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炒得越火,死得越快? 金刚虾,会是下一个暴雷的品种吗? (金刚虾图片)
2025-01-19人已围观
炒得越火,死得越快? 金刚虾,会是下一个暴雷的品种吗?
"《金刚虾:养殖热潮下的隐忧与水产市场的风云变幻》
在当今的水产养殖行业中,信息传播的渠道如雨后春笋般日益增多,各种有关养殖品种暴利的消息也频繁地充斥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回首过往,那些未曾被市场炒作过的养殖品种似乎寥寥无几。 然而,众多被热炒的品种,往往是起初声势浩大,最终却难逃从大红大紫迅速回归平静的命运,甚至以失败告终的也不在少数。 仔细探究这些炒作失败的品种背后的原因,有心的朋友便会发现,许多品种的炒作路径皆是从生产端,也就是养殖环节便开始大肆宣扬。 当众多养殖户受到诱惑跟风涌入后,却无奈地发现市场销售环节困难重重,难以顺畅进行。
曾经,在养殖量和市场销量都相对较小的情况下,供需两端尚可维持一定的平衡状态。 然而,一旦某个品种被炒作起来,养殖规模便会急剧扩张。 哪怕部分养殖户技术欠佳、亩产量不尽人意,但凭借着广阔的养殖面积,总体产量依然会大幅攀升。 与此同时,市场销量的增长幅度却远远滞后于养殖量的激增,如此一来,市场供需失衡的局面便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其后果也不言而喻。
就拿沿海地区的虾类养殖品种来说,这两年先是南美白对虾的热度被迅速炒热,其养殖范围从南方一路蔓延至北方,就连内陆的一些区域也纷纷加入了南美白对虾的养殖行列。 紧接着,金刚虾也成为了市场炒作的焦点,而且其炒作的爆发力度相较于白对虾有过之而无不及。 诸如金刚虾比白对虾更好养、塘口价格高昂、养殖成功率超高、亩纯利可达 10 万以上等等诱人的宣传铺天盖地。 据说,一些之前养殖白对虾亏损严重的养殖户,转养金刚虾后竟然迅速实现了财富积累,购置豪宅豪车,这般强大的诱惑力,恐怕鲜有人能够抵挡。
事实上,去年福建地区养殖出的金刚虾占据了全国 4 - 5 成的份额,其中又以漳浦一带最为集中。 “前几年,漳浦那边的白对虾养殖愈发艰难,尤其是上半年的排塘率居高不下。 随后金刚虾逐渐兴起,让一部分养殖户重新找回了致富的希望。 如今,最为流行的养殖模式便是上半年养殖金刚虾,下半年养殖白对虾,大家形象地称之为‘白加黑’模式”。 漳浦一带高位池养殖盛行,金刚虾的养殖效益总体颇为可观。 在如今信息高度透明的时代,再加上适度的市场炒作,沿海众多地区的养殖户都听闻了金刚虾的诸多优势,广东、广西、浙江、江苏、山东等地都纷纷开展了金刚虾的养殖尝试。 “在浙江绍兴一带,早在 2016 年就有人开始养殖金刚虾,到了 2018 年,养殖面积已达到约三千多亩。 这个品种最大的优势在于病害少、产量高且价格诱人”。
与南美白对虾相比,金刚虾若说存在缺点,那便是其养殖周期相对略长一些。 “不过,在高成功率以及丰厚利润的双重诱惑下,只要养殖周期不是过分漫长,养殖户们根本不会在意多花费一些时间进行养殖”。 既然 2018 年浙江就已经有了一定规模的金刚虾养殖量,那么为何它会在福建一带突然爆火呢? 据常年从事对虾生意的流通商介绍,归根结底,还是由于销量的问题。 “金刚虾的销量与南美白对虾相比,实在是相差甚远。 目前,其主要的消费市场集中在上海、宁波、广州等城市。 长三角地区拥有众多的水产市场,像杭州、南京、苏州、无锡等地的水产品吞吐量都相当可观,然而金刚虾在这些市场的销量却始终难以提升,市场认可度成为了一个关键的制约因素”。
