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白虾价格暴跌,比猪肉还便宜

2025-03-14人已围观

白虾价格暴跌,比猪肉还便宜

"《白虾市场风云变幻:价格暴跌背后的深度剖析》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而对虾产业在 2020 年更是深陷困境,艰难前行。 欢迎各位来到聚宝财讯,一同探寻白虾价格暴跌背后的故事。

2020 年,新冠疫情的爆发犹如一场全球性的风暴,席卷了各个角落,对虾产业也未能幸免,遭遇了空前的艰难局面。 养殖户们眼睁睁看着辛苦养殖的对虾难以销售出去,成本难以收回,只能无奈承受亏本的痛苦;流通商们也在这艰难的市场环境中苦苦挣扎,同样面临着亏本的困境,对虾在市场上的流通仿佛陷入了一潭死水。

对于对虾养殖户而言,每年的 5 月至 7 月本就是一个充满挑战与变数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高温与暴雨天气频繁交替出现,这对于对虾的生存环境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极易引发大量对虾死亡的情况。 与此同时,这段时间又恰好是成品虾集中上市的高峰期,大量的对虾涌入市场,市场供应瞬间饱和。 而那些因病害死亡的病虾也混杂其中,进一步冲击了市场秩序,使得市场上的对虾品质参差不齐,消费者的购买信心也受到了影响。 因此,每年的这个时间段,对虾价格往往会陷入低谷。 然而,今年的情况更为特殊,新冠疫情的爆发使得整个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带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让今年的虾价创下了近十年的新低,整个对虾产业都在这场风暴中摇摇欲坠。

纵观全国的虾价走势,仿佛正在经历一场惊心动魄的价格 “雪崩”。 几乎在所有养殖白对虾的地区,市场行情都呈现出一片惨淡的 “飘绿” 景象。 从 5 月份开始,截至 6 月底,仅仅两个月的短暂时间里,各主产区的白对虾价格都出现了大幅下跌。 在广西,这个白对虾的重要主产区之一,其价格每斤已经跌价 14 - 15 元,养殖户们的收入锐减,眉头紧锁;珠三角地区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每斤跌价幅度在 9 - 12 元之间,许多从业者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粤西一带同样未能逃脱价格下跌的厄运,每斤跌价 7 - 11 元,虾农们忧心忡忡;海南地区的白对虾价格也在不断下滑,每斤跌价 6 - 7 元,当地依赖对虾产业的经济发展也受到了严重的阻碍;而江苏地区则成为了此次价格暴跌的 “重灾区”,其白对虾每斤的跌价幅度高达 15 - 18 元,这一惊人的数字让众多养殖户和从业者们痛心疾首,对未来充满了迷茫。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白对虾价格出现如此暴跌的局面呢?

首先,新冠疫情无疑是影响对虾行情的关键因素之一。 这场全球性的疫情给中国的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餐饮服务业,作为对虾的主要消费领域之一,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许多餐厅、酒店纷纷停业或限制客流量,导致对虾的市场需求大幅下降。 在这个特殊的时间段里,天气炎热,病害频发,病虾数量增多,这不仅增加了养殖户的养殖成本和风险,也使得市场上的对虾品质受到了质疑。 而此时市场的消费能力已经大不如前,消费者在疫情的影响下,更加谨慎地选择食品,对虾的消费需求进一步萎缩。 这些因素相互叠加,对于原本就低迷的虾价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使得价格进一步下滑。

其次,近年来,一些国家如印尼、越南、泰国和埃及等不断扩大对虾养殖面积,并且在养殖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病害相对较少,养殖成功率和单产都较高。 据业内人士预测,近几年全球对虾产量预计将增加 20% - 30%,而且其中大部分的产品可能会流入中国市场。 这无疑给中国的对虾市场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和冲击。 中国的对虾养殖户们不仅要应对国内市场的变化,还要面对来自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市场份额被进一步挤压,价格也随之受到影响。 再加上北京出现的 “三文鱼” 事件,引发了消费者对水产品安全的担忧,整个水产行业都受到了牵连,对虾的销售情况更加惨淡,外销难度也在不断加剧,进一步加剧了价格的下跌趋势。

最后,目前国外疫情仍然处于较为严重的状态,国际贸易几乎陷入停滞状态,国内经济也尚未完全复苏。 国内外的加工厂由于订单稀少,基本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态,对于白对虾的收购需求也大幅减少。 没有了加工厂的收购支持,白对虾的销售渠道变得更加狭窄,从业者们纷纷感叹,如今的白对虾产业已经陷入了行业低谷中的低谷。 从市场的产业链来看,已经形成了一个 “消费影响市场,市场影响销售,销售影响收购,收购影响养殖” 的恶性循环。 由于白对虾市场销售不畅,导致大量对虾压塘,收购商手中的货物也积压如山,档口的对虾更是滞销严重,整个行业仿佛失去了前进的动力,陷入了一片死寂。

从近期的市场动态来看,许多地方的白对虾养殖价格仍然在不断地刷新下限,这让众多养殖户感到绝望和无助。 不少养殖户开始选择清塘和暂停购买虾苗,以减少损失。 据统计,从 5 月中旬开始到现在,虾苗的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 50% 甚至更多,在一些小型苗场,虾苗的销售下降幅度甚至超过了 70%。 这一数据直观地反映了养殖户们对未来市场的悲观预期和信心的严重受挫。

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期,白对虾产业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然而,危机往往也伴随着机遇,相信在政府的政策支持、行业的共同努力以及技术的不断创新下,白对虾产业一定能够逐渐走出困境,迎来新的发展曙光。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记得点赞并关注小编,后续我们将为您带来更多精彩的财经资讯和行业分析。 "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