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虾百科虾百科

魔都公共河道非法捕捞治理观察:重拳出击守护水域生态

2025-04-26人已围观

魔都公共河道非法捕捞治理观察:重拳出击守护水域生态

■ 苏州河威宁路段成整治重点区域

今年第三季度,苏州河威宁路长宁路段曾出现多起恶性捕捞事件。监测数据显示,该区域7-8月间违规捕捞行为发生频次环比激增120%,单日最高捕获量突破15公斤。现场调查发现,违法者采用复合型网具实施作业——将4根5米长竹竿弯曲制成伞状骨架,配合10平方米倒扣式渔网形成立体捕捞装置。此类工具配合小型充氧设备可实现活体运输,半小时内即可捕获鲫鱼、黑鱼等常见鱼种2-3公斤。

沿岸公厕管理员证实:"高峰期每日可见3-4组捕捞团队轮班作业,捕获物通过电动三轮车运输出售。"虽然近期寒潮导致捕捞活动暂时减少,但周边居民反映,天山怡景苑至华庭段防汛墙仍存在夜间偷捕痕迹。

■ 全域整治覆盖城乡水域

水务部门最新统计显示,11月首周开展的"清网2025"专项行动中,长宁、嘉定、闵行三区累计拆除非法装置23套,劝离违规垂钓者47人次。值得关注的是,郊区河道已成重灾区——某远郊区域全年查处的132起违法案件中,涉公共河道捕捞占比达35%,单起案件最高没收丝网长度达200米。

典型案例显示违法手段持续升级:9月夜间巡查时,执法人员曾查获改装渔船搭载地笼网实施捕捞,现场起获河虾6.8公斤。更严峻的是,约12%案件涉及跨区作案链条,捕获物经中间商流入餐饮市场,形成"捕捞-运输-销售"黑色产业链。

■ 立体化执法网络显威

现行法规构建起三级惩处体系:

1. 行政处罚:依据《渔业法》38条,无证捕捞可处10万元顶格罚款,并没收违法所得(2024年浦东新区案例中,当事人被罚没8.7万元)

2. 刑事追责:使用电鱼等禁用工具,或年捕捞量超500公斤即触犯刑法340条(镇江案例当事人捕获1000公斤江鱼,被判1年2个月有期徒刑)

3. 生态追偿:除刑事责任外,违法者需按渔获物价值3倍赔付生态修复金(2023年某案件赔付金额达10.8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3月查处的航道破坏案开创性适用《刑法》117条——犯罪嫌疑人宫某等因架设横跨航道渔网危及通航安全,被以破坏交通设施罪刑拘。该判例确立"危害航道安全即涉刑"的司法标准,显著提升法律震慑力。

■ 长效治理机制持续完善

当前上海已建立"河长+警长"协同机制,2185名河道警长与3788名河长形成网格化巡查体系。技术防控层面,重点水域布设智能感知设备47处,通过AI识别异常活动告警准确率达91%。市民可通过"上海河长"APP实时举报,有效线索核查后48小时内必有执法响应。

水务执法支队徐磊支队长强调:"2025年将重点打击三类行为:使用电毒炸手段、组织化团伙作案、危害航道安全捕捞。建议市民选择合规垂钓区域,共同维护来之不易的治水成果。"

随机图文