总体而言,金刚虾的塘口价格虽然较高,但价格波动也极为剧烈。 通常情况下,只有规格在 20 条以内的金刚虾才会进入市场流通环节。 市场价格高时,每斤可达 100 元以上,而价格低迷时,每斤甚至低至 20 多元。 “在 2020 年销售最为集中的时段,我们在上海市场的批发价格最低时连 20 元都不到,不过这种低价情况也仅仅持续了几天。 总体来看,金刚虾的价格大多数时候还是高于白对虾的”。
集中上市对于众多养殖品种来说,无疑是一场噩梦。 许多养殖户都曾亲身经历过因集中上市导致价格暴跌的惨痛教训,那种低价甚至让他们感到绝望。 因此,众多养殖户都在绞尽脑汁地设法避开销售高峰期。 “以前国内金刚虾养殖量较少时,我们还需要从泰国等地进口。 但到了 2020 年,由于国内养殖量大幅增加,再加上疫情的影响,外国虾难以进入国内市场”,流通商们普遍认为,如今国内现有的金刚虾养殖量不仅已经完全填补了进口虾的市场空缺,甚至还有一定的剩余。 倘若 2021 年金刚虾的养殖量继续攀升,那么供大于求的局面将极有可能出现。
所以,即便当前金刚虾的价格颇高,销售利润诱人,但养殖户们真的能够长期在如此高的价格水平上顺利卖虾吗? 目前的高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主产区的存量相对较少。 对于新手养殖户而言,即便掌握了养殖技术,但如果卖虾的时机把握不当,恰好碰上集中上市导致的低价期,又该如何应对呢? 尽管出现超低价的概率相对较低,但既然 2020 年已经出现过那样的低价情况,有了第一次,便有可能出现第二次。 而且从过去一段时间的市场动态来看,投放金刚虾苗的养殖户数量确实众多。 倘若到了下一个集中上市的时期,不排除再次出现低价甚至超低价的可能性,届时必然会有部分养殖户遭受损失。 “许多养殖户对金刚虾寄予了厚望,如果届时因价格不佳而导致卖不出好价钱的养殖户数量增多,那么金刚虾这个品种很可能会陷入巨大的困境。 许多养殖户或许在养殖技术方面颇为精通,但在市场行情的把握上却着实欠缺经验。 如果市场销量无法跟上养殖规模的扩张速度,那么养殖得越多,可能面临的损失就越大”。
2021 年,金刚虾养殖规模的迅猛增长已成定局。 倘若市场消费端的增量无法与之匹配,那么金刚虾价格大幅下滑的可能性将不容小觑。 上海市场的一位金刚虾流通商向水产养殖网透露,许多养殖户仅仅看到了金刚虾易于养殖、价格高昂等表面优势,便盲目跟风投身其中。 “但他们却没有充分意识到,在如今消费者普遍捂紧钱包、消费趋于谨慎的大环境下,想要让价格高昂的金刚虾在市场销量上实现突破性的增长,其难度是相当大的”。 如果按照宣传中动辄塘口价格 100 元以上来计算,金刚虾从塘口到市场,再到最终端上消费者的餐桌,能够承受如此高价格的消费者又能有多少呢? 哪怕金刚虾的塘口价格腰斩,又会有多少消费者愿意为此买单呢? 就拿目前消费量极大的南美白对虾来说,不妨去市场上了解一下,当市场终端销售价格超过 50 元时,又有多少消费者能够随心所欲地购买呢? 倘若养殖户们不了解市场行情,不妨与农贸菜场里的卖鱼卖虾的大叔大妈们交流一番,或许便能从中发现一些市场的奥秘所在。
“金刚虾的热度持续攀升,许多苗场都纷纷增加了金刚虾的育苗量”,在海南、广东、福建等南美白对虾苗的主要生产区域,金刚虾苗已然成为了一些苗场的新希望。 由于过去几年里,白对虾苗市场的竞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越来越微薄。 “金刚虾火起来之后,一些苗场敏锐地捕捉到了商机,果断减少了白对虾的育苗量,转而大力发展金刚虾苗的培育业务。 不过,许多苗场的销售渠道尚不完善,目前主要还是依靠中介来推销其金刚虾苗”。 有业内人士指出,苗场在金刚虾苗板块未来能够取得多大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金刚虾这一品种在市场上能够走多远。 如果 2021 年金刚虾养殖户能够获得良好的收益,那么明年投身金刚虾苗培育的人将会更多。 当然,也有部分苗场老板持谨慎态度,他们认为:“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永远不会出错。 今年不少苗场涉足金刚虾苗培育业务,白对虾苗的总量或许会有所减少,此时若能坚持做好白对虾苗的培育工作,或许能够趁机巩固和拓展客户资源”。
