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对虾放苗前注意这几个要点,有效提高成活率(放对虾苗前需要做什么工作)

2025-01-31人已围观

对虾放苗前注意这几个要点,有效提高成活率

"《对虾放苗前关键要点全攻略:筑牢成活率提升之基》

在南美白对虾养殖这一复杂而精细的领域中,技术要点犹如繁星闪烁,而放苗环节无疑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颗。 以华北地区(包括博兴、昌邑、寒亭、莱州、东营、利津县、河口区、沾化等地)的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为范例,深入剖析其放苗过程中的制约因素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无疑将为广大养殖朋友们提供极具价值的参考与借鉴,助力他们在养殖之路上稳步前行,收获丰硕成果。

一、水源:养殖根基的审慎抉择

水体,作为水生动物赖以生存的家园,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对虾放苗的成败。 在华北地区,水资源的紧缺状况使得对虾养殖的水源多依赖于地表水。 然而,不同来源的地表水所含的营养元素却存在着显著差异,宛如一幅斑斓却又复杂的画卷。

部分水源以生活污水为主,这类水体犹如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其氨离子浓度相对较高,为水中浮游生物的繁衍提供了丰富的养分,使得浮游生物量颇为可观。 这些浮游生物不仅能为虾苗提供充足的天然饵料,还在光合作用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溶解氧,为虾苗的生存和早期生长营造了看似有利的环境。 但另一方面,生活污水中往往含有较高比例的有机磷成分,这就如同在水体中埋下了一颗 “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发大面积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水华”。 “水华” 一旦爆发,藻类会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随后迅速死亡并分解,消耗水体中的大量氧气,导致水质急剧恶化,严重威胁虾苗的生存。 因此,在选择放苗的水源时,养殖者务必对当地的水源情况进行深入、透彻的了解,权衡利弊,避免因一时的饵料和溶氧优势而忽视了潜在的巨大风险。

与此同时,我们还不得不警惕那些夹杂着工业污水的水源。 这类水中常常含有各种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农药残留以及酸碱性异常的成分等。 这些有害物质就像是隐藏在暗处的 “杀手”,即使在极低的浓度下,也可能对虾苗的娇嫩机体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严重影响其成活率和健康状况。 在这种情况下,放苗前的水质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如同为虾苗的生存环境进行一次 “安检”,能够及时、精准地发现水源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让养殖者果断规避这些有问题的水源,为放苗成功奠定坚实的前提和可靠的保证。

此外,经过多年的养殖实践反复验证,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逐渐浮出水面:水源盐度高于 10‰的精养池塘,在南美白对虾的养殖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数量和严重程度,远远超过盐度低于 10‰的池塘。 这不仅体现在对虾的生长发育受到诸多阻碍,如生长缓慢、易患病等,还直接反映在养殖效益的大幅降低上。 因此,从优化养殖效果和降低风险的角度出发,南美白对虾精养池塘的水源盐度最好控制在不高于 10‰的范围内,为对虾的生长创造一个相对稳定、适宜的盐度环境。

二、盐度:精准匹配的关键所在

在南美白对虾的养殖世界里,虾苗的淡化技术如今已经日臻成熟,育苗场具备根据养殖户的多样化需求提供各种盐度苗种的能力,其盐度范围广泛,涵盖了 0‰ - 40‰。 然而,正是由于各地区的水源条件千差万别,既有淡水区域,又有咸水、微咸水地带,使得盐度成为了对虾苗种放养成功与否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育苗场淡化虾苗的盐度与放苗池塘的盐度之间,存在着一种微妙而又至关重要的平衡关系。 实验数据清晰地表明,当两者盐度上下相差在 5‰以内时进行放苗,对虾苗的影响相对较小,其成活率和后续的生长发育基本能够维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 但倘若盐度相差超过 5‰,虾苗就会陷入生存困境,出现一定程度的死亡率,而且随着盐度差距的不断拉大,虾苗的死亡率也会呈直线上升趋势。 这就如同让一个长期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突然置身于高海拔的缺氧环境中,身体会因无法适应而出现各种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对于养殖者而言,在选择虾苗时,务必与育苗场进行充分、细致的沟通,准确把握虾苗的盐度情况,并结合自己池塘的实际盐度,确保两者基本保持一致,为虾苗的放养提供一个无缝对接的盐度环境,最大程度地提高其成活率和初期的生长活力。

