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对虾养殖:池塘菌藻定生死,水质调控很简单,做好这一点足够(虾池用什么菌好)
2025-01-06人已围观
对虾养殖:池塘菌藻定生死,水质调控很简单,做好这一点足够
"以下是重新编辑调整、润色、扩写补充完善后的文章内容:
对虾养殖:池塘菌藻定生死,水质调控关键技术解析
在对虾养殖领域,一直流传着 “养虾先养水” 的传统理念,而随着养殖模式的不断演变以及养殖密度的持续增加,现代生物技术实验研究表明,营造优良养殖池塘环境的核心要点在于 “培藻” 和 “培菌”,以此构建藻菌平衡的生态系统1。
一、对虾养殖池塘藻和菌的重要性
在对虾养殖池塘中,浮游微藻和有益细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相互协作,共同降解转化养殖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对水质进行有效的调节,同时抑制有害细菌和有害微藻的滋生,从而为对虾营造出适宜其健康生长的良好生态环境1。
“培藻” 的重要作用:
提供充足溶解氧:藻类通过光合作用,能够为养殖水体提供大量的溶解氧,这在对虾养殖中至关重要。 据统计,养殖水体中约 80% 的溶解氧来自藻类的光合作用,充足的氧气供应可确保对虾的正常呼吸和生长,避免因缺氧而导致的各种疾病和生长缓慢等问题1。
稳定水体酸碱度:藻类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和释放二氧化碳等物质,从而对水体的酸碱度起到调节作用,使水体的 pH 值保持相对稳定。 例如,在培育出良好藻相的虾塘中,每天的 pH 值变化较小,这为对虾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生存环境,有利于其健康成长1。
营造良好水色和透明度:适宜的藻相可以营造出良好的水色和合适的透明度,如黄绿色、翠绿色等,不仅美观,还能抑制底生丝藻、有害藻类以及寄生虫的繁殖。 良好的水色和透明度还能为对虾提供适宜的栖息和觅食环境,减少对虾的应激反应12。
提供优质活饵料:浮游微藻是虾苗 — 幼虾的优良活饵料,通过浮游微藻、浮游动物食物链,为虾苗 — 幼虾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可利用氨基酸等,提高了虾苗 — 幼虾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在对虾养殖的前期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
“培菌” 的重要作用:
抑制有害菌繁殖:有益菌在池塘中形成优势种群后,能够通过竞争营养物质、分泌抗菌物质等方式抑制有害菌(如弧菌等)的繁殖生长,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 以芽孢杆菌为例,它可以产生多种抗菌物质,对弧菌等有害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降低对虾感染疾病的风险3。
降解有机物:池塘中的有机物如残饵、粪便等如果不能及时分解,会导致水质恶化。 有益菌能够及时降解、转化这些有机物,将其分解为无害的物质,同时释放出营养物质供藻类吸收利用,促进优良藻类的生长,维持水体的生态平衡1。
形成生物絮团:有益菌在生长过程中会形成生物絮团,这些生物絮团不仅可以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还可以成为对虾的优质活饵料。 生物絮团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糖等营养物质,对虾摄食后能够促进其生长,同时还可以节约部分饲料成本1。
小球藻作为肥水过程中常见且有效的产品,很多养殖户在使用时却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这主要是因为一般途径购买的小球藻活藻种数量稀少,而且小球藻适宜生长的温度为 20℃~30℃,在此温度下其生命周期较短,仅 12 天左右。 从生产厂家到经销商再到养殖户手中,整个过程耗时较长,导致小球藻的活性和数量受到影响。 目前,先进的技术是将小球藻进行超级浓缩,然后在 4℃冷藏保存,并采用冷链运输。 养殖户收到冷链运抵的超浓缩小球藻后,及时放入冰箱保存,使用时直接稀释即可,这种方法既方便又能保证效果。
二、虾塘藻与菌的调控技术
培藻的技术要点:
确保优良的水源:优质的水源是培藻的基础,应尽量避免过量使用消毒剂或杀藻剂,以免破坏水源中的藻种。 在选择水源时,可对其进行水质检测,确保水源中的各项指标符合对虾养殖的要求,如酸碱度、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含量在适宜范围内。
选择适宜的天气:晴朗的天气有利于藻类的生长,因为阳光充足,藻类可以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 最好在晴天的上午使用培藻的营养素,此时水温逐渐升高,藻类的新陈代谢加快,能够更好地吸收和利用营养物质,促进藻类的快速繁殖1。