尽管如此,南美白对虾苗市场竞争激烈的态势或许并不会因此而得到实质性的缓解。 因此,一些苗场将目光投向了内陆的养殖市场,试图在新兴的养殖区域逐步培养起忠实的合作伙伴。 “沿海地区向来是南美白对虾苗竞争的主战场,但如今内陆的池塘养殖、帆布池养殖等模式也在逐渐兴起,虽然增量相对有限,但只要有养殖户取得成功,便会加大投入、扩大养殖规模”。
水产养殖网经过深入调查了解到,内陆养殖南美白对虾确实面临着诸多难题。 许多内陆养殖户此前一直从事鱼类养殖,在技术转型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其次,水质问题也是一大挑战。 虽然白对虾苗的淡化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但如果养殖技术不到位,在纯淡水环境下养殖对虾,其养殖密度很难得到有效提升。 “技术难题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来逐渐克服,最关键的还是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 例如虾苗、饲料等投入品的运输成本较高,长途运输不仅耗时费力,还会增加成本,所以内陆养殖户若要养殖对虾,当地虾价必须要有足够的利润空间来支撑运输等成本”。
那么,内陆养殖出来的对虾该如何销售呢? 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个难度似乎并不是特别大。 在四川从事第二年南美白对虾养殖的李老板表示,他的养殖基地距离成都市场仅有一两个小时的车程。 “收购商是现成的,只是我们目前的养殖规模较小,无法长期稳定供货。 好在我们距离市场较近,如果收购商不方便上门收购,我们自己送货过去也是可行的”。
近年来,甘肃、宁夏、内蒙、新疆等地都有人尝试开展南美白对虾的养殖项目,其中不乏一些大型公司大规模拿地进行养殖。 “大型公司通常采用温棚养殖模式,一年能够养殖两三茬。 而小型养殖户大多采用外塘养殖,但夏季许多地方的高温时段较短,如果没有温棚设施,白对虾的最佳生长周期就会很短,产量也难以提高”。
在许多人眼中,内陆养殖南美白对虾最大的优势在于价格较高。 同样规格的对虾,在沿海地区可能只能卖到 20 多元一斤,而在内陆的许多区域,其售价往往能够高出一半甚至一倍以上。 然而,技术、配套设施等方面的问题却让不少人望而却步。 虽说温棚养虾模式看起来前景不错,但对于内陆的许多养殖户来说,从以往熟悉的养殖品种突然转向对虾养殖,“这个转变幅度实在太大,如果操作不当,很容易导致赔本。 对于那些追求稳健经营的养殖户而言,内陆养殖南美白对虾可能并不是一个轻易会去尝试的选择”。
综上所述,金刚虾在养殖热潮的背后潜藏着诸多危机,而南美白对虾在内陆的养殖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与机遇。 无论是养殖户还是相关从业者,都应当冷静看待市场的炒作与变化,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和养殖技术,谨慎做出决策,以避免在风云变幻的水产市场中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