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珠江禁渔成效观察:生态修复激活西江生命力

2025-05-04人已围观

珠江禁渔成效观察:生态修复激活西江生命力

■ 珠江禁渔制度的生态实践

自2011年珠江流域系统性实施禁渔政策以来,西江生态修复工程已持续12载。依据农业部2017年4号通告,每年3月1日至6月30日,云南曲靖至广东珠江口全域实行全面禁捕。这项覆盖2169公里干流、支流及附属水域的生态保护措施,成功扭转了渔业资源衰退趋势。

■ 数据见证生态复苏

监测数据显示,肇庆江段禁渔后鱼类密度实现5倍跃升,从禁渔前的0.0122-0.0180个/m3提升至0.0631-0.1405个/m3。关键经济物种鲢、鳙产量较5年前激增3.2倍,印证生态修复的显著成效。2021年单船渔获量达11.2kg/船,较2020年提升12%,四大家鱼占比从15.3%增至21.8%。

■ 渔民群体的观念蜕变

52岁渔民黄镜州的经历颇具代表性:2011年首次禁渔时,他与同行普遍担忧生计问题。但首季休渔后首网即获数十斤渔获的现实,让"被动服从"转变为"主动守护"。如今2738名在册渔民每年领取602万元补助,配合政策性保险覆盖,形成生态保护与民生保障的良性循环。

■ 立体化执法保障体系

肇庆构建"三位一体"监管网络:

1)硬件保障:全面执行"船靠岸、证回收、网封存",渔船安全设备配备率100%

2)执法创新:2021年开展1470次水上巡查,查获53艘"三无"船艇,清理4120米违规网具

3)技术赋能:运用夜视监控系统实现24小时违法行为识别,案件破获率显著提升

■ 生态修复组合拳

除周期性禁渔外,肇庆实施两大辅助措施:

. 增殖放流:2019-2021年累计投放近2亿尾鱼苗,包含中华鲟等珍稀物种

. 人工鱼巢:建设超10万㎡仿生产卵场,黏附鱼卵超8.5亿粒,孵化率达70%

这些举措使西江肇庆段水质连续12年保持Ⅱ类标准,地表水质量稳居全省前列

■ 舌尖上的生态红利

西江特色水产清单充分展现生物多样性:

- 传统优势种:鲩鱼(草鱼)、西江虾

- 珍稀品种:三线舌鳎、花鲆

- 经济鱼类:广东鲂、赤眼鳟

清蒸炆煮的烹饪传统,既考验食材新鲜度,也推动形成"江边鱼市-即时烹饪"的美食产业链。开渔季单日交易量可达数吨,带动周边餐饮、旅游协同发展

(注:原文中关于未来工作部署、文明城市评选等前瞻性内容已按需删除,完整数据引用自政府公开信息及科研监测报告)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