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樊哥话生鲜:中国养殖对虾市场及疫情对中国的影响! (养虾行业的发展前景)

2025-02-25人已围观

樊哥话生鲜:中国养殖对虾市场及疫情对中国的影响!

"标题:《樊哥话生鲜:中国养殖对虾市场全景洞察及疫情影响剖析》

在当今的生鲜市场领域,对虾养殖与贸易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 让我们深入探寻中国养殖对虾市场的奥秘,以及疫情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中国主要虾类养殖品种、环境和产量

首先聚焦于我们在上篇文章中提及的南美白虾,其学名是凡纳滨对虾 (Litopenaeus vannamei),也被称作白脚虾(Whiteleg Shrimp),隶属于节肢动物门,十足目,对虾科,滨对虾属。 从相关数据图表清晰可见,自 2001 年起,中国开启了南美白虾的养殖征程,此后其产量便如同踏上了高速增长的轨道,一路稳步上扬。 至 2017 年,南美白虾的产量已然突破了 160 万吨这一惊人数字。 在中国,南美白虾的养殖主要呈现出淡水养殖和半咸水养殖两种模式。 其中,淡水养殖产量在 2007 年后始终保持着平稳的增长态势,不过在 2017 年时,其产量为 60 万吨。 而半咸水养殖则展现出更为强劲的增长势头,在 2017 年达到了将近 110 万吨的规模,成为了南美白虾养殖的主力军。

除了南美白虾,中国还积极投身于其他虾类的养殖事业。 像日本沼虾、罗氏沼虾采用淡水养殖方式,而斑节对虾、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则依托海水养殖环境。 这些不同品种的虾类,在各自适宜的水域环境中生长繁衍,共同构成了中国丰富多样的虾类养殖格局。

被一个品种、一场虾病彻底改变的中国对虾养殖产业

熟悉上期视频内容的朋友都知晓,养殖不同种类的虾对水域环境有着特定的要求。 通常而言,养虾的水域被细分为海水养殖、半咸水养殖和淡水养殖三种类型。 在中国国内,对虾养殖长期以来以半咸水养殖为主导,淡水养殖作为辅助手段相辅相成。 正如前文所述,半咸水养殖是南美白虾最为主要的养殖途径,且中国在这方面的产量超过了 100 万吨。

然而,在 2001 年至 2003 年这段时期,中国半咸水对虾养殖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 在此之前,中国本土的对虾是养殖对虾领域当之无愧的主力,占据着主要的市场份额。 但在这之后,形势急转直下,南美白虾迅速崛起,成为了中国养殖对虾的绝对核心力量。 这一转变主要归因于两个关键因素:其一,在 2001 年到 2003 年期间,中国本土对虾因养殖密度过高,引发了对虾病毒的大规模爆发,导致养殖区域出现大面积减产的严峻局面,严重影响了本土对虾的产量和市场供应。 其二,恰逢此时,南美对虾被引入中国。 经过精心优选的南美白虾,具备生长速度快、抗病害能力强等显著优势,远远超越了中国本土对虾。 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南美白虾凭借其出色的表现,成功取代了中国本土对虾的主导地位,彻底改变了中国对虾养殖产业的格局。

从中国淡水养殖对虾产量和变化的图表中可以看出,产量名列前茅的是南美白虾,其次是罗氏沼虾和日本对虾,淡水养殖对虾的总产量相对稳定,维持在 100 万吨左右的水平。 与半咸水养殖对虾的情况类似,中国淡水对虾养殖结构也在 2000 年到 2004 年经历了巨大的变迁。 在此之前,罗氏沼虾是淡水养殖的主要品种,而后南美白虾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与此同时,日本沼虾的养殖比例也开始逐步扩大,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对虾的进出口贸易同样受到了一种贸易方式的深刻影响,那便是中国和越南之间的边境贸易。 新华社拍摄的照片清晰地展示了中国和越南之间的边贸场景,越南与中国广西省仅一水之隔,众多越南商人借助小船渡河,将大批量的冷冻对虾源源不断地送入中国境内,这种边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对虾的贸易格局和市场供应情况。

中国冷冻对虾进口全球增长最迅速的消费市场

中国的冷冻对虾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堪称增长最为迅猛的市场之一,这一现象颇具戏剧性。 曾经,中国是一个对虾出口大国,在国际对虾贸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近些年来,形势发生了逆转,中国转变为一个对虾进口大国。 造成这一转变的根源在于,中国本土对虾养殖产业在近些年因病害问题遭受重创,产量大幅减产,难以满足国内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从而不得不依赖进口大量的对虾来填补市场上的供应空白。

