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风云变幻! 全球虾出口第一的生产国,为何能够取得如此成绩? (中国的虾出口到美国)

2025-02-02人已围观

风云变幻! 全球虾出口第一的生产国,为何能够取得如此成绩?

"《厄瓜多尔虾产业崛起之路:剖析全球虾出口霸主的成功密码》

在当今风云变幻的国际贸易舞台上,厄瓜多尔虾产业宛如一颗耀眼的巨星,闪耀夺目,牢牢占据着全球虾出口第一的宝座。 究竟是什么让这个国家的虾产业取得如此辉煌成就?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深入探寻其中的奥秘。

一、出口创纪录,市场多元化成效显著

厄瓜多尔虾出口的成绩单堪称惊艳,持续打破纪录,一路高歌猛进。 该国 10 月的出口数据宛如一份华丽答卷,清晰地展示出其强劲的发展势头。 今年,总出口量如同雨后春笋般增长了 31%,一举达到 672136 吨;总价值相较于 2020 年更是上扬 19%,飙升至 39 亿美元。 与此同时,平均价格也不甘示弱,增长了 10%,稳稳站在了 2.67 美元 / 磅的高位。 这意味着厄瓜多尔的出口商们迎来了黄金时期,凭借着比 2020 年更高的价格,将更多优质虾产品输送至全球各地,让世界品尝到来自厄瓜多尔海域的鲜美。 所以,毫不夸张地说,2021 年对于厄瓜多尔虾产业而言,绝非艰难时世,而是一个蓬勃发展、迈向新高度的丰收之年。

在市场多元化布局方面,厄瓜多尔展现出了非凡的谋略与远见。 长期以来,中国市场作为其重要的出口目的地,曾占据着相当高的份额,但近年来,厄瓜多尔巧妙地调整战略,逐步降低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 数据见证了这一转变,从 2020 年的 53% 稳步下降至 2021 年的 45%。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市场如同一块迅速崛起的新大陆,在厄瓜多尔的总出口份额中提升速度最快,从 18% 一路飙升至 22%,展现出强大的市场吸纳力。 欧盟市场同样不甘示弱,斩获明显增长,尽管目前仍位居厄瓜多尔虾出口的第二大市场宝座,但按照当前的发展趋势推测,倘若势头不减,美国极有可能在 2022 年一举超越欧盟,改写市场格局。 如今,欧盟和美国联手占据了厄瓜多尔虾出口市场份额的 46%,这充分表明厄瓜多尔虾产业已成功迈出关键一步,摆脱了对单一市场的过度依赖,开启多元化发展新篇章。

二、出口商格局:巨头领航,新秀崛起

厄瓜多尔的虾出口商们,在这场产业盛宴中各自演绎着不同的精彩。 图 1 犹如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剖析了厄瓜多尔最大出口商的出口量变迁,让我们得以一窥其从 2015 年到 2019 年,以及 2021 年 1 月到 10 月的出口趋势风云变幻。 其中,一些大型出口商脱颖而出,出口增长势头迅猛得如同猎豹出击。 Santa Priscila 宛如一位英勇的先锋,率先突破 110000 吨的出口大关,气势如虹;Omarsa 紧随其后,成功跨越 80000 吨的高峰;Songa 也不甘示弱,步步紧逼,接近突破 60000 吨的关键节点。

截至 2021 年 10 月,细细盘点前三名出口商(Santa Priscila、Omarsa 和 Songa)的成绩单,会发现它们相较于 2019 年分别斩获了 5%、3% 和 9% 的增长佳绩。 与 2019 年横向对比,前三名的市场份额坚如磐石,稳稳占据总出口的 37%;再将时间轴拉长,与 2015 年相比,它们的市场份额强势上扬 5%,这无疑彰显出其在厄瓜多尔虾出口领域日益巩固的主导地位。 而这一市场份额的显著增长,Santa Priscila 功不可没,其出口量从 2015 年的 13% 一路飙升至 17%,产量更是从当年的 4.4 万吨呈火箭式增长,到 2021 年 1 - 10 月已高达 11.4 万吨,成长轨迹令人瞩目。 放眼全球,除了由日本三井集团鼎力支持的越南 Minh Phu 公司能与之勉强抗衡外,几乎难寻对手。 Omarsa 作为第二大出口商,实力同样不容小觑,出口量攀升至 80000 吨,相较于 2015 年的 32000 吨实现质的飞跃,如今在厄瓜多尔虾总出口量中占比达 12%,而 2015 年仅为 10%。 Songa 则以 57000 吨稳居前三甲,较 2015 年的 28000 吨有了大幅提升,且与 2015 年一样,稳稳占据厄瓜多尔虾总出口量的 8%。 值得一提的是,纵观全球虾出口格局,没有哪个国家能像厄瓜多尔这般,前 3 名出口商坐拥如此庞大的市场份额,堪称行业奇观。

