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12步教你学会工厂化养虾——水质的调配加盐调总碱和PH值(工厂化养虾怎么肥水)
2025-03-21人已围观
12步教你学会工厂化养虾——水质的调配加盐调总碱和PH值
"《工厂化养虾关键环节:水质的调配、加盐调总碱和 PH 值全攻略》
在工厂化养虾的复杂流程中,水质的调配、加盐调节总碱度和 PH 值等环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关乎着虾苗的生长发育以及整个养殖过程的成败。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深入地探讨这几个关键部分。
虾苗标粗或淡化
对于沿海有咸水资源的工厂化养虾而言,倘若自然水温能够达到 20℃以上,便可直接投放虾苗进行养殖,不过后续尽量采用循序渐进的加热方法来提升水温,这样更有利于虾苗的生长。 而本节着重阐述的是室内工厂化标粗以及内地淡水区进行淡化标粗的相关内容,具体涵盖以下几种情况:
内地淡水外塘土塘养虾的室内标粗淡化:
像湖南、江西、重庆、四川、贵州、安徽等众多非沿海地区,通常可在每年的 4 月 25 号左右,于室内工厂化池中开启标粗和淡化工作。 整个过程大概持续 15 天左右,在此期间,等待外塘土塘的自然水温升高,直至水温达到 20℃以上后,再将虾苗分苗到外塘中进行养成虾的后续养殖。 如此操作,能够让虾苗更好地适应从室内到外塘的环境变化,保障其健康成长。
内地淡水工厂化养虾的不同操作方式:
放苗标粗(15 天左右):标粗池即是养成池的方法:
首先,将池子进水至 0.4 米深,这一过程需要格外注意调节盐度,使其与虾苗场的盐度保持一致。 具体操作时,要在单独的小容器中溶解海盐,待溶液澄清过滤后,方可引入池中。 随后,投放密度为 1000 - 1400 尾 / 立方米的 P5 航空虾苗,接着慢慢添加淡水进行淡化处理。 随着淡水的不断加入,池水逐渐加满到 1 米深,此时虾苗的密度就变为了 500 - 700 尾 / 立方。 此后,便可以直接进入养成阶段,无需再进行分苗操作。 在后续养殖过程中,比如排污时的补水、虾苗应激时的换水或者其他正常换水情况,池水会越来越淡,最终形成淡水工厂化养虾模式。 这种方式减少了分苗带来的应激风险,让虾苗能够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逐步适应淡水环境。
虾苗集中淡化后分苗到各养成池(也是 15 天左右):
先是引入 P5 左右的航空虾苗,同样在单独的小容器中溶解海盐,经过澄清过滤后,将其引入池中。 此时,池中先进水至 0.4 米深,调节盐度与虾苗场一致后,投放 P5 虾苗,投放密度可达 5 - 10 万尾 / 立方米。 待虾苗适应 3 天左右后,再缓慢添加淡水对虾苗进行淡化处理,建议将盐度淡化到 5‰左右时进行分苗操作。 其他养成池也需事先把盐度调节在 5‰左右,然后从淡化池中把虾苗分入养成池。 随着养殖的推进以及换水工作的开展,水的盐度会越来越低,最终同样形成淡水工厂化养虾模式。 实际上,内地淡水养虾过程中,水很难做到完全不含盐分,因为对虾本身不耐受亚盐氨氮,耐逆性较差,所以适当添加海盐是很有必要的。 而且对于高密度养虾来说,海盐所增加的成本并不高,却能为养殖带来诸多益处,比如改善水质、增强对虾的体质等。 同时,内地淡水养虾由于是高密度养殖,对矿物质元素(镁、钾、钙)和微量元素的需求量极大,若想实现高产,持续补充这些元素是必不可少的投入。 倘若能采用循环水处理工艺,不仅能够节约用水,还能在节约海盐和矿物质元素方面发挥显著作用,并且更加环保,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养殖理念。
沿海咸水养虾的人工加温标粗:
有些虾场为了能比别人提前 1 个月入苗,会采用人工加温标粗的方法。 毕竟工厂化养殖的一大优势就是水温可控且可进行加温操作,即便当地拥有咸水资源,在季节尚冷的时候,也可以单独拿出一些池子来进行虾苗标粗,随后再分苗到其他养成池。 这样做能够让虾提前上市,抢占市场先机,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
室内虾苗标粗淡化的技术关键点:
严格控制不溶性颗粒物入池:
在整个标粗淡化操作流程中,必须严格把控不溶解性的残渣颗粒物进入标粗淡化池。 对于所有使用的产品,包括腐植酸钠等,以及各类菌剂产品,都要遵循规范的使用方法,即用水泡开几分钟后,使用 100 目以上筛网进行过滤,然后再投入池中使用。 只有操作足够严谨,才有可能在整个标粗淡化过程中减少甚至无需进行排污操作,从而最大程度地维持水质稳定,为虾苗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水源在蓄水池中消毒彻底澄清后再入池:
在对水源进行消毒时,水源中的有机质,像藻类、细菌以及重金属等,会在漂白粉等消毒剂的作用下发生凝固和沉淀。 鉴于此,建议最好不要在标粗淡化池中进行消毒操作,因为沉淀的有机残骸会对虾苗产生不良影响,可能影响虾苗的健康状况和成活率,所以要确保水源在蓄水池中经过彻底消毒和澄清后,再引入标粗淡化池。
单独溶解海盐和矿物质元素等:
无论是海盐还是其他矿物质元素,都必须在单独的容器中,使用蓄水池的水进行溶解,并且要确保彻底澄清后,抽取上清液引入标粗淡化池。 这样做能够避免盐渣子等杂质残留在池中,防止其对水质以及虾苗造成危害,保障标粗淡化过程的顺利进行。
室内虾苗标粗淡化,进苗前的水质预调配(以 50 平方米的小池为例)
标粗淡化池进水量的确定:
标粗淡化方案:
首先确定进水量为 0.5 米水深,对于面积为 50 平方米的池子来说,此时水量为 25 吨水。 随着淡化工作的推进,需要不断添加淡水进去,在淡化过程的第一步,要慢慢将水加至满池,也就是达到 1 米水深。 后续再通过排水与进水相结合的方式,继续进行淡化工作。 合理控制进水量以及后续的水位变化,对于调节盐度、维持水质稳定以及虾苗的适应过程都有着重要意义。
盐度 + 矿物质元素添加量的计算(以内地淡水区为例):
盐度的调节需要以虾苗场的盐度为准来精确计算用量,而矿物质元素则以平衡钙、镁、钾元素为依据进行用量计算。 下面以虾苗场盐度为 10‰为例,介绍两种兼顾盐度和钙镁钾平衡的计算方法:
方法一:
采用海水晶 + 微量元素的组合,添加量为海水晶 10 公斤 / 立方米 +“强微复合微量元素” 10 克 / 立方米,通过这样的添加方式,即可将池水调节到 10‰的盐度,同时还能额外至少增加镁 180ppm、钙 100ppm,以及钾 60ppm,并且也补充了微量元素等。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简单易行、操作方便,特别适合一些对操作便捷性要求较高的养殖户。 以 25 吨水的池子为例,就需要添加海水晶 250 公斤 +“强微复合微量元素” 250 克。
方法二:
使用海盐 + 氯化镁 + 氯化钙 + 氯化钾 + 溴化钾 + 硼酸 + 微量元素的组合,各物质添加量为:每立方米添加海盐 9 公斤 + 六水氯化镁 1 公斤 + 氯化钾 150 克 + 溴化钾 20 克 + 硼酸 70 克 +“强微复合微量元素” 10 克。 通过这样的配比,同样可以调节到 10‰盐度,也能增加镁 180ppm、钙 90ppm、钾 45ppm,并且补充各种微量元素。 这种方法虽然相对麻烦一些,但其优势在于成本较低。 就 25 吨水的池子而言,则需要添加海盐 225 公斤,六水氯化镁 25 公斤,氯化钾 3.75 公斤,溴化钾 500 克,硼酸 1.75 公斤,“强微复合微量元素” 250 克。
注意事项:
原料级别要求:
标苗期所用的氯化镁、氯化钾等化工原料必须是食品级或饲料级或果蔬肥料级别的,绝对不能使用工业级原料。 尽管食品级原料相较于工业级原料价格贵 60%,但配合相对便宜的海盐一起使用,整体成本要比单纯使用海水晶低得多(海水晶的价格大约是海盐的三倍左右),所以在原料选择上要严格把控,确保养殖成本的合理性以及虾苗的安全性。
海盐来源把控:
海盐的来源至关重要,最好向有使用经验的养殖户咨询并获取推荐货源,或者亲自去考察盐度资质,选用有养殖专用的日晒海盐,这一点不容忽视。 因为一旦用到劣质海盐,很可能导致整个虾苗养殖全军覆没,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要从源头上保障海盐的质量可靠。
溶解澄清后入池:
不要在淡化池中直接加入上述各种盐和矿物质,而是必须要在另外的容器中进行溶解澄清操作,然后取上清液再引入标粗淡化池,以此来避免盐渣子残留在池中,防止其对水质和虾苗生长造成不良影响,确保水质的纯净和稳定。
水质硬度变化:
内地地表淡水添加了以上海盐和矿物质后,总硬度可上升到 1200 左右,养殖户需要了解这一水质变化情况,以便更好地把握后续养殖过程中的水质调控和对虾的生长管理。
海盐和矿物质元素等,溶解澄清后抽入标粗淡化池中:
操作流程:
将前述的海盐 + 矿物质元素等一起投入另外一个单独的、容积约为 5 立方米的容器中(例如帆布池,并使用潜水泵进行搅拌),然后抽取蓄水池中经过消毒后的水 4 吨左右,用于溶解这些物质。 待溶解完毕后,停止潜水泵搅拌,让溶液澄清 1 小时后,再使用潜水泵(将潜水泵架空一点,避免接触到沉淀物)抽取上清液,同时在出液口用多层棉布进行过滤,之后将过滤后的溶液抽入标粗淡化池。 如果感觉还有很多物质尚未溶解,可以再次抽取蓄水池中消毒后的水 4 吨,重新开启潜水泵进行搅拌,再次澄清 1 小时后,抽取上清液进入标粗淡化池,同样要注意在出水口用棉布进行过滤操作。
注意要点:
在整个过程中,养殖户要有足够的耐心,务必确保溶液彻底澄清后才能用泵抽走,要严格控制残渣进入淡化池,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标粗淡化池的水质良好,为虾苗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
进水前面溶解了海盐 - 矿物质的水,经澄清和过滤抽入标粗淡化池中,然后如下:
抽水操作及注意事项:
从上述两种已经澄清和消毒完毕的水源处,抽水进入标粗淡化池,前期只抽到 0.5 米深的水(以 50 平方米的池子为例,此时水量为 25 吨水)。 在使用吸水泵从蓄水池中抽水时,必须先停开水车等可能影响水质的设备,并且要等水质充分澄清后,才能开始吸水操作。 同时,吸水泵不能接触到池底,要将其架空,以免抽到底部的脏东西混入水中,影响水质的纯净度和稳定性。
水质变化情况:
当上述海盐和矿物质盐溶液与进水混合后,会使水的 PH 值下降 1 - 2,不过这恰好能够将蓄水池中可能存在的超高 PH 值,调节到正常的 PH8 左右,而且水温也会随之下降 2℃(这是由于盐溶吸热的原理),这种水质的自然调节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虾苗的投放和适应。
总碱度的调节:
对于有检测条件的养殖户来说,可以对总碱度进行调节,使其达到 80 以上。 若检测到总碱度太低,可采用泼洒小苏打的方式进行调节,用量为 25 克 / 立方米 / 次,通过少量多次的缓慢调节方法,每次可提高总碱度约 8,经过多次调节,直至总碱度至少达到 80 以上即可。
注意事项:
内地淡水总碱度情况及调节必要性:
一般内地地表淡水的总碱度只有 30 左右,经过前面加盐和添加矿物质等操作后,总碱度可提高到 50 左右,对于标粗淡化阶段而言,其实这样的碱度通常是足够的,因为室内标粗淡化过程中没有藻相,水质相对比较稳定,所以不一定非要进行调节。 然而,对于养成虾阶段来说,后续还是必须慢慢把总碱度调上去才行,以满足对虾生长对水质的要求。
PH 值变化影响:
调节总碱度的操作会造成 PH 值有所上升,但上升幅度不大,对整体水质的影响较小。 若觉得 PH 值上升后不太合适,还可以再使用酸进行适当调低,从而维持 PH 值在适宜对虾生长的范围内。
PH 值的调节:
标粗淡化阶段的 PH 值一般控制和虾苗场一致,通常在 PH7.8 - 8.1 左右。 如果水的 PH 值和虾苗场的相差不超过 0.3,可无需调节;但要是相差太大,就需要进行调节。 调节时,可以使用食醋来调节,差不多每食醋用量 100 - 200 毫升 / 立方米,可使 PH 值下降 0.3 左右;也可以使用一水柠檬酸来调节 PH 值,用量为 10 克 / 立方米,同样能够使 PH 值下降 0.3 点。 若是 PH 值过低,想要调高 PH 值的话,则可以使用小苏打,用量为 10 克 / 立方米 / 次,通过少量多次的方式来进行调节,确保 PH 值稳定在适宜虾苗生长的区间内。
生态缓冲操作一:做高乳酸菌相;(强微调水理念标准程序):培菌进行生态缓冲处理:
前期操作:
首先要做高水体乳酸菌相,开启曝气设备,然后每立方米水体泼洒 “保苗救急乳酸菌相” 0.5 克 + 红糖或白糖 5 克(也可以用糖蜜 10 克代替),以此来营造良好的微生物环境,增强水体的生态缓冲能力,为后续虾苗的投放做好准备。
后续操作:
在还没有放苗之前,每天每立方米水体需要泼洒 “降氨靓水乳酸菌相” 0.3 克 +“硝氨双脱复合菌” 0.3 克 + 红糖或白糖 2 克,持续维护水体的微生物平衡,抑制有害病菌滋生,为虾苗创造健康、稳定的生长环境。
注意事项:
菌剂产品在使用前,要先用水泡开,然后用 100 目以上筛网进行过滤,确保滤渣不要进入标粗淡化池中,避免杂质对水质和虾苗产生不良影响,保证整个生态缓冲操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做水色:
由于标粗淡化的时间相对较短,所以不必进行培藻色的操作,但需要做水色,因为虾苗通常不太喜欢强光环境。 具体操作如下:
染色产品使用:
可以在当天使用溶解性好且安全的染色产品,比如焦糖色素来加深水色,如果使用腐植酸钠,则要先加水溶解,然后用 100 目以上筛网或棉布进行过滤后使用,只要感觉水色达到合适的深度即可。 通过做水色,能够为虾苗营造一个相对柔和的光照环境,有助于虾苗更好地适应新环境,减少应激反应。
后续检测与放苗准备:
再经过 2 天的生态缓冲后,需要检测 “水温 - PH - 盐度 - 总碱度” 以及其他各项指标,当这些指标符合苗场相应指标或者相差不大时,就可以进行放苗或试水操作了,标志着虾苗即将开启在新环境中的生长之旅。
注意事项:
上述为内地淡水区的做水方案,如果是沿海海水或半海水做水标粗的情况,则建议首选用砂滤罐进行过滤处理,将过滤后的海水引入标粗淡化专用的蓄水池中,然后在蓄水池中进行漂白粉消毒处理。 因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藻类和富营养化有机残骸,通过消毒能够使其凝固沉淀下来,再经过 1 - 2 天的沉淀澄清水体后,才能抽取上清液引入标粗池中,这样可以有效净化海水水质,为虾苗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另外,在 4 月份内地进行标粗淡化时,可以拉开棉被,露出塑料膜以实现加温的目的;进入 5 月中旬后,则需要盖上棉被,利用自然升温使水温达到适宜虾苗生长的范围,通过合理调控温度,保障虾苗能够在合适的水温环境中茁壮成长。
总之,在工厂化养虾的水质调配、加盐调总碱和 PH 值等环节中,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养殖户需要严格按照科学的方法和合理的流程进行操作,密切关注各项指标变化,才能确保虾苗健康生长,为最终的养殖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