挑选合适的培藻营养素:浮游藻类需要溶解性好、配比合理的营养素来满足其生长需求。 农用的化肥(如尿素、磷肥、碳铵等)虽然在种植业中效果显著,但在水产养殖中并不适用。 如果大量使用化肥进行培藻,大部分营养会被池泥吸收,导致池底有机质过多,引发底质恶化,还容易造成蓝藻等有害藻类过度繁殖。 因此,应选择专门针对水产养殖的藻类营养素,如无机复混营养素、无机有机复混营养素、微量元素营养素、有益菌发酵培藻营养素等1。
培菌的技术要点:
把握培菌的时机:在水体消毒后,池塘中的细菌数量会大幅减少,此时应及时补充有益细菌,以便快速形成优势的有益菌群,抑制弧菌等有害细菌的繁殖。 在养殖过程中,也需要定期使用有益细菌,一般每隔 5 天~7 天使用一次,以保持有益细菌在池塘中的优势生态位,维持水体的微生物平衡1。
选择适宜的有益细菌:经过多年的研究和生产应用实践证明,芽孢杆菌、光合细菌、乳酸菌三种有益细菌在对虾养殖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芽孢杆菌适合定期使用,它能够分解有机物、抑制有害菌生长;光合细菌可在水体中进行光合作用,增加水体溶氧,同时还能吸收利用水中的有害物质;乳酸菌则可以调节水体酸碱度,抑制有害菌繁殖,改善对虾肠道微生态环境。 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具体的水质情况选择合适的有益细菌进行使用1。
维持合适的碳氮比:合适的碳氮比有利于有益细菌的繁殖。 在养殖中后期,水体中往往缺乏碳源,此时可使用 “糖蜜” 等碳源补充剂来补充碳源,促进 “菌相” 和 “藻相” 的稳定。 一般来说,碳氮比在 15:1~20:1 之间较为适宜,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藻类营养素的种类及特点:
无机复混营养素:其氮磷比(N∶P)适宜浮游绿藻和硅藻的需求,具有溶解性好、不易被池底胶泥吸附的特点,能够快速促进藻类生长。 这种营养素适合土池或老化池塘使用,在养殖前期可快速培藻,为对虾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无机有机复混营养素:包含氮、磷、有机质、生物发酵物等多种成分,既能快速培养绿藻和硅藻,又能保持长久肥效。 适用于新池、覆膜池、沙质底池塘等,能够满足不同类型池塘中藻类的生长需求,维持藻相的稳定。
微量元素营养素:富含钙、镁及多种微量元素和碳源,可补充藻类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调节碳氮比,促进水体中营养的平衡,稳定藻相。 在养殖过程中,当藻类繁殖不良,水色变清、出现 “倒藻” 等情况时使用,能够及时补充藻类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藻类的恢复和生长。
有益菌发酵培藻营养素:含有益菌、碳源、有机营养等成分,能够促进藻类和浮游动物繁殖,营造优良水环境。 具体方法是将芽孢杆菌、麸皮或米糠,加适量的水,浸泡发酵 6 小时~8 小时,发酵过程中使用曝气头充气,效果更佳。 这种营养素不仅可以为藻类提供营养,还能增加水体中的有益菌数量,实现藻菌协同作用。
藻与菌的调控措施:
放苗前的调控:在放养虾苗之前 5 天~7 天,应合理施用藻类营养素和芽孢杆菌,进行培藻和培菌,优化养殖水环境,培养优良活饵料和有益生物絮团。 放苗时,水色不宜太浓,最好保持透明度 50 厘米左右,以便对虾能够适应环境。 对于土池或老化的肥塘,适用无机复混营养素,配合有益菌发酵培藻营养素;新池、铺膜池、沙质底的瘦池,则宜使用有机无机复混营养素,配合有益菌发酵培藻营养素。
放苗后的调控:放苗后,虾苗和浮游动物会摄食浮游微藻,导致水色变清,此时应及时补肥,促进浮游微藻繁殖,保持水质稳定。 一般在放苗后 3 天左右,及时补肥和培菌,维持藻菌平衡,为对虾提供稳定的生长环境。
养殖过程中的调控:在整个对虾养殖过程中,保持池塘 “藻相” 和 “菌相” 的稳定是最为关键的技术环节。 必须做到 “及时培藻” 和 “定期培菌”,根据水质、水色、对虾生长情况等因素,灵活调整培藻和培菌的措施,如适时补充藻类营养素、有益细菌等,确保藻菌平衡,营造稳定的池塘水环境。
三、小结
在对虾养殖过程中,由于大雨、降温、转风向、使用消毒剂或杀虫剂不当等因素,可能会导致藻类死亡,使水色变清。 此时,可施用芽孢杆菌分解微藻类残体,并补施无机复混营养素重新培养微藻。 当水体中微量元素不足时,藻类繁殖会受到影响,可配合使用微量元素营养素,如【微矿生命元】等,以促进藻类的生长1。
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后期,若水体出现水色过浓、蓝藻繁殖较多的情况,不宜直接使用药物进行杀藻。 可先使用芽孢杆菌,配合光合细菌或者 EM 菌等,有效控制藻类过度繁殖;情况严重时,可重复采用此方法进行调控。 EM 菌在水产养殖中的使用效果显著,但发酵好的原液使用成本较高,且经过长时间储存后菌的活力会下降。 近年来,市场上的 EM 菌菌种受到养殖户的欢迎,养殖户购买回去后可以自己扩培,成本低且菌液数量多、活性好。 在选择 EM 菌菌种时,可关注其 pH 值,一般 pH 值在 3.5 以下的菌种质量较好,若能达到 3 以下则为质量特别好的 EM 菌种1。
大量的养殖成功案例充分证明,采用合理的藻与菌的调控技术,维持对虾养殖池塘藻菌的平衡,营造稳定的池塘水环境,对于对虾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能够显著提高养殖成功率,为养殖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