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淡水虾怎么养? 四种常见淡水虾的养殖技术大全(养淡水虾的基本知识)

2025-04-01人已围观

淡水虾怎么养? 四种常见淡水虾的养殖技术大全

"标题:《淡水虾养殖全攻略:揭秘四种常见淡水虾的养殖秘籍》

在当今蓬勃发展的水产养殖领域,淡水虾养殖宛如一颗耀眼的新星,近年来备受养殖户们的青睐。 这不仅归因于其广阔的市场需求,仿佛一片亟待开拓的富饶蓝海,更得益于其可观的经济效益,为养殖户们开启了致富的大门。 而在众多淡水虾养殖品种之中,淡水龙虾、日本沼虾、罗氏沼虾和澳洲龙虾堪称四大 “主力军”,各自以独特的魅力与优势,吸引着养殖户投身其中。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养好这些淡水虾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深入探寻它们的养殖技术奥秘。

一、淡水龙虾养殖技术:构建适宜家园,精细呵护成长

养殖设施:

淡水龙虾的理想栖息之所,池塘面积通常以 4 - 10 亩为宜,这般规模恰似一个恰到好处的 “生态社区”,既便于日常管理操作,又能为龙虾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 池塘深度维持在 1 - 1.5 米,既能确保夏季高温时有凉爽的深水区域供龙虾避暑,又能在冬季寒冷时,底层水温相对稳定,助力龙虾安然越冬。 池底平坦宛如镜面,底质以壤土为佳,壤土优良的保水性如同为池塘穿上一层 “保暖内衣”,使得水位易于精准调控,为龙虾营造稳定的水环境。 水源充足且水质无污染,清澈的水流似生命的源泉,源源不断地注入生机;同时,建好进排水渠,让池塘的 “血液循环” 畅通无阻,并且精心搞好防逃设施建设,如同为龙虾家园筑起坚固的城墙,严防它们 “越狱” 逃窜。

清池消毒:

在淡水龙虾苗放养前的 20 - 30 天,一场全面而彻底的池塘清洁行动拉开帷幕。 首先要排干池水,将池底过多的淤泥清除干净,这些淤泥犹如藏污纳垢的 “垃圾场”,是病菌、寄生虫的滋生温床。 整修池埂,使其坚固耐用,然后每亩选用 75 公斤生石灰,或是漂白粉、漂白粉精等强力药物,对池塘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清池消毒。 生石灰遇水释放的高热量与强碱性,如同给池塘来一场 “高温灭菌浴”,能强效杀灭有害病菌与寄生虫,为龙虾苗的入驻打造一个纯净无菌的初始环境。

施足基肥:

为了给虾苗提供丰富可口的 “开口粮”,淡水龙虾池每亩需施腐熟畜禽粪肥 500 - 600 公斤。 这些基肥在水中逐渐分解,释放出大量营养物质,如同神奇的魔法,培育出轮虫和枝角类、桡足类浮游生物,它们是虾苗成长初期最喜爱的适口饵料,助力虾苗茁壮成长,赢在起跑线上。

栽好水草:

在龙虾池内精心栽种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伊乐藻等水生植物,这些水草仿佛是龙虾的 “绿色家园”,面积占虾池面积 2/3 为佳。 繁茂的水草既能为龙虾提供遮阳避暑、栖息隐蔽之所,又能在其蜕壳时给予安全保障,避免同类相残或遭受外敌侵袭;同时,架设网片或设置竹筒、塑料筒等,进一步丰富龙虾的栖息选择,让它们在舒适的环境中悠然自得地生活。

虾苗放养:

淡水龙虾苗的放养时机颇有讲究,分为三个黄金时段:

夏季放养:通常在骄阳似火的 7 月中下旬左右,此时以放养当年孵化的第一批稚虾为主,这些稚虾活力满满,规格为 0.8 厘米以上,每亩放养 3 - 4 万尾左右,它们将在温暖的夏季快速生长,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

秋季放养:8 月中旬至 9 月,天气渐凉,水温适宜,以放养当年培育的大规格虾苗为主。 1.2 厘米的每亩 2.5 - 3 万尾,2.5 - 3 厘米的每亩 1.5 - 2 万尾,这些虾苗凭借前期积累的生长优势,在秋季的时光里继续发力,为来年的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冬春放养:在寒风凛冽的 12 月份或翌年春寒料峭的 3 - 4 月,以放养当年不符合上市规格虾为主,规格为每公斤 100 - 200 只,每亩放养 1.5 万 - 2 万尾。 它们在相对低温的环境中缓慢生长,积蓄能量,等待气温回暖后的快速蜕变。