然而,并非所有出口商都能在这场盛宴中满载而归。 从 CNA 的出口数据深入挖掘,会发现前 10 大出口商中有 5 家未能超越 2019 年的全年业绩。 Expalsa 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从 2019 年的 64000 吨(位列第 3 名)一路下滑至 2021 年 10 月的 32000 吨(降至第 5 名),与 2019 年相比显得疲软无力,甚至相较于 2015 年的 44000 吨都出现了衰退迹象,背后缘由令人费解。 遗憾的是,目前尚未能获取 Expalsa 出口下降背后的深层原因,以及是否存在部分出口业务以另一家公司名义运作的隐情。

三、小型出口商:潜力股的逆袭之路

尽管与 Santa Priscila 等行业巨头动辄数以万吨计的出口量相比,那些年出口量在 5000 吨至 16000 吨之间的小型出口商看似微不足道,如同繁星中的微光。 但倘若将视野拓宽至全球虾出口市场,便会发现这些小型出口商实则暗藏巨大潜力,不容小觑。 就当下而言,出口 5000 吨虾绝非易事,这意味着每年需要有条不紊地运输约 250 个集装箱,这个运输量远远超过大多数欧盟进口商每年的采购规模。 以孟加拉国为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斑节对虾出口国之一,其国内虾出口商平均出口量仅接近 1000 吨,与之相比,厄瓜多尔的小型出口商优势尽显。

让我们将目光聚焦图 2,仔细审视这些出口增长最为明显的前 10 名小型出口商,他们的故事同样精彩纷呈。 其中一些公司有着浓厚的农业背景,近年来敏锐捕捉到虾产业的发展机遇,毅然跨界参与加工和出口虾产品,开启了逆袭之旅。 Promaoro 便是这类公司中的佼佼者,宛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今年,其出口量已成功突破 15000 吨大关,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甚至有望在年底冲击 18000 吨的新高,相较于 2019 年实现了 50% 以上的飞跃式增长,较 2015 年更是实现了翻倍增长。 回溯 Promaoro 的发展历程,公司成立于 2013 年,凭借着 800 公顷的广袤养殖场,自身产能能够撑起出口总量的 30%,其余约 70% 的虾产品则通过与其他养殖场的紧密合作采购而来,形成了优势互补的产业链协同模式。

ExportQuilsa 的发展轨迹同样引人入胜,在 2015 年的出口数据中难觅其踪,但实际上,公司早在 2007 年左右便已涉足对虾养殖行业,默默深耕。 2011 年,公司迈出关键一步,开始销售自己在其他地方精心加工的虾产品,逐步打开市场。 2018 年,公司更是高瞻远瞩,开设了自己的加工厂,实现了全产业链布局。 这一系列战略举措成效显著,其出口量从 2019 年的约 6000 吨一路飙升,预计今年年底有望达到 18000 吨,实现跨越式发展。

Natluk 原本是金枪鱼和其他野生捕捞海鲜领域的知名出口商,凭借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近年来果断进军对虾出口市场,同样收获颇丰。 去年 10 月份,其对虾出口量一举超过 5600 吨,按照当前的增长势头,今年年底有望攀升至 7000 吨左右,成为虾产业领域的一股新兴力量。

Expotuna 和 Propemar 则选择了一条殊途同归的发展道路,它们在海鲜出口领域已深耕超过 15 年,积累了丰富的市场资源和行业经验。 为了顺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满足客户日益多样化的需求,近年来纷纷将业务触角伸向虾出口领域,并且取得了初步成效,出口量均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此外,诸如 Frigopesca、Procamaronex 和 Winrep 等公司,作为独立的加工商和出口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奋力拼搏,出口量稳步上扬,目前正雄心勃勃地试图在厄瓜多尔各虾养殖区中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 无论出身背景如何,这些小型出口商都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成长,在未来的几年里,它们的发展潜力被行业内外广泛看好,有望成为厄瓜多尔虾产业持续繁荣的新引擎。

