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上海九成盱眙龙虾系假冒协会重拳打假设直销』
2025-05-06人已围观
『上海九成"盱眙龙虾"系假冒 协会重拳打假设直销』
■ 黄金季遭遇信任危机
6月正值小龙虾消费旺季,沪上餐饮市场却面临严重信任危机。调查显示,打着"盱眙龙虾"旗号的商户中,高达90%涉嫌商标侵权。在持续10年维权收效甚微后,江苏盱眙龙虾协会首次启动法律程序,对沪上两家餐馆提起诉讼。首起案件已于6月20日进入庭审阶段。
■ 金字招牌下的暴利链条
作为夜宵地标的寿宁路,98元/斤的"盱眙十三香"小龙虾吸引着络绎不绝的食客。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协会认证的江苏饭店同规格产品促销价仅73元/斤。当被问及货源证明时,商家多以"自有养殖基地""特殊采购渠道"等说辞搪塞。法律界人士指出,侵权商户明知违法却持续经营,根源在于品牌溢价带来的超额利润。
■ 批发端暴露供应断层
在铜川、东方国际等主要水产市场,盱眙龙虾踪迹难寻。市场管理人员证实,当前流通的龙虾主要来自山东(60%)、湖北及江苏其他产区。协会副会长陆伟分析,高价(较普通虾高20%)与大规格(单只普遍超50克)的双重特性,导致其难以适应上海市场的消费偏好。
■ 品质认知存在行业分歧
从业十余年的批发商透露,餐饮企业更关注虾体完整度与运输损耗率,而非原产地标识。实验数据显示,山东虾经8小时运输后存活率达85%,显著优于其他产区。这解释了为何新兴餐饮品牌更倾向采购高性价比替代品,后期通过调味工艺模拟"盱眙风味"。
■ 地理标识认证体系详解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规定,唯有盱眙县划定水域养殖的克氏原螯虾方可使用该地理标志。该品种具有明显生物学特征:活体呈紫红色甲壳,熟制后转为深红色,相较普通龙虾壳硬度提升30%,肌纤维密度增加15%。烹饪工艺方面,协会已备案160余种技法,其中仅13.2%涉及十三香配方。
■ 溯源系统即将落地
针对市场乱象,协会宣布8月在铜川市场设立直销中心。每箱产品配备唯一性二维码,消费者可追溯养殖水域、捕捞日期等18项关键信息。此举与326家授权门店形成互补,构建从产地到餐桌的全程监控体系。
■ 十年品牌保卫战回顾
自2003年启动上海市场培育以来,协会累计投入2000万元举办龙虾节等推广活动。尽管授权网点数量突破300家,但监管乏力导致正品市场占有率不足10%。此次司法诉讼标志着品牌保护策略从被动维权转向主动出击,通过典型案例震慑侵权行为。
(数据说明:价格数据源自2014年市场调查;存活率依据水产运输行业标准测试;生物学特征基于江苏省水产研究所检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