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65天卖虾、成本仅8元,亩利润超万元,这个短平快的纯淡水对虾(淡水对虾多少钱一斤)

2025-01-23人已围观

65天卖虾、成本仅8元,亩利润超万元,这个短平快的纯淡水对虾

"《65 天养虾奇迹:盐城建湖县的短平快纯淡水对虾养殖致富经》

在江苏里下河腹部,有一座传统的水产养殖大县 —— 盐城建湖县。 这里水产养殖面积广袤,接近 20 万亩,往昔岁月中,养鱼的从业者占据多数。 然而,近十年来,河蟹养殖面积如同雨后春笋般飞速扩张,如今已达到约 13 万亩的规模。 与此同时,南美白对虾养殖也在建湖县悄然兴起,截至 2020 年,其养殖面积已达 2000 多亩。 尽管目前面积总量相对不大,但从长远的发展眼光来看,其未来的增长潜力不容小觑,毕竟现在剩下的那部分四大家鱼养殖户也有着向对虾、河蟹等品种转型发展的趋势。

建湖县涉足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历史其实颇为悠久,早在 2010 年,建湖县渔业科技入户便将南美白对虾列为重点推广品种之一。 起初,养殖模式主要依赖外塘,但从实际养殖情况来看,尤其是近几年,受到天气变幻莫测、苗种质量参差不齐以及养殖技术瓶颈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外塘养殖的效果不尽人意,据估算,今年外塘养殖的成功率仅仅只有 10% 左右。 事实上,这种外塘养殖模式在全国各个地区近两三年的表现都差强人意,并非建湖县所独有的困境。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温棚养殖、工厂化养殖等新兴模式的成功率相对较高,因而逐渐成为众多养殖户竞相追捧的热门选择,在整个盐城地区,小棚养殖模式更是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

养殖户纪士军的经历便是这一行业变迁的生动写照。 几年前,他在建湖冈东镇经营着 52 亩外塘对虾养殖。 “在那个区域,曾经有 500 多亩外塘虾,可只要有一户养殖户的塘口出现发病情况,周边其他塘口便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陆续发病。 我每次都竭尽全力,但我的塘口往往是最后一个被波及的,养殖成功的难度极大。 历经三年的辛勤耕耘,仅仅成功了一茬外塘虾,却亏损了四十多万,这让我深感继续这种养殖方式难以为继,于是毅然决然地换了个地方,开始尝试全新的养殖模式。 ”

纪士军所开创的这种新模式,被他自豪地称为 “大大棚” 养殖模式。 其养殖周期极为紧凑,一个月用于淡化标苗,紧接着一个月左右的成虾养殖,前后加起来差不多两个月多一点的时间,便能让成虾顺利上市。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短平快模式,相较于南通盐城的小棚虾还要高效快捷,投资少、周期短、风险低是它的显著优势。 我连续养殖了 6 茬对虾,其中成功了 5 茬,唯一那一茬没赚钱是因为我在温度把控上出现了失误。 ”

之所以将其大棚命名为 “大大棚”,是因为它相较于普通大棚,无论是面积还是高度都更胜一筹。 大棚高度达到了 6 米,两侧采用透光玻璃设计,以便充分利用自然光照。 在这个 “大大棚” 内,纪士军精心规划了三个虾塘,每个虾塘占地 8 亩,同时配备了两个加有锅炉的小棚,专门用于虾苗的淡化标粗。 “去年 3 月 3 号,我从海品虾苗汪总那里引进了 P5 虾苗,先在小棚里进行淡化标粗,一直到 4 月 2 日才开始向外塘转移进行养殖。 ”

