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对虾放苗前水质不调好,再好的虾苗都白费(对虾放苗前怎样调水)
2025-03-18人已围观
对虾放苗前水质不调好,再好的虾苗都白费
"《对虾放苗前水质调控:养殖成功的基石》
在对虾养殖的复杂生态系统中,水质无疑是决定养殖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我们迎来放苗这一重要时刻,优质的水质就如同为虾苗精心准备的温床,不仅能够显著提高虾苗的成活率,还能增强虾苗的体质,使其拥有更强的抵抗力,进而为整个养殖过程的成功铺就坚实的道路。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放养虾苗时,如果忽视了水质的重要性,即便拥有再好的虾苗,也极有可能付诸东流,前期的所有投入和努力都将白费。
一、放虾苗前的肥水策略:打造基础饵料生物的摇篮
在对虾养殖的全过程中,放虾苗前的肥水环节至关重要,它是培养基础饵料生物的关键步骤。 通过科学合理的肥水措施,我们能够促使水体中的浮游植物维持在一个恰当的密度,并保持旺盛的生长态势。 这些浮游植物就像是一个个微小却高效的 “清洁工” 和 “氧气制造机”,它们能够大量吸收水体中虾苗新陈代谢所产生的氮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同时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从而有力地促进水体中正常的物质循环,实现水体的自我更新和净化。
对于新建虾池而言,由于其生态系统尚未完全建立,使用经发酵的有机肥和生物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有机肥能够为水体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为浮游生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而生物肥则有助于引入有益的微生物群落,加速水体生态系统的构建。 而老池或土泥塘,由于其底质中本身已经蕴含了一定的养分和微生物,选用生物肥或植物肥及无机肥更为适宜。 这些肥料能够在补充必要养分的同时,避免因过度施肥导致水质恶化。
一般来说,施肥 5 - 7 天后,水体的肥力逐渐显现,水色和透明度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当池水的透明度达到 30 厘米左右时,这表明水体中的浮游植物数量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对适宜的水平,此时应停止施肥,以防止浮游植物过度繁殖引发水质问题。 在对虾养成的中后期,我们还需要根据水色和透明度的具体情况,分别进行补施和追肥操作,确保水色和透明度始终能够满足放苗和养成期的水质要求。 通过精心的肥水管理,培养出良好的水色和透明度,就如同为对虾打造了一个舒适、稳定的生活环境,为取得养虾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及时处理水质问题:分秒必争守护水质稳定
在对虾养殖过程中,每天坚持巡塘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而观察水色和透明度则是巡塘的重要内容之一。 水色和透明度就像是水质状况的 “晴雨表”,它们的微小变化都可能预示着水体生态系统的微妙变化。 对于有经验的虾农来说,他们深刻认识到水色和透明度在对虾养殖中的关键作用,因此能够以分秒必争的精神,时刻关注这些变化,并在发现问题的第一时间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这些处理措施往往并不复杂,而且成本低廉。 例如,如果发现水色变深或透明度降低,可能是由于浮游植物过度繁殖导致的,此时可以通过适当换水、减少施肥量或投放一些抑制藻类生长的微生物制剂来进行调节。 相反,如果水色变淡或透明度增加,可能是由于营养物质不足或浮游生物数量减少,这时可以适量补充肥料或引入一些有益的浮游生物种源。 通过这些简单而有效的措施,能够及时调整水色和透明度,使其恢复到良好的状态,从而保证对虾养殖环境的稳定。
然而,如果虾农对水色和透明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及时处理这些微小的变化,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可能会逐渐加剧。 当池中透明度继续加大或变得浑浊时,往往意味着水质已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问题,如底质污染加剧、有害微生物滋生等。 此时再来进行补救,不仅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可能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水质调节和病害防治,但即便如此,也未必能够完全恢复原来的水色和透明度,养殖损失可能会很大,甚至有可能导致整个养虾事业的失败。 在这方面,已经有许多前车之鉴,初次养殖对虾的虾农们更应该引以为戒,高度重视水质的日常监测和及时处理,确保对虾养殖在一个稳定、健康的水质环境中进行。
三、微生物制剂的神奇功效:构建水体生态平衡的关键
使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色和透明度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持水体的生态平衡,这也是实现对虾生态健康养殖的核心所在。 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周期通常较长,自放虾苗后,往往需要进行 90 天以上的精心养殖,才能使对虾达到上市规格。 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对虾的排泄物、残饵以及生物尸体等有机物会不断在水体中积聚,这些有机物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分解和转化,将会对底质产生严重的污染,进而引发水质的恶化,具体表现为水色和透明度的异常变化。
而微生物制剂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目前市面上使用的微生物制剂,主要是以芽孢杆菌为主导菌等的水底质调节的微生物制剂,其代表品种如利生素、益生素、改水爽、菌王浆和 EM 菌及光合细菌等活菌制剂。 当这些微生物制剂中的有益细菌进入到虾池后,它们就像是一支训练有素的 “清洁大军”,迅速发挥其氧化、氮化、硝化、反硝化、硫化、固氮等多种作用,将虾的排泄物、残存饲料、生物尸体等有机物迅速分解为二氧化碳、硝酸盐、磷酸盐、硫酸盐等简单的无机物。 这些无机物又成为了单细胞藻类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能够有力地促进单细胞藻类的繁殖和生长。
与此同时,有益细菌自身也会在适宜的环境下迅速繁殖,形成优势菌种,从而有效地抑制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和蔓延。 而单细胞藻类的光合作用又为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微生物呼吸以及虾的呼吸提供了充足的氧气,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良性生态循环。 通过这种循环,虾池的菌相和藻相能够达到平衡状态,从而维持稳定的水色和透明度,为对虾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水质环境,真正实现养虾就是养水的理念,达到生态防病的最佳效果,保障对虾养殖的顺利进行和最终的丰收。
总之,对虾放苗前的水质调控工作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我们从肥水、水质监测与问题处理以及微生物制剂的合理使用等多个方面入手,精心呵护水体生态环境,确保水质的稳定和优良。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对虾养殖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第一步,为后续的养殖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实现对虾养殖的高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收获满满的养殖成果。
文章来源于中国水产门户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