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稻虾共生养殖模式:赫山区杨新春基地的5倍产量奇迹(稻虾生态养殖合作社简介)
2025-04-08人已围观
稻虾共生养殖模式:赫山区杨新春基地的5倍产量奇迹
这片生机勃勃的田野上,稻虾共生的养殖模式正悄然兴起。一项令人瞩目的数据揭示了这一模式的巨大潜力——与传统养殖方法相比,其产量竟然实现了惊人的5倍增长。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溶解氧浓度维持在7.6-8.2这一适宜水平的精细调控,为虾苗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坚实保障。让我们一同走进赫山区,杨新春和他的稻虾共生养殖基地,一探究竟。
5倍。同时,溶解氧浓度维持在7.6-8.2的适宜水平,确保了虾苗的健康成长
赫山区欧江岔镇白沙寺村,杨新春正忙碌地给虾苗投喂。夜晚,当气温适宜时,虾子们才会活跃起来。杨新春,这位有着20多年养殖经验的农民,是宏农家禽饲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人代表。他的养殖之路,如今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近年来,赫山区大力推广稻虾养殖,杨新春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机遇。为了深入了解这项技术,他多次前往湖北潜江、汉寿和南县等地学习考察。2016年,在镇政府的支持下,他流转了510亩土地,打造了“稻虾共生养殖基地”,并成功入选赫山区2017年产业扶贫重点示范项目。
杨新春介绍,合作社与农户建立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在合作社的指导下,贫困户可以自主建设养殖池,合作社提供虾苗、饲料和技术培训等支持。每亩地的预期收益高达3000元左右。同时,贫困户还能通过土地流转获得每亩548元的租金收入,并根据市场情况有所上浮。他们还可以在基地打工,参与投喂饵料、捕捞小龙虾等工作,工资按劳动工日计算。贫困户通过小额信贷入股合作社,年终还能享受分红。
镇上科学规划的引领下,稻虾养殖有望发展成为集旅游、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村民可通过开设农家乐、养殖鸡鸭等方式提供配套服务,增强自身致富能力。这一模式的好处显而易见,吸引了全镇18个行政村的600多个贫困户参与。合作社的辐射带动面积已达到1000多亩,去年向贫困户发放了33万元的分红款。
杨新春的基地中,稻虾养殖的技术流程经过精心设计。选择适宜的土地并进行池塘准备;接投放虾苗,并实施周期性监测以确保溶解氧浓度维持在7.6-8.2的适宜水平,这一参数对虾苗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饵料投放和捕捞工作则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以确保养殖效率。
与传统养殖方法相比,稻虾共生的养殖模式在产出和经济效益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数据显示,稻虾共生养殖模式的产出占比高出传统方法20%,小龙虾的产量更是达到了传统养殖的1.5倍。这一成果得益于科学的养殖技术和精细的管理。
杨新春的稻虾养殖基地不仅为当地贫困户提供了增收的新途径,也为赫山区的农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示范。通过实施科学规划和稳步推进,这一模式正逐步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