然而,首次尝试这种模式时,纪士军就遭遇了大棚高度过高带来的问题。 由于大棚空间较大,水温上升缓慢,4 月 2 日投放的虾苗出现了吃料极少的情况,早上投喂的饲料到了晚上都未能吃完。 “当时虾苗虽然没有出现明显的病症,但就是不肯进食,生长也极为缓慢。 我赶忙找来熟悉的朋友帮忙查看,他们都猜测可能是感染了孢子虫。 但经过我自己的仔细观察和分析,最终总结出主要原因是水温过低,影响了虾苗的食欲和生长。 ”

有了这次的经验教训,纪士军在后续的养殖过程中,会让虾苗在标苗棚里多停留一段时间,等待大棚内的水温升高到适宜的范围后,再将虾苗转到大塘。 而且在每一茬虾苗进入大塘后的初期阶段,纪士军基本不会投喂饲料。 “我会全力进行肥水操作,培养轮虫,因为轮虫是对虾极为优质的鲜活饵料,其蛋白质含量颇高。 有些养殖户看到轮虫数量较多时,竟然选择将其杀灭,实在是暴殄天物。 如果在肥水过程中发现小虫子数量稀少,那就说明肥水环节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实际上,只要养殖户掌握了正确的肥水技术,成本并不会很高,这样就能在前期极大地降低饵料成本。 直到对虾在一周左右的时间将轮虫吃光,我们才开始正常投喂饲料。 ”

那么,在短短一周的时间里,南美白对虾仅仅依靠食用轮虫能够生长多少呢? 根据纪士军的丰富经验,P5 的虾苗在苗棚里经过一个月的标粗淡化,体长大概能达到 4 - 5 公分,放入大塘食用一周的轮虫后,规格能够翻倍,达到 8 - 9 公分。 “从我们这两年摸索总结的模式来看,标粗淡化的过程大约需要一个月,而真正开始投喂配合饲料进行养殖的时间也仅仅是一个月左右。 ”

今年 7 月 23 号,纪士军第三次购进海品虾苗,到了 10 月 2 日卖虾时,对虾的规格已经达到了一斤 32 条。 “时间的把控还是比较精准的,标苗一个月到 8 月 23 日开始分苗到大塘,让对虾吃一周的轮虫,差不多 9 月 1 日开始投喂饲料,等到国庆节的时候,正好是对虾上市的最佳时机。 ”

建湖县周边的对虾销量虽然无法与中大城市相媲美,但近年来也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每逢端午、五一、国庆、中秋等重大节日,南美白对虾更是成为市场上的畅销品。 “我们的养殖基地地理位置优越,靠近县城以及周边的市场,市场里的收购商前来拿货十分便捷。 而且我配备了不同规格的地笼,能够根据收购商的需求,精准投放相应规格的地笼,操作起来非常灵活方便。 ”

目前,纪士军仍然采用苗棚标粗一个月后再放外塘的养殖方式。 “但实际上,在对虾第一次转肝之后,就可以考虑将其直接分到大塘,并不一定要等到满一个月,明年我们计划将这个时间缩短到 22 - 24 天左右。 养殖南美白对虾是一项需要高度细心和耐心的工作,学习的途径有很多,但实践经验只能靠自己在日常的养殖过程中慢慢积累。 在最为关键的标粗淡化阶段,养殖户一定要坚守在基地,密切观察虾苗的状态,一旦发现问题,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一旦对虾开始转肝,就要及时控料,三四天后便可以直接将其分到大塘去食用轮虫了。 ”

凭借着在调水方面的深厚造诣,纪士军在一年养殖三茬虾的过程中,从来都不需要换水。 “从外河抽取上来的水,我们首先会用漂白粉进行处理,每亩地平均使用 50 斤漂白粉,处理后的水清澈见底。 大约 10 天后,开始用大苏打进行解毒,隔一天再使用有机酸进一步解毒,然后就可以进行常规的肥水操作,如使用适量的肥水膏、EM 菌、芽孢杆菌等等。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操作,将水质调节到稳定且适宜的状态,水温也上升到合适的范围后,就可以直接放苗了。 ”