四、认证驱动:品质保障,接轨国际

随着厄瓜多尔虾产业迈向全球市场的步伐日益加快,国际认证成为了众多出口商的必争之地。 为了满足日益多元化的出口市场需求,厄瓜多尔的许多出口商深刻认识到,必须全力以赴让自家的养殖场获得国际权威认证,以此提升产品竞争力,叩开高端市场的大门。 这一市场需求的强烈驱动,直接导致获得 BAP(最佳水产养殖规范)和 ASC(水产养殖管理委员会)认证的养殖场数量如雨后春笋般急剧增加,与之相伴的是,出口获得认证虾的数量也呈现出迅猛增长的态势。

图 3 犹如一面清晰的镜子,映照出认证养殖场的数量及生产的认证虾数量的惊人变化。 回顾 2018 年至 2019 年,这一时期见证了认证虾产量从 50000 吨跃升至 89000 吨的华丽转身,获得认证的养殖场数量也从 25 个稳步增长至 37 个,增长曲线令人振奋。 此后,尽管 2020 年受诸多因素影响出现了些许波折,认证养殖场数量有所下降,但进入 2021 年,行业迅速回暖,养殖场数量进一步攀升至 60 个,认证虾产量更是一举突破 118000 吨大关,再创历史新高。

然而,这一路的成长并非一帆风顺。 ASC 相关负责人坦言,认证养殖场数量下降的背后,是审核失败和认证取消的无奈现实。 值得着重强调的是,即便成功通过 ASC 认证,但若养殖场在后续运营过程中未能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同样将面临认证被撤销的风险,这无疑为养殖场敲响了警钟,时刻提醒着它们要坚守品质底线。

在认证养殖场数量的竞争赛道上,ASC 目前暂时领先于 BAP。 截至目前,厄瓜多尔仅有 17 个养虾场获得了 BAP 认证,而 ASC 认证的养殖场数量则更为可观。 有趣的是,ASC 认证的养殖场和 BAP 认证的养殖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重叠现象,这意味着许多大型养殖场凭借雄厚实力斩获双重认证,进一步巩固了自身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 但随着厄瓜多尔虾产业全力进军美国市场,鉴于美国市场对 BAP 认证的认可度较高,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的厄瓜多尔养殖场积极投身 BAP 认证,掀起新一轮的认证热潮。

尽管获得 ASC 和 BAP 认证的养殖场数量在持续攀升,但冷静审视现状便会发现,这些认证养殖场的产量目前仅占厄瓜多尔虾出口总量的一小部分,大约仅为 1% 或 2%,绝大多数养殖场仍游离于认证体系之外,并且短期内可能难以获得认证。 深入探究其中缘由,主要是因为部分出口市场对虾产品并未强制要求必须获得认证,在这种市场环境下,许多养殖场缺乏主动认证的动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厄瓜多尔虾产业的整体品质形象,实现市场多元化发展的宏伟目标,厄瓜多尔还精心推行了可持续虾合作伙伴关系(SSP)。 这一创新性举措旨在为厄瓜多尔虾产业注入新的活力,使其与其他地区的虾产品(尤其是亚洲虾)形成鲜明区分,并且目前已初显成效。 SSP 对参与的养殖场提出了一系列严格要求:首先,必须获得 ASC 认证,并且借助 IBM 的区块链平台,进一步确保产品的可追溯性,让消费者能够清晰了解每一只虾从养殖场到餐桌的全过程;其次,要郑重承诺在整个养殖过程中绝不使用抗生素,保障虾产品的绿色、健康品质;最后,还要科学评估在养殖过程中使用药物可能对虾产生的影响,做到精准用药、安全养殖。 有了这些严格要求的保驾护航,SSP 成功助力厄瓜多尔虾在国际市场脱颖而出。 虽然目前尚不确定欧洲和美国的进口商在承诺只购买 BAP 或 ASC 认证的虾后,是否愿意为 SSP 认证的虾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溢价,但可以肯定的是,SSP 合作伙伴们的前期投资必将收获丰厚回报。 这是因为欧洲众多进口商已越来越将厄瓜多尔视为认证虾的主要出口国,市场认可度与日俱增。

厄瓜多尔虾产业凭借着出口增长、市场多元化、出口商奋进以及国际认证驱动等多方面的协同发力,铸就了如今全球虾出口霸主的地位。 在未来的征程中,只要继续沿着这条创新发展、品质至上的道路稳步前行,相信厄瓜多尔虾产业必将续写辉煌,为全球消费者带来更多优质、美味的虾产品。 "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