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干货:对虾感染孢子虫,最好的治疗办法就是做好预防(对虾有孢虫应采取什么措施)
2025-03-03人已围观
干货:对虾感染孢子虫,最好的治疗办法就是做好预防
"《干货:对虾感染孢子虫,最好的治疗办法就是做好预防》
在南美白对虾的养殖过程中,不少虾农都曾遇到过这样令人头疼的问题:对虾生长得十分缓慢,然而却没有出现大量死虾的现象,也看不到其他特别明显的异常症状。 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是多种多样的,而其中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原因,那就是对虾感染了孢子虫。 那么,对于对虾孢子虫病,您究竟了解多少呢? 接下来,咱们就对它进行简要且深入的分析。
一、病理
南美白对虾所患的肝肠孢子虫病,其传播方式主要是靠水平传播,也就是经口传播哦。 有些说法称此病既能水平传播又能垂直传播,其实这是不科学的呢。
肝肠孢子虫有着比较简单的生活史,而且整个周期很短,仅仅在 5 - 11 天左右哦。 也正因如此,一旦对虾感染了这种病菌,病情往往会爆发得很快呢。 它在整个发育过程中,都不需要转换宿主,其发育的各个阶段都是在由宿主小肠上皮细胞膜与胞质间形成的纳虫空泡内进行的哦。
具有感染性的是孢子化卵囊,当这些卵囊被易感动物吞食并且消化之后,就会释放出孢子,孢子会附着在肠上皮细胞上开始发育,随后产生的卵囊又会随着染病动物的粪便排出到外界环境中,这样一来呀,就会造成环境污染,进而使得病情不断地扩大蔓延,给整个养殖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呢。
二、感染症状
孢子虫病属于一种较为常见且危害较大的慢性疾病哦。 这种病症在 1 - 3 厘米的幼虾身上比较多见,不过呢,仔虾、幼虾以及成虾都有可能被感染患病哦。
一旦感染了孢子虫病,病虾会出现诸多明显的症状呢。 它们游动起来变得迟缓,常常浮游在池边,摄食量也会大幅度减少,甚至会停止摄食,生长更是陷入停滞状态,体质也随之逐渐衰弱下去。 情况严重的话,还会出现肠炎、肌肉萎缩以及肝胰腺萎缩等症状呢。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孢子虫病一般不会导致对虾大量死亡,但它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会让对虾生长缓慢,出现那种 “干吃不长” 的情况,而且个体之间的差异会变得很大,还常常伴有白便的现象哦。 另外呀,由于这个病是慢性疾病,它很容易会同弧菌混合感染,一旦混合感染了,致病率可就能够达到 60% 以上了呀,这无疑会给养殖户带来更大的损失呢。
三、传播途径
在自然的饲养条件下呀,孢子一旦被寄主吞入消化道后,就会迅速被活化,然后接着去侵染对虾的肠道、肝脏或者其他组织呢。
从微孢子虫的致病机理来分析,它的主要感染途径就是通过口进入消化道,进而感染寄主细胞哦。 在野生的褐对虾和白对虾群体中也发现了这样的情况,由于它们摄食了被微孢子虫寄生的其它生物饵料,所以也会被感染上微孢子虫病呢,由此可见,微孢子虫病在野生的对虾中也是时有发生的呀。
基于它的这些传播途径,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重要结论哦:
微孢子虫病应该不存在隔代传播的情况,也就是说,亲虾大概率是不会直接把微孢子虫病传染给虾苗宝宝的哦,这一点养殖户们可以稍微放心一些,不过也不能因此就放松警惕呀。
微孢子虫病的预防重点应该放在创造一个良好的水质环境上,要尽可能减少水体中的腐败物以及其他有害生物的存在,这样才能从源头上降低对虾感染微孢子虫病的风险呢。
四、防控技术
在面对对虾孢子虫病的防控问题上,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哦:
选购虾苗环节:要选择大品牌的优质虾苗哦,而且这些虾苗必须是经过严格检测的,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防止苗种携带孢子虫病菌,从源头把好关,为后续的养殖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呢。 毕竟,如果一开始虾苗就携带了病菌,那后续养殖过程中发病的风险可就大大增加了呀。
换水管理方面:在已经发现该病的养殖区域,换水的时候可得格外小心哦,尽量少换水。 要是确实需要换水的话,那么换进来的水一定要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才行呀,这样可以避免将外界可能携带的孢子虫病菌引入到养殖池塘内,防止病情进一步扩散呢。
水质调节工作:在整个养殖过程中,要经常使用一些专业的产品来调节并稳定水质哦。 因为水质一旦发生变化,就很容易诱发对虾孢子虫病的发病呢,只有让水质始终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且适宜对虾生长的状态,才能保障对虾健康成长,减少患病的几率哦。
拌料投喂措施:可以在投喂的饲料中拌入一些保肝护肠的产品哦,这样做既能起到保健肠道的作用,让对虾的肠道功能更加健康完善,又可以增强对虾自身的免疫力,使它们在面对病菌侵袭的时候,有更强的抵抗力,从而更好地抵御孢子虫病的侵害呢。
池塘底部环境保障:要重视池塘底部环境的维护哦,尽量减少孢子虫在底部滋生的可能性。 因为池塘底部如果环境较差,存在大量的有机物残留等情况,就很容易成为孢子虫滋生繁殖的温床,所以保持底部环境的清洁、稳定,对于防控孢子虫病也是至关重要的呢。
总之呀,当我们面对对虾孢子虫病的时候,一定要秉持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的宗旨,切实贯彻 “全面预防、积极治疗” 的理念,努力做到 “无病预防、有病早治” 哦。 在实际操作中,要选好苗种、严格把控水源,防止病原入侵,同时还要搞好养殖池塘的底质、水质等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并且密切关注周围养殖场的状态,仔细观察自己养殖场内对虾的情况,定期做好相关的检查、检测工作,只有这样全方位地做好防控措施,才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对虾感染孢子虫病的风险,保障养殖效益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