回顾这几年的养虾历程,纪士军深刻地认识到温度和溶氧对于对虾生长的关键作用。 他总结道:“温度直接决定了对虾的生长速度,溶氧则决定了对虾的产量。 之前在外塘养殖时,由于温度过低,对虾不肯吃料,生长缓慢。 后来在大棚养殖中,也因为升温不及时吃过亏。 ” 纪士军连续养殖的 6 茬虾中,有 5 茬都成功盈利,唯一一茬没赚钱的是去年的第三茬虾。 “去年 8 月下旬购进的海品虾苗,经过标苗一个月后放入大塘,到了 10 月份的时候,大棚里的自然温度只有 20 度出头,水温跟不上,导致对虾的生长速度滞后,那一茬虾仅仅保本。 所以今年我提前了一个月从汪总那里拿苗,就是为了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的情况。 ”

按照目前普遍的理论认知,南美白对虾生长速度最快的水温是 28 度,但在纪士军的实际养殖经验中,当水温在 30 - 32 度时,对虾的生长速度同样非常快。 “在这个温度区间,每天都能明显地看到对虾在长大,最快的时候,一天就能增长 3 条的规格,从 50 条规格冲刺到 30 条规格,仅仅只需要一周的时间。 ”

对于溶氧的重要性,纪士军更是不敢有丝毫懈怠。 他不仅配备了足够数量的增氧机,而且还熟练掌握了增氧机的使用技巧,甚至还安装了能够随时监测溶氧的设备,实现了溶氧低于某个数值时自动开启增氧机,高于某个数值时自动关闭的智能化操作。 “之前我一直担心购买的测溶氧设备不准确,所以总是尽量多开增氧机,今年我重新购置了一款新的测溶氧设备,发现增氧机的利用率更加高效了,仅仅在电费这一项上,今年就节省了 1 万多块。 ”

尽管经过两年的摸索实践,纪士军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他并不满足于现状,明年他计划在养殖密度上进行进一步的提升。 总结自己这两年探索出来的养殖模式,纪士军坚信这是一条短平快的致富之路。 “养虾时间两个月多一点,一般 65 天就能养出 30 条规格的对虾,经过进一步的优化,说不定 60 天就能达到上市标准。 对虾在塘里的养殖时间越短,所面临的风险就越小。 能够早早地将对虾养到合适的规格并成功销售出去,将钱实实在在地赚到手里,才是最重要的。 目前我们的亩产量虽然只有 800 斤左右,但养殖成功率却很高,每一茬都能盈利,持续稳定的收入让养殖变得越来越轻松。 ”

纪士军还指出,现在很多养殖户把养虾这件事搞得过于复杂,常常为了各种细菌病害而忧心忡忡。 “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只要能够拿到优质的虾苗,将水质管理好,使用高品质的饲料,再加上细致入微的管理,如果这样还养不成功,那可能就真的没有办法了。 现在有些养殖户热衷于研究各种病害的治疗方法,但这其实是专家们的专业领域,普通养殖户很难完全琢磨透彻。 还有一些养殖户似乎对用药产生了依赖,每天睡觉前如果不给虾塘用点药,就会担心得睡不着觉。 但实际上,如果对虾没有出现问题,养殖户完全可以安心地睡个好觉,整天愁眉苦脸地担心这担心那,这样的养虾方式实在是太累了。 ”

在虾苗标粗阶段,纪士军选用的是铭治集团的苗生元,在成虾养殖阶段则使用铭治工厂化虾料。 “苗期的营养供给至关重要,这就如同小孩喝奶粉一样,一百来块的奶粉和几百块甚至上千块的奶粉,喝下去的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苗期的用料量相对较少,使用价格较高的苗料和中等价位的苗料,在成本上的增加并不明显,但放入大塘后的对虾在生长表现上却会有很大的差别,这些我们都是通过实际实验得出的结论。 ”