饲料选择:

淡水龙虾堪称 “美食杂家”,动物性饲料有小鱼碎块,那鲜嫩的鱼肉仿佛是龙虾眼中的珍馐美馔;干鱼粉营养浓缩,为龙虾生长补充优质蛋白;螺蚌肉及各种动物内脏下脚料等,富含丰富的蛋白质与微量元素,满足龙虾成长的多元需求。 植物性饲料有菜籽饼、豆粕、麸皮、小麦、玉米、南瓜及各种蔬菜和水旱草等,提供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与维生素,助力龙虾健康成长,荤素搭配,营养均衡。

投喂饲料:

淡水龙虾如同夜行侠,多在夜里活动觅食,因此每天上午十点、下午四点各投喂一次,且下午投喂量占全天投喂量 70% 左右,这是基于它们夜间旺盛的食欲精心安排的。 日投喂量并非一成不变,需根据天气、水质状况以及虾活动觅食情况灵活增减。 在风和日丽、水质清澈、龙虾活动频繁时,适当增加投喂量,让它们吃得饱饱的;遇到暴雨倾盆、水质浑浊或龙虾活跃度降低时,则减少投喂,避免饲料浪费与水质污染。

日常管理:

淡水龙虾养殖离不开养殖户的悉心照料,每天巡池是必不可少的功课。 清晨、傍晚时分,养殖户如同忠诚的卫士,仔细观察水色变化,清澈透亮的水色预示着良好的水质;关注龙虾的活动情况,若发现有虾子上岸或爬在水草上驱赶不肯入水,则需立即警觉,检查水体是否缺氧或水质变坏等。 一旦发现问题,迅速采取相应措施,如开启增氧机增氧、及时换水等,确保龙虾始终生活在舒适、安全的环境中。

二、日本沼虾养殖技术:精准布局,护航生长之路

池塘选择:

日本沼虾偏好相对小巧精致的池塘,面积 1000 平方米左右即可,水深维持在 0.8 - 1.2 米,这样的深度既能满足沼虾的活动需求,又便于日常管理操作。 池塘周边要求水、电供应方便,如同城市的基础设施完备,为养殖过程中的换水、增氧等操作提供保障;进、排水口及防逃、防敌害设施完备,进排水口犹如精密的阀门,精准调控水位与水质,防逃设施如同坚固的防线,阻止沼虾 “外逃”,防敌害设施则像忠诚的卫士,抵御外敌入侵,为日本沼虾营造安心的生长环境。

彻底清塘:

虾苗放养前,选用清塘净或生石灰等强力药剂进行干池清塘,这一过程如同为池塘进行深度 “大扫除”,清除一切潜在的病菌与敌害。 清塘后 7 - 10 天进水,进水时务必使用细密的滤网严格过滤,防止敌害生物随着水流混入池塘,确保日本沼虾的 “摇篮” 纯净无污染。

水草栽培:

虾塘栽培的水草以轮叶黑藻、眼子菜等沉水植物为宜,这些水草如同水下的森林,为沼虾提供栖息、觅食与隐蔽之所。 栽植密度要适中,过密易导致水体缺氧,过疏则无法满足沼虾需求。 同时,水草进池前要用漂泊粉等药物浸泡,如同给水草进行 “消毒沐浴”,杀灭草中有害生物,避免将病菌带入池塘。

虾种放养:

虾苗放养时间在生机勃勃的 4 月上旬或骄阳似火的 7 月下旬,此时水温适宜,利于虾苗快速适应新环境。 每亩放养规格为每公斤 3000 - 4000 尾的虾种 20 - 25 公斤,最好选择自繁自育虾种,因为它们对本地环境适应性强,如同本地的 “原住民”,能更快融入池塘生活。 同地规格力求整齐,避免因大小差异引发的生长竞争与互相残杀,确保每一只虾都能健康成长。

饵料投喂:

每亩每天投饵 2 - 4 公斤,饵料采用精心调配的 “营养配方”,用豆饼粉、菜饼粉加适量麸皮和少量螺肉泥或鱼粉混合而成,营养丰富,全面满足沼虾生长需求。 每天喂 2 次,遵循早少晚多的原则,早上沼虾食欲相对较弱,少量投喂避免浪费;晚上沼虾活跃,多投喂确保吃饱吃好。 多点分散投喂,如同在池塘各处摆下美食盛宴,让每一只沼虾都能轻松获取食物,定时投喂让沼虾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

水质管理:

虾苗整个养殖期内,增氧环节堪称重中之重,如同生命的保障。 切实加强水质管理,养殖池一定要配备足够功率 (每亩 1 千瓦小时) 的增氧设备,确保池水溶氧丰富,让日本沼虾在富氧的环境中畅快呼吸,活力满满。 溶氧不足,沼虾易生病、生长缓慢,甚至死亡,因此时刻关注溶氧状况是养殖成功的关键。

日常管理:

虾苗养殖要全方位做好防病、防毒、防逃等日常管理工作,如同守护一座珍贵的城堡。 养成的高品虾要及时捕捞出售,防止挤塘 “压库”,避免因养殖密度过大导致水质恶化、生长受限,影响生产和效益。 定期巡查池塘,观察沼虾的生长状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确保养殖过程平稳顺利。

三、罗氏沼虾养殖技术:科学规划,成就高产之路

池塘准备:

养虾池塘面积以 1000 - 5000 平方米为宜,有效深度 1.5 - 2.0 米,这样的规模与深度既能保证罗氏沼虾有充足的活动空间,又便于养殖户进行日常管理与水质调控。 池底平坦宛如广阔的平原,水质清新如同山间的清泉,排灌方便似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保水性好如同为池塘穿上保暖衣,四周坡度较大,便于罗氏沼虾在浅水区与深水区之间自由穿梭。 同时,精心搞好防逃设施建设,防止沼虾 “越狱”,确保养殖成果。

清池消毒:

虾苗放养前 20 - 30 天,如同淡水龙虾养殖一样,排干池水,清除过多淤泥,整修池埂,每亩用 75 公斤生石灰或漂白粉、漂白粉精等药物,对池塘进行彻底清池消毒,为虾苗营造一个无菌、安全的初始环境,降低发病风险,助力虾苗健康起步。

水草栽培:

池塘消毒后,在池塘四周塘坡 70 厘米的水位线上种植空心菜、水花生、苦草等植物形成草带,草带宽约 1 米,株距 0.2 米,约占池塘总面积的 15 - 20%。 这些水草带如同绿色的防护带,既能吸收水中多余的养分,净化水质,又能为罗氏沼虾提供栖息、隐蔽之所,还能在高温天气为沼虾遮阳降温,创造舒适的生长环境。

苗种放养:

虾塘水温稳定在 20℃以上时即可投放虾苗,这一温度是罗氏沼虾生长的 “舒适区”,能确保虾苗快速适应新环境。 最好放养经过温室或暖棚进行中间培育后规格在 1.5 厘米以上、成活率 75% 以上的幼虾,放养量 2 - 2.5 万尾 / 亩,这些幼虾经过前期的精心培育,体质健壮,适应能力强,为高产奠定坚实基础。

饵料投喂:

罗氏沼虾食性为杂食偏动物性,故饵料投喂应以粗蛋白含量为 35 - 40% 的人工配合颗粒饲料为主,如同为沼虾定制的 “营养套餐”,满足其生长发育对蛋白质的高需求。 并适当搭配投喂部分切碎的小杂鱼、螺肉、蚌肉等鲜活饵料,丰富营养来源,激发沼虾食欲,促进生长。 投喂时根据沼虾的生长阶段、水温、水质等因素灵活调整投喂量与频率,确保每一只沼虾都能获得充足的营养。

水质管理:

虾池要时刻注意水质管理,使池水保持 “肥、活、嫩、爽” 的理想状态,透明度 30 - 40 厘米,既能保证充足的光照促进藻类光合作用,为沼虾提供氧气与天然饵料,又能防止藻类过度繁殖导致水质恶化。 PH 值维持在 7 - 8,溶氧不低于 1 毫克 / 升,若水质偏酸,可定期泼洒生石灰调节,如同为池塘的水质 “酸碱度” 进行精准调控,为罗氏沼虾创造一个稳定、适宜的生长环境。

日常管理:

坚持早晚巡塘,如同医生查房一般细致入微。 观察虾的吃食、蜕壳、生长等活动,通过吃食情况判断沼虾的健康状况,蜕壳是沼虾生长的关键节点,需特别关注,生长情况反映养殖效果。 注意水质、水温的变化,及时捞出水中残饵、杂物等,避免污染水质。 做好巡塘记录,如同写养殖日记,为后续的养殖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发现病害及时处理,防止病害扩散,保障养殖效益。

适时捕捞:

罗氏沼虾饲养至 9 月份时大部分沼虾达 60 尾 / 千克即可分批捕捞上市,此时沼虾肉质鲜美,市场需求旺盛。 为了不损伤小虾,可以采用网目 30 - 32 厘米的拉网捕大留小,既保证了成品虾的上市,又为小虾留下继续生长的空间,一般亩产成虾 200 千克以上,实现高产丰收。

四、澳洲龙虾养殖技术:精细雕琢,打造优质养殖典范

虾池建设:

池塘水面 10 亩以内为宜,水深 1 - 1.5 米,如同为澳洲龙虾量身定制的 “水上家园”。 具有完善的排进水系统和增氧系统,排进水系统确保池塘水质新鲜、循环良好,增氧系统如同为龙虾提供 “生命氧吧”,保障溶氧充足。 塘底略有坡度、无渗漏并有防逃设施,坡度便于龙虾栖息与活动,无渗漏保持水位稳定,防逃设施严防龙虾 “出逃”。 水体上有水生植物,为龙虾提供遮阳、栖息之所,塘底设置砖块、石块及竹筒等隐蔽物体,满足龙虾喜欢隐蔽的习性,营造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

清塘消毒:

新建虾池每亩用 100 千克生石灰带水清塘,生石灰遇水释放的热量与碱性物质能强力杀灭病菌、寄生虫,净化池塘环境。 如池中出现青苔每亩用 0.25 千克硫酸铜在有青苔的地方喷洒,精准除苔,避免青苔大量繁殖影响水质与龙虾生长。 旧鱼塘要干塘消毒,同时清除塘中的鳅、鲶、蛇、鼠等敌害生物,为澳洲龙虾入驻清除一切障碍。

培养饵料:

在投放虾苗前的 10 到 15 天每亩虾池投放 200 千克左右的腐熟有机肥培育 “红虫”,这些 “红虫” 是虾苗的最爱,如同为虾苗准备的 “开胃大餐”,确保苗种放养时有充足的适口饵料,让虾苗一入驻就能吃得饱、长得好。

苗种投放:

放苗应在晴天的清晨或傍晚,此时光线柔和,水温相对稳定,利于虾苗适应新环境。 虾苗放养规格一般在 3 到 5 厘米,放养密度每亩 5000 到 6000 尾,如虾苗较小可适当增加放养量,同一池塘放养的虾苗规格要整齐一致,避免生长差异引发的竞争与残杀,确保每一只虾苗都能健康成长。

饲料投喂:

饲料投喂坚持定点、定时、定质、定量投喂,如同科学的喂养法则。 投喂前期以小杂鱼、下脚肉及人工配合饲料为主,满足龙虾生长初期的营养需求;中后期全部投喂轧碎的螺蛳、河蚌及适量植物性饲料,根据龙虾生长阶段调整饮食结构,提供均衡营养,促进龙虾生长与性腺发育。

日常管理:

勤检查、勤巡塘,如同忠诚的卫士守护家园。 及时清除池中青苔,保持水质清新,检查进排水口的过滤网是否有破损,防止敌害生物混入与龙虾逃脱。 同时还要经常观测龙虾的摄食和活动生长、脱壳等情况,通过这些细节了解龙虾的健康状况,及时调整养殖策略,确保澳洲龙虾在优质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适时收获:

澳洲龙虾的养殖周期为一年,当年养当年捕,可在长至成虾时采用干塘或围网一次性捕捞,也可利用陷井笼捕分期分批上市,根据市场需求灵活选择捕捞方式。 一般亩产约 500 斤左右,收获时节,养殖户们便能品尝到辛勤耕耘的甜蜜果实。

【小编结语】淡水龙虾、澳洲龙虾等这四种常见的淡水虾,因其各自的特点在水产养殖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依据品种不同,其养殖方法也各有千秋,从池塘建设、清塘消毒到苗种投放、饲料投喂以及日常"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