品种的兴衰成败。 对于任何一种水产品而言,其规格大小、外观卖相、口感风味等因素都至关重要,小龙虾自然也不例外。 具体而言,小龙虾的规格是否足够大、腹部底板是否干净整洁、肉质是否鲜美可口等,都是消费者评判小龙虾品质优劣的常见关键指标。
在过去,“虾苗经济” 主导着小龙虾产业的发展格局,老养殖户主要通过向新养殖户销售虾苗来获取利润。 然而,如今随着行业逐渐趋于成熟和稳定,新养殖户的加入数量大幅减少,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产业发展的重心必须转移到满足消费者需求这一关键环节上来。 简而言之,养殖户需要紧密关注老百姓对于小龙虾的口味偏好和品质要求,投其所好,养殖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品质小龙虾。 也就是说,什么样的小龙虾在市场上更受欢迎、能够卖出更好的价格,养殖户就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养殖,这是市场经济规律的必然要求。
时至今日,仍然有一部分人对小龙虾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偏见,他们认为小龙虾喜欢栖息在肮脏污浊的水域环境中,食用的食物也不洁净卫生。 但从现代成熟的养殖技术角度来看,这些观点完全是毫无根据的谬论。 事实上,想要养出高品质的小龙虾,离不开优质的虾苗、清澈良好的水质以及充足均衡的营养供给。 因此,如果有志于从事小龙虾养殖行业,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品质化发展道路,不仅要追求产量和规格的提升,更要注重产品品质的优化和保障。
当前,不少地方采用稻田养殖模式产出的小龙虾,其肉质品质往往不尽如人意。 这一方面与稻田养殖的周期相对较短有关,小龙虾在有限的生长时间内,无法充分积累足够的营养物质,从而导致肉质不够紧实饱满、口感不佳;另一方面,也与养殖过程中的管理方式粗放、饲料投喂不合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一位来自湖北的资深养殖户,凭借着多年的成功养殖经验,每年都能在小龙虾养殖领域获得可观的收益。 他指出:“生长速度固然重要,但我们必须在生长速度和产品品质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有些小龙虾虽然个头长得很大,但肉质口感却很差,这样的产品同样难以卖出好价格,最终必然会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 他还表示,小龙虾市场热度的暂时下降并非完全是坏事,反而能够促使那些理性的、坚持下来的养殖户更加冷静地思考和探索,如何通过科学的养殖方法和精细的管理手段,养出优质美味的小龙虾,从而推动整个小龙虾产业实现长久、良性的发展,迈向更加广阔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