谈到成虾阶段为何也选择高档料时,纪士军给我们算了一笔详细的账。 他表示,对虾本身的体质良好,再加上温度、溶氧等各种养殖参数都适宜的情况下,对虾吃料会非常猛。 此时,投喂高档料和一般料在对虾提规格的速度上会存在明显的差异,如果能够提前十天半个月达到上市规格,那么在销售价格上可能就会多卖不少钱。 “而且由于我实际投喂成虾料的时间只有一个月,综合计算下来,养殖成本非常低,一斤虾的成本一般只有 8 块钱。 今年的虾价行情不太理想,但我却丝毫没有感受到压力。 ”

根据这两年的实验结果,纪士军的养殖模式每亩的利润都在 1 万元以上。 这种养殖模式具有成本低、周期短、成功率高、风险相对较小等诸多优势,纪士军认为它适合广大养殖户借鉴采用。 “目前我主要追求的是养殖成功率,并没有过度追求产量。 现在我们一亩地的产量只有 800 斤,按照一斤虾成本 8 块钱,售价 20 块钱来计算,毛利润就是一万六,再加上混养罗氏沼虾的收入,扣除所有成本后,一亩地能够盈利一万多,这对于很多人来说,肯定是非常满意的收益水平。 而且即便在今年行情最为低迷的时候,由于我们的养殖成本低,只要能够成功养出对虾,就能够盈利。 只要虾价不跌到个位数,采用这种模式养殖就一定能够赚钱。 ”

这两年,纪士军在对虾塘里尝试混养了一些罗氏沼虾。 由于原本对虾的养殖密度就不高,在养殖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损耗,混养罗氏沼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总产量不会太低。 “不过明年我打算减少罗氏沼虾的放苗量,预计 8 亩的塘只投放 10 斤苗。 因为如果罗氏沼虾的数量过多,到了养殖后期,罗氏沼虾的规格较大,在对虾脱壳期时容易对其造成损伤。 明年我计划将对虾的亩产量提高到 1200 斤左右,仍然会在成虾养殖阶段使用高档的对虾料,全力冲刺对虾的规格,争取让对虾更早达到上市标准,这样在面对市场行情变化时,我们就能够拥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毕竟有虾没价的时候我们可以等待价格回升,而有价没虾的时候就会非常被动着急了。 ”

虽然纪士军涉足养虾行业的时间不算太长,但他深知对虾适应性的重要性。 例如在水温控制方面,虾苗引进时的温度与苗棚内的水温不能相差过大。 “从海南引进虾苗时,虾苗的温度通常在 20 度出头,如果养殖户一下子将水温加到 28 度左右再放苗,很多虾苗会因为温差过大而被直接烫死。 正确的做法是,让虾苗慢慢适应新的环境,然后再逐渐升高水温。 ”

再比如水质调节中,如果亚硝酸盐或其他参数偏高,养殖户千万不能急于求成,一下子将其降到安全值。 “一定要循序渐进地进行调节,再着急也不能操之过急,因为降得太猛,对虾苗的适应性会产生极大的挑战,很可能会引发各种问题。 ”

今年,纪士军自己使用的海品虾苗,再加上销售给周边养殖户的,总量达到了三四千万尾。 “一次成功或许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我现在的养殖模式经过 6 茬的实践,成功了 5 茬,这个成功率是非常可观的。 要知道,养殖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都可能导致失败,而优质的虾苗就是成功的首要关键因素。 预计明年我能够销售 2 - 3 亿尾的海品虾苗,一方面是周边的养殖户看到我养殖成功,会主动来询问我使用的虾苗来源;另一方面,一些收虾的老板在熟悉了我的养殖模式后,也会帮忙介绍一些养殖户朋友给我。 ”

纪士军的成功经验为建湖县乃至全国的南美白对虾养殖户提供了一个极具价值的参考范例,相信在他的引领下,会有越来越多的养殖户走上这条短平快的致富之路,共同推动南美白对虾养殖产业的蓬勃发展。 "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