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对虾微孢子虫防治措施(对虾有孢虫应采取什么措施)

2025-02-22人已围观

对虾微孢子虫防治措施

"以下是重新编辑调整、润色、扩写补充完善后的文章内容:

对虾微孢子虫防治措施

在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许多虾农常常会遇到对虾生长缓慢,但却未出现大量死虾及其他明显异常症状的情况,而这背后的原因之一,很可能就是容易被忽视的对虾微孢子虫1。 目前,对虾微孢子虫尚无十分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通过严格的管理措施来降低感染几率就显得尤为重要1。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防治措施:

严格把控活饵及种虾

对于池塘暂养的种虾,必须严格管理活饵的投喂。 尤其是要避免投喂感染了虾肝肠胞虫(EHP)的活饵,因为 EHP 可通过粪便传播,种虾一旦摄食沙蚕、花蛤、鱿鱼和本地丰年虫等,感染 EHP 的风险会显著升高。

如果在养殖过程中必须使用活饵,那么一定要对活饵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建议采用冷冻、巴氏消毒或者 X 射线消毒等方法,确保活饵的安全性,从而降低种虾感染 EHP 的概率。

确保所购虾苗无病原

在选购虾苗时,要坚决杜绝投放携带任何一种病原体的幼体进行养殖。 虾苗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养殖过程的成败,因此必须严格把关。

在投放虾苗前,务必通过 PCR 检测等先进技术对虾苗进行全面检测,重点检测是否感染 EHP。 一旦发现检测结果有异样,即便池塘的水质已经调控得十分合理,也绝不能投放此类虾苗,必须秉持宁缺毋滥的原则,确保虾苗的健康无病。

强化塘底杀虫消毒

部分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较为粗心,对上一造养殖期间已感染 EHP 的池塘仅仅进行简单消毒后就直接肥水、放苗,这种做法存在很大的风险。

由于 EHP 的孢子具有很厚的细胞壁,其外壳含有几丁质,这使得孢子的结构非常坚固,即使使用很高浓度的氯制剂等药物也难以穿透,从而无法将其有效灭活。 因此,对于感染过 EHP 的池塘,应采取更加彻底的消毒措施,如使用高浓度石灰 + 烧碱浸泡虾塘,提高 pH 值,促使虾肝肠胞虫出芽,然后再使用专门的药物进行扑杀,确保塘底的 EHP 被彻底清除。

切断水源传播途径

EHP 的病原体可能存在于外界水源的有机质或浮游动植物中,所以在下一造对虾养殖前,对水源的病原杀灭工作至关重要。

建议在蓄水池或沉淀池中使用足够的碘制剂对水源进行处理,以消除其中的病原菌,同时,要定期对水源进行检测,确保水源的清洁和安全,从源头上切断 EHP 的传播途径。

增强对虾自身免疫力

对虾体质的强弱与感染病原的风险密切相关,体质强的对虾能够更好地抵御各种病原的入侵。

在养殖期间,应投喂营养均衡的高档对虾配合饲料,避免使用单一的高蛋白饲料,同时可在内服饲料中添加多维、矿物质等保健产品,如肝胆疏宁等,以增强对虾的抗病能力。 此外,还应尽量减少投喂鲜活饵料,防止未知病原菌随着鲜活饵料进入养殖池中,引发对虾发病死亡。

保持池底清洁卫生

保持虾池底的清洁对于对虾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 可以在虾池中建立类似 “卫生间” 的区域,方便对虾排泄,及时清理池底的残余饵料、粪便等污染物,使池底有害细菌含量维持在较低水平。

巧妙运用沸石粉,以及过硫酸钠等强氧化性的改底产品,定期对池底进行氧化处理,有效分解有机质并杀灭有害细菌,为对虾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减少微孢子虫的滋生和传播。

合理使用拌料虾蟹壮

在养殖过程中,可在饲料中拌喂 “虾蟹壮”。 当对虾体内孢子虫数量在 3 万个以下时,“虾蟹壮” 中的孢克成分可以有效抑制对虾体内孢子虫的繁殖。

即使无法彻底杀死孢子虫,通过使用 “虾蟹壮” 也能够让对虾保持相对健康的生长状态,正常生长发育,最终实现出大虾的目标。

对虾微孢子虫的防治需要养殖户在各个养殖环节都严格把关,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微孢子虫的感染,确保对虾养殖的健康和效益。 同时,养殖户还应密切关注对虾的生长状况,定期进行检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