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对虾高温养殖必备:水质调控和虾体保健技巧! (对虾养殖对水温的要求)
2025-01-12人已围观
对虾高温养殖必备:水质调控和虾体保健技巧!
"《对虾高温养殖决胜攻略:精准水质调控与虾体全方位保健技巧》
在对虾养殖的进程中,7 - 9 月宛如一道充满挑战的关卡,既是对虾快速生长的黄金时期,也是养殖问题频繁爆发的高危阶段。 白昼之际,强烈的光照倾洒在水面,使得水体上层温度急剧攀升,藻类在这温暖且光照充足的环境中蓬勃生长,大量的氧气被释放出来,整个水体表面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然而,当夜幕降临,画风突变,各类水生生物的呼吸作用以及底质中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使得耗氧量剧增,水体底质状况恶化,病原微生物如同得到了繁殖的邀请函,开始大量滋生。 加之暴雨、台风等极端天气毫无预兆地来袭,水体的稳定性被严重破坏,极易出现温跃层、氧跃层等分层现象,进而引发池塘水体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如底热、缺氧、倒藻、氨氮亚盐含量飙升等问题纷至沓来,同时对虾也会陷入应激状态,肠炎白便等疾病也趁机肆虐…… 为了助力虾塘顺利闯过这高温难关,我们针对高温期常见的水质与对虾体质问题,精心制定了一系列防控措施,旨在为养殖朋友们提供有力的支持,最大程度地削减养殖风险,提升成功的几率。
一、高温常见虾塘问题深度剖析
底热、缺氧之困(温跃层、氧跃层的 “杰作”)
炎炎夏日,高温季节的阳光毫无保留地直射水面,致使上层水体迅速升温,与下层水体形成了鲜明的温度差。 这种温度差异就像是一道无形的屏障,极大地增加了上下层水体混合的难度,“温跃层” 由此而生。 此时,上层水体中丰富的氧气难以快速渗透到下层,而下层蕴含的营养盐也无法及时补给到上层,长此以往,水体底层宛如一个垃圾堆积场,有机物质大量积聚。 在厌氧菌的 “狂欢盛宴” 中,它们大量繁殖并进行发酵,释放出热量,如同沼气池内部的反应一般,这便是所谓的 “底热” 现象。 由于温度与溶氧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随着底热的加剧,氧气的消耗速度愈发惊人,最终导致底层严重缺氧,对虾在这恶劣的环境中难以生存,纷纷 “虾跳”,甚至出现 “缺氧浮头” 的危急状况,这无疑是对虾养殖的一大噩梦。
增氧机泡沫增多之谜
步入高温期后,许多虾塘都会上演这样一幕:开启增氧机后,泡沫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而这背后实则隐藏着两种不同的情况。
清晨的 “黄色黏腻泡沫”:当早上出现泡沫,且颜色偏黄,触摸时手感黏腻,并散发着阵阵腥味时,这往往是水质老化的警示信号。 此时,水体中的溶氧含量较低,菌藻之间的平衡被打破,有机质的分解进程受阻,无法完全转化为无害物质,从而导致这些未被充分分解的有机质随着增氧机的搅动而形成了这种独特的泡沫,仿佛是水体在向养殖户诉说着它的 “疲惫” 与 “不适”。
午间的 “白色清爽泡沫”:若是在晴天中午时分出现泡沫,其颜色偏白,质地不黏腻且没有腥味,那么这通常是由于藻类光合作用过于旺盛所引起的。 在强烈的光照下,藻类疯狂地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远远超过了水体的饱和度,这些过剩的氧气在水体中形成微小气泡,进而汇聚成泡沫,虽然看似无害,但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水体中藻类生长的异常状态,需要引起养殖户的关注与警惕。
倒藻、蓝藻之患
当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来袭时,整个水体环境瞬间陷入了混乱。 水体的温度、气压、溶氧以及 pH 值等关键指标会随着天气的突变而发生急剧变化,这对于藻类来说无疑是一场严峻的生存考验。 许多藻类原本适应了相对稳定的环境,在这突如其来的环境改变面前,它们难以迅速调整自身的生理机能,大量藻类因无法适应而死亡,这便是倒藻现象的发生。 而一旦水体中的有益藻类衰败,原本被有益藻所占据的生态位便会出现空缺,那些对生活环境和营养需求要求较低的有害藻,如蓝藻,便会抓住这个机会大量繁殖。 蓝藻的大量滋生不仅会抢夺水体中的营养资源,还会分泌一些有害物质,抑制其他藻类的生长,进一步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对对虾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
底质污染加剧之危