三、温度:适宜区间的精准把握

南美白对虾展现出了较为广泛的水温适应性,其能够生存的水温范围在 6℃ - 39℃之间。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在这个宽泛的区间内,对虾都能处于最佳的生长状态。 事实上,其存活、摄食及生长的适宜水温集中在 18℃ - 35℃,而最适宜的水温则是 30℃ - 33℃这一相对狭窄的区间。

在对虾苗的早期生长阶段,较高的温度确实能够加速其生长和变态的进程,就如同为其成长按下了 “加速键”。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水温过高犹如一把 “双刃剑”,虽然在短期内能够让虾苗快速蜕变,但也可能引发一系列负面问题,如畸形和纤细虾苗的出现。 这些畸形和纤细的虾苗,其身体结构和生理机能往往存在缺陷,在后续的养殖过程中更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成活率和生长性能也会大打折扣。

因此,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最适水温的低限温度,即 28℃ - 30℃进行放苗,被实践证明是效果最佳的选择。 这一温度区间既能保证虾苗具有相对较快的生长速度,又能有效避免因温度过高而导致的畸形和体弱问题,为虾苗的健康成长和未来的高产丰收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pH:酸碱平衡的微妙艺术

南美白对虾虾苗对于水体酸碱度的变化极为敏感,犹如精密的 “酸碱探测器”。 放苗时,适宜的 pH 值范围应控制在 7.6 - 8.6 之间。 当 pH 值大于 9.0 时,就如同将虾苗置于一个充满危险的 “酸性陷阱” 中,其成活率将会大幅降低。 这是因为过高的 pH 值会对虾苗的生理机能产生严重的干扰,破坏其体内的酸碱平衡和渗透压调节机制,进而影响其正常的呼吸、摄食和排泄等生理活动,使虾苗的生存面临巨大挑战。

pH 值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化学指标,更是影响虾苗渗透压调节机制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 pH 值小于 7.5 时,虾苗的蜕皮过程将会受到阻碍,导致甲壳软化。 甲壳作为虾苗身体的重要保护屏障,一旦软化,虾苗就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增加患病的风险,严重影响其生长和存活。

鉴于放苗前通常会进行清塘操作,一般情况下,pH 值不会过低。 但如果在检测过程中发现 pH 值过高,养殖者可以采取一系列有效的调节措施。 例如,通过换水来稀释水体中的碱性物质,降低 pH 值;增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 pH 值带来的负面影响,因为充足的氧气有助于维持水体的生态平衡;此外,还可以合理使用降碱剂等化学物质进行精准调节,确保水体的 pH 值稳定在适宜的范围内,为虾苗的放苗成功提供有力的保障。

五、藻类调控:藻相平衡的精心雕琢

水体浮游生物量,尤其是藻类的种类和数量,在对虾放苗过程中占据着关键技术点的重要地位,犹如一场精细的 “生态拼图”。 如果水源本身呈现偏碱性的特质,再加上藻类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吸收二氧化碳,这将会间接地促使水体碱性进一步增强。 随着水体碱性的逐渐升高,虾苗的生存环境将逐渐恶化,其成活率也会随之越来越低,如同在一个逐渐收紧的 “生存牢笼” 中挣扎。

因此,在放苗前精心调控出良好的藻相,无疑将大大提高放苗的成功率,为虾苗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生态家园。 藻类的种类繁多,其中大部分绿藻门、硅藻门的藻类属于有益藻,它们就像是虾苗成长道路上的 “良师益友”,在放苗前可以作为优质的饵料生物进行定向培养。 这些有益藻不仅能够为虾苗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促进其生长发育,还能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维持水体的溶解氧含量,保持水质的清新和稳定。

然而,与之相对的是,大多数蓝藻、甲藻、裸藻等则属于不良藻类,它们宛如一群 “不速之客”,既不能被虾苗消化利用,还会在大量暴发时引发一系列严重问题。 这些不良藻类的疯狂生长会导致水体 pH 值急剧升高,如同在水体中掀起一场 “酸碱度风暴”,使得虾苗难以适应,从而造成大量死亡。 因此,在放苗前,养殖者必须采取果断措施,彻底清除这些不良藻类,确保水体中藻相的健康和稳定。

