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玛塔股份携手农林卫视探访漳州龙海——科技赋能霸王虾养殖新实践

2025-04-13人已围观

玛塔股份携手农林卫视探访漳州龙海——科技赋能"霸王虾"养殖新实践

靠海吃海的生存智慧,在现代化水产养殖中依然奏效。漳州龙海区的虾农们正用科技手段将这句古谚演绎出新内涵。近期,农林卫视《中国农资秀》摄制组深入福建漳州龙海区,记录下两位养虾人运用创新技术实现提质增效的真实案例。

【养殖困境中的技术破局】

在九龙江入海口这片咸淡水交汇区,牟东智的养殖经历颇具代表性。2018年转型前,这位餐饮业者在厦门经营得风生水起。目睹当地养殖业蓬勃发展,特别是同行通过虾蟹养殖获得可观收益后,他果断转行投身水产养殖。

"首年投入的30万元几乎打了水漂。"牟东智指着塘口回忆道。彼时他养殖的南美白对虾存活率不足50%,成品虾规格较市场平均水平小20%。经系统检测,症结在于水体缓冲能力——总碱度指标长期低于80mg/L(以CaCO?计),远低于虾类生长的理想值120-180mg/L区间。

【水质调控的技术突围】

水体缓冲能力本质上反映了水质的稳定性,主要由碳酸盐、碳酸氢盐及氢氧化物构成。这些物质通过与氢离子发生反应,维持着水环境的酸碱平衡。当总碱度不足时,PH值会产生剧烈波动,直接导致虾类应激反应。

牟东智尝试过多种调水方案:常规调理剂施放后仅能维持数日效果,水质指标很快复旧如初。2020年接触蝦霸王水质改良剂后,他设置了对照试验组。数据显示:使用组塘口的总碱度稳定在150mg/L达21天,而未使用组在第5天即回落至初始水平。单茬养殖周期内,未使用组每亩额外支出约2000元成本用于水质维护。

【生产工艺的科技内核】

这款改变养殖效益的产品,源自厦门玛塔生物的专利技术。其核心在于"保护性烘焙分段活化"工艺——通过精准控温(45-220℃梯度升温)最大限度保留牡蛎壳内的甲壳素、氨基酸等有机成分,同时形成蜂窝状微孔结构。复配的腐殖酸与海藻酸成分,使产品兼具酸化底质改良和钙元素缓释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多孔结构使产品沉降速度较传统制剂减缓40%,延长了水体作用时间。实验室数据显示,每公斤改良剂可释放钙元素18000mg,持续作用周期达25-30天。

【红树林滩涂的逆袭样本】

在九龙江入海口的特殊地质区,阮腾辉的养殖实践更具挑战性。红树林底质带来的酸性环境(PH值常低于7.0)曾让他的塘口亩产长期徘徊在600-800斤。2020年对比试验中,使用蝦霸王的试验组塘口亩产达到1300斤,对照组仅维持500余斤水平。按当年25元/斤市场价计算,单亩增收约10000元,十亩规模即实现超十万元效益提升。

技术监测显示:使用组塘口PH值波动幅度控制在0.3以内,氨氮浓度稳定在0.2mg/L以下。相较于对照组频繁出现的倒藻现象,试验组藻相稳定性提升65%。

【可持续养殖的新范式】

养殖户的实践数据印证:每吨蝦霸王可减少解毒剂用量35%、抗应激药物使用频次降低50%。这种"以调代治"的模式,不仅降低养殖成本,更符合生态养殖的发展方向。目前该产品已形成从水质检测、方案制定到效果跟踪的完整服务体系,在闽南地区累计服务养殖户超过1200户。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