随着气温的节节攀升,对虾仿佛也感受到了夏日的热情,生长速度明显加快,新陈代谢愈发旺盛,摄食量也随之大幅增加。 然而,这也带来了一个潜在的问题,即养殖户往往难以精准把握投喂量,容易出现投饵过多的情况。 这些剩余的饵料以及对虾排出的粪便如同雪花般纷纷沉积在池塘底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这些沉积物被分解,形成了大量的有机物质。 而底部的溶氧在高温和大量有机物消耗的双重压力下,往往显得捉襟见肘,无法满足这些有机物质充分分解所需的氧气量,导致它们难以被彻底分解利用,只能在底部不断堆积,污染程度日益加剧,底质逐渐恶化,成为了各种病菌滋生的温床,为后续的养殖问题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氨氮、亚硝酸盐超标之扰
在藻类生长旺盛的时期,它们宛如一个个勤劳的 “清洁工”,能够积极吸收利用一部分有机氮,从而有效地减少了养殖水体中氮的积累,维持着水体氮循环的相对平衡。 然而,当藻类遭遇不幸,大量死亡后,整个氮循环便陷入了混乱。 在微生物的催化下,有机氮开始进行氨化反应,生成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 游离氨随后会通过硝化反应,先被氧化成亚硝酸,正常情况下,亚硝酸会进一步被氧化成硝酸,从而完成氮的无害化转化。 但当水体溶氧不足时,这关键的第二步硝化反应就如同陷入了泥潭,难以顺利进行,最终导致亚硝酸根离子大量积累。 与此同时,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还会形成氨氮,使得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双双超标。 这些超标的物质对对虾的毒性极强,会严重损害对虾的鳃组织、肝脏等器官,影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削弱对虾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使对虾更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
虾应激、蜕壳不遂之难
热应激与缺氧应激的双重夹击:对虾平日里习惯栖息在池塘底部,当水体出现底热且耗氧严重的情况时,它们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水温的波动以及缺氧的状态让对虾的身体难以适应,极易引发应激反应。 这种应激状态会扰乱对虾的生理机能,使其内分泌系统失调,影响对虾的正常生长和发育,甚至可能导致对虾的死亡。
加水应激的潜在风险:在养殖过程中,有时需要向池塘中引入外源水,然而,如果引入的外源水与池塘内的水体在温度、酸碱度、盐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并且一次性加水量过大,或者恰逢对虾处于蜕壳期,其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时,对虾就会陷入一种 “内外交困” 的境地,容易引发强烈的应激反应。 而当对虾在这种应激状态下进行蜕壳时,由于其身体机能受到影响,钙磷转化过程受阻,无法正常完成蜕壳所需的生理变化,从而出现蜕壳不遂的现象。 蜕壳不遂的对虾身体较为脆弱,容易受到病菌的感染,进一步增加了养殖的风险和难度。
吃料慢、肠道问题之痛
高温时期,池塘底部仿佛变成了一个 “垃圾场”,大量的死藻、残饵和粪便堆积如山,这些有机废弃物为弧菌等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和繁殖提供了丰富的 “食物” 和理想的栖息环境,使得它们在底部迅速繁衍壮大。 当对虾生活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时,被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几率大幅提升。 一旦对虾的肝胰腺受到损伤,其消化和解毒功能就会大打折扣,肠道菌群也会陷入紊乱状态,免疫功能直线下降。 再加上底部环境差、耗氧多,对虾的摄食能力、消化能力以及免疫能力都受到了严重的抑制,从而出现了一系列令人头疼的症状,如吃料缓慢、甚至不吃料,肠道出现空肠空胃现象,肝胰腺组织发生病变,肠道黏膜脱落等肠炎白便症状。 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对虾的生长速度,还会导致对虾的体质虚弱,易引发其他并发症,严重威胁着对虾的生存和养殖的经济效益。
二、高温虾塘管理方案全攻略
强化改底增氧,筑牢生存根基