在实际操作中,放苗之前掌握好肥水力度至关重要,这需要养殖者根据池塘的实际情况和水源特点,精准地控制肥料的使用量和种类。 同时,要特别注意控制含磷元素肥料及制剂的使用,因为磷元素是藻类生长的关键营养物质之一,过量的磷输入可能会导致不良藻类的过度繁殖。 通过科学、合理的肥水管理和藻类调控,养殖者能够营造出一个适宜虾苗生长的藻相环境,为放苗成功增添一份坚实的保障。

六、光照:明暗之间的微妙平衡

光照,作为放苗过程中的一个制约因素,其影响力虽然相对较为间接,但却不容忽视,犹如一场幕后的 “光影魔术”。 光照强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藻类的光合作用效率。 当光照强度不足时,藻类的光合作用就会变得微弱,如同一个动力不足的 “氧气制造工厂”,无法为水体提供充足的溶解氧。

在持续的无光照条件下,水体将会陷入缺氧的困境,如同一个窒息的 “生态空间”。 此时,微生态平衡将被无情地打破,有害微生物会趁机大量繁殖,如同 “黑暗中的幽灵”,在水体中肆虐。 同时,池底的有机物在缺氧环境下分解,会产生各种有毒物质,如氨氮、硫化氢等,这些有毒物质就像是隐藏在水中的 “毒刺”,对虾苗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

南美白对虾放苗要求水体溶解氧在 6mg/L 以上,这是虾苗生存和初期生长的基本保障。 因此,为了满足这一条件,放苗最好选择在光照条件良好的时候进行,让藻类能够充分发挥光合作用,为水体注入充足的氧气。 但如果遇到光照持续偏低的情况,养殖者则需要及时采取增氧措施,如开启增氧机、投放增氧剂等,确保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稳定在安全范围内,为虾苗的生存和适应提供一个稳定、富氧的环境。

七、天气:天时地利的审慎把握

天气状况,宛如一把高悬在对虾养殖上空的 “达摩克利斯之剑”,对虾池的水环境和对虾的生存状态有着深远的影响。 当虾池水体的理化因子在恶劣天气的影响下发生剧烈改变时,南美白对虾会迅速进入应激状态,这就如同人体在遭受外界强烈刺激时会产生紧张和不适反应一样。

处于应激状态的对虾,其身体会表现出一系列明显的症状,虾体发红,触须、尾扇基部尤为明显,摄食速度明显放缓甚至停止摄食,如同失去了食欲的 “美食家”。 它们还会沿池边疯狂游动,仿佛在寻找一个安全的 “避风港”,极易受惊跳跃,在这个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断须、黄鳃、黑鳃等损伤,壳也会变得软、薄、易碎,如同失去了坚固铠甲的 “战士”。 这些症状都是南美白对虾应激反应的典型表现,严重影响着对虾的健康和成活率。

恶劣的天气条件,如冷空气、大风、暴雨等,均会成为引发虾池水环境恶化的 “罪魁祸首”。 冷空气和降雨会导致池水上下层的水温出现明显差异,这种水温的不均衡就像是在水体中制造了一个 “温度漩涡”,引发虾苗的应激反应,使其身体机能受到干扰,免疫力下降。 大风天气则会掀起汹涌的风浪,如同一场 “水上风暴”,将虾苗无情地打上池岸,导致大量虾苗死亡。 而暴雨不仅会使池水的盐度、酸碱度等理化指标发生剧烈变化,还会引发对虾应激性蜕壳,使对虾在脆弱的蜕壳期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攻击和环境的伤害。

因此,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养殖者务必保持高度的警惕,坚决不宜进行放苗操作。 只有选择在天气晴朗、稳定,水温、水质等环境条件相对适宜的情况下放苗,才能为虾苗提供一个良好的起始环境,让它们能够顺利地适应新的家园,开启健康成长的旅程。

综上所述,南美白对虾放苗的制约因素众多且复杂,每一个因素都如同链条上的一环,紧密相连,缺一不可。 养殖户必须以严谨、科学的态度,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深入了解每一个环节的关键要点和应对方法,合理地选择放苗时机,精心呵护每一批虾苗,才能在对虾养殖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第一步,为实现高产、高效、可持续的养殖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收获满满的养殖硕果。 "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