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稻虾经济激活山乡活力四川大竹亮出第六张农业金名片

2025-04-22人已围观

稻虾经济激活山乡活力 四川大竹亮出第六张农业金名片

仲夏时节,川渝饕客的餐桌上,来自四川大竹的清水小龙虾正掀起舌尖风暴。这个传统农业大县在稻、麻、茶、竹、椿五大产业基础上,正将"虾"产业锻造为第六张闪亮名片。

稻虾经济激活山乡活力

地处铜锣山东麓的石桥铺镇,曾因交通闭塞发展滞后。转折发生在今年4月,随着千亩稻虾基地破土动工,这个距县城31公里的边陲小镇迎来蝶变。经过80天连续奋战,基地已完成首期千亩建设,亩均产出小龙虾300斤、水稻800斤的立体农业格局初现雏形。

为破解群众疑虑,镇政府组建专班实地考察论证,并引入开江民生渔业公司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联合体"。龙头企业带来200万元投资和现代养殖技术,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务工等方式实现多重收益。基地创新"三茬虾一季稻"模式,预计年综合产值达1620万元,带动周边农户户均增收超千元。

立体农业夯实产业根基

与石桥铺的稻虾共生模式形成互补,乌木镇正探索智慧化养殖路径。在智能化繁育基地,技术人员运用菌藻复合投喂技术,实现养殖成本降低20%、水质优良率提升至95%。这种生态养殖的小龙虾不仅产量稳定在亩产200斤水平,更以"腹白腮净"的品质特征俘获了成渝食客的味蕾。

支撑产业发展的,是系统性的政策保障体系。《大竹县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九条措施》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的扶持网络:每年260万元专项科研经费撬动技术创新,2000万元发展基金精准补贴土地流转、设备采购等环节,品牌创建奖励机制激励出"百岛湖""竹水鲜"等市场新锐。数据显示,2024年全县稻虾综合种养面积已达3万亩,年产优质虾300万公斤、生态米1500万公斤,综合产值突破1.6亿元。

珍珠蚌养殖开辟增收新径

在稻虾产业之外,大竹正培育新的增长极。利用县域2.5万亩坑塘资源,珍珠蚌"一水两用"养殖模式快速铺开。通过跨区域技术协作和集中培训,养殖户已掌握蚌苗优选、病害防治等关键技术。目前试点塘区珍珠蚌成活率稳定在85%以上,单蚌产珠量较传统方式提升30%。

从稻虾共生到珠蚌养殖,大竹的立体农业版图日渐清晰。县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当前1525家养殖主体带动3000余从业者,户均年增收超5000元。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种生态种养模式使化肥农药使用量锐减50%,稻田水体富营养化指数下降40个百分点,真正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