在高温的 7 - 9 月,每隔 7 - 10 天就应使用一次底改产品,这是维持池塘底部环境稳定的关键举措。 化学改底产品(如粤海底立净或粤海 501)和生物改底产品(如粤海底康泰)应交替使用,如同双拳出击,全面整治底部环境。 化学改底能够迅速氧化分解底部的有机物,杀灭部分有害病菌,而生物改底则借助有益微生物的力量,持续分解残留的有机物质,调节底部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营造一个有利于对虾生存的底部生态环境。 同时,在白天中午时段,至少要开动 3 - 4 个小时的增氧机,让上层富氧水充分与下层水体混合,补充底部溶氧,打破氧跃层的限制。 夜间及阴雨天,定期泼洒增氧颗粒(如粤海富力氧),这就像是在底部铺设了一层 “氧气地毯”,增加底部溶氧,及时消除底部氧债,确保对虾在任何时候都能呼吸到充足的氧气,避免因缺氧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为对虾的生存筑牢坚实的根基。
精准调控水质指标,打造优良水环境
定期补菌,平衡生态:定期补充有益菌是高温期水质管理的重要一环。 有益菌能够分解水体中的有机质,将其转化为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减少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同时还能抑制有害菌的繁殖,降低对虾被感染的风险。 在高温期,补菌的频率和数量都要相应加大,以 7 - 10 天一次为宜。 补充的菌类以酸性菌为佳,如粤海乳酸菌王(5 亩?米 / 瓶)或 EM 调水王(5 亩?米 / 瓶)。 这些酸性菌不仅能够调节水体的酸碱度,使其保持在适宜对虾生长的范围内,还能在水体中形成优势菌群,与有害菌竞争生存空间和营养物质,维持水体菌相的平衡,为对虾创造一个清洁、健康的水体环境。
补充碳源,稳定藻相:高温期的水体中通常并不缺乏氮源,相反,如果过度补充氮源,会导致水体中氮磷比失衡,这就像是为有害藻的大量繁殖打开了 “方便之门”。 因此,在这个时期应当注重补充碳源,稳定氮磷比,从而稳定水体藻相。 补充的碳源还能为菌类的生长繁殖提供充足的营养,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 一般建议将有益菌和碳源一起定期进行泼洒,可以选择使用粤海的肥水巨能碳(10 亩?米 / 桶),其独特的发酵碳源与益生菌的组合,具备二合一的效果,既能满足水体对碳源的需求,又能促进有益菌的生长,使水体中的藻相和菌相相互协调,共同维护水体的生态平衡,为对虾提供一个稳定、适宜的生存环境。
巧用有机酸,解毒稳相:定期使用有机酸类物质也是高温期水质管理的关键策略之一。 有机酸不仅可以降低水体的 pH 值,使其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避免因 pH 值过高或过低对对虾造成不良影响,还能稳定水体的藻相和菌相,防止藻类过度繁殖或死亡。 此外,有机酸还具有强大的解毒功能,能够解除藻类死亡产生的藻毒素,降低这些毒素对对虾身体的损害。 可以选择粤海的有机酸解毒灵 / 活水解毒王(3 亩 米 / 桶),按照规定的剂量定期泼洒,为对虾的生长保驾护航,确保水体环境的安全与稳定。
严控病原微生物,构筑健康防线
定期使用粤海弧必裂对弧菌等病原微生物进行裂解,这是切断疾病传播途径的重要手段。 同时,及时补充乳酸菌、丁酸梭菌、光合细菌等益生菌(如粤海乳酸菌王、丁酸菌王、红菌素),让这些有益菌在水体中迅速抢占先机,建立起强大的益生菌群。 益生菌群能够发挥优势种群作用和拮抗作用,抑制弧菌等有害菌的大量滋生,形成一道坚固的生物防线,保护对虾免受病原微生物的侵害。 在日常预防阶段,以 10 天 1 次的频率进行处理即可;当发现弧菌超标时,必须及时追加处理措施,加大处理力度和频率,确保水体中的病原微生物数量始终处于可控范围内,为对虾的健康生长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
提升机体免疫力,增强对虾体质
定期拌喂免疫活力宝或靓丽素,这就像是为对虾注入了一剂 “强身针”,能够有效提高对虾的抗应激能力,增强其体质,使其在面对高温、水质变化等各种应激因素时,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 在白天投喂时,可以选择替代 20% 的虾壮乐(健肠)发酵功能料进行投喂,这些发酵功能料中富含乳酸菌、丁酸梭菌、芽孢杆菌等益生菌,能够补充对虾肠道内的有益菌群,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促进对虾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增强对虾的体质。 晚上加喂一餐虾夜宵,为对虾补充夜间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维护对虾的身体健康,促进其快速生长,缩短养殖周期。 在投喂时间的选择上,应尽量避开低溶氧时段,选择早上 6 点半后喂料,这样可以避免因溶氧不足而降低对虾的摄食效率,确保对虾能够充分摄取食物中的营养,茁壮成长。
以上便是针对高温时期虾塘常见问题精心制定的日常管理方案,希望广大养殖朋友们能够认真学习并灵活运用,让自己的对虾养殖事业在高温的考验下依然能够蓬勃发展,收获满满的成功与喜悦。 你,学会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