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对虾软壳,水体不稳定真的只是缺钙引起的吗? (对虾软壳是怎么办)
2025-03-06人已围观
对虾软壳,水体不稳定真的只是缺钙引起的吗?
"《对虾软壳之思:水体不稳定与补钙的深层探究》
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我走访了无数的虾塘,与众多养殖户交流,听到他们提及最多的话题就是补钙。 当对虾活力不佳时,他们认为是缺钙;对虾出现软壳现象,归咎于缺钙;水难以肥起来,还是觉得缺钙;甚至对虾发生偷死情况,也是先想到补钙再说。 仿佛在养虾人的观念里,养虾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没有哪一个是补一顿钙解决不了的。 然而,当我们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不禁要问:我们对于补钙这件事,真的做对了吗?
在深入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先明晰几个关键事实:其一,自然海水中的钙镁含量究竟如何? 它是固定不变的吗? 其二,对虾在养殖过程中对钙镁等元素的吸收是毫无差别地一概而论吗? 其三,养殖水体中的藻类和微生物(包括弧菌等有害菌在内),它们对于钙镁等矿物元素的吸收状况又是怎样的呢? 频繁大量地补充有益菌以及进行肥水操作,是否会对池塘养殖水体中的钙镁含量产生影响呢?
许多淡水土塘养虾时,盐度基本维持在 2 格水左右,亩产最高能够达到 800 斤上下,甚至有养殖户尝试用水生植物来吸收水体中多余的氮元素,以优化养殖环境。
让我们先来剖析前两个问题:
关于自然海水中的钙镁含量及其稳定性,我们都知道,海洋占据了地球总表面积的 70% 以上,其水容量极其庞大。 而且,物质在自然界中是处于自然流动和循环的状态。 从宏观的海洋整体来看,其盐度、钙镁钠等矿物质以及其中的生物量,相对而言是处于一种相对固定的状态,或者说其变化幅度是非常微弱的。 根据已有的科学研究,海水中钙镁等离子含量以及对虾血液中钙镁等离子含量的具体数据如下:
矿物离子\t海水(mg/L)\t白对虾血液(mg/L)\t斑节对虾血液(mg/L)
钙\t400\t550\t600
镁\t1350\t1000\t500
钠\t10500\t7500\t8000
氯化物\t19000\t10500\t10000
钾\t380\t390\t400
碳酸氢盐\t142\t-\t-
从上述表格数据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无论是南美白对虾还是斑节对虾,它们对钙和钾离子的吸收量确实略高于海水中的平均含量。 但这并不意味着对虾体内就一定缺乏这两种离子。 实际上,当某种离子的体内含量低于体外含量时,离子能够直接通过扩散作用进入细胞内,这种方式相对较为简单,不需要消耗细胞过多的能量;反之,当体内离子含量高于体外时,细胞则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将离子吸收到细胞内,以满足细胞物质合成代谢的需要。 基于此,为了减少对虾在吸收离子过程中的能量消耗,我们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适当补充含有钙镁钾离子的溶解性矿物质,提前为对虾储备好生长过程中可能需要的营养物质,而且钙镁钾三种离子的大致比例控制在 1:2:1 较为适宜,这样的比例能够更好地满足对虾的生理需求,促进其健康生长。
接着,我们再来探讨最后一个问题:
养殖水体中的藻类和微生物,它们对于钙镁等矿物元素的吸收情况较为复杂。 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在我们的养殖水体中,除了对虾这一主要养殖对象外,还存在着大量数以百万计的、肉眼无法直接看到的各种各样的细菌、藻类、原生生物,甚至包括各种病毒、立克次氏体等等。 这些微小的生物也在无时无刻地消耗着水体中的各类营养物质以及非营养物质,而且微生物的生长与池塘水体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存在着紧密的相互依存关系。 如果水体中的矿物营养充足,温度条件适宜,那么各类微生物就会以理想中的指数增长方式迅速增殖,数量急剧增加;然而,一旦水体中的营养物质逐渐被消耗殆尽,它们的生长速度就会随之大幅下降,直至因为缺乏某类关键营养物质而出现生长停滞的情况。 由于微生物的数量极其庞大,并且其生长和消耗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因此很难精确估算出它们对钙镁等矿物元素的具体消耗量。 但是我们必须明确一点,那就是我们添加到水体中的任何藻类或者菌类,它们的生长和繁殖都需要消耗水体中的营养物质。 如果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本身就不充足,那么即便我们添加再多的藻类或菌类,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了解到这一点,相信养殖户们对于接下来该如何进行养殖管理,应该心中有数了吧。
当我们通过高倍率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时,会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养殖水体中这个微观世界的复杂与奇妙,也更加明白我们在养虾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不能仅仅局限于补钙这一个单一的措施,而是要从整体上把握养殖水体的生态平衡,精准地满足对虾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和适宜的环境条件,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对虾软壳等一系列问题,实现对虾养殖的高产、稳产和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