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养殖纪实湖北虾农转战四省的血泪账本:110万投资遭遇疫情黑天鹅

2025-04-20人已围观

【养殖纪实】湖北虾农转战四省的血泪账本:110万投资遭遇疫情黑天鹅

谢明归/口述 渔业观察员李航/整理

一、走弯路的两年

1982年生的湖北汉子谢明归,在水产行业摸爬滚打已逾十载。2014年初涉养殖领域时,这个仅有初中学历的农民在湖南承包了首片试验田——十余亩现成鱼塘,单亩投入约4000元。在水体环境中种植了耐寒性极强的"吃不败"水生植物后,他以0.8元/尾的单价陆续投放野生幼虾。

当年5月的持续高温导致水体环境恶化,监测数据显示水温峰值达36℃,直接造成投放幼虾70%以上的死亡率。经业内人士指点,他采用秋季补种方案:9月以1.2元/尾价格引入种虾2000尾,采取浅水越冬模式(水深0.6米)。次年3月投喂时,受倒春寒影响(日均温8℃),虾苗生长周期延长至90天,错过4月高价期(40元/斤),最终单亩收益仅800元。

二、第一桶金

2016年调整养殖策略后,谢明归实现技术突破。通过搭建双层防逃网(造价12元/㎡)、设置环沟(宽度2.5米,深度1.2米)等措施,其虾塘单产提升至180斤/亩。采用"3月售成虾、7月出幼虾"的轮捕模式,年收益达7.8万元,投资回报率32%。

2017年转战广东珠海时,他与合伙人共同开发50亩精养塘。基础设施投入23万元,包含三级过滤系统(120目滤网)、自动投饵机(2台×1.8万元)等设备。当年8月遭遇"天鸽"台风,最大风速52m/s,导致防逃设施损毁率85%,直接经济损失14万元。

三、转战海南

2018年,谢明归系统性布局反季节养殖,选址海南陵水开发120亩稻虾田。土地整理耗资41万元(含挖掘机台班费280元/小时),建设标准包括:

1. 环形沟占比25%(宽4米×深1.5米)

2. 防逃墙(钙塑板+40目防逃网)

3. 独立进排水系统

4. 伊乐藻种植密度30%/水面

2019年4月完成基建后,从湖北空运种虾8000斤(运输损耗率18%),采取"自繁自养"模式。按设计产能,预期亩产220-280斤,2月上市单价60-70元。实际存塘量监测显示:2020年1月成虾密度达35只/㎡,规格虾(≥35g)占比62%。

四、疫情冲击

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后,陵水地区实施交通管制,导致:

1. 捕捞作业中断21天

2. 水体溶氧量降至3.2mg/L(临界值4mg/L)

3. 自残率攀升至15%/周

4. 病理检测显示38%虾体出现黑鳃症状

现存塘虾中,规格达标品仅剩43%,日均损失量达200斤。水温监测显示:2月下旬日均温25.6℃,超出小龙虾适宜生长温度上限(23℃)。目前采取应急措施:

- 每日巡塘3次(06:00/12:00/18:00)

- 使用增氧机(4台×3kw)维持溶氧

- 投喂高钙饲料(钙含量≥12%)

这位38岁养殖户的固定资产清单显示:

- 土地租金:18万/年

- 设备残值:27万

- 存货估值:41万

- 流动负债:24万

"现在每天成本损耗3800元,关键是看不到解封时间节点。"谢明归握着水质检测仪说,"但只要保住种虾群体,来年还有翻盘机会。"此刻他正通过远程视频,向湖北农科院专家咨询水体发黑的处理方案。

自拍我的故事【本组图文在今日头条独家发布,严禁转载】以上是谢明归分享的真实经历。如果你或者你的身边有不得不说的故事,请点击“了解更多”告诉我们。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