从中国冷冻对虾进口贸易格局的数据来看,在 2018 年和 2019 年期间,中国进口冷冻对虾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据官方精准统计,2018 年中国进口冷冻对虾尚不足 20 万吨,而到了 2019 年,这一数字猛增到超过 60 万吨,增幅令人瞩目。 这背后的原因主要是这两年官方大力加强反走私力度,使得大量以前通过灰色渠道进入我国的冷冻对虾不得不改为正关进口,从而在数据上呈现出进口量的急剧攀升。

进一步探究中国冷冻对虾进口的货源,主要来自厄瓜多尔(在相关图表中以黄色部分呈现)和印度(以红色部分呈现)。 在 2019 年,中国正关进口厄瓜多尔冷冻对虾超过 30 万吨,正关进口印度冷冻对虾超过 10 万吨,这两个国家的进口量都极为可观,充分显示了它们在中国冷冻对虾进口市场中的重要地位。 除了厄瓜多尔和印度之外,中国还从越南、沙特和泰国等国家进口冷冻对虾,这些国家在全球对虾养殖领域也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共同为中国的冷冻对虾市场提供了丰富的货源。

深入分析厄瓜多尔冷冻对虾出口贸易格局,近些年来,厄瓜多尔冷冻对虾出口量始终保持着增长的态势,2018 年达到了 42 万吨左右的规模。 越南(黄色)、中国(红色)和美国(蓝色)是其主要的客户群体。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越南并非厄瓜多尔冷冻对虾的实际消费市场,越南进口的大批厄瓜多尔冷冻对虾通过边境贸易的方式转而进入中国市场。 从相关图表中可以清晰地看出,黄色部分和红色部分相加才是厄瓜多尔冷冻对虾对中国实际的出口总量。 通过对不同年份数据的对比,我们可以更加明确地了解厄瓜多尔冷冻对虾出口贸易格局的变化情况。 在 2017 年时,厄瓜多尔冷冻对虾主要出口到越南,出口到中国的数量相对较少。 而到了 2018 年,出口到越南的数量开始下降,而出口到中国的数量则出现了猛增。 这一系列数据的变化,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官方在反走私和打击灰色渠道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成功规范了对虾进口贸易市场,使得更多的厄瓜多尔冷冻对虾通过正规渠道进入中国。

同样地,印度冷冻对虾出口贸易格局也呈现出独特的特点。 印度这些年的冷冻对虾出口量一直在飞速增长,2018 年出口量超过 50 万吨,成绩斐然。 印度冷冻对虾主要出口美国、中国、越南和日本等国家。 与厄瓜多尔的情况类似,印度出口到越南的冷冻对虾绝大部分最终都被转口到了中国。 从相关图表中可以直观地看出,在 2018 年印度出口到越南的冷冻对虾数量远远多于出口到中国的,但实际上这些对虾几乎都不在越南本地市场消费,而是被巧妙地转口到了中国,进一步凸显了中国在全球冷冻对虾贸易中的重要地位和巨大市场需求。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的全球虾仁加工贸易格局

在中美贸易战的大背景下,全球虾仁加工贸易格局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中中国劳动力优势的逐渐丧失成为了一个关键因素。 冷冻虾仁加工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随着中国工人工资的持续上涨,其成本优势逐渐被削弱。

从相关图表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虾仁市场,在 2019 年的虾仁出口量出现了下滑的趋势。 美国主要从越南、印尼、泰国、印度和中国等国家进口冷冻虾仁。 然而,如今中国已经不再是主要的冷冻虾仁供应国,其在美国市场的份额逐渐被其他国家所取代。

通过对美国冷冻虾仁进口贸易格局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这一变化的细节。 其中黄色的箭头表明从 2015 年到 2018 年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冷冻虾仁处于上升趋势,这得益于中国在虾仁加工领域的一定优势和市场基础。 但在 2019 年,受贸易战的冲击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冷冻虾仁数量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而蓝色的线则代表泰国向美国出口冷冻虾仁在 2015 年到 2019 年期间处于不断下滑的状态,同样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制约。

与此同时,我们还能从图表中观察到另外一个明显的趋势,那就是从 2012 年开始到 2019 年有三条上升的曲线。 其中黄色的代表越南,红色的代表印尼,灰色的代表印度。 这三个国家向美国出口的冷冻虾仁数量呈现出与日俱增的态势,它们凭借着相对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填补了中国和泰国离场所空缺出来的市场份额,在全球虾仁加工贸易格局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由以上综合分析可知,中国不仅向美国出口冷冻虾仁产品的数量逐渐下滑,在向其他国家和地区出口冷冻虾仁方面也不再占据明显优势,这一系列变化都与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以及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

冷冻虾仁的新趋势

在当今市场上,冷冻虾仁呈现出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一种由机器剥制的冷冻虾仁,以其物美价廉的特点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这种家庭小包装的产品在欧洲尤其是英国广受欢迎,成为了超市货架上的常见商品,为普通家庭提供了便捷、实惠的虾仁选择。

另外,还有手工剥制的冰鲜虾仁,采用盐水真空包装的方式,有效地保留了虾仁的鲜美味道和鲜嫩口感,虽然价格相对较高,但在欧洲市场依然十分畅销,主要供应给中高档餐厅和部分对品质有较高要求的超市。

以英国为例,作为欧洲最大的虾仁市场,每年进口两万到两万五千吨左右的机器剥制的冷冻虾仁,其主要来源国包括越南、加拿大、冰岛和挪威等。 其中,越南主要出口养殖南美白虾虾仁,充分发挥了其在南美白虾养殖方面的优势;而加拿大、冰岛和挪威则凭借丰富的野生北极虾资源,主要出口野生北极虾虾仁,满足了不同消费者对于虾仁品种的多样化需求。

从相关图表中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到,在 2012 年到 2017 年期间,英国主要从加拿大进口机器剥制的冷冻虾仁(如上图红框部分所示),这主要是因为加拿大作为全球最大的北极虾产地,拥有丰富的北极虾资源,能够稳定地向英国出口大量优质的北极虾虾仁。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越南近些年也开始积极将养殖的对虾虾仁出口到英国(以黄色箭头表示),并且在 2012 年到 2018 年期间保持着增长的趋势,这大概率是由于养殖虾虾仁的价格相对比较便宜,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能够满足部分消费者对于价格敏感的需求。

接下来关注英国高档冰鲜手工剥制虾仁的进口情况,近些年英国进口冰鲜手工剥制虾仁的数量并没有出现大幅增长,大致稳定在八千到一万吨之间,其主要供应国包括丹麦、越南和印尼等。 如今,不仅是野生北极虾被加工成冰鲜盐水虾仁,养殖的南美虾也加入了这一行列,为市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从相关图表可知,向英国出口高档冰鲜手工剥制虾仁量最大的国家是丹麦的北极虾虾仁。 尽管丹麦本身并不是一个主要的捕捞北极虾的国家,但其属地格陵兰岛却是野生北极虾的重要产区。 丹麦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同时还从加拿大购买大量的北极虾,在本土建设了众多虾仁加工厂,将来自格陵兰岛和加拿大的北极虾精心加工成高档冰鲜手工剥制虾仁后出口到英国,占据了英国高档冰鲜手工剥制虾仁市场的较大份额。 而越南和印尼则主要是在本土生产南美虾的虾仁,并出口到英国市场,凭借其价格优势和一定的品质,在英国市场中也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疫情对中国养殖对虾市场的影响

新冠疫情的爆发,犹如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对中国养殖对虾市场产生了多方面的深刻影响。

在食品安全方面,疫情使得灰色渠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变化。 然而,未来仍需对餐饮渠道进行严格把关,确保消费者能够食用到安全、放心的对虾产品。 因为餐饮行业是对虾消费的重要领域之一,其食品安全状况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和市场的稳定发展。

从餐饮渠道来看,2020 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餐饮市场整体形势不容乐观。 许多餐厅面临着停业或客流量大幅减少的困境,这直接导致了对虾在餐饮渠道的需求大幅下降,对虾养殖企业和销售商不得不寻找其他销售途径来缓解库存压力和维持经营。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电商渠道在疫情期间异军突起,冷冻对虾的销量呈现出越来越高的趋势。 由于人们减少了外出就餐和购物的频率,更多地选择通过电商平台购买生鲜产品,这为冷冻对虾的销售提供了新的机遇。 许多对虾养殖企业和经销商纷纷加大了在电商平台的投入和推广力度,通过直播带货、线上促销等方式,吸引消费者购买冷冻对虾,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餐饮渠道销量下滑带来的损失。

在超市渠道方面,疫情期间连锁超市和新零售业态的生意格外红火。 消费者为了减少人员聚集和外出风险,更倾向于在超市一次性购买较多的生活物资,包括冷冻对虾等生鲜产品。 超市也相应地加强了对虾产品的采购和陈列,确保供应充足,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此外,社区团购在疫情期间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生意十分红火。 社区团购通过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的方式,为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实惠的购物方式,冷冻对虾也成为了社区团购的热门商品之一。 社区团购的兴起,不仅方便了居民购买对虾,也为对虾销售开辟了新的渠道,促进了对虾市场的流通和销售。

原创声明:本文为八鲜